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失笑散

治心腹痛欲死,百藥不效,服此頓愈。

五靈脂,蒲黃(微炒,各等分)

上末。先用釅醋調二錢,熬成膏,入水一盞,煎七分,食前熱服。

第十九論曰:產後熱悶氣上,轉為腳氣若何?答曰:產臥血虛生熱,復因春夏取涼過多,地之蒸濕,因足履之,所以著而為腳氣,其狀熱悶掣瘲,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續命湯兩三劑必愈。若醫者誤以逐敗血藥攻之,則血去而疾益增劇。

小續命湯,方見中風門

評曰:腳氣固是常病,未聞產後能轉為者。往往讀《千金》見有產婦多此疾之語,便出是證,文辭害意,可慨見矣。設是熱悶氣上,如何令服續命湯?此藥本主少陽經中風,非均治諸經腳氣,要須依腳氣方論陰陽經絡調之。此涉專門,未易輕論,既非產後要病,更不繁引。

第二十論曰:產後汗出多而變痓者何,答曰,產後血虛,肉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風邪搏之,則變痓也,痓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狀,搖頭馬鳴,身反折,須臾十發,氣息如絕,宜速斡口灌小續命湯,稍緩即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不可治。

小續命湯,方見中風門

評曰:產後汗出多變痓,亦令服續命湯,此又難信。既汗多,如何更服麻黃、官桂、防己、黃芩輩,不若大豆紫湯為佳,《太醫局方》大聖散亦良藥也。

大豆紫湯,方見眩暈門

第二十一論曰:產後所下過多,虛極生風若何?答曰:婦人以榮血為主,因產血下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暝神昏,命在須臾,此但虛極生風也,如此則急服濟危上丹。若以風藥治之則誤矣。

白話文:

【失笑散】

主治心腹部劇烈疼痛到近乎死亡,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服用此方可以立即痊癒。

使用五靈脂和蒲黃(稍微炒過),兩者份量相同。

先用濃醋調合兩錢,熬煮成膏狀,然後加入一碗水,煎至剩下七分,飯前趁熱服用。

第十九論提到:產後出現熱悶及氣往上衝,轉變為腳氣該怎麼辦?回答是:產後臥牀,血液虧虛導致身體發熱,再加上春夏之際過度取涼,地表的濕氣通過腳部侵入,因此引發腳氣。其症狀為熱悶、抽搐、驚悸心煩、嘔吐及氣往上衝,這些都是其徵兆,可以服用小續命湯兩三劑必定痊癒。如果醫生誤以為應使用逐敗血藥來治療,那麼血液流失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小續命湯的方子,可以在中風門找到。

評論說:腳氣確實是常見的疾病,但並沒有聽說產後會轉變為腳氣。經常閱讀《千金方》時看到產婦多患此病的描述,就斷定是這種病症,文字描述影響了理解,這實在令人感慨。假若是熱悶氣上衝,怎麼會讓人服用續命湯?此藥原本主要針對少陽經的中風,並不能普遍治療所有經絡的腳氣,必須依照腳氣的方子討論陰陽經絡的調理。這是涉及專業的範疇,不易輕易討論,既然不是產後的主要疾病,就不在此多做引用。

第二十論提到:產後大量出汗轉變為痙攣是怎麼回事?回答是:產後血液虧虛,肌肉腠理疏鬆,所以容易多汗,如果遇到風邪侵襲,就會轉變為痙攣。痙攣就是嘴巴緊閉無法張開,背部僵硬挺直,就像發作癇病的樣子,搖頭晃腦,身體反折,片刻間就可能發作十次,呼吸彷彿停止,應該迅速撬開口腔灌服小續命湯,稍微延遲就可能汗如雨下,手忙腳亂,那樣就無法救治。

小續命湯的方子,可以在中風門找到。

評論說:產後大量出汗轉變為痙攣,也讓人服用續命湯,這很難令人信服。既然已經大量出汗,怎麼還會服用麻黃、官桂、防己、黃芩這些藥材,不如服用大豆紫湯更佳,《太醫局方》中的大聖散也是很好的藥方。

大豆紫湯的方子,可以在眩暈門找到。

第二十一論提到:產後出血過多,極度虛弱產生風病該怎麼辦?回答是:婦女以營養的血液為主,因為生產時出血過多,氣血失去平衡,出現嘴脣青紫、肢體冰冷、大量出汗、眼睛無神、意識混亂,生命岌岌可危,這只是極度虛弱產生風病的現象,對此應立即服用濟危上丹。如果以風病的藥物來治療,那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