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卷六

2. 頭痛證一

(眉眶痛,附)

【歌】頭痛先須辨厥真,濕痰風火挾邪侵。氣虛血少兼寒濕,識者尤當審六經。更有眉眶頻作痛,風痰風熱客於稜。

【論】如太陽頭痛者,惡風寒,脈浮緊,痛在巔頂兩額角。少陽頭痛者,往來寒熱,脈弦,痛連耳根。陽明頭痛者,發熱自汗,脈浮長大,痛連目眥、頰、齒。太陰頭痛者,必有痰,體重,或腹痛,脈沉,頭重。少陰頭痛者,足寒氣逆,為寒厥,脈沉細。厥陰頭痛者,吐痰沫,厥冷,脈浮緩,痛引目系。此六經頭痛,多挾外邪也。

血虛頭痛者,自魚尾上攻頭痛也。氣虛頭痛者,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濕熱頭痛者,心煩重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太陽、少陰。寒濕頭痛者,氣上而不下,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手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偏頭痛者,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

厥頭痛者,所犯大寒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齒亦痛。真頭痛者,痛甚入連於腦,手足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也。

丹溪云:頭痛多主於痰,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又若眉眶痛者,屬風熱與痰。有肝虛而痛者,才見光明,則眶痛甚。有眉稜骨痛者,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屬痰。凡此之類,種種不同,視其所挾,究其所因,定其經絡,參以脈理,而施以補、瀉、宣、通、汗、利之法,斯無一偏之弊也。

六經痛

太陽,川芎、羌活、藁本、麻黃。少陽,小柴胡湯。陽明,升麻葛根湯加石膏、白芷、蔥白。太陰,蒼朮、半夏、南星、川芎、蔓荊子。少陰,麻黃附子細辛湯。厥陰,吳茱萸湯加柴胡。

小柴胡湯(方見瘧疾條下。)

升麻葛根湯

治陽明經頭痛。

升麻(一錢五分),葛根(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甘草(一錢)

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少陰頭痛。

麻黃(去節,二錢),細辛(二錢),附子(煨,二錢)

水二盞,煎,溫服。

吳茱萸湯

治厥陰頭痛,或痰涎厥冷,脈浮而緩。

麻黃(五分,去節),羌活(五分,去蘆),吳茱萸(四分),藁本(三分),升麻(三分),黃耆(三分),黃芩(一錢),當歸(酒洗,一錢),黃柏(炒,一錢),川芎藭(一錢),蔓荊子(三分),細辛(三分),柴胡(三分),黃連(炒,三分),半夏(泡,三分),紅花(三分),蒼朮(米泔浸一晝夜,曬乾,炒,一錢)

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服。

虛痛

血虛痛,芎歸湯,或四物加酒芩、羌活、柴胡、蔓荊子。氣虛痛,四君子湯。氣血兩虛,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巔頂痛,必用藁本、柴胡、防風。

芎歸湯

治血虛頭痛。(一名芎藭湯。)

川芎藭(三錢),當歸(酒浸,二錢)

水二盞,煎八分,食遠熱服。

白話文:

頭痛證一

頭痛首先要辨別它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濕氣、痰、風邪、火邪等外邪侵犯,也可能是氣虛、血虛,或者同時有寒濕。明智的醫生應該仔細判斷是哪一條經絡出了問題。另外,還有一種眉眶經常疼痛的,多半是風邪、痰或風熱侵襲眉稜骨所致。

如果是太陽經頭痛,會怕冷風,脈象浮而緊,疼痛位置在頭頂和兩邊額角。如果是少陽經頭痛,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脈象弦,疼痛會連到耳根。如果是陽明經頭痛,會發燒、自汗,脈象浮大而長,疼痛會連到眼角、臉頰和牙齒。如果是太陰經頭痛,一定會有痰,身體沉重,或者腹痛,脈象沉,頭部感覺沉重。如果是少陰經頭痛,腳會發冷,氣向上逆,屬於寒厥,脈象沉細。如果是厥陰經頭痛,會吐痰沫,手腳冰冷,脈象浮而緩,疼痛會牽引到眼球後方。這些六經頭痛,大多是夾雜外邪引起的。

血虛引起的頭痛,疼痛會從眼尾向上攻到頭部。氣虛引起的頭痛,會有耳鳴,身體九竅功能不順暢。腸胃濕熱引起的頭痛,會心煩意亂、頭痛劇烈,病位在膈(胸腔和腹腔之間),病因在手太陽經和少陰經。寒濕引起的頭痛,氣向上而不能向下,頭頂疼痛,屬於下虛上實,病因在手少陰經和巨陽經,嚴重時會影響到腎。偏頭痛,只有半邊頭部會冷痛,應先治療手少陽經和陽明經,再治療足少陽經和陽明經。

厥頭痛,是受極寒之氣侵入骨髓,由於骨髓以腦為主,腦氣逆亂,所以會頭痛連帶牙齒也痛。真頭痛,疼痛劇烈到深入腦部,手腳冰冷到關節,早上發作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作早上就會死亡。

朱丹溪說:頭痛多半是痰引起的,嚴重時會產生火,很多時候可以透過嘔吐或排泄來治療。至於眉眶痛,多半屬於風熱或痰。有因為肝虛而疼痛的,只要看到光線就會眉眶痛得很厲害。有眉稜骨痛的,眼睛無法睜開,白天安靜晚上加劇,屬於痰。總而言之,各種頭痛情況各不相同,要看它夾雜了什麼,追究它的病因,確定是哪條經絡出了問題,再參考脈象,然後施以補、瀉、宣、通、發汗、利水等治療方法,才能避免治療上的偏差。

六經頭痛的用藥

  • 太陽經頭痛:用川芎、羌活、藁本、麻黃。
  • 少陽經頭痛:用小柴胡湯。
  • 陽明經頭痛:用升麻葛根湯,再加石膏、白芷、蔥白。
  • 太陰經頭痛:用蒼朮、半夏、南星、川芎、蔓荊子。
  • 少陰經頭痛: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 厥陰經頭痛:用吳茱萸湯,再加柴胡。

升麻葛根湯

治療陽明經頭痛。

藥材:升麻(一錢五分)、葛根(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甘草(一錢)

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療少陰經頭痛。

藥材:麻黃(去節,二錢)、細辛(二錢)、附子(煨過,二錢)

用水兩碗煎煮,溫服。

吳茱萸湯

治療厥陰經頭痛,或者痰多口水,手腳冰冷,脈浮而緩。

藥材:麻黃(五分,去節)、羌活(五分,去蘆)、吳茱萸(四分)、藁本(三分)、升麻(三分)、黃耆(三分)、黃芩(一錢)、當歸(酒洗過,一錢)、黃柏(炒過,一錢)、川芎(一錢)、蔓荊子(三分)、細辛(三分)、柴胡(三分)、黃連(炒過,三分)、半夏(泡過,三分)、紅花(三分)、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天,曬乾炒過,一錢)

將藥材切碎,用水兩碗煎煮到剩八分,服用。

虛證頭痛的用藥

  • 血虛頭痛:用芎歸湯,或者四物湯加酒芩、羌活、柴胡、蔓荊子。
  • 氣虛頭痛:用四君子湯。
  • 氣血兩虛頭痛:用調中益氣湯,加川芎、蔓荊子、細辛。
  • 頭頂痛:一定要用藁本、柴胡、防風。

芎歸湯

治療血虛頭痛(又名芎藭湯)。

藥材:川芎(三錢)、當歸(酒浸過,二錢)

用水兩碗煎煮到剩八分,空腹時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