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十 (6)
卷十 (6)
1. 傷寒十二
(新增)
【歌】嬰兒氣怯病傷寒,挾食挾驚分兩般。要解六經傳變候,參詳仲景活人方。
【論】《活人書》云:傷寒,大人、小兒治一般,但小小分劑,藥性差涼耳。要之,其傳變,其形證,與大人不殊也。其所異治者,挾驚、挾食而已。錢仲陽云:小兒正傷寒者,謂感冒寒邪,壯熱頭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是也,須解表微汗。挾驚者,因驚而又感寒邪;或因傷寒熱極生風,是熱乘於心,心神易動,故發搐也。
當先發表,後利驚。挾食者,或先傷於風寒,後復停滯飲食;或先停滯飲食,而後傷於風寒。以致發熱氣粗,噯氣,壯熱頭疼,腹脹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與消導,不解者,大柴胡湯下之。其六經傳變證治,當遵仲景法,自有專方,不復贅論,挾驚、挾食者,各從本證治之。
疏邪定驚湯
治挾驚傷寒,乃太陽經之藥。
麻黃,羌活,白芷,防風,膽星,天麻,薄荷,黃芩,前胡,桔梗
冬月無汗去黃芩、薄荷,加生薑、蔥白。三時去麻黃。陽明經目痛鼻乾,不眠,脈洪而長,加葛根。少陽經耳聾脅痛,脈弦數而嘔,加柴胡、半夏、橘皮、生薑。少陽、陽明合病,加柴胡、葛根、芍藥,去羌活、麻黃,蓋少陽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傳入陽明為里,脈沉實,譫妄惡熱,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乾而渴,用大柴胡湯。
解肌調中飲
治挾食傷寒,乃三陽經之藥。
羌活,防風,柴胡,乾葛,蘇葉,黃芩,枳實,厚朴,神麯,山楂,陳皮,半夏
加砂仁五分,生薑三片,煎服。
如冬月去黃芩,加麻黃。夏月加石膏。渴加天花粉,去半夏。有汗去蘇葉,加芍藥。胸中滿悶加枳殼、桔梗。喘加杏仁。嗽加金沸草、前胡。表邪退而便秘者,去羌活、防風、蘇葉、乾葛,加大黃。
大柴胡湯
治內熱,大便難,身熱,不惡寒,反惡熱。
柴胡,黃芩,芍藥,半夏,枳實,大黃
上,薑、棗,煎服。
白話文:
【歌謠】嬰兒因為氣虛而生病,遭遇風寒,區分為挾食和挾驚兩種情況。要理解六經的傳變和症狀,應參考張仲景的「活人方」。
【討論】根據「活人書」所述,治療傷寒,無論大人小孩原則相同,只是藥量不同,藥性相對較涼。然而,其傳變和症狀,與成人並無二致。唯一不同的是,小孩可能挾帶驚嚇或消化不良。錢仲陽指出:小孩真正遭遇傷寒,指的是感受寒邪,出現高燒、頭痛、鼻塞流鼻水,畏寒緊繃等症狀,必須解表微微出汗。若是挾驚,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後又感染寒邪,或是因傷寒高燒導致生風,這是由於熱氣影響心臟,心神易受擾動,因此可能出現抽搐。
首先需解表,然後再處理驚嚇。若是挾食,可能是先感受風寒,後來食物積滯;或是先食物積滯,後來感受風寒。導致發燒、呼吸粗重、打嗝、高燒頭痛、腹脹疼痛、大便酸臭,首先使用散寒藥物,接著使用消食藥物,若無效,則使用大柴胡湯。對於六經傳變的診斷和治療,應遵循張仲景的方法,有專門的藥方,不再贅述,挾驚和挾食的情況,應分別對症治療。
【疏邪定驚湯】
用於治療挾驚的傷寒,這是太陽經絡的藥物。
成分包括:麻黃、羌活、白芷、防風、膽星、天麻、薄荷、黃芩、前胡、桔梗
冬季無汗時,去除黃芩、薄荷,添加生薑、蔥白。其他季節去除麻黃。如果陽明經絡有目痛、鼻乾、失眠、脈象洪大且長,添加葛根。少陽經絡有耳鳴、脅痛、脈象弦數且嘔吐,添加柴胡、半夏、橘皮、生薑。若少陽、陽明經絡同時受影響,添加柴胡、葛根、芍藥,去除羌活、麻黃,因為少陽經絡有三個禁忌,不能出汗、不能下瀉、不能利尿。如果進入陽明經絡,脈象沉實,有譫妄、怕熱,六七天未排便,口乾喉嚨乾且口渴,使用大柴胡湯。
