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後集 (5)
後集 (5)
1. 發散傷寒單方
凡遇傷寒倉卒無藥,不問陰陽二症,只用生薑一兩、蔥白十莖、好酒二大鐘,煎一大鐘,去渣熱服,被蓋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汁汗大過,忌大𦾥五七日。春秋依此方,夏月薑蔥減半,冬月倍用。若加黑豆(二合)炒同薑蔥煎服,冬月尤妙。
白話文:
【對於發散型感冒的單方療法】
假如遇到感冒突然發作,手邊又沒有藥物的情況,無論是屬於哪種性質的感冒,都可使用以下方法:取生薑一兩、蔥白十根、好酒兩大杯,煎煮至剩下一杯的份量,然後濾掉渣滓,趁熱飲用,再蓋上被子,讓全身汗出透徹,就能緩解病情。但要注意,不要讓汗水流得太多,且在接下來的五到七天內,要避免吃辛辣食物。在春季和秋季可以按照這個配方來做,在夏季時,薑和蔥的用量需減半,在冬季時則可以加倍使用。如果能再加入炒熟的黑豆兩勺,與薑蔥一同煎煮飲用,對於冬季的感冒尤其有效。
2. 發散傷風單方
用紫蘇葉三錢、油核桃五個打碎、姜三片、蔥白二根、水二鍾,煎一鍾,熱服,微汗即解。夏月不用蔥。按此二方極效,出路荒僻無醫之處甚便。
白話文:
[發散風寒的單方]
使用方法如下:紫蘇葉三錢、搗碎的油核桃五個、薑三片、蔥白兩根(夏季不使用蔥),加入兩碗水進行煎煮,直到剩下一碗水量時停止,趁熱服用。服用後會有微微出汗的情況,這就是病情開始緩解的徵兆。
這個處方非常有效,特別是在偏遠地區或沒有醫生的地方,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3. 夏月諸症治例
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慮,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抵夏三月,天氣蕃越,陽氣發越於外,陰氣伏藏於內。是故夏月諸症,宜補陰養陽。
蓋脾胃喜溫而惡寒,食忌瓜果冰水。藥禁純用寒涼。先哲每於諸涼藥中,必加炮姜,正此意也。蓋夏月心小腸火用事,肺大腸金受傷。孫真人制生脈散於夏月,救天暑之傷庚金。金清則水得以滋其化源,其旨微矣。東垣推廣其意,制清暑益氣湯,專以胃氣為本。蓋土旺而金自榮,不為火所制。
脾胃旺自能健運,榮養百骸。暑濕之邪自不能於矣。今將夏月合用諸方,詳陳於左,對症活用,無執一也。
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熱,精神困憊,名曰注夏病。屬陰虛無氣不足,宜用此方治之。
黃耆 人參(各一錢) 白朮(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 陳皮 當歸 白芍藥 黃柏(各八分) 麥門冬(一錢) 五味子(九粒)
上用水一鍾半,姜一片,棗一枚,煎服。有痰加半夏。
白話文:
【夏季各種症狀治療範例】
根據《黃帝內經》所述,夏季的三個月份,大自然呈現出茂盛與秀美的風貌。這時天地間的氣息交匯,萬物都開花結果。人們應該晚睡早起,不要害怕夏日的長時間日照。保持心情平和,不輕易發怒,讓生命力旺盛地展現,讓身體的氣息順利地排放,如同心中所愛都在外界一樣。這是夏季的養生原則,遵循它就能促進生命的成長。如果違反,會傷害心臟,到秋季可能引發痎瘧,冬季則可能導致嚴重疾病。
大致上,夏季的三個月,天氣繁茂,陽氣向外發散,陰氣則在體內潛藏。因此,夏季的各種症狀,適合調理陰氣,滋養陽氣。
脾胃偏好溫暖,不喜歡寒冷,所以應避免食用瓜果和冰冷的飲料。在藥物方面,不建議單純使用寒涼的藥材。古人常在寒涼的藥材中加入炮製過的薑,就是為了平衡這種寒涼。因為夏季心臟和小腸的火氣旺盛,肺臟和大腸的金氣受到影響。孫真人於是在夏季制訂了「生脈散」,用來治療暑氣對肺金的傷害。肺金清潔,才能滋潤水源,這個原理非常微妙。李東垣進一步發展這個想法,制訂了「清暑益氣湯」,特別強調以調理胃氣為根本。因為脾胃強壯,肺金自然也會健康,不會被火氣抑制。
脾胃強壯,自然能有效運作,提供全身營養。這樣暑濕之邪就無法侵害身體。以下詳細列出了夏季適用的各種處方,應根據病情靈活運用,不要死守一成不變的規則。
在夏季初期或春季末期,如果出現頭痛、腳部無力、食慾不振、體溫升高、精神疲憊,這被稱為「注夏病」,屬於陰氣虛弱,氣血不足的情況,可用以下處方進行治療:
黃耆、人參(各約3克)、白朮(約4.5克)、炙甘草(約1.5克)、陳皮、當歸、白芍藥、黃柏(各約2.4克)、麥門冬(約3克)、五味子(9粒)
將上述藥材加入約450毫升的水中,加入一片薑和一枚棗,煮沸後服用。如果有痰,可以加入半夏。
4. 生脈散
止渴生津,救天暑之傷庚金,夏至後(宜常服之)
