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前集 (16)
前集 (16)
1. 人參固本丸
清金補水養血滋陰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 熟地黃(俱懷慶者各二兩,四味熬膏曬乾,取淨末四兩) 人參(去蘆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白湯送下。按古方四味酒煮搗膏,人參末和丸,不能用蜜,且渣滓泥膈,胃弱痰火人用多作痞悶。今易此法甚效。或加黃柏、知母、枸杞子各一兩,五味子五錢,尤妙。
白話文:
【人參固本丸】
這個藥方的主要功效是清肺降火、滋補腎水、養血滋陰。
藥方成分如下:
- 天門冬(去心)
- 麥門冬(去心)
- 生地黃
- 熟地黃(以上四種藥材皆選自懷慶產的,每種各二兩,四味一起熬成膏狀後曬乾,然後取其淨末四兩)
- 人參(去蘆一兩)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搓揉成丸,大小約為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八、九十粒,於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根據古方,原本的製作方法是將四味藥材用酒煮後搗成膏狀,再加入人參末搓丸,這種方法不使用蜂蜜,而且會留下渣滓,對於脾胃虛弱、有痰火的人來說,服用多了可能會造成胸悶不適。但經過改良後的這款人參固本丸,效果更佳。
另外,也可以選擇添加黃柏、知母、枸杞子各一兩,以及五味子五錢,效果更為出色。
2. 秋石四精丸
治腎虛盜汁腰痛
秋石(童便煉者佳) 白茯苓(上白結實者先去皮人乳浸三日) 芡實(去殼) 蓮肉(去心各二兩)
上為末,紅棗十二兩,煮去皮核,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酒下。
一方有山藥、薏苡仁、小茴香各一兩,名七精丸,治症同上。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腎虛導致的夜間出汗以及腰痛的藥方。
所需材料如下:秋石(如果用童子尿煉製的話效果更佳)、白茯苓(選取上等白色且堅實的,先去掉外皮,再用母乳浸泡三天)、芡實(要去掉外殼)、蓮子肉(要去掉蓮心),以上各二兩。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另取十二兩紅棗,煮熟後去掉皮和核,搗成膏狀,與上述藥粉混合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時服用八、九十粒,用酒送服。
另一個配方則是添加了山藥、薏苡仁、小茴香各一兩,稱為七精丸,治療的病症與前述相同。
3. 安神定志丸
清心肺補脾腎安神定志消痰去熱
臺閣勤政勞心燈窗讀書刻苦皆宜服之,累用奇效。
人參(一兩五錢) 白茯苓(去皮) 白茯神(去心) 遠志(去心) 白朮(炒) 石菖蒲(去毛忌鐵) 酸棗仁(去殼炒)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牛黃(一錢另研) 辰砂(二錢五分草伏水飛另研為衣)
上為末,圓眼肉四兩熬膏和煉蜜三四兩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清米湯下,不拘時日,三服。
白話文:
【安神定志丸】
本藥能清心肺、補脾腎,有助於安定精神、穩定情緒,並能消除痰熱。無論是高層官員因勤於政務而心力交瘁,或是讀書人長時間苦讀,都適合服用此藥,多次使用後效果顯著。