【解肌調中飲】
用於治療挾食的傷寒,這是三陽經絡的藥物。
成分包括:羌活、防風、柴胡、乾葛、蘇葉、黃芩、枳實、厚朴、神麯、山楂、陳皮、半夏
添加砂仁五分,生薑三片,煎煮服用。
冬季去除黃芩,添加麻黃。夏季添加石膏。口渴時添加天花粉,去除半夏。有汗時去除蘇葉,添加芍藥。胸部悶脹時添加枳殼、桔梗。喘息時添加杏仁。咳嗽時添加金沸草、前胡。表邪退去後便祕,去除羌活、防風、蘇葉、乾葛,添加大黃。
【大柴胡湯】
用於治療內熱、大便困難、身體發熱、不畏寒、反而怕熱。
成分包括:柴胡、黃芩、芍藥、半夏、枳實、大黃
以上藥材,加入薑、棗,煎煮服用。
2. 痘瘡十三
【歌】熱徹標形必定稀,根紅色澤滿而肥。清便自可身無羌,飲食如常不用醫。出不快時尤可發,密宜解毒勿教遲。鮮紅恐後翻成紫,泄痢須知裡氣虛。五六日來生癢塌,咬牙寒噤異功宜。瘡稠力薄難肥滿,大劑參歸及桂耆,紫草川芎香白芷,更加糯米復何疑。青乾黑陷溲便澀,可用宣風急下之。
身熱煩渴微腹滿,喘而便秘面紅赮,心煩悶亂溲黃赤,利水還須導赤除。七八日來猶發熱,內因熱盛外蒸皮,故使斑瘡痂不著,宣風散子入生犀。耳居反熱知歸腎,黑陷分明有死期。百祥丸瀉膀胱火,下後身溫飲水奇,急用溫脾為上策,十中一二可扶持。
【論】夫痘瘡皆由子在母胎中受其三穢液毒,停蓄臟腑,皆太陰濕土壅滯,君、相二火之所作。因小兒真氣既盛,正氣初旺,邪無所容,或風寒傷於表,食飲傷於裡,其毒由是發焉。故因外者治外,因內者治內,內外皆和,其痘自出。至於惡寒者發之,表太熱者奪之,里渴者清之,秘者通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熱者和之,不可執一,大抵如傷寒隨經用藥,最為高論。
若輕者,發熱四、五日;熱徹始出,其瘡必稀,故前後心無,頭面稀少,明潤光澤,作三、四次出,無內外邪證,便溺如常,飲食如故,此受之最輕也,不用服藥自已。其一熱便湧出,密如針頭,不分根腳,尚有表邪,時忽泄利嘔逆,飲食不進,或煩悶不安,或狂躁不寧,大、小便秘澀不通,瘡色鮮紅,或灰白而不澤,或隱隱在於皮膚中,或咳嗽鼻噴不止,或腰痛不能立起,耳居反熱,身體反冷,惡寒振慄,咬牙,癢塌,燥渴不止,黑陷青紫倒靨,此皆沉重之候也。必審其寒、熱、虛、實而調之,則無不效矣。
大抵寒為虛,熱為實。氣虛寒則宜溫補,氣實熱則宜清涼,血虛則宜補血,血熱則宜解毒,必取其氣血中和,無過不及可也。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出不快,昏暗陷頂,皆表寒而虛。二便清,飲食不化,身涼,手、足、口氣俱冷,不渴,少食,唇白涕清,皆裡寒而虛。
此表、裡虛寒之證,急宜溫脾胃,補氣血,當用參、耆、四物、木香、肉桂等藥,以助貫膿收靨。夫表虛者,以補氣為主而補血次之。裡虛者,於補血之中而兼補氣。苟能補氣,而脾胃自壯,胃氣隨暢,在後必無陷伏之憂;既能補血,則氣血周流,送毒出盡,不致凝滯,在後必無癢塌之患。凡紅紫干滯,黑陷焦枯者,皆表熱而實。
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身熱鼻乾,氣熱唇燥,煩渴者,皆裡熱而實。此表、裡實熱之證,急宜涼血解毒,當用化毒湯、紅花、紫草、黃芩、牡丹皮、蟬蛻、鼠黏、荊芥之類。如表熱者,宜清涼解表,而分利次之。裡熱者,則重於解毒而兼清涼,或在二、三日之前,熱毒盛者,微下之亦可。
蓋涼血不至紅紫,解毒則免黑陷。故表虛不補,則成外剝;裡虛不補,則成內攻;表實過補,則不結靨;裡實過補,則發癰毒,所以痘證變遷無常,若色一轉,又當變通,不可拘於一定也。
氣虛
凡氣虛之證,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㿠白,飲食減少,四肢倦而睡臥安靜,便清自調,虛證無疑。未見點前,用參耆飲加輕劑發散,如:紫蘇、防風、白芷。見點之後,用參耆飲加輕劑開提,如: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參耆飲,隨病加減處治。