人參(一錢半) 麥門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上用白水(煎服)
白話文:
[生脈散]
這帖藥方能止渴並促進唾液分泌,適合在酷熱的夏天服用,能緩解因夏日高溫對身體造成的不適。尤其在夏至後,更適合經常服用。
藥方成分及份量如下: 人參 1.5錢 麥門冬 3錢 五味子 1錢
以上所有材料,加入清水煮沸後服用。
5. 益原散
治暑月身熱小便不利,此藥性涼除胃脘積熱,又淡能滲濕,故利小便而散濕熱也。
桂府滑石(六兩飛) 甘草(一兩另研)
上各為末和勻,每服三五錢,新汲水調下。
夏月身熱汗出惡寒而渴者,名曰中暍,此方主之。
白話文:
【益原散】
這帖藥主要治療夏季身體發熱且小便不暢的症狀。藥物性質偏涼,可以清除胃部積聚的熱氣,並且因為其性質清淡,能夠幫助去除身體內的濕氣,因此有利於小便排泄,進一步達到散去濕熱的效果。
藥材成分包括:桂府滑石(經過特殊處理的六兩份量)與甘草(一兩份量,需單獨研磨成粉)。
使用時,將上述藥材分別研磨成粉末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新汲取的冷水調和後服用。
在夏季,如果出現身體發熱、出汗後仍感覺寒冷並有口渴感的現象,這種情況被稱為中暍,這帖藥方正適合用來治療這種情況。
6. 人參白虎湯
石膏(四錢) 知母(二錢) 粳米(三錢) 甘草(一錢) 人參(一錢半)
上用水一鍾半煎服。
夏月發熱惡寒,身重疼痛,小便澀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脈弦細虛遲。此表裡中暍也。用補中益氣湯加香薷、扁豆。有熱加黃芩、黃連。(方見春類)
白話文:
【人參白虎湯】
成分包括:石膏四錢、知母二錢、粳米三錢、甘草一錢、人參一錢半。
將上述藥材加入一鍾半的水,煎煮後服用。
在夏天,如果出現發燒怕冷、身體沉重疼痛、小便不暢且尿道有燒灼感、皮膚毛髮豎立、手腳冰冷、稍微勞累身體就發熱、嘴巴張開、牙齒乾燥、脈搏呈現弦細虛遲的情況。這可能是表裡同時受到暑熱侵襲。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並添加香薷和扁豆來治療。若症狀中有熱象,則可再加入黃芩和黃連。(該方可在春類中找到)
7. 黃連香薷飲
治傷暑腹痛,自汗,噁心,或吐,或瀉(身熱)
香薷(二錢) 厚朴(薑汁炒) 白扁豆(炒) 黃連(各一錢) 甘草(五分炙)
上用水二鍾,煎一鍾,放冷徐徐服。挾痰加半夏、南星(各一錢);若虛加人參、黃耆(各一錢)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暑熱造成的腹部疼痛,自發性出汗,感到噁心,有時會嘔吐,有時會腹瀉(身體發熱)的情況。
所需藥材如下:香薷兩錢,厚朴一錢(用薑汁炒過),炒過的白扁豆一錢,黃連一錢,炙過的甘草五分。
以上藥材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待涼後慢慢服用。如果症狀伴有痰,可額外加入半夏和南星各一錢;如果是因為身體虛弱,則可以加入人參和黃耆各一錢。
8. 清暑益氣湯
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則四肢困倦,精神減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疼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悶,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體虛。
黃耆、蒼朮(麩炒)、升麻、人參、白朮(各一錢)、神麯、陳皮、澤瀉、麥門冬(各五分)、甘草(炙)、黃柏(酒炒)、當歸(各四分)、五味子(十粒)、葛根(三分)、青皮(麩炒二分)。
上用姜二片、棗一枚,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適用於夏季因高溫潮濕導致的身體不適。主要症狀包括:四肢感到疲憊無力,精神萎靡,活動意願降低,胸悶且呼吸短促,關節痠痛,有時會呼吸困難並伴有喘息,身體發熱且易煩躁,胃部有脹滿感,尿液顏色偏黃且頻繁,大便稀軟且次數多,可能有腹瀉或口渴的情況,食慾不振,且常自汗,整體呈現體質虛弱的狀態。
處方成分如下:黃耆、炒蒼朮、升麻、人參、白朮各一錢,神麯、陳皮、澤瀉、麥門冬各五分,炙甘草、酒炒黃柏、當歸各四分,五味子十粒,葛根三分,炒青皮二分。
服用方法:與兩片薑和一個棗一起,加入兩杯水煎煮至剩一杯,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