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中

《明醫指掌》~ 卷八 (1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6)

1. 癰疽證六

下𤷍𥱽,秘傳一味千金散立效,外以蔥白炒熱熨之,如冷再熱,熨三、五次後,敷消毒消腫藥加大黃、木鱉子、南星、草烏敷之。破用生肌散敷之。

人面瘡,此證是冤業所致,可以善事解之,然後服流氣飲。久不已,苦參丸,或用貝母研末敷之。

托裡護心散

大黃(三錢),牡蠣(三錢,煅),天花粉(三錢),皂角刺(三錢),朴硝(三錢),連翹(三錢),當歸(一兩五錢),金銀花(一兩),芍藥(二錢,炒),黃芩(二錢,炒)

每半兩,水、酒煎。

托裡十補散

黃耆(二錢,蜜炙),人參(二錢,去蘆),當歸(二錢五分),厚朴(一錢,炒),桔梗(一錢,去蘆),川芎(一錢二分),防風(一錢,去蘆),桂心(一錢),甘草(一錢,炙),白芷(一錢五分)

銼一劑,水煎服。

內托千金散

白芷(一錢二分),人參(二錢,去蘆),當歸(二錢),黃耆(炙,二錢半),川芎(一錢二分),防風(一錢二分),甘草(炙,一錢五分),芍藥(炒,二錢半),花粉(一錢五分),官桂(一錢二分),桔梗(去蘆,一錢二分),金銀花(三錢)

水煎,入酒半盞,再煎沸,溫服。

內固清心散

辰砂(一錢),白茯苓(一錢),人參(一錢二分,去蘆),白豆蔻(一錢),雄黃(一錢),綠豆(一撮),朴硝(一錢),甘草(一錢,炙),片腦(一錢),麝香(一錢),皂角刺(八分)

末之,每服一錢,蜜湯調下。

一味千金散

用黑蜘蛛一個,過街者為妙,入杵缽中研爛,熱酒攪勻,通口服。

雄黃散

雄黃(一錢),巴豆(一粒)

同研如泥,入乳香、沒藥各少許,再研勻、細,少上,惡肉自去。

拔毒散

陳皮(一兩),甘遂(一兩),當歸尾(一兩五錢),川芎(一兩),紅花(酒洗,一兩),桃仁(去皮、尖,一百個)

水、酒煎服。

玉燭散

即大承氣對四物湯。(二方一見傷食,一見血證。)

生肌散

枯白礬(一兩),檳榔(一兩),密陀僧(錢半),黃丹(一錢),血竭(一錢),輕粉(五分)

末之,敷瘡上。

乳香散

赤石脂(五錢),白膠香(五錢),枯白礬(五錢),黃丹(二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輕粉(二錢)

俱末之,敷瘡上。

流氣飲(方見耳證條下。)

苦參丸

苦參不拘多少,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薄荷煎湯送下。

紅玉錠子

干胭脂(三錢),枯白礬(三錢),輕粉(三錢),砒霜(一錢),黃丹(三錢),片腦(五分),麝香(五分)

末之,糊為錠子,臨用井花水磨,塗患處。

隔紙膏

龍骨(煅,一兩),鉛粉(一兩),鉛丹(一兩)

末之,香油或桐油調,油紙夾隔貼之,次日又翻過貼,須先以蔥、椒煎湯洗淨,然後貼上。

白話文:

癰疽證六

膿瘍腫痛,秘方「一味千金散」效果很好,外用蔥白炒熱後熨燙患處,冷了就再加熱,熨燙三到五次後,敷上具有消毒消腫作用的藥膏,藥膏中加入大黃、木鱉子、南星、草烏。膿瘍破潰後,則敷上生肌散。

人面瘡,此症是冤孽所致,可以多做善事化解,然後服用流氣飲。如果久治不癒,可用苦參丸,或將貝母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

以下是一些藥方:

托裡護心散:大黃、牡蠣(煅)、天花粉、皂角刺、朴硝、連翹、當歸、金銀花、芍藥(炒)、黃芩(炒)各適量,水酒煎服。

托裡十補散:黃耆(蜜炙)、人參(去蘆)、當歸、厚朴(炒)、桔梗(去蘆)、川芎、防風(去蘆)、桂心、甘草(炙)、白芷,水煎服。

內托千金散:白芷、人參(去蘆)、當歸、黃耆(炙)、川芎、防風、甘草(炙)、芍藥(炒)、花粉、官桂、桔梗(去蘆)、金銀花,水煎,加半杯酒,再煎沸,溫服。

內固清心散:辰砂、白茯苓、人參(去蘆)、白豆蔻、雄黃、綠豆、朴硝、甘草(炙)、片腦、麝香、皂角刺,研磨成粉,每次服用適量,用蜜湯送服。

一味千金散:用一隻經過街道的黑蜘蛛,搗爛,用熱酒調勻,服用。

雄黃散:雄黃、巴豆(一粒),研成泥狀,加入少許乳香、沒藥,再研磨均勻,敷於患處,可使壞肉脫落。

拔毒散:陳皮、甘遂、當歸尾、川芎、紅花(酒洗)、桃仁(去皮尖),水酒煎服。

玉燭散:即大承氣湯加四物湯。(兩種方劑,一種治食積,一種治血證。)

生肌散:枯白礬、檳榔、密陀僧、黃丹、血竭、輕粉,研磨成粉,敷於瘡口。

乳香散:赤石脂、白膠香、枯白礬、黃丹、乳香、沒藥、輕粉,研磨成粉,敷於瘡口。

流氣飲:(方劑見耳疾條)

苦參丸:苦參適量,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粒,用薄荷煎湯送服。

紅玉錠子:干胭脂、枯白礬、輕粉、砒霜、黃丹、片腦、麝香,研磨成粉,製成錠劑,使用時用井水磨碎,塗於患處。

隔紙膏:龍骨(煅)、鉛粉、鉛丹,研磨成粉,用香油或桐油調和,用油紙夾著貼敷,次日再翻轉貼敷,使用前需先用蔥、椒煎湯清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