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

《華氏中藏經》~

回本書目錄

1. 卷中

2. 論腎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

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於耳。男以閉(一作庫。)精。女以包血。與膀胱為表裡。足少陰太陽是其經也。腎氣絕。則不盡其天命而死也。旺於冬。其脈沉濡曰平。反此者病。其脈彈石。名曰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為不及。病在內。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本作令人體瘠而少氣。

不欲言。)不及。則令人心懸如飢。眇中清。脊中痛。少腸腹滿。小便滑(本云心如懸。少腹痛。小便滑。)變赤黃色也。又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平。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病。來如轉索。辟辟如彈石曰死。又腎脈。但石。無胃氣亦死。腎有水。則腹大。臍腫。

腰重。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頭汗出是為逆寒。大便難。其面反瘦也。腎病。手足逆冷。面赤目黃。小便不禁。骨節煩痛。小腹結痛。氣上衝心。脈當沉細而滑。今反浮大而緩。其色當黑。其今反者。是土來剋水。為大逆。十死不治也。又腎病。面色黑。其氣虛弱。翕翕少氣。

兩耳若聾。精自出。飲食少。小便清。膝下冷。其脈沉滑而遲。為可治又冬脈沉濡而滑曰平。反浮澀而短。肺來乘腎。雖病易治。反弦細而長者。肝來乘腎。不治自愈。反浮大而洪。心來乘腎。不為害。腎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

清。厥。意不樂也。陰邪入腎。則骨痛。腰上引項瘠。背疼。此皆舉重用力。及遇房汗出。當風。浴水。或久立則傷腎也。又其脈。急甚則腎痿瘕疾。微急則沉厥奔豚。足不收。緩甚。則折脊。微緩則洞泄。食不化。入咽還出。大甚則陰痿微大則石水起臍下至小腹。其腫埵埵然。

而上至胃脘者。死。不治。小甚則洞泄。微小則消癉。滑甚則癃㿗。微滑則骨痿。坐弗能起。目視見花。澀甚。則大壅塞。微澀則不月疾痔。又其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膿氣。在陰中及腹內。名曰腎痹。得之因浴冷水而臥。脈來沉而大堅。浮而緊。苦手足骨腫。厥陰痿不起。

腰背疼。小腹腫。心下水氣時脹滿而洞泄。此皆浴水中。身未乾而合房得之也。虛。則夢舟溺人。得其時。夢伏水中若有所畏。盛實。則夢腰脊離解。不相屬。厥邪客於腎。則夢臨深投水中。腎脹。則腹痛滿引背怢怢然。腰痹痛。腎病。夜半患。四季甚。下晡靜。腎生病。則口熱舌乾。

咽腫。上氣。嗌乾。及心煩而痛。黃疸。腸澼。痿厥。腰脊背急痛。嗜臥。足下熱而痛。胻酸。病久不已。則腿筋痛。小便閉。而兩脅脹。支滿。目盲者死。腎之積。苦腰脊相引而疼。飢見飽減。此腎中寒結在臍下也。諸積大法。其脈來細軟而附骨者是也。又面黑目白。腎已內傷。

八日死。又陰縮。小便不出。出而不快者。亦死。又其色青黃。連耳左右。其人年三十許。百日死。若偏在一邊。一月死。實。則煩悶。臍下重。熱則口舌乾焦。而小便澀黃。寒。則陰中與腰脊俱疼。面黑耳干。噦而不食。或嘔血者。是也。又喉中鳴。坐而喘咳。唾血出。亦為腎虛。

寒氣欲絕也。寒熱虛實既明。詳細調救。即十可十全之道也。

白話文:

腎臟是精神的居所,生命的根基,對外與耳朵相通。男性用它來封閉精氣,女性則用它來包藏血液。它與膀胱互爲表裏,屬於足少陰和太陽經脈。如果腎氣消失,人就會無法達到自然壽命而死亡。它在冬季最爲旺盛,脈象表現爲沉而柔軟時爲正常。反之,則表示有疾病。如果脈象像彈石一樣硬,這被稱爲過盛,疾病在外;如果脈象快速跳動,這是不足,疾病在內。過盛會導致人感到疲憊,脊椎疼痛且呼吸短促;不足則會讓人感覺心臟懸空如同飢餓,眼目清亮,脊椎疼痛,腹部脹滿,小便失禁,尿色變紅或黃。腎臟的脈象若像鉤子般喘息連連,按壓下去堅實,這爲正常;如果像拉扯葛藤般堅硬,按壓下去更硬,這是疾病;如果像轉動繩索,發出闢辟聲如彈石,這是死亡的徵兆。此外,如果腎脈只有硬感,沒有胃氣,也會致死。腎積水時,腹部會腫大,肚臍腫脹,腰部沉重,疼痛難以排尿,私處溼潤如同牛鼻,頭部出汗,這稱爲逆寒。大便困難,臉部反而消瘦。

