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後集 (21)

回本書目錄

後集 (21)

1. 二黃散(一名陰陽黃)

治發背癰疽疔瘡惡節一切無名腫毒惡瘡異症焮熱疼痛初起未潰者服之(甚妙)

白話文:

治療背上、癰疽、疔瘡以及其他無名的腫毒和惡性瘡症,當這些病症剛開始出現紅腫熱痛但還未破潰時服用此藥(效果非常好)。

錦紋川大黃(二兩,一半炭火煨熟,不可過性,了一半生) 大甘草節(二兩)

白話文:

錦紋川產的大黃(二兩,一半用炭火煨熟,但不可過火,另一半保持生狀態) 大甘草節(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匙,空心溫酒調下,下一二服以利為度,立效。如無甘草節,終效不速。

白話文:

本藥分為細末狀,每次服用一湯匙,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連續服用一到兩劑,以見效為準,立竿見影。如果沒有甘草節,藥效會比較慢。

2. 神仙臘礬丸

消癰疽及腸癰托裡消毒固臟腑護膜止疼

黃蠟(真者二兩) 明淨晉礬(三兩)

白話文:

消除腫瘤和腸癰,強化體內臟器,保護黏膜,止痛。

黃蠟(真正的兩兩) 明亮潔淨的晉礬(三兩)

上先將黃蠟溶開,離火候少溫,入白礬和勻,眾手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酒下,每日一服。按陶節庵曰:予詳此方,不惟定痛生肌而已,護膜止瀉,消毒化膿及癰疽內生化毒排膿托裡之功甚大,或金石丹藥發疽非此莫能治,更用白礬一兩,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尤效。有遍身生瘡狀如蛇頭,名曰蛇頭瘡,尤宜服之,每日百丸方有功效。

白話文:

首先將黃蠟溶化,離火後稍溫,加入白礬攪拌均勻。大家趕緊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粒,飯前用酒送服,每天服用一次。

陶節庵說:我仔細研究這個方子,不只可以止痛生肌,還能保護粘膜、止瀉,消毒化膿,對於癰疽內部生成的毒素,有很強的排膿託裏之功。就算吃了金石丹藥導致生瘡,如果不用這個方子,也很難治好。再使用白礬一兩,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服,效果會更好。如果全身生瘡,形狀像蛇頭,稱為蛇頭瘡,特別適合服用這個方子,每天服用100粒纔有效。

若蛇蠍並一切毒蟲所傷,以礬溶化熱塗患處,內更服之,其毒即解,誠外科之要藥也。服至四兩之上愈見其功大,宜於癰疽潰後服之甚穩,腸癰尤妙,服此即保無虞,真良方也。

白話文:

如果被蛇蠍和各種毒蟲咬傷,用明礬溶解後加熱塗抹傷處,同時內服明礬,就能解除毒性,這是外科用藥中的重要藥物。服用量達到四兩以上時,效果更顯著。適用於癰疽潰爛後的治療,對腸癰尤為有效。服用此藥後就能保證安全無虞,真是良方啊!

3. 神仙太乙膏

治癰疽及一切瘡毒,不論年月、深淺,已成膿、未成膿者並宜用之。如發背,先以溫水洗淨,軟帛拭乾,用緋絹攤貼之,更用冷水送下。其膏可收十餘年不壞,愈久愈烈。又治瘰癧、瘻瘡,並用鹽湯洗貼,仍用酒下百丸。婦人經候不通,作丸甘草湯下。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取少許和膏塗之。虎犬、蛇蠍、湯火、刀斧傷者,皆宜內服外貼。

白話文:

