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後集 (27)
後集 (27)
1. 產後調補氣血方
人參 白朮(各一錢) 甘草 川芎(各七分) 當歸(八分) 黃芩 陳皮(各五分) 熟地黃(酒洗一錢)
上用薑棗煎食遠服。如發熱輕則加茯苓(一錢)淡滲其熱,重則加乾薑(炒黑一錢)以散其熱。或曰大熱何以用乾薑?曰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耳。蓋乾薑能於肺分利肺氣,入肝分引血藥生血,然必與補陰藥同用,乃效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乎。
治產後敗血不止,小腹繞臍作痛(俗名兒枕痛,此方一服即愈)
生蒲黃 川芎 白朮 神麯 陳皮 桃仁(各七分) 香附(童便炒) 當歸尾(各一錢半)甘草(四分)
上用水一鍾半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白話文:
【產後調補氣血方】
使用人參、白朮(各約三克)、甘草、川芎(各約二克)、當歸(約二點六克)、黃芩、陳皮(各約一點五克)、熟地黃(用酒清洗過,約三克),這些材料一起煎煮,加入薑和棗,產後可以長期服用。
如果出現輕微發熱,可再加入茯苓(約三克)以緩和體內熱氣;若發熱嚴重,則可加入炒黑乾薑(約三克)來幫助散熱。有人會問,發高燒怎麼還能用乾薑呢?但這裡所說的熱並不是身體過剩的熱,而是因為陰虛產生的內熱。乾薑能在肺部幫助肺氣運行,在肝臟能帶動血藥生血,但是必須要和補陰的藥物一同使用,才能發揮其自然調節的妙處,這正是其神奇之處。
對於產後失血不止,小腹在肚臍周圍疼痛(民間常稱為兒枕痛),這個方子一服即可痊癒。
所需材料:生蒲黃、川芎、白朮、神麯、陳皮、桃仁(各約二克)、香附(用童子尿炒過)、當歸尾(各約四點五克)、甘草(約一點二克)。
把這些材料加入兩杯半的水,煎煮到剩下七分之一,不拘時間,趁熱服用。
2. 烏金散
治產後一十八症:第一胎死不下,二難產,三胎衣不下,四產後眼花,五產後口乾心悶,六寒熱似瘧,七敗血流入四肢浮腫寒熱不定,八血邪顛狂語言無度,九失音不語,十心腹疼痛,十一百節骨痠疼,十二敗血似雞肝,十三咳嗽寒熱不定,十四胸脅氣滿嘔逆,十五小便澀,十六舌乾鼻中血出繞項生瘡,十七腰疼如角弓,十八喉中如蟬聲。以上症候並宜服之。
烏金子(即大烏豆) 肉桂(去粗皮) 當歸(去蘆酒洗烘乾) 真蒲黃 木香 青皮(去白)壯血餘(燒存性) 赤芍藥(炒) 皂莢(不蛀者燒存性) 紫葳(即菱霄花) 大薊根 小薊根 蠶蛻紙(新綿亦好燒存性) 棕毛(燒存性以上各五錢) 乾紅花(一兩) 烏(一個生用) 硃砂(少許另研) 血結(少許另研)
上十八味,除灰藥另研外,共為細末,入另研藥和勻,每服一錢,生薑湯或芍藥當歸湯或菱霄花煎酒調下。甚者一夜三四服。忌魚、鵝、豬、羊及一切生冷油炙等物。取效甚速。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烏金散」,適用於產後十八種症狀:一是胎兒死亡未能順利產下,二是難產,三是胎盤無法順利排出,四是產後視力模糊,五是產後口乾且心悶,六是類似瘧疾的寒熱交錯,七是舊血流入四肢導致浮腫,伴隨寒熱不穩定,八是血氣異常導致精神錯亂,言語失控,九是失去聲音無法說話,十是心腹部位感到劇烈疼痛,十一是全身骨骼痠痛,十二是舊血色澤如雞肝,十三是咳嗽且寒熱不定,十四是胸脅部位氣滿有嘔吐感,十五是小便困難,十六是舌頭乾燥,鼻子出血,脖子周圍生瘡,十七是腰痛如同拉滿的角弓,十八是喉嚨中發出蟬鳴聲。以上這些症狀都適合服用此藥。