腎病發作時,手腳會變得冰冷,臉色發紅,眼睛泛黃,小便失禁,骨節煩痛,小腹疼痛,氣會上衝至心部,脈象應爲沉細而滑。但如果相反,脈象浮大而緩,臉色應該爲黑色,現在卻相反,這是土克水,爲大逆,十分危險,幾乎無治療可能。腎病時,臉色發黑,氣息虛弱,耳朵聽力下降,精氣自行流出,飲食減少,小便清澈,膝蓋以下冰涼,脈象沉滑而遲,這是可以治療的狀況。冬天脈象沉滑爲正常,如果相反,浮澀而短,這表示肺侵犯了腎,雖然生病,但容易治療。如果脈象爲弦細而長,表示肝侵犯了腎,無需治療,自然會痊癒。如果脈象浮大而洪,表示心侵犯了腎,但這並無大礙。腎病時,腹部腫大,小腿腫脹,喘咳,身體沉重,睡眠時出汗,害怕風。虛症時,會有胸痛,大小腹痛,清冷,情緒低落的症狀。當陰邪侵入腎臟,會有骨痛,腰部向上牽引頸部,背部疼痛,這都是因爲舉重過度,房事後汗水未乾就吹風,或者洗澡後立即休息,長時間站立等行爲傷害了腎臟。此外,如果脈象急速,腎會萎靡,形成腫瘤;如果脈象稍微急促,會引發沉厥、奔豚症狀,腳無法移動;如果脈象緩慢,會引發脊椎骨折;如果稍微緩慢,會引發腹瀉,食物無法消化,吞下的食物又吐出;如果脈象過大,會導致陰莖萎靡,稍微大一點,會在臍下到小腹形成積水,腫脹,如果腫脹蔓延至胃部,這是無法治癒的死亡症狀。如果脈象過小,會導致腹瀉;如果稍微小一點,會引發消瘦;如果脈象滑膩,會導致尿頻;如果稍微滑膩,會導致骨痿,坐下後無法起身,視力模糊;如果脈象澀滯,會導致嚴重阻塞;如果稍微澀滯,會引發月經不調和痔瘡。當脈象上堅而大,有膿氣在陰部和腹部,這稱爲腎痹,是由於冷水沐浴後立即躺下造成的。脈象沉而大且堅實,浮而緊繃,會引發手腳骨骼腫脹,厥陰部萎靡,腰部和背部疼痛,小腹腫脹,心臟下方有水氣,時常脹滿並腹瀉,這些都是在水中沐浴,身體未乾時進行性行爲導致的。虛症時,會夢到溺水救人;在適當的時候,會夢見自己潛伏在水中,好像在躲避什麼。實症時,會夢見腰部和脊椎分離,不再相連。如果邪氣侵入腎臟,會夢到自己站在深淵邊,投入水中。腎脹時,腹部疼痛且脹滿,背部會有刺痛感,腰部疼痛。腎病在半夜發作,在四季時病情加重,在傍晚時分則較爲平靜。腎病發作時,口會發熱,舌頭乾燥,喉嚨腫脹,上氣不接下氣,咽喉乾燥,以及心情煩躁且胸痛,黃疸,腸炎,癱瘓,腰脊背急痛,嗜睡,足底熱且疼痛,小腿痠痛。如果病程長久未愈,會導致腿部肌肉疼痛,小便閉塞,兩脅脹痛,四肢水腫,眼睛失明,這是死亡的信號。腎的積聚,常伴隨腰部和脊椎的疼痛,飢餓時症狀加重,飽食時減輕,這是腎中寒結在臍下造成的。所有積聚的大法則,其脈象表現爲細軟且貼骨。此外,如果臉色發黑,眼白清晰,腎臟已經受損,八天後會死亡。如果陰部收縮,小便不通暢,即使排出也不順暢,也會死亡。如果臉色青黃,連同耳朵兩側,患者年齡在三十歲左右,一百天內會死亡;如果只出現在一側,一個月內會死亡。實症時,會感到煩躁,臍下沉重。如果熱,會導致口舌乾燥,小便黃而澀。如果寒,會導致陰部和腰部同時疼痛,臉色發黑,耳幹,呃逆,食慾不振,甚至嘔血。此外,喉嚨鳴響,坐着時喘咳,唾液帶血,這也是腎虛,寒氣即將耗盡的表現。理解了寒熱虛實的狀況後,詳細調理和救治,就能實現全面康復的可能性。

3. 論膀胱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一

膀胱者津液之腑。與腎為表裡號曰水曹掾。又名玉海。足太陽是其經也。總通於五腑。所以五腑有疾。即應膀胱。膀胱有疾。即應胞囊也。傷熱。則小便不利。熱入膀胱。則其氣急。而苦小便黃澀也。膀胱寒則小便數而清也。又石水發。則其根在膀胱。四肢瘦小。其腹脹大者是也。