治療癰疽和所有瘡毒,不論發生的時間長短、傷勢深淺,已經化膿或尚未化膿都適用。如果是背部發炎,先用溫水清洗乾淨,用軟布擦乾,再用緋紅色絲綢貼上傷口,並用冷水幫助貼合。這種藥膏可以保存十幾年不變質,存放時間越久效果越強。還可以治療瘰癧和瘻瘡,用鹽水洗淨後貼上藥膏,再用酒送服一百顆藥丸。女性經期不順暢,用藥膏與甘草湯調成藥丸服用。治療各種疥瘡,用麻油煎至沸騰,取少許與藥膏混合塗抹患處。被老虎、狗、蛇蠍、火焰、刀斧等傷害的,都適合內服外貼這個藥方。

玄參 白芷 赤芍藥 當歸 生地黃 肉桂 大黃(各一兩)

白話文:

玄參、白芷、赤芍藥、當歸、生地黃、肉桂、大黃(每樣各 60 克)

上切片,用麻油二斤入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滴水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白話文:

將食材的上方切片,放入裝有兩斤麻油的銅鍋中煎至發黑,過濾掉渣滓,加入十二兩黃丹,繼續煎煮,直到滴入水後能馬上凝結成軟硬適中的膏狀即可。

4. 制丹法

用黃丹先炒紫色,傾入缸內,用滾水一桶泡之,再吸涼水滿缸,用捧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研末用。

白話文:

先將黃丹以火炒成紫色,然後倒入缸中,倒入一桶沸水浸泡,接著再加入滿缸的冷水,並用勺子不停攪拌浸泡一整夜。之後將水倒掉,再重複以上步驟兩次。最後將黃丹研磨成粉末後使用。

按陶節庵云:予嘗用此膏治瘡毒並內癰有奇效,忽一婦月水不行,腹結塊作痛,貼臍下經行痛止,後隨症外貼內服,無有不效者。楊梅瘡毒潰爛者尤效,愈見此方之妙也。

白話文:

根據陶節庵的說法,我曾經使用過這種膏藥來治療瘡毒和內癰,效果非常好。有一次,一位婦女月經不調,腹中結塊疼痛,貼在肚臍下方後,月經就來了,疼痛也消失了。後來,根據具體症狀,內服外貼,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對於潰爛的楊梅瘡毒,效果尤其顯著,更能看出這個方子的妙處。

5. 彭幸庵都憲治發背方

凡人中熱毒,眼花頭暈,口乾舌苦,心驚背熱,四肢麻木,覺有紅暈在背後,即取槐子一大抄,揀淨鐵杓內炒褐色,用好酒一碗,煎滾去渣,熱服酒盡大汗即愈。如未退,再依前煎服,縱成膿者亦無不愈。此三十年屢用屢驗(之奇方也)。

白話文:

一般人感染熱毒時,會出現眼花、頭暈、口乾舌苦、心悸、背部發熱、四肢麻木等症狀,並會感覺背後有紅暈。此時,可取用槐子一大把,去淨雜質,然後用鐵杓翻炒至呈褐色。接著,用一杯好酒煮沸,濾去渣滓,趁熱飲用,直至身上冒出大量汗水。一般情況下,服用後症狀即可痊癒。若症狀未消退,可再次按照上述方法煎服,即使已經形成膿液,也能夠得到有效緩解。此方已經使用了三十多年,屢試不爽,確為一劑良方。

6. 忍冬花酒(即金銀花也)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乳癰、便毒、喉閉、乳蛾等症,不問已潰未潰,用金銀花連莖葉搗爛,取汁半鍾,和熱酒半鍾,熱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即愈。如無鮮者,用乾的一二兩,水一鍾,煎半鍾,衝上熱酒半鍾,和服。此二方其藥易得,其功甚大。山鄉僻邑無醫之處,尤宜知此法以備不虞。

白話文:

治療所有癰瘡、發背、疔瘡、乳癰、便毒、喉閉、乳蛾等疾病,無關是否已經潰爛,使用金銀花連同莖葉搗碎成糊,取出半杯汁液,與半杯熱酒混合,趁熱服用。病情嚴重的,最多服用三到五次即可痊癒。如果沒有鮮品,可以使用一到二兩乾品,加一杯水煎煮成半杯,再加入半杯熱酒,混合後服用。這兩個方子用藥容易取得,效果卻很大。在偏遠的山區或沒有醫生的鄉村,尤其應該知道這個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7. 治癰疽發背灸法