所需藥材如下:大烏豆(又稱烏金子),去粗皮的肉桂,去掉蘆部經酒洗烘乾的當歸,真實的蒲黃,木香,去掉白色部分的青皮,壯血餘(需燒至存性),炒過的赤芍藥,沒有被蟲蛀的皁莢(需燒至存性),紫葳(即菱霄花),大薊根,小薊根,新綿製成的蠶蛻紙(也可使用新綿,需燒至存性),燒至存性的棕毛,乾紅花(用量為一兩),一個生用的烏,少量硃砂(需單獨研磨),少量血結(需單獨研磨)。
以上十八種藥材,除了需燒至存性的藥材需單獨研磨之外,其餘藥材共同研磨成細末,再加入單獨研磨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量為一錢,可搭配生薑湯、芍藥當歸湯或是菱霄花酒來服用。病情嚴重者,可以一夜服用三四次。在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魚、鵝、豬、羊以及所有生冷油炸的食物。此藥方見效迅速。
3. 大黃膏
治症照後調引隨症消息加減妙不可言,用錦紋川大黃不拘多少,米泔水浸經宿,去粗皮曬乾為細末聽用。外用陳米醋酌量多少,熬待稠黏,漸入大黃末,不住手攪令極勻,以瓷器貯之,紙糊封口,毋致蒸發。臨時量病虛實輕重,入在烏金散內服之。人壯病實者半彈丸以下,漸少。
或以膏子丸如龍眼大一樣,茨實大一樣,皂子大一樣,陰乾瓷器密收,看病大小,用一丸與病人嚼破,以烏金散送下。
產後內熱惡露作痛,俗名兒枕痛,及大便不利秘結者,並用四物湯浸化一丸服。發寒熱如瘧或內熱者,煎小柴胡湯浸化一大丸服之。未效再服。並不噁心,口中吐醋水,面目浮腫,兩脅疼痛,舉動失力者,溫酒下。產後兩太陽痛,呵欠,心忪,氣短,肢體羸瘦,不思飲食,血風身熱,手足頑麻,百節疼痛,米湯下。
產後眼前黑暗,血暈,血熱,口渴,煩悶,狂言,如見鬼神,不省人事,濃煎薄荷湯下,或童便各半下,亦可。產後面垢顏赤,五心煩熱,或結成血塊,臍腹奔痛,時發寒熱,有冷汗,寨便酒各半下,或薄荷湯亦可。產後血餘惡露不盡,結滯腹臍刺痛,惡物上衝,心胸滿悶,童便酒各半下。
產後未經滿月,血氣不通,咳嗽,四肢無力,臨睡自汗不止,月水不調,久而不治,則為骨蒸瘵疾,童便酒各半下。產後鼻衄,口乾,舌黑,童便酒下。產後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者,薄荷自然汁下。如無,濃煎薄荷湯下。產後赤白痢疾,陳米湯下。產後漏血,水棗湯下。
產後赤白帶,膠艾湯下。血崩漏下,糯米湯下。勒奶痛,或成癰,水搗膏敷乳上一宿,自瘥。
抑肝散治寡居獨陰婦人惡寒發熱,全類瘧者,久不愈,即成瘵疾。
柴胡(二錢半) 赤芍藥 牡丹皮(去心各一錢半) 青皮(炒二錢) 當歸(五分) 生地黃(五分) 地骨皮(一錢)香附(童便炒一錢) 川芎(七分) 連翹(五分) 山梔仁(炒一錢) 甘草(三分) 神麯(炒八分)
上用水煎空心服,渣再煎下午服,夜服交感丹一丸,方見秋類。此二方累試累效。
治婦人生下孩兒,但不能發聲,謂之夢生,世俗多不知救,深為可憐。今後有此,切不可斷臍帶,將胞衣用火炙,令暖氣入兒腹內,卻取貓一隻,用青袋包裹其頭足,使一伶俐婦人拿住貓頭,向兒耳邊以口著力咬破貓耳,貓必大叫一聲,兒即省開口發聲,遂得生矣。
