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後集 (24)

回本書目錄

後集 (24)

1. 濟陰返魂丹

治婦人胎前產後總藥,一名益母丸。用益母草一味。其草即充蔚子。其葉類火麻,對節而生,方梗凹面。五六月間,節節開紫花、白花者,不是南北,隨處有之。於端午、小暑或六月六日花正開時,連根收採,透風處陰乾,不犯銅鐵器,石臼木杆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加彈大,每服一丸,各照後開引下。或量加當歸、赤芍藥、木香尤妙。

其藥不限丸數,以病愈為止。日服三五丸。或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遠照後引下(或熬膏調引用尤妙)。

白話文:

這款藥物名為「濟陰返魂丹」,又稱為「益母丸」,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在懷孕及產後的各種疾病。藥方的主要成分是益母草,這種草本植物的種子就是常見的充蔚子。其葉形狀類似火麻,對節而生,莖梗呈方形且表面凹陷。每年五六月期間,會在莖節上開出紫色花朵,開白花的則非此種。無論南北,各地皆可找到這種草本植物。

通常在端午節、小暑或是六月初六,當花開正盛時,將整株植物包括根部一起採集,然後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晾乾,過程中不可接觸到銅鐵器具,最後使用石臼和木杵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揉製成丸,大小約為彈珠般。每次服用一顆,根據後述的說明選擇合適的輔助飲料一同服用。如果需要,可以酌量添加當歸、赤芍藥和木香,效果更佳。

此藥無特定的服用丸數限制,直至病情好轉即可停止服用。一般來說,每天可服用三到五丸。或者也可以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粒,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食用,具體服用方式請參考後續說明(或可將藥材熬成膏狀,再調配飲料服用,效果更佳)。

希望這個翻譯能幫到你!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提出。

2. 熬膏法

益母草不拘多少,連根、莖、葉洗淨,入石臼內搗爛,以布濾取濃汁,入砂鍋內,文武火熬如黑砂糖色為度,以瓷瓶收貯,每用一茶匙,照後開引調用,極妙。胎前臍腹刺痛,胎動不安,下血不止,煎秦艽、當歸、糯米湯下。胎前、產後臍腹作痛作聲,或寒熱往來,如瘧狀者,並用米湯下。

臨產併產後各先用一丸童便酒化下,安魂定魄,調血順氣,諸病不生,又能破血止痛,養脈息,調經絡,其功甚大。產後胎衣不下,落在胞中,及產前一切難產,並橫生、逆產、胎死,經曰「不下,腹中脹滿,心下悶痛」,炒鹽湯下。產後中風,牙關緊急,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童(酒便)各半化下。

產後氣喘、咳嗽、胸膈不利,吐酸水,面目浮腫,手足疼痛,舉動失力者,溫酒下。產後兩太陽穴痛,呵欠、怔忡、氣短、肢體羸瘦,不思飲食,血風身熱,手足頑麻,百節骨痛,米湯下。產後眼前黑暗,血暈、血熱、口渴、煩悶,如見鬼神,狂言不省人事,薄荷自然汁下。

如無,濃煎薄荷湯,或童便酒各半下。產後面垢、顏赤、五心煩熱,或結成血塊,臍腹奔痛,時發寒熱,有冷汗者,童便酒各半下,薄荷湯亦可。產後瘀血、惡露不盡,結滯,臍腹刺痛,惡物上衝,心胸滿悶,童便酒下。產後未經滿月,氣血不通,咳嗽、四肢無力,臨睡自汗不止,月經不調,久而不治,則為骨蒸瘵疾,童便酒各半化下。產後鼻衄、口乾、舌黑,童便化下。

產後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者,薄荷自然汁下。如無,生的、乾的,濃煎湯亦可。產後赤白痢疾,米湯下。產後瀉血水,濃煎棗湯下。產後赤白帶下,阿膠、艾葉湯下。血崩、漏下,糯米湯下。婦人久無子息,溫酒下一日一丸,至三、五、十丸,決有效驗。勒奶痛,或成癰,為末水調塗乳上一宿自瘥,或生搗敷上亦可。

