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指掌》~ 卷七 (9)
卷七 (9)
1. 虛損勞瘵證七
上,先將鴨縛其腳掛起,隨患人之酒量多少,傾鴨血於酒中攪勻,一時飲盡,直入肺中,潤補其肺,乃止其嗽。卻將鴨撏去毛,就脅邊開一孔,出其肚雜拭乾,將棗子去核,每個入平胃散令滿,以麻皮扎定,填滿鴨腹中,入鴨於小壇內,四周炭火慢煨,以一瓶酒盡為度,此酒須三次添入,待酒干取起食之,其棗陰乾,隨意食之,後合十珍丸服之。
癸字號十珍丸
治一切大勞大怯,極虛甚憊,髓干精涸,血枯氣竭,火乘金位,服前藥愈後,卻服此丸以為收功起身之用也。
豬脊膂(一條),羊脊膂(一條),鱉(一個),烏骨雞(一隻)
上四味,去骨留肉,用煮酒一大瓶於壇內煮乾搗爛用。
大山藥(五條),蓮肉(半斤),京棗(一百個),霜柿(十個),
上四味,用井水一大瓶,於壇內煮熟搗爛,與前肉一處再慢火熬,卻下後藥。
真阿膠(四兩),黃蠟(三兩)
上二味,逐漸下,與前八味和一處,研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末並知母、貝母、柏末各一兩,搜和成劑,如十分堅硬,再入白蜜同熬取起,放青石上搗為丸,如桐子大,每百丸棗湯送下,不拘時服。
青蒿膏
治骨蒸勞熱。
青蒿(一斗五升),童便(三斗)
上,慢火熬童便減至二斗,去蒿,再熬至一斗,入豬膽汁七枚,再熬數沸,甘草末收之,每用一匙,湯下。
天靈蓋散
取勞蟲。
天靈蓋(兩指大,以檀香煎湯洗過,酥炙,咒七遍,咒曰:「靈公神,靈母聖,逢傳屍,便須定,急急如律令」。),雞心檳榔(五個,為末),麝香(二錢,另研),阿魏(三錢,研),甘遂(三錢,為末),辰砂(一錢,另研),安息香(三錢,另研)
上六味,研極細,和勻,每服三錢,同後湯送下。
薤白(二七莖),青蒿(二握),甘草(五寸,二根),蔥白(二七莖),桃枝(一寸),柳枝(一寸),桑白皮(一寸),榴根(一寸,俱用向東者)
上八味,須選潔淨處,採童便四升,瓦器內慢火煎至一升,去渣,分作三盞,調前藥末,五更初服。男患女煎,女患男煎。服藥後,如覺欲吐,即用白梅含之,五更盡,須下蟲及惡物,黃水黑糞。如服後不見動靜,約人行五、七里又進一服,至天明更進一服。如瀉不止,用龍骨、黃連等分末之,白水調,及白梅粥補之。
虛損用四物湯、(方見血證。)四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方俱見脾胃。)大補陰丸、(方見火證。)六味地黃丸、集靈膏、瓊玉膏。泄瀉者,白朮膏。
六味地黃丸
白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澤瀉(三兩),乾山藥(四兩),山茱萸肉(四兩),熟地黃(八兩,酒蒸)
末之,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溫酒下。
集靈膏
生精補血消痰。
白話文:
虛損勞瘵證七
先把鴨子綁住腳吊起來,依據病人酒量的多少,把鴨血倒進酒裡攪勻,一次喝完,直接到達肺部,滋潤補益肺臟,就能止咳。然後把鴨子拔毛,在脅下開個孔,取出內臟擦乾,把棗子去核,每個棗子都塞滿平胃散,用麻皮紮緊,填滿鴨子的肚子,把鴨子放進小壇裡,用炭火慢慢煨,直到一瓶酒都用完為止,這酒要分三次加進去,等酒乾了再取出食用,棗子陰乾後也可以隨意食用,最後再服用十珍丸。
癸字號十珍丸
治療一切勞累過度、極度虛弱、精髓枯竭、氣血衰敗、肝火犯肺等症狀,服用前面的藥物見效後,服用此丸來鞏固療效,恢復元氣。
材料:豬脊骨一條、羊脊骨一條、甲魚一隻、烏骨雞一隻。
將以上四種材料去骨留肉,用一大瓶酒在壇內燉乾,搗爛備用。
材料:大薯五條、蓮子半斤、京棗一百個、霜柿十個。
將以上四味材料用一大瓶井水在壇內煮熟搗爛,與之前的肉一起再用慢火熬煮,然後加入下面的藥材。
材料:阿膠四兩、黃蠟三兩。
將阿膠和黃蠟逐漸加入,與之前的八味藥材混合,研磨成膏狀,再加入平胃散末、四君子末、知母、貝母、柏樹皮末各一兩,混合均勻,如果太硬,再加入蜂蜜一起熬煮,取出後放在青石板上搗成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棗湯送服,不限時間。
青蒿膏
治療骨蒸勞熱。
材料:青蒿一斗五升、童尿三斗。
用慢火熬煮童尿,直到剩下二斗,去除青蒿,繼續熬煮到一斗,加入豬膽汁七枚,再熬煮幾沸,加入甘草末收膏,每次服用一匙,用湯送服。
天靈蓋散
驅除勞蟲。
材料:天靈蓋(兩指大小,用檀香煎煮的湯水洗淨,用酥油炙烤,念咒七遍,咒語:「靈公神,靈母聖,逢傳屍,便須定,急急如律令」。)、雞心檳榔五個(研末)、麝香二錢(另研)、阿魏三錢(研)、甘遂三錢(研末)、硃砂一錢(另研)、安息香三錢(另研)。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湯送服。
材料:薤白二十七莖、青蒿兩把、甘草五寸兩根、蔥白二十七莖、桃枝一寸、柳枝一寸、桑白皮一寸、石榴根一寸(都需選擇向東生長的)。
將以上八味藥材選擇乾淨的地方採集,用四升童尿在瓦器內用慢火煎煮到一升,去渣,分成三盞,調入研磨好的藥末,在五更初服用。男病人用女童尿煎煮,女病人用男童尿煎煮。服藥後,如果想吐,就含白梅,五更結束,應排出蟲子和惡物,以及黃色尿液和黑色糞便。如果服藥後沒有反應,走五到七里路後再服用一劑,到天明再服用一劑。如果腹瀉不止,用龍骨、黃連等量研末,用白水調服,並食用白梅粥來調理。
虛損可用四物湯(藥方見血證)、四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藥方見脾胃篇)、大補陰丸(藥方見火證)、六味地黃丸、集靈膏、瓊玉膏。腹瀉者可用白朮膏。
六味地黃丸
材料:白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澤瀉三兩、白薯四兩、山茱萸肉四兩、熟地黃八兩(酒蒸)。
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六十丸,用溫酒送服。
集靈膏
滋補腎精,補血,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