又法兒因難產或逆產下不哭,微有氣者,即以本父母真氣度之,亦活。二法皆經驗。
白話文:
【大黃膏】
主治疾病依據後續的調理方法,根據病情增減藥量,效果妙不可言。使用錦紋川大黃,數量不限,先用米泔水浸泡一夜,然後去掉粗皮曬乾,研磨成細末備用。另外,根據需要的量,用陳年米醋熬至濃稠,慢慢加入大黃末,不停攪拌直至極均勻,然後用瓷器盛裝,紙糊封口防止蒸發。根據病情虛實輕重,與烏金散一同服用。如果人健壯且病症實,則用量爲半個彈丸以下,逐漸減少。
或者將膏體制成龍眼、茨實、皁子大小的丸子,陰乾後放入瓷器密封保存。根據病情大小,給病人一顆丸子嚼碎,用烏金散送下。
產後內熱、惡露引起的疼痛,俗稱兒枕痛,以及大便不利、便祕的患者,可以使用四物湯溶解一顆丸子服用。發熱如瘧疾或體內有熱的患者,可以用小柴胡湯溶解一顆大丸子服用,若無改善可再次服用。噁心、口中吐酸水、面目浮腫、兩脅疼痛、舉步無力的患者,可用溫酒送服。產後頭痛、打哈欠、心悸、氣短、肢體瘦弱、食慾不振、血風身熱、手腳麻木、全身疼痛的患者,用米湯送服。
產後眼前發黑、血暈、血熱、口渴、煩躁、說胡話、似見鬼神、失去意識的患者,可用濃煎薄荷湯送服,或童便各半送服。產後面色暗沉、顏面赤紅、五心煩熱,或結成血塊、臍腹疼痛、時發寒熱、有冷汗的患者,可用寨便酒各半送服,或薄荷湯送服。產後血餘惡露不盡、結滯腹臍刺痛、惡物上衝、心胸滿悶的患者,可用童便酒各半送服。
產後未經滿月、血氣不通、咳嗽、四肢無力、臨睡自汗不止、月經不調、久而不治則爲骨蒸瘵疾的患者,可用童便酒各半送服。產後鼻出血、口乾、舌黑的患者,可用童便酒送服。產後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的患者,可用薄荷自然汁送服,如果沒有薄荷自然汁,可用濃煎薄荷湯送服。產後赤白痢疾的患者,可用陳米湯送服。產後漏血的患者,可用棗湯送服。
產後赤白帶的患者,可用膠艾湯送服。血崩漏下的患者,可用糯米湯送服。乳腺炎疼痛或形成膿腫的患者,用水搗成膏狀,敷於乳房上一夜,自會好轉。
抑制肝氣散主治寡居獨陰的女性惡寒發熱,症狀完全類似瘧疾,長期不愈則可能發展爲癆病。
柴胡(二錢半)、赤芍藥、牡丹皮(去心各一錢半)、青皮(炒二錢)、當歸(五分)、生地黃(五分)、地骨皮(一錢)、香附(童便炒一錢)、川芎(七分)、連翹(五分)、山梔仁(炒一錢)、甘草(三分)、神曲(炒八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空腹服用,藥渣再煎,在下午服用。晚上服用交感丹一丸,該方可見於秋類。這兩個方劑經過多次試驗,效果顯著。
對於產後嬰兒無法發出聲音的情況,稱爲夢生,民間多不知如何救治,十分可憐。遇到這種情況,切不可剪斷臍帶,應將胎盤用火烤熱,讓暖氣進入嬰兒腹內,然後找一隻貓,用青袋包裹其頭足,讓一個伶俐的婦人抓住貓頭,向嬰兒耳邊用力咬破貓耳,貓必定大叫一聲,嬰兒隨即會開口發聲,從而得以存活。
另一種方法是,如果嬰兒因爲難產或逆產出生後不哭,僅微有氣息,立即用父母的真氣吹入嬰兒口中,也能使其活過來。這兩種方法都經過了實際驗證。
請注意,以上內容基於古代中醫文獻翻譯,現代醫療實踐應遵循專業醫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