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後集 (17)
後集 (17)
1. 足浮腫加和五加皮散
老人手足疼痛加和順元散;手足風緩加和烏藥平氣散;四肢濕痹加和烏藥順氣散;因濕所感加和檳蘇散
白話文:
對於年長者的手腳疼痛,增加和順元散。 對於手腳風緩,增加和烏藥平氣散。 對於四肢濕痹,增加和烏藥順氣散。 由濕氣引起的疾病,增加和檳蘇散。
已成風痹加羌活、獨活、防風;婦人經(不調加柴胡、生地黃)
白話文:
風濕痺症用羌活、獨活、防風治療;女性經期不調用柴胡、生地黃治療。
2. 加減消風百解散
治冬月傷感風寒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痛、四肢倦怠、痰壅喘嗽、涕唾稠黏、自汗惡風並宜服
白話文:
治療冬天因感受風寒引起的頭痛、頸部僵硬、高燒、畏寒、身體疼痛、四肢疲倦、痰多氣喘、咳嗽、鼻涕和唾液濃稠、自發出汗且畏風等症狀,都適合服用。
川芎 白芷 陳皮(各一錢) 蒼朮(一錢半) 紫蘇(一錢二分) 麻黃(去根一錢半) 桂枝(八分) 甘草(五分)
白話文:
川芎 1 錢 白芷 1 錢 陳皮 1 錢 蒼朮 1.5 錢 紫蘇 1.2 錢 麻黃(去根) 1.5 錢 桂枝 0.8 錢 甘草 0.5 錢
上用姜三片、蔥白二根、烏豆一撮,水一鍾半,煎一鍾,溫服,以汗為度,無汗再服。
白話文:
使用薑片三片、蔥白兩根、黑豆一把,加水一鍾半,煎煮至一鍾,趁溫熱服用。服用後,以出汗為標準。如果沒有出汗,可以再服用一次。
3. 清肺飲子
咳謂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謂有痰,脾濕動而生痰。咳嗽者,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病本雖分六氣五臟之殊,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聲出也。治法雖分新久虛實,新病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濕熱則瀉之。久病便屬虛屬鬱,氣虛則補氣,宜加四君子;血虛則補血,宜加四物;兼鬱則開鬱,宜加撫芎香附;兼痰則消痰,宜加半夏栝蔞仁。滋之潤之,斂之降之,此治嗽之大法也。
白話文:
咳嗽是指有聲音,是由於肺氣受傷無法宣降;咳痰是指有痰液,是由於脾濕引起,導致生痰。咳嗽的原因是肺氣受傷,進而影響脾氣濕潤。雖然病因可以區分為六氣和五臟的不同,但其根本都在於肺。肺主氣,聲音由肺而出。治療方法雖然依新舊、虛實有所不同,但新發的疾病如果是風寒,就要發散;如果是火熱,就要清熱;如果是濕熱,就要瀉濕。久病則大多屬於虛證或鬱證,氣虛就補氣,宜加四君子湯;血虛就補血,宜加四物湯;兼有鬱證就疏肝解鬱,宜加撫芎香附;兼有痰液就化痰,宜加半夏、栝蔞仁。滋潤肺氣,養護肺陰,收斂並降逆肺氣,這是治療咳嗽的大原則。
杏仁(去皮尖) 白茯苓(各一錢) 桔梗 甘草 五味子(各五分) 橘紅(七分) 貝母(一錢二分)
白話文:
- 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1錢
- 白茯苓:1錢
- 桔梗:5分
- 甘草:5分
- 五味子:5分
- 橘紅:7分
- 貝母:1錢2分
上用姜水煎食遠服。凡嗽春多上升之氣,宜清肺抑肝,加川芎白芍藥半夏(各一錢)麥門冬黃芩知母(各七分)。春若傷風咳嗽,鼻流清涕,宜清涼解散,加防風薄荷炒黃芩麥門冬紫蘇(各八分)。夏月多火熱炎上最重,宜清肺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黃芩麥門冬石膏(各一錢)。
白話文:
在上篇文章中提到,可以使用薑水煎服,長期服用。凡是咳嗽發作時,多是因為春季上升的氣,宜清肺抑肝,加入川芎、白芍藥、半夏(各 1 錢)、麥門冬、黃芩、知母(各 7 分)。春季若傷風咳嗽,流清涕,宜清涼解散,加入防風、薄荷、炒黃芩、麥門冬、紫蘇(各 8 分)。夏季火熱炎上最嚴重,宜清肺降火,加入桑白皮、知母、黃芩、麥門冬、石膏(各 1 錢)。
秋多濕熱傷肺,宜清熱瀉濕,加蒼朮桑白皮(各一錢)防風(五分)黃芩山梔(各七分)。冬多風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黃桂枝半夏生薑乾薑防風(各一錢)。脯經素有熱者,再加酒炒黃芩知母(各五分)。若發熱頭疼鼻塞聲重,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各一錢)。有痰加半夏南星枳實,濕痰脾困,再加蒼朮白朮(各一錢)。
