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前集 (1)

回本書目錄

前集 (1)

1. 四物湯

治婦人之總藥,隨症加減,妙用無窮。(方見滋補類加減於後)經水過期不行,血寒血少也。本方五錢,加香附、莪朮(各一錢)、蘇子(八分)、桃仁(三十粒)、紅花、官桂、木通(各七分)、甘草(三分),空心煎服。經水先期而來,血熱也。加黃柏、知母、條芩、黃連(各七分)、甘草(三分生)、人參、阿膠、艾果(各五分)、香附、荊芥穗(各一錢),空心煎服。血枯經閉,本方一半,加桃仁、紅花共五錢,空心煎服。

紫黑者,血熱也。本方五錢,加黃芩、黃連、荊芥穗(各一錢)。色淡者,痰多也。本方去地黃,加二陳湯等分和服。臨行腰腹疼痛,乃鬱滯有瘀血,加桃仁、紅花、莪朮、玄胡索、香附(各一錢)、木香(五分另磨入)。潮熱發熱,本方五錢,加地骨皮、薄荷(各一錢五分)、柴胡、防風(各五分)、甘草(三分)、烏梅(一個),同煎食遠服。虛寒者,用熟地黃,加乾薑、官桂、吳茱萸(各一錢),甚者再加熟附子(一錢)。

虛極者,本方與四君子等分,加黃耆(一錢半)、熟附子(七分)。經行不止者,本方加真阿膠、艾葉、地榆、荊芥穗(各一錢)。妊娠胎動,加香附、砂仁、紫蘇(各七分)、白朮、條芩(各一錢)、阿膠(炒八分)、蘄艾(五分),去生地黃,用熟地黃。胎前產後血痢,加黃連、地榆、阿膠、艾葉(各八分)、厚朴(五分)。

五心煩熱,加柴胡、黃芩、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三分)、麥門冬(八分)。有死胎,加交□、麝香、白芷。赤白帶下,加藁本、牡丹皮、川續斷(各八分)。產後惡露作痛,加香附(一錢)、乾薑(炒黑七分)、生蒲黃、陳皮(各八分)。產後發熱,加白朮、茯苓、陳皮、黑乾薑(各八分)。

久無子息,加附子、肉蓯蓉(各一錢)、熟地黃、鹿角膠(各一錢半)。

白話文:

[四物湯]是治療婦女疾病的綜合藥方,可依病情增減藥材,變化運用無窮。(此方在滋補類中有詳述,後面會說明如何增減藥材)

若月經遲到,可能是因為血液寒冷或血量不足。使用此方五錢,再加入香附、莪朮(各一錢)、蘇子(八分)、桃仁(三十粒)、紅花、官桂、木通(各七分)、甘草(三分),空腹煎煮服用。

若月經提前,可能是血液過熱。需加入黃柏、知母、條芩、黃連(各七分)、甘草(三分生)、人參、阿膠、艾果(各五分)、香附、荊芥穗(各一錢),空腹煎煮服用。

對於血枯導致的閉經,使用此方一半的份量,再加入桃仁、紅花共五錢,空腹煎煮服用。

若經血呈紫黑色,表示血液過熱。使用此方五錢,再加入黃芩、黃連、荊芥穗(各一錢)。

若經血顏色淡,表示痰多。使用此方時去掉地黃,加入等量的二陳湯一同服用。

若行經時腰腹疼痛,表示可能有瘀血堵塞,需加入桃仁、紅花、莪朮、玄胡索、香附(各一錢)、木香(五分,單獨研磨後加入)。

若出現潮熱發熱,使用此方五錢,再加入地骨皮、薄荷(各一錢五分)、柴胡、防風(各五分)、甘草(三分)、烏梅(一個),一同煎煮,飯後服用。

若屬虛寒體質,使用熟地黃,再加入乾薑、官桂、吳茱萸(各一錢),嚴重者再加熟附子(一錢)。

對於極度虛弱者,此方與四君子湯等量使用,再加入黃耆(一錢半)、熟附子(七分)。

若月經一直不停,使用此方再加入真阿膠、艾葉、地榆、荊芥穗(各一錢)。

懷孕期間胎兒不穩,加入香附、砂仁、紫蘇(各七分)、白朮、條芩(各一錢)、阿膠(炒至八分)、蘄艾(五分),去掉生地黃,改用熟地黃。

產前或產後若有血痢,加入黃連、地榆、阿膠、艾葉(各八分)、厚朴(五分)。

若五心煩熱,加入柴胡、黃芩、地骨皮(各一錢)、甘草(三分)、麥門冬(八分)。

若有死胎,加入交□、麝香、白芷。

若有赤白帶下,加入藁本、牡丹皮、川續斷(各八分)。

產後若惡露引起疼痛,加入香附(一錢)、乾薑(炒黑七分)、生蒲黃、陳皮(各八分)。

產後發熱,加入白朮、茯苓、陳皮、黑乾薑(各八分)。

長期未能受孕,加入附子、肉蓯蓉(各一錢)、熟地黃、鹿角膠(各一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