配方如下:人參1兩5錢、白茯苓(去皮)1兩、白茯神(去心)1兩、遠志(去心)1兩、白朮(炒過)1兩、石菖蒲(去毛,製作時避免接觸鐵器)1兩、酸棗仁(去殼,炒過)1兩、麥門冬(去心)1兩、牛黃1錢(單獨研磨)、辰砂2錢5分(用水飛法處理,單獨研磨,作為藥丸外衣)。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4兩龍眼肉熬製成膏,再與3至4兩煉蜜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最後裹上辰砂粉作為外衣。每次服用30丸,以清米湯送服,服用時間不限,連續服用三次。
以上即為該藥方的詳細內容。
4. 八寶丹
平調氣血滋補五臟
何首烏(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水浸一宿,用黑豆二斗,每次三升二合,以水泡張,每豆一層在底,何烏一層在上,重重鋪畢,用砂鍋柳木甑蒸之,以豆熟為度,揀去豆曬乾,又蒸,如此九次,將何首烏曬乾為末,聽用。)
赤茯苓(用竹刀刮去粗皮,木槌打碎為末,用盆盛水,將藥傾入盆內,其筋膜淨水上者去之,沉盆底者留用,如此三次,濕團為塊,就用黑牛乳五碗,放砂鍋內,慢火煮之,候乳盡入茯苓內為度,仍曬,研為細末,淨用一斤。)
白茯苓(制如上法,用人乳煮,候煮乳盡,曬乾為末,淨用一斤) 懷慶山藥(薑汁炒為末,淨用四兩)
川牛膝(去蘆,酒浸一宿,待何烏蒸至七次,再將牛膝同鋪豆上,蒸二次,研為細末,淨八兩)
川當歸(酒浸一宿,曬乾為末,淨用八兩) 破故紙(用黑芝麻如數同炒,芝麻熟為度,去芝麻,將故紙研為細末,淨四兩)
甘州枸杞(去梗,曬乾為末,淨用八兩) 菟絲子(去砂土淨,酒浸生芽搗為餅,曬乾為末,淨八兩) 一方有杜仲(去粗皮,薑汁炒斷絲為末,淨八兩)
上藥不犯鐵器,各為末,稱足,和勻,煉蜜為丸,先丸如彈子大一百五十丸,每日三丸,空心酒浸下一丸,午前薑湯浸下一丸,晚下鹽湯浸下一丸,余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此藥烏須黑髮,延年益壽,專治陰虛陽弱無子者,服半年即令有子,神效,忌黃白蘿蔔,牛肉。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八寶丹」,主要作用是調和氣血、滋養五臟,對於陰虛陽弱導致無法生育的人特別有效,長期服用可使頭髮烏黑,延長壽命,半年後可能助於受孕,效果顯著。但需避免食用黃白蘿蔔及牛肉。
藥方詳細製作如下:
-
何首烏:取紅白各五百克,使用竹製工具刮除外皮,浸泡於米漿水中一夜。然後,每次取約三千六百克的黑豆用水浸泡使其膨脹,將豆子鋪底,何首烏鋪在豆子上方,層層疊放,放入砂鍋或柳木甑中蒸煮,直到豆子熟透,取出豆子曬乾後再次蒸煮,重複九次後,將何首烏曬乾磨成粉備用。
-
赤茯苓:同樣使用竹製工具刮除外皮,敲碎成粉末。將藥材放入盆中,加入水,去除浮在水面的筋膜,保留沉底的部分,此步驟重複三次。然後將藥材捏成塊狀,與五碗黑牛乳一同置於砂鍋中慢火熬煮,待牛乳完全被藥材吸收後曬乾,再磨成細粉,淨量需達五百克。
-
白茯苓:處理方式同上,只是改用人乳進行煮沸,待人乳完全被藥材吸收後曬乾磨粉,淨量同樣需達五百克。
-
山藥:用薑汁炒製磨粉,淨量需達一百二十克。
-
牛膝:去除蘆莖,酒浸一夜,待何首烏蒸煮至七次時,將牛膝鋪在豆子上再蒸煮兩次,磨成細粉,淨量需達二百四十克。
-
當歸:酒浸一夜,曬乾磨粉,淨量需達二百四十克。
-
破故紙:與等量的黑芝麻一同炒製,芝麻熟後去除,將破故紙磨成細粉,淨量需達一百二十克。
-
枸杞:去除枝梗,曬乾磨粉,淨量需達二百四十克。
-
菟絲子:去除沙土,酒浸發芽後搗成餅狀,曬乾磨粉,淨量需達二百四十克。
另有一種配方包含杜仲:去除外皮,薑汁炒斷絲後磨粉,淨量需達二百四十克。
所有藥材需避免接觸鐵器,分別磨成粉末,稱量準確後混合均勻,以蜂蜜揉成丸狀。先製作一百五十顆彈珠大小的藥丸,每天分三次服用,早晨以酒浸泡一顆服用,上午以薑湯浸泡一顆服用,晚上則以鹽湯浸泡一顆服用。剩餘的藥材則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時服用七十到八十顆,可用鹽湯或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