上一十九症調引,歷歷有效,不能盡述,用者自知其妙也。

白話文:

[製作膏方的方法]

不限量的益母草,包括根、莖、葉都要清洗乾淨,放入石臼中搗爛,然後用布過濾出濃稠的汁液,將汁液倒入砂鍋內,用文武火慢慢熬煮至顏色如同黑砂糖時即可,最後將熬好的膏方裝入瓷瓶中保存。每次使用時,取一茶匙膏方,根據後述的服用方法調服,效果極佳。

如果懷孕期間感到臍腹刺痛,胎兒在肚子裏動得不安穩,甚至出血不止,可以將秦艽、當歸和糯米一同煎湯服用。無論產前還是產後,若感到臍腹疼痛並伴有聲音,或者出現像瘧疾般的寒熱交替症狀,都可以用米湯來送服膏方。

臨產前及產後,應先服用一丸膏方,用童便酒化開服用,能安撫心情,調節氣血,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同時還能活血止痛,滋養血脈,調理經絡,功效巨大。如果產後胎盤沒有順利排出,殘留在子宮內,或是產前遇到難產,包括橫生、逆生、胎死等情形,且出現腹脹滿、心悶痛的症狀,可以用炒鹽湯送服膏方。產後中風,出現牙關緊閉、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症狀,可用童便酒各半化開服用。

產後氣喘、咳嗽、胸悶不適,吐酸水,面部和手腳浮腫,活動無力者,建議用溫酒送服膏方。產後兩太陽穴疼痛,打哈欠、心悸、氣短、身體消瘦,食慾不振,身體發熱,手腳麻木,全身骨骼疼痛,可以用米湯送服膏方。產後視力模糊,血暈、血熱、口渴、煩躁,出現幻覺,胡言亂語,喪失意識,建議用薄荷自然汁送服膏方;如果沒有薄荷自然汁,也可以用濃煎的薄荷湯,或者童便酒各半送服。

產後面色暗沉、潮紅,五心煩熱,或形成血塊,臍腹疼痛,寒熱交替,有冷汗,同樣可以用童便酒各半送服膏方,或者薄荷湯也可。產後淤血、惡露不盡,導致臍腹刺痛,惡物上衝,心胸滿悶,建議用童便酒送服膏方。產後不滿一個月,氣血不暢,咳嗽、四肢無力,夜間自汗不止,月經失調,長期不治療可能發展爲骨蒸癆病,建議用童便酒各半化開服用。產後鼻出血、口乾、舌黑,可用童便化開服用。

產後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者,可用薄荷自然汁送服膏方;如果沒有薄荷自然汁,生的或乾的薄荷濃煎湯也可以。產後出現赤白痢疾,建議用米湯送服膏方。產後瀉血水,建議用濃煎的棗湯送服膏方。產後赤白帶下,建議用阿膠、艾葉湯送服膏方。血崩、漏下,建議用糯米湯送服膏方。婦女長久不孕,每日一丸溫酒送服膏方,連續服用三到五丸,甚至十丸,必定有效。哺乳期乳房疼痛,或形成癰瘡,可以將膏方磨成粉末,用水調勻塗抹於乳房上,一夜之後自然好轉;或者直接將膏方搗碎敷在乳房上也有療效。

以上列舉了十九種病症的調服方法,每一種都經過驗證,效果顯著,無法一一詳盡描述,使用者自會體驗其中的妙處。

3. 蒸臍法

治婦人月經不通或癥瘕血塊臍腹作痛,此方神效

乳香 沒藥 血結 沉香 丁香(各三錢) 麝香(一錢,上六味各另研) 青鹽 食鹽 五靈脂 兩頭尖(各六錢,四味共為末)

