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六 (1)
卷之十六 (1)
1. 伏龍肝散
治氣血勞傷,衝任脈虛,經血非時,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雜,或赤白相兼,臍腹冷痛,經久未止,令人黃瘦口乾,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虛煩驚悸,使人無子。
伏龍肝,赤石脂(煅,醋淬),牡蠣(煅取粉),烏賊骨(取粉),禹餘糧(煅,醋淬),桂心(各等分)
上為細末。空腹酒、飲任下二錢。白多者,加牡蠣、烏賊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餘糧;黃多者,加伏龍肝、桂心,隨病加之。一法,有龍骨。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伏龍肝散」這個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氣血損耗及衝任脈虛弱導致的月經失調。具體症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突然大量出血,血質可能像豆汁一樣,也可能呈現血塊狀,甚至出現不同顏色的混合,或是紅白相間,伴有下腹部冰冷疼痛,長期不止,導致人體黃瘦、口渴、食慾減退、四肢乏力、精神煩躁、驚悸不安,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所需藥材包括:伏龍肝(即竈心土)、赤石脂(需煅燒並用醋淬過)、牡蠣殼(煅燒後磨成粉)、烏賊骨(磨成粉)、禹餘糧(需煅燒並用醋淬過)、桂心(以上藥材用量均等)。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在空腹時,可選擇用酒或飲料送服兩錢(古代計量單位)。如果白帶較多,則增加牡蠣粉和烏賊骨粉;若血色偏紅,則添加赤石脂和禹餘糧粉;若是黃色分泌物較多,則加用伏龍肝和桂心,根據具體病情來調整配方。另有一種製法,還會加入龍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