白話文:
秋季多濕熱,容易傷及肺部,宜用清熱祛濕的藥物,可加入蒼朮、桑白皮(各 1 錢)、防風(5 分)、黃芩、山梔(各 7 分)。
冬季多風寒外感,宜疏散表邪,化痰,可加入麻黃、桂枝、半夏、生薑、乾薑、防風(各 1 錢)。
對於經常有熱象者,再加酒炒黃芩、知母(各 5 分)。
如果出現發熱、頭痛、鼻塞、聲音嘶啞,再加入藁本、川芎、前胡、柴胡(各 1 錢)。
有痰者再加入半夏、南星、枳實,濕痰困脾者再加入蒼朮、白朮(各 1 錢)。
有痰而口燥咽乾,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蜜水炒)貝母栝蔞仁黃芩(炒各一錢)。夏月熱痰或素熱有痰,加黃芩黃連知母(各八分)石膏(一錢半)。上半日嗽者,胃中有火,加貝母石膏黃連(各一錢)。五更嗽者,加同上。黃昏嗽者,火浮於肺,不可正用寒涼藥,宜加五味子五倍子訶子皮(各七分),斂而降之。
白話文:
如果痰多而口乾咽燥,不要使用半夏和南星,應該加入經過蜂蜜水炒製的知母、貝母、栝樓仁、黃芩(各炒一錢)。
在夏季,如果痰熱或者平時痰多且發熱,可以加入黃芩、黃連、知母(各八分)和石膏(一錢半)。
如果在上午咳嗽,表示胃中有火,可以加入貝母、石膏、黃連(各一錢)。
如果在凌晨咳嗽,可以加入上述這些藥材。
如果在黃昏咳嗽,表示火氣浮於肺部,不適合直接使用寒涼藥物,應該加入五味子、五倍子、訶子皮(各七分),以抑制和降火。
咳嗽日久肺虛,宜滋氣補血,加人參黃耆阿膠當歸天門冬款冬花馬兜鈴酒炒芍藥之類。肺熱喘咳,去人參,用沙參,此兼補血氣也。午後咳者,屬陰虛,即勞嗽也,宜補陰降火,加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知母天門冬栝蔞仁(各一錢)竹瀝薑汁傳送,此專補陰血而降火也。
白話文:
咳嗽久治不癒,肺氣虛弱
此時應滋養氣血,可以使用人參、黃耆、阿膠、當歸、天門冬、款冬花、馬兜鈴、酒炒芍藥等藥材。
肺熱導致喘咳
此時去掉人參,改用沙參,這也能同時滋補氣血。
下午咳嗽
屬於陰虛,也就是勞嗽,應滋補陰液,清降虛火。可以使用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知母、天門冬、栝蔞仁(各一錢)等藥材。用竹瀝和薑汁煎服,這可以專門滋補陰血,清降虛火。
火鬱嗽,謂痰鬱火邪在中,宜開鬱消痰,用訶子皮香附(童便制)栝蔞仁半夏曲海石青黛黃芩等分為末蜜丸噙化,仍服前補陰降火條所加藥。失治則成勞痰積食積作咳嗽,用香附栝蔞仁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軟石膏山楂枳實黃連(姜炒)各等分為末蜜丸噙化。勞嗽見血,加阿膠當歸白芍藥天門冬知母桑白皮,亦於前肺虛陰虛二條參用。
白話文:
火鬱咳嗽,是指痰氣鬱結,火邪內生。治療時應疏通鬱結、化解痰氣,使用訶子皮、香附(用童便炮製)、栝樓仁、半夏、曲麥、海石青、黛粉、黃芩等藥材等分研成細末,加蜂蜜製成丸劑,含化服用。同時,仍需服用之前補陰降火條文所列藥物。
如果治療不當,會導致勞損咳嗽、積食積痰,出現咳嗽的症狀。這時可以使用香附、栝樓仁、貝母、海石青、黛粉、半夏、曲麥、軟石膏、山楂、枳實、黃連(姜炒)等藥材等分研成細末,加蜂蜜製成丸劑,含化服用。
如果勞損咳嗽見血,再加入阿膠、當歸、白芍、天門冬、知母、桑白皮等藥材,也可參考前文肺虛和陰虛兩條所列藥物參用。
大抵咳嗽見血,多是肺受熱邪,氣得熱而變為火,火盛而陰血不得安寧,從火上升故致妄行,宜瀉火滋陰,忌用人參黃耆等甘溫補氣之藥。然亦有氣虛而咳血者,則宜用人參黃耆款冬花等藥,但此不多耳。因咳而有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
白話文:
大多數咳嗽見血的情況,都是因為肺部受到熱邪侵襲。氣因過於燥熱而轉化為火,火氣旺盛導致陰血無法安定,隨著火氣上升而引發妄行。此時應當瀉火滋陰,避免使用人參、黃耆等甘溫補氣的藥物。
但也有些氣虛導致咳血的情況,需要使用人參、黃耆、款冬花等補益氣血的藥物,不過這種情況較少見。
因咳嗽而有痰的,以咳嗽為主,治療重點在於肺部;因痰液導致咳嗽的,治療重點在於清除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