累用累驗,凡人患癰疽發背,已結未結,赤熱腫痛,先以濕紙覆其上,其紙先干處,即是疽頭結處。取大瓣蒜切如三錢厚,安在頭上,用大壯艾灸之,三壯換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方住。最要早覺早灸為上。才發一二日,十灸十愈。三四日,十灸七愈。五六日,三四愈。

白話文:

經過多次運用和驗證發現,任何人患有癰疽或背部生瘡,不論是否已經形成膿頭,發紅發熱腫脹疼痛,先用濕紙蓋住患處,紙張先乾的地方就是膿頭形成的位置。取大瓣蒜頭,切成約三錢的厚度,放在膿頭上,用大壯的艾條灸三壯,用一瓣蒜頭灸完再換下一瓣。疼痛的話灸到不痛,不痛的話灸到有痛感才停止。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灸治。才發一兩天,十次灸就十次癒合。發三四天,十次灸七次癒合。發五六天,三四次癒合。

過七日則不宜灸。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用蒜研成膏作餅納瘡頭上,聚艾灸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起未腫,內有一粒黃如粟米,即用獨蒜切片,如前法灸之,次日去痂膿自潰矣。極效不可言。

白話文:

超過七天就不適合艾灸了。如果有多個發炎點長在一起,可用蒜搗成泥,做成膏狀,敷在發炎的地方,再用艾草灸,也能讓它好起來。如果背上剛開始發炎,還沒腫起來,裡面有一粒黃色、像粟米大小的膿包,就用獨蒜切成片,像前面提到的方法灸,隔天就會脫痂,膿液自己會流出來。效果非常好,無法形容。

8. 夏枯草湯

治瘰癧馬刀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者,用夏枯草六兩,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渣食遠服。此生血清熱,治瘧之聖藥也。虛甚宜煎濃膏,兼十全大補湯,加遠志、貝母、香附和服,並以膏塗患處(尤佳)。

白話文:

治療瘰癧(俗稱老鼠瘡)已經化膿或未化膿,或是長期化膿破洞的患者,可以使用:

夏枯草六兩,水二碗,煎煮到剩七分之一,過濾渣滓後服用。

夏枯草可以生血清熱,是治療瘧疾的良藥。

如果患者體質虛弱,可以煎熬濃縮成膏狀服用,同時搭配十全大補湯。再加入遠志、貝母、香附等藥材一起服用。此外,還可以將膏狀藥物塗抹在患處,效果會更好。

9. 三奇湯

治楊梅瘡、疳瘡、便毒:四服其毒即化為膿,從大便瀉出,極妙,故名「三奇」也,並治諸腫毒(初起亦效)。

白話文:

治療梅毒、瘡癬、便毒:服用四次後,毒素會轉化為膿,從大便排出,效果非常好,因此稱為「三奇」,同時也治療各種腫毒(初期使用也有效)。

金銀花(二錢) 赤芍藥 甘草節 穿山甲(蛤粉炒各一錢) 白蒺藜(去刺二錢) 白殭蠶(炒) 連翹 當歸尾(各一錢半) 蜈蚣(一條去頭足尾) 大黃(虛人三錢,實人五錢) 皂角刺(一錢)

上用水酒各一鍾,煎一鍾,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白話文:

金銀花(二錢) 赤芍藥 (一錢) 甘草節 (一錢) 穿山甲 (用蛤粉炒過,一錢) 白蒺藜 (去除刺,二錢) 白殭蠶 (炒過,一錢半) 連翹 (一錢半) 當歸尾 (一錢半) 蜈蚣 (一條,去除頭、足、尾) 大黃 (體虛者三錢,體實者五錢) 皁角刺 (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