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九 (8)
卷九 (8)
1. 胎前四
上銼,一劑,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八分,空心溫服。
二陳湯(方見前經候條下。)
子腫
妊娠五、六月以來,浮腫如水氣者,名曰子腫;俗呼為琉璃胎是也,防己湯主之。妊娠面目俱浮,身腫如水,氣急而虛者,白朮散。
防己湯
治妊娠通身腫滿如水氣,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一錢五分),桑白皮(一錢五分),赤茯苓(去皮,一錢五分),紫蘇(一錢五分),木香(九分)
姜三片,水二盞,煎服。
白朮散
治妊娠面目俱浮,身腫如水,氣急而虛者。
白朮(一兩),生薑皮(五錢),大腹皮(五錢),陳皮(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子煩
妊娠五、六月,乃少陰君火以養精。六、七月,乃少陽相火以養氣。平素有火人,內外之火相感,而作煩躁悶亂不安者,名曰子煩,麥門冬湯或安神丸。
麥門冬湯
治妊娠五、六月煩悶不安,名曰子煩。
麥門冬(湯泡,去心,一錢),防風(一錢),茯苓(一錢),黃芩(一錢,炒),竹葉(一錢)
銼一劑,水二盞,煎服。
安神丸
安胎孕,除煩熱。
黃連(一兩五錢,去須,酒炒),硃砂(水飛,一兩),生地黃(酒洗,五錢),當歸身(酒洗,五錢),甘草(炙,五錢)
上為末,蒸餅糊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
漏胎
妊娠經血不時而來者,名曰漏胎。氣虛者,四君子湯加黃芩、阿膠。血虛者,四物湯加黃芩、黃連、益母草主之。
四君子湯
大補氣虛胎漏。
白朮(炒,一錢半),人參(二錢),白茯苓(一錢),甘草(一錢,炙)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溫服。加減見脾胃證內。
四物湯(方見前經候條下。)
皺腳
婦人妊娠七、八月以來,胎氣漸粗,兩足浮腫,頭目不浮者,名曰皺腳,平胃散。懷孕五、六月,兩足腫上腿膝,或足指間出黃水,名曰水氣,天仙藤散。
平胃散
除濕行氣,消腫安胎。
蒼朮(一斤),陳皮(十二兩),厚朴(十二兩),甘草(六兩)
末之,每服二錢,入鹽一捻,白湯調下,或用水煎服。
天仙藤散
治妊娠三月以後,兩足浮腫,步履艱難。
天仙藤(洗,略炒,八兩),香附(醋炒,六兩),陳皮(六兩),烏藥(五兩),甘草(四兩)
末之,每服三錢,姜三片、木瓜三個、紫蘇三葉煎服。
子懸
妊娠至四、五個月以來,君、相二火養胎。平素有熱,故胎熱氣逆,胎上湊心不安,胸膈脹滿,名曰子懸,嚴氏紫蘇飲加炒山梔、黃芩、香附之類。
嚴氏紫蘇飲
治胎氣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
大腹皮(一兩),川芎(一兩),白芍藥(一兩),陳皮(一兩),紫蘇(一兩),當歸(一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
每服四錢,生薑三片、蔥白一莖,水二盞,煎八分服。
白話文:
胎前四
一種藥方,用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兩杯水,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滿,空腹溫服。
二陳湯(方劑請參考之前的經候條)。
子腫(妊娠水腫)
懷孕五、六個月以後,出現浮腫,像水氣一樣,稱為子腫,俗稱琉璃胎,可用防己湯治療。如果懷孕期間面部和全身都浮腫,像泡在水裡一樣,還氣喘虛弱,則用白朮散。
防己湯
治療懷孕期間全身腫脹像水氣一樣,氣喘,小便不利。
藥材:防己、桑白皮、赤茯苓(去皮)、紫蘇、木香,以及三片薑,加兩杯水煎服。
白朮散
治療懷孕期間面部和全身浮腫,像泡在水裡一樣,氣喘虛弱。
藥材:白朮、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
子煩(妊娠煩躁)
懷孕五、六個月,少陰君火滋養精氣;六、七個月,少陽相火滋養元氣。體質本身就燥熱的人,內外火氣交感,就會出現煩躁、悶亂、不安,稱為子煩,可用麥門冬湯或安神丸。
麥門冬湯
治療懷孕五、六個月煩悶不安,稱為子煩。
藥材:麥門冬(去心)、防風、茯苓、黃芩(炒)、竹葉,研磨成粉末,加兩杯水煎服。
安神丸
安胎,去除煩熱。
藥材:黃連(去須,酒炒)、硃砂(水飛)、生地黃(酒洗)、當歸身(酒洗)、甘草(炙),研磨成粉末,用蒸餅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藥,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五十丸。
漏胎(妊娠出血)
懷孕期間陰道反覆出血,稱為漏胎。如果氣虛,用四君子湯加黃芩、阿膠;如果血虛,用四物湯加黃芩、黃連、益母草。
四君子湯
大補氣虛導致的胎漏。
藥材:白朮(炒)、人參、白茯苓、甘草(炙),研磨成粉末,加兩杯水,煎煮至八分滿,溫服。加減用藥請參考脾胃證的內容。
四物湯(方劑請參考之前的經候條)。
皺腳(妊娠下肢水腫)
懷孕七、八個月以後,胎氣漸盛,兩腳浮腫,但頭面部不腫,稱為皺腳,可用平胃散。如果懷孕五、六個月,腳腫到小腿膝蓋,或腳趾間有黃水流出,稱為水氣,可用天仙藤散。
平胃散
除濕行氣,消腫安胎。
藥材: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少許鹽,用溫開水調服,或用水煎服。
天仙藤散
治療懷孕三月以後,兩腳浮腫,行走困難。
藥材:天仙藤(洗,略炒)、香附(醋炒)、陳皮、烏藥、甘草,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三片薑、三個木瓜、三片紫蘇葉煎服。
子懸(妊娠胎位不正)
懷孕四、五個月以後,君火、相火滋養胎兒。平素體熱的人,容易胎熱氣逆,胎兒位置不正,讓人心慌不安,胸膈脹滿,稱為子懸,可用嚴氏紫蘇飲加炒山梔、黃芩、香附等藥物。
嚴氏紫蘇飲
治療胎氣不和,胎兒位置不正,腹脹疼痛。
藥材: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紫蘇、當歸、人參、甘草,每次服用四錢,加三片生薑、一根蔥白,兩杯水,煎煮至八分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