《明醫指掌》~ 卷六 (3)
卷六 (3)
1. 頭痛證一
白附子(二兩),半夏(二兩),南星(二兩),川烏(去皮、臍,半兩,俱生用)
上搗為末,以生絹袋盛之,於井花水中擺出藥末,更以手捏令出,以粗渣再搗,仍入絹袋擺盡為度。貯瓷器中,日曬夜露,每日一換新水,攪而復澄,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再研,以糯米粉清丸如綠豆大,常服二十丸,生薑泡湯送下。
三生散
治風上攻頭腦,痰滯不行,以致偏正苦疼。
烏頭(炮,一錢),白附(炮,二錢),南星(炮,二錢半)
姜三片,水煎服。
眉眶痛,附
肝虛羞明,眉眶痛者,熟地黃丸。風熱盛眉眶痛,選奇羌防散,或芩芷散。風痰攻上眉稜痛者,導痰湯。寒濕上攻眉稜痛者,芎辛散。風痰風熱盛,二烏散。
熟地黃丸
治肝血虛少,眉眶疼痛,羞明畏日之證。
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玄參(一兩),金釵石斛(一兩)
上末之,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湯送下。
選奇羌防散
治風熱上壅,眉稜疼痛不可忍之證。
羌活(二錢,去蘆),防風(二錢,去蘆),甘草(二錢),黃芩(酒炒,二錢)
煎服。
芩芷散
治風熱上盛,眉眶疼痛,目不能視物者。
黃芩(酒炒,一兩),白芷(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導痰湯(方見痰證條。)
芎芷散
治頭疼因寒濕上攻,或眉稜作痛並治之。
烏頭(生用,一兩),附子(生用,一兩),天南星(一兩),乾薑(一兩),甘草(五錢,炙),川芎(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
每四錢,薑、棗煎。
二烏散
治風、治熱二氣攻於太陽等經,頭腦作痛。
川烏(童溲浸,炒,五錢),草烏(童便浸,炒,五錢),細辛(五錢),羌活(去蘆,五錢),黃芩(酒炒,五錢),甘草(炙,三錢)
上末之,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白話文:
頭痛證一
第一種藥粉的製作方法: 準備白附子二兩、半夏二兩、南星二兩、川烏(去除皮和臍,半兩),全部都用生的。將這些藥材一起搗成粉末,用生絲絹布袋裝起來,在井水(乾淨的井水)中來回擺動,讓藥粉從袋中滲出,然後用手捏擠布袋,讓剩餘的粗渣再次搗碎,再放入布袋中擺動,直到藥粉都滲出。把藥水裝在瓷器中,白天曬太陽,晚上露天放置,每天更換新的水,攪拌後讓其沉澱,春天浸泡五天、夏天三天、秋天七天、冬天十天,倒掉水,把藥粉曬乾後再次研磨成粉。用糯米粉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泡的湯送服。
三生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風邪侵襲頭部,導致痰液阻塞不通,引起偏頭痛或正頭痛的。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烏頭一錢,炮製過的白附二錢,炮製過的南星二錢半。 加三片生薑,用水煎服。
眉眶痛:
關於眉眶疼痛,以下提供不同病因的治療方法:
- **肝虛導致的怕光、眉眶痛:**服用熟地黃丸。
- **風熱引起的眉眶痛:**選擇選奇羌防散或芩芷散。
- **風痰上攻引起的眉稜痛:**服用導痰湯。
- **寒濕上攻引起的眉稜痛:**服用芎辛散。
- **風痰和風熱同時引起的眉稜痛:**服用二烏散。
熟地黃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肝血虛少,導致眉眶疼痛、怕光、畏懼陽光的症狀。
藥材包含:生地黃一兩,熟地黃一兩,玄參一兩,金釵石斛一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選奇羌防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風熱上壅,導致眉稜疼痛難以忍受的症狀。
藥材包含:羌活二錢(去除蘆頭),防風二錢(去除蘆頭),甘草二錢,黃芩二錢(用酒炒過)。 用水煎服。
芩芷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風熱過盛,導致眉眶疼痛,眼睛看不清楚東西的症狀。
藥材包含:黃芩一兩(用酒炒過),白芷一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調服。
導痰湯:(藥方內容在關於痰證的章節)
芎芷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寒濕上攻引起的頭痛,或者眉稜疼痛。
藥材包含:生的烏頭一兩,生的附子一兩,天南星一兩,乾薑一兩,甘草五錢(炙烤過),川芎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 每次取四錢,加生薑、紅棗一起煎煮。
二烏散:
這個藥方是治療風邪和熱邪同時侵襲太陽經等經絡,導致頭痛。
藥材包含:用男童小便浸泡後炒過的川烏五錢,用男童小便浸泡後炒過的草烏五錢,細辛五錢,羌活五錢(去除蘆頭),黃芩五錢(用酒炒過),甘草三錢(炙烤過)。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