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五 (1)
卷五 (1)
1. 治熱之劑
活人橘皮竹茹湯治噦逆(嚴氏治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咳逆)
橘皮(一升) 竹茹(一升半) 甘草(二兩炙) 人參(半兩) 棗子(三十個) 生薑(半兩)
上銼,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按:此出太陰嘔噦例藥也。薑棗參橘亦是溫藥,故三因云此治胃中虛冷。但以此藥比之薑桂丁香則性平,故從嚴氏入治熱之劑。
小柴胡湯治陽證咳逆
難知大承氣湯治咳逆大便秘者
二方並見寒門
瀉心湯治咳逆大便軟利者
方見心下痞門
白話文:
【治療熱症的藥方】
活人橘皮竹茹湯用於治療呃逆(嚴氏用於治療嘔吐與腹瀉後胃虛及胸膈熱造成的咳嗽和呃逆)
藥材包括:陳皮(約300公克)、竹茹(約450公克)、炙甘草(約60公克)、人參(約15公克)、大棗(30顆)、生薑(約15公克)。
處理方式:將上述藥材切碎,以10公升的水煎煮至剩3公升,去除殘渣,溫熱服用每次1公升,每日三次。
說明:此方出自治療太陰經嘔吐和呃逆的藥方。薑、棗、人參、陳皮都是溫性藥材,所以《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認為此方可以治療胃中虛寒。但若將此方與薑、肉桂、丁香等藥材比較,其性質較為平和,因此嚴氏將其歸類在治療熱症的藥方之中。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陽性症狀的咳嗽和呃逆。
需知大承氣湯用於治療咳嗽、呃逆且有大便祕結的情況。
以上兩個藥方都可參考「寒門」中的說明。
瀉心湯用於治療咳嗽、呃逆且大便軟利的情況。
此方可在「心下痞門」中找到詳細資訊。
2. 治寒之劑
半夏生薑湯治噦欲死 半夏(洗一兩一錢) 生薑(二兩切) 上水二盞,煎八分,分作二服。
橘皮乾薑湯治噦 橘皮,通草,乾薑,桂心,甘草(炙各二兩),人參(一兩)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溫服,日三次。
按以上二方並太陰嘔噦例藥也。
三因丁香散治咳逆 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良薑(各半錢) 上為末,熱湯點二錢,乘熱服,不拘時。
嚴氏柿蒂湯治胸滿咳逆不止 柿蒂,丁香(各一兩) 上㕮咀四錢,姜五片煎。家珍有人參一味;寶鑑有青陳皮二味,並各等分為末,水煎服。
按以上方並太陰陽明經藥也。
活人羌活附子散治咳逆:嚴氏治吐利後胃寒咳逆 羌活,附子(炮),茴香(微炒各半兩),木香,乾薑(各一棗許大) 上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鹽一捻,同煎熱服。
三因方木香作丁香。
按此太陽少陰太陰經藥也。
本事方治陰毒咳逆 川烏頭,乾薑(炮),附子(炮),肉桂,芍藥,甘草(炙),半夏,吳茱萸,陳皮,大黃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姜五片,煎,去濁渣,取清,熱服。
按此三陰經藥也。
白話文:
[治療寒症的藥方]
半夏生薑湯用於治療噁心欲吐到極致的情況。
使用已清洗過的一兩一錢的半夏和切成片狀的二兩生薑,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八分水量,然後分為兩次服用。
橘皮乾薑湯用於治療噁心。
使用橘皮、通草、乾薑、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和人參(一兩)。將所有材料切碎,每次取四錢,加水煎煮,趁溫熱時服用,一天三次。
上述兩個藥方都是適用於太陰經的嘔吐和噁心的常規藥物。
三因丁香散用於治療咳嗽和呼吸困難。
使用丁香、柿蒂(各一錢)、炙甘草和良薑(各半錢)。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用熱水調和二錢,趁熱服用,不限定時間。
嚴氏柿蒂湯用於治療胸部飽脹及持續咳嗽和呼吸困難。
使用柿蒂和丁香(各一兩)。將所有材料切碎,每次取四錢,加五片薑,煎煮後服用。家珍版添加了人參,寶鑑版則有青陳皮,兩者皆是等量,加水煎煮後服用。
上述兩個藥方都適用於太陰和陽明經的藥物。
活人羌活附子散用於治療咳嗽和呼吸困難,嚴氏用於治療嘔吐和腹瀉後胃部受寒的咳嗽和呼吸困難。
使用羌活、炮附子、微炒茴香(各半兩)、木香和乾薑(各一棗大小)。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每次取一錢,加入一杯水和一撮鹽,煎煮後趁熱服用。
在三因方中,木香被替換為丁香。
這個藥方適用於太陽、少陰和太陰經。
本事方用於治療陰毒咳嗽和呼吸困難。
使用川烏頭、炮乾薑、炮附子、肉桂、芍藥、炙甘草、半夏、吳茱萸、陳皮和大黃。將所有材料等量混合並磨成細末,每次取一錢,加入五片薑煎煮,去除渣滓,取清液熱服。
這個藥方適用於三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