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前集 (2)
前集 (2)
1. 陶真人衛生歌
世言服靈丹餌仙藥,白日而輕舉者,但聞而未見也。至於運氣之術,甚近養生之道。人稟血氣而生,故攝生論云:「攝生之要在去其害生者。」此名言也。予所編此歌,蓋採諸家養生之要,能依而行之,則獲安樂。若盡其妙,亦長生之可覬。今著其歌於下:
萬物惟人為最貴,百歲光陰如旅。實自非留意修養中,未免病苦為心累。何必飧霞餌火藥,妄意延齡等龜鶴。但於飲食嗜欲間,去其甚者,將安樂。食後徐徐行百步,兩手摩脅並腹肚。須臾轉手摩腎堂,謂之運動水與土。仰面仍呵三四呵,自然食毒氣消磨。醉眠飽臥俱無益,渴飽飢飧猶戒多。
食不欲粗並欲速,只可少餐相接續。若教一飽頓充腸,損氣傷脾非汝福。生餐黏膩筋勒物,自死牲牢皆勿食。饅頭閉氣宜少餐,生膾偏招脾胃疾。鮓醬胎卵兼油膩,陳臭醃菹盡陰類。老衰莫欲更餐之,是昔寇兵無以與。炙爆之物,須冷吃,不然損齒傷血脈。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從勞滯胸膈。
脾好音樂,夜食則脾氣不磨,為音響斷絕故也。周禮所謂樂以侑食,蓋脾好音聲。絲竹耳才聞脾即磨矣。是以聲音皆出於脾。而夏月夜短,尤宜忌之,恐難消化故也。
飲酒莫教令大醉,大醉傷神損心志。渴來飲水兼啜茶,腰腳自茲成重墜。
酒雖可以陶情性,通血脈,自然招風敗腎,爛腸腐脅,莫過於此。飽食之後,尤宜戒之。飲酒不宜粗及速,恐傷破肺。肺為五臟之華蓋,尤不可傷。當酒未醒,大渴之際,不可吃水及啜茶。多被酒引入腎臟,為停毒之水。遂令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水腫,消渴,攣躄之疾。
大抵茶之為物,四時皆不可吃,令人下焦虛冷。惟飽食後吃兩杯不妨,蓋能消食故也。飢則尤宜忌之。
嘗聞避風如避箭,坐臥須當預防患況。因食後毛孔開,風才一入,成癱瘓。
凡坐臥處,始覺有風,宜速避之,不可強忍。且年老之人,體竭內疏,風邪易入。始初不覺,久乃損人。故雖暑中不可當風取涼。醉後操扇。昔有學道於彭祖而苦患頭痛。彭祖視其寢處,有穴當其腦戶。遂寒之後,即無患。
視聽行坐,不必久,五勞七傷從此有。
久視傷心損血,久坐傷脾損肉,久臥傷肺損氣,久行傷肝損筋,久立傷腎損骨。孔子所謂居必遷坐,以是故也。
人體亦欲得小勞,譬如戶樞終不朽。
人之勞倦,有生於無端。不必持重挽輕,仡仡終日。於是閒人多生此病。蓋閒樂之人,不多運動氣力。飽食坐臥,經脈凝滯,氣血壅塞,使然。也是以貴人貌樂而心勞,賤人心閒而貌苦。貴人嗜欲不時,或昧於忌犯,飲食珍饈,便乃寢臥。
白話文:
世人常說服用靈丹仙藥,就能在白日飛升成仙,這種事只是聽過,卻未曾親眼見過。然而,調養氣息的技巧,卻接近養生保健的原則。人靠血液和氣息生存,因此,攝生論曾提到:「養生的關鍵在於遠離對生命有害的事物。」這是至理名言。我編寫這首詩歌,主要摘錄各家養生的精華,如果能按照詩中的指導去做,就能得到健康與快樂。如果完全領悟其中奧妙,甚至可能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在萬物之中,人類是最尊貴的,然而,百年的生命就像旅行一樣短暫。如果不注重自我調養,難免會受到疾病和痛苦的纏繞。不需要追求吞雲吐霧、服用火藥,妄想延年益壽,與龜鶴同壽。只要在飲食和慾望之間,適度控制,就能獲得健康和快樂。飯後緩慢地走一百步,雙手摩擦腹部和脅肋。稍後,再轉手按摩腎臟部位,這稱為調和水土。接著,仰面向上呵氣三到四次,這樣可以幫助食物消化。醉酒或過飽後睡覺都是不好的,飲食過量也要避免。