上各末和勻,外用麝香少許安入婦人臍內,次將面作條,方圓一寸,繞臍圍住,安藥末於內令滿,以槐樹皮方圓一寸蓋上,皮上鑽三孔,用大艾炷灸之,月經即通,血塊即消,累用神效。

紅花當歸丸 治婦人血臟虛竭,經候不調,或斷續不來,或積瘀成塊,腰腹刺痛,肢體瘦弱

馬鞭草(半斤) 劉奇奴(半斤,二味共熬膏丸藥) 當歸(三兩,酒洗) 赤芍藥 牛膝(去蘆,酒洗) 川芎 香附(醋炒) 牡丹皮(去木) 甘草(各一兩半) 紅花 白芷(各七錢半) 官桂(六錢) 紫葳 蘇木(各三兩) 枳殼(炒一兩)

上為末,以前膏入少糯米粉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濃煎紅花酒送下。

白話文:

[蒸臍法],這方法適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順或有癥瘕、血塊導致的肚臍周圍疼痛,效果非常顯著。

所需藥材包括:乳香、沒藥、血結、沉香、丁香(各約15克),麝香(約3克,以上六種藥材需分別研磨細碎),青鹽、食鹽、五靈脂、兩頭尖(各約24克,這四種藥材需混合後研磨成粉末)。

將所有粉末混合均勻,取少許麝香放入女性的肚臍內,再用麵粉搓成直徑約一寸的圓形圈,環繞在肚臍周圍,把藥粉填滿其中,然後蓋上一片大小同樣的一寸見方的槐樹皮,在皮上鑽三個洞,使用大艾炷進行灸療,這樣月經就會順暢,血塊也會消失,多次使用效果更佳。

另一方為「紅花當歸丸」,專門治療婦女因血液虧虛,導致月經不調,或是時來時停,甚至積聚成塊,伴隨腰腹刺痛,身體瘦弱等症狀。

所需藥材有:馬鞭草、劉奇奴(各約250克,熬煮成膏後製成藥丸)、當歸(約90克,酒洗)、赤芍藥、牛膝(去蘆,酒洗)、川芎、香附(醋炒)、牡丹皮(去木)、甘草(各約45克)、紅花、白芷(各約23克)、官桂(約18克)、紫葳、蘇木(各約90克)、枳殼(炒,約30克)。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之前熬好的膏以及少許糯米粉製成粘稠狀,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粒,空腹時用濃煎的紅花酒送服。

4. 濟陰百補丸

治女人勞傷氣血不足,陰陽不和,作寒乍熱,心腹疼痛,胎前產後諸虛百損並宜用之

香附子(一斤分四制,醋酒童便鹽水各浸三日炒乾) 益母草(五月五日採者佳,忌鐵淨末半斤)當歸(酒洗曬乾六兩) 熟地黃(酒洗) 白芍藥(酒炒) 川芎 白朮(土炒各四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玄胡索(炒二兩) 人參(去蘆二兩) 木香(不見火)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漸加至八九十丸,空心米湯酒任下。按此方調脾胃補虛損極妙。

白話文:

[濟陰百補丸]

適用於治療婦女因勞累導致氣血不足,陰陽失調,時冷時熱,心腹疼痛,以及孕前產後各種虛弱症狀皆可使用。

藥材包括:香附子(一斤,分成四份,分別用醋、酒、童便、鹽水各浸泡三天後炒乾)、益母草(最好在五月五日採摘,避免接觸鐵器,淨末半斤)、當歸(用酒清洗後曬乾,六兩)、熟地黃(用酒清洗)、白芍藥(用酒炒過)、川芎、白朮(土炒各四兩)、白茯苓(去皮,三兩)、玄胡索(炒過,二兩)、人參(去蘆,二兩)、木香(避免火烤)、甘草(炙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七十粒,逐漸增加到八九十粒,空腹時可用米湯或酒送服。據記載,此方對於調理脾胃、補充虛損效果極佳。

希望這個翻譯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