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
《華氏中藏經》~ 卷上 (13)
卷上 (13)
1. 論大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九
大腸者肺之腑也。為傳送之司號監倉之官。肺病久不已。則傳入大腸。手陽明是其經也。寒則泄。熱則結。絕則泄利無度。利絕而死也。熱極則便血。又風中大腸則下血。又實熱則脹滿。而大便不通。虛寒則滑泄不定。大腸乍虛乍實。乍來乍去。寒則溏泄。熱則垢重。有積物則寒慄而發熱。
有如瘧狀也。積冷不去。則當臍而痛。不能久立。痛已則泄白物。是也。虛則喜滿。喘咳而喉咽中如核妨矣。
白話文:
大腸是肺臟的附屬器官,負責食物的傳送工作,有如監督倉庫的官員。如果肺部疾病久久無法痊癒,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大腸。在人體經絡中,手陽明大腸經就是與大腸相關的經絡。當大腸受寒,會導致腹瀉;受熱,則可能造成便祕。如果病情嚴重到大腸功能完全喪失,就會出現嚴重的水瀉,甚至因脫水而死亡。如果熱氣過盛,可能會導致便血。另外,若大腸受到風邪侵襲,也可能引發出血。若大腸內有實熱,則會引起腹部脹滿,大便不通。相反地,如果大腸虛弱且寒冷,就會出現頻繁的拉肚子。大腸的虛實情況時好時壞,病情時來時去,受寒會導致稀便,受熱則使大便粘稠。若有異物積聚,會引起寒戰和發燒,類似瘧疾的症狀。若長期寒冷無法散去,則會在肚臍周圍感到疼痛,無法長時間站立,疼痛後會排出白色物質。如果大腸虛弱,會感覺腹部悶脹,伴有喘息咳嗽,喉嚨中像是有東西卡住的不適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