七、八日漿足之後,保嬰百補湯調養氣血而已。此證末梢,塌陷黑靨者,多用木香異功散收功。
血熱
凡血熱之證,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色枯,煩躁,渴欲飲水,日夜啼哭,睡臥不寧,好睡冷處,小便赤澀,熱證無疑。未出之前,治從升麻葛根湯或升麻流氣飲,雖皆可服,縱不若十神解毒湯為穩。既出至見點三、四日後,熱證悉平,勢將行漿,從太乙保和湯加減。八、九日漿足之後,則有保嬰百補湯調養之。
毒盛
凡熱毒壅遏之證,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皮燥,氣粗喘滿,腹脹煩躁,狂言譫語,睡臥不寧,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面浮眼脹,多啼多怒,的系熱毒壅遏。未見點時,先須升麻葛根湯一服,隨服羌活散郁湯。至見點三日之內,諸證悉平,勢將行漿,則服益元透肌散加減。
漿足之後,即服保嬰百補湯調養而已。六、七日外,有紫黑乾枯及青灰乾白陷者,則有奪命、大造、百祥、牛李、豬尾、宣風、獨聖等方,皆可審用。惟曾經泄瀉,有木香異功證,則從木香異功散治之。
參耆保元湯
治氣虛痘證。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官桂(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糯米一撮,水煎,入人乳溫服。
按:參、耆、甘草性味甘溫,專補中氣之虛,而又加官桂以制其血。血在內,引而出之;血在外,引而入之。參、耆非桂之逐血引導,則不能獨樹其功也。又加生薑、糯米,以助參、耆之力。
十神解毒湯
治血熱痘證,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恐驟用寒涼,不惟冰伏,熱毒反出不快,抑且熱毒為其所抑,則鬱於臟腑,或肚痛腹脹,內潰而死者有之,豈若此方內外分消,用之為當?
生地,丹皮,赤芍,歸尾,紅花,川芎,桔梗,木通,連翹,腹皮
身熱壯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綿密咽痛,加甘草、荊芥、鼠黏子;口渴煩躁加麥冬、天花粉;大便秘加枳殼、前胡、酒蒸大黃;小便短澀,睡臥不寧,譫語加山梔、竹葉、燈心;發斑加玄參、犀角、紫草。
羌活散郁湯
治毒盛壅遏喘脹,或為風寒外搏者。
羌活,防風,白芷,荊芥,桔梗,地骨皮,川芎,紫草,甘草,連翹,惡實,大腹皮
上為粗散,水一鍾,燈心十四莖,煎六分,溫服。
太乙保和湯(又名紫草透肌湯)
專治血熱痘證。服十神解毒湯後,熱證悉去,內外和平,見點三日之後,不易長大,用之則能保和元氣,活血解毒,助痘成漿。
紫草,川芎,山楂,桔梗,人參,甘草,生地,紅花,木通,糯米,生薑,燈心
升麻葛根湯
治痘初發熱疑似之間。
葛根,升麻,甘草,芍藥
生薑煎服。
益元透肌散
專治壅熱痘證。服羌活散郁湯後,壅證悉開,氣血和平,見點三、四日後不肥大,不成漿者,用之則能勻氣解毒,透肌達表,領出元陽,助痘成漿而易結膿窠也。
鼠黏,蟬蛻,陳皮,桔梗,木通,山楂,川芎,紫草,人參,甘草
大棗、燈心,煎服。
異功散
治表虛癢塌,內虛泄瀉,寒戰咬牙,頭溫足冷。
木香,官桂,人參,附子,當歸,白朮,茯苓,陳皮,厚朴,丁香,肉果,半夏
木香散
治痘灰白表虛,內虛泄瀉腹脹。
木香,丁香,人參,甘草,茯苓,腹皮,桂心,青皮,前胡,訶子,煨姜,大棗
保嬰百補湯
治痘瘡八、九日漿足之後別無他證,以此方調養氣血,資補脾胃。若有別證,隨虛實加減。
當歸,芍藥,熟地,山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大棗
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