又膀胱。咳久不已。則傳入三焦。腸滿而不欲飲食也。然上焦主心肺之病。人有熱則食不入胃。寒則精神不守。泄利不止。語聲不出也。實則上絕於心氣不行也。虛則引起氣之於肺也。其三焦之氣和。則五臟六腑皆和。逆則皆逆。膀胱中有厥陰氣則夢行不快。滿脹。則小便不下。

臍下重悶。或肩痛也。絕則三日氣。死時雞鳴也。其三焦之論。備云於後。

白話文:

膀胱是身體中負責處理水分與津液的器官,它與腎臟互為表裡,有如水務官員的角色,也被稱為玉海。足太陽經絡是與它相關聯的經絡,並且它能與五腑相通,因此當五腑出現問題時,會反映在膀胱上,同樣地,膀胱若有疾病,也會影響到胞囊。

如果膀胱受到熱邪的侵擾,就會導致小便不暢,熱邪進入膀胱,會使膀胱的運作加速,導致小便呈現黃色且排尿困難。相反地,若膀胱受寒,小便次數會增加但顏色清澈。此外,一種稱為石水的病症,其根源就在膀胱,患者會出現四肢纖細,腹部卻膨大的情況。

長期的膀胱咳嗽若未得到妥善治療,可能會傳導至三焦,導致腸胃脹滿,食慾下降。上焦部位,主要關乎心肺健康,當人體過熱,食物難以下嚥;過寒,則會精神恍惚,持續腹瀉,甚至無法出聲。如果上焦實症,心氣無法順暢運行;虛症則會影響肺部功能。三焦的氣血調和,五臟六腑都會跟著和諧,反之則會產生各種問題。膀胱內如果有厥陰氣,會使人做夢時感到不安,膀胱滿脹時,小便會變得困難。

下腹重壓感,或是肩膀疼痛,可能是膀胱問題的徵兆。當膀胱功能完全喪失,大約三天後,死亡時間可能會在雞啼時分來臨。關於三焦的詳細討論,將在後續篇章中闡述。

4. 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二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腑,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則曰三管,中則名霍亂,下則曰走哺。名雖三而歸一,有其名而無形者也。

亦號曰孤獨之腑,而衛出於上,榮出於中,上者絡脈之系也,中者經脈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屬膀胱之宗始,主通陰陽,調虛實,呼吸有病,則苦腹脹氣滿,小腹堅,溺而不得,便而窘迫也。溢則作水,留則為脹,足太陽是其經也。又上焦實熱,則額汗出,而身無汗。

能食,而氣不利,舌乾口焦,咽閉之類。腹脹,時時脅肋痛也。寒則不入食,吐酸水,胸背引痛,嗌乾,津不納也。實則食已還出,膨膨然不樂。虛則不能制下,遺便溺而頭面腫也。中焦實熱,則上下不通,腹脹而喘咳,下氣不上,上氣不下,關格而不通也。寒則下痢不止。

食飲不消,而中滿也。虛則腸鳴鼓脹也。下焦實熱,則小便不通,而大便難苦重痛也。虛寒則大小便泄,下而不止。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故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宜修養矣。

白話文:

三焦,這是人體內的三種主要元氣,被稱為中清之腑,它統轡著五臟六腑、營衛經絡以及身體內外左右上下所有的氣血運行。當三焦通暢,身體內外左右上下也都會跟著通暢。它在全身的運作中,滋潤身體,調節內外平衡,滋養左側,養護右側,引導上部,宣通下部,其重要性無與倫比。另外,三焦又名為玉海、水道,上部稱為三管,中部稱為霍亂,下部稱為走哺。雖然有三個名字,但實際上是一個整體,有名無形。

三焦也被稱為孤獨之腑,其中,上部主管衛氣,中部主管營氣,下部主管水道。同時,它也是膀胱的起始,負責調節陰陽,調整虛實,如果呼吸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腹部脹滿、小腹堅硬、排尿困難且感到窘迫。若水分過多會引起水腫,水分停留則會造成脹滿,這與足太陽經有關。上焦實熱,額頭會出汗,但身體其他部位卻不出汗。

食慾旺盛,但氣血不暢,口乾舌燥,咽喉堵塞等症狀。腹部脹滿,偶爾會有脅肋疼痛。若是寒症,則會食慾不振,反酸,胸背疼痛,喉嚨乾燥,津液不足。實症的話,飯後食物會反流,感到不舒適。虛症的話,無法控制下部,會有大小便失禁和頭面部浮腫的情況。中焦實熱,會導致上下氣道不通,腹部脹滿並伴有喘息咳嗽,下部氣道無法上達,上部氣道無法下達,關格不通。寒症則會導致下痢不止,飲食消化不良,腹部飽脹。下焦實熱,會導致小便不通,大便困難且疼痛。虛寒症狀則會大小便失禁,一直往下瀉。當三焦的氣血調和,身體內外也會和諧,反之則會產生內外不調。因此,三焦是人體的三種主要元氣,應該好好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