不要狼吞虎嚥,應該慢慢吃,少餐多餐,而不是一餐吃得太多。若是一頓吃得太多,會損傷脾胃,反而不是福氣。避免食用生冷粘膩的食物,以及自死的動物。吃饅頭時,因為它封閉氣息,所以應少吃。生魚片容易引發脾胃疾病。醃製食品、蛋黃醬、油膩食物,以及發酵食品都屬於陰性食物,老年人尤其應避免食用。烤炸食物,最好冷了再吃,否則會損傷牙齒和血管。晚餐應在傍晚前吃,以免晚上勞累,導致胸悶。
脾臟喜歡音樂,如果晚餐後聽音樂,脾氣就不會順暢,因為聲音會干擾脾臟的運作。《周禮》提到,用餐時配以音樂,因為脾臟喜歡音樂。一旦聽到音樂,脾臟就會開始工作。因此,所有聲音都由脾臟產生。夏季夜晚較短,更應避免在晚餐後聽音樂,因為難以消化。
喝酒不要喝得太醉,過度飲酒會傷害心神和意志。口渴時喝水或喝茶,會導致腰腳沉重。酒雖能陶冶情操,疏通血脈,但過度飲用會招致風濕,損壞腎臟,腐蝕腸胃,對身體危害極大。特別是在飽餐後,更應避免飲酒。飲酒不宜太快,以免傷害肺部。肺部是五臟的保護罩,必須特別保護。酒醒後,若感到非常口渴,不可立即喝水或喝茶,因為這樣會讓酒精進入腎臟,成為有毒的水分,導致腰腳沉重,膀胱冷痛,甚至水腫、消渴、抽搐等疾病。
一般來說,四季都不適合喝茶,因為會導致下腹部虛弱和寒冷。只有在飽餐後喝兩杯茶是無妨的,因為能幫助消化。但是,在飢餓時應避免喝茶。
常聽說要像躲避箭矢一樣躲避風邪,坐臥時應預防風邪侵襲。尤其是在飯後,毛孔開放,一旦風邪入侵,就可能導致癱瘓。
無論坐臥,只要感覺到有風,應立即躲避,不可勉強忍受。尤其是老年人,體質虛弱,風邪容易入侵。初期可能不會察覺,但長期下來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因此,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可貪圖涼快,醉酒後更不能吹風。據說,有人曾向彭祖學習養生之道,但經常頭痛。彭祖檢查他的住處,發現有一個洞正好對著他的腦後,從那以後,他頭痛的問題就消失了。
看、聽、行、坐,都不宜過久,否則會導致五勞七傷。
長時間看東西會傷害心臟和血液,長時間坐著會傷害脾臟和肌肉,長時間躺著會傷害肺臟和氣息,長時間行走會傷害肝臟和筋絡,長時間站立會傷害腎臟和骨骼。這就是孔子所謂的「居必遷坐」的原因。
人體需要適度的勞動,就像門軸永遠不會腐朽一樣。
人的疲勞往往是沒有理由的,不必刻意搬重物或輕物,整天忙碌。因此,閒散的人更容易生病。因為閒散的人很少運動,飽餐後就坐臥不起,導致經脈凝滯,氣血壅塞。因此,貴族雖然外表快樂,但內心勞累;平民雖然外表辛苦,但內心閒適。貴族往往放縱慾望,不知節制,飲食豐富,卻不懂得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