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後集 (2)

回本書目錄

後集 (2)

1. 芎芷香蘇散

治春月傷風鼻塞聲重,或流清涕,咳嗽痰壅,氣逆,人迎脈浮緩者是

白話文:

治療春天時節因風邪引起的鼻塞、聲音沈重,或者流出清澈的鼻涕,伴有咳嗽、痰多、氣逆,如果人迎脈象呈現浮緩的狀態,此方適用。

川芎 白芷 蘇葉(紫者去梗) 香附(各一錢) 陳皮 防風 羌活(各八分) 甘草(五分)

白話文:

川芎 白芷 蘇葉(紫蘇葉,去梗) 香附(各 6 克) 陳皮、防風、羌活(各 4.8 克) 甘草(3 克)

上用姜三片,蔥白三寸,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熱服。有痰加半夏(一錢),咳嗽加杏仁、桑白皮(各八分),五味(十粒)。

白話文:

用三片薑、三寸蔥白和一碗半的水,煎煮成八分之一,在飯後熱服。如果有痰,加入一錢半夏;如果有咳嗽,加入杏仁和桑白皮(各八分)、五味子(十粒)。

2. 加減藿香正氣散

治非時傷寒頭疼、懼寒、壯熱、痞悶、嘔吐、時行疫癘、山嵐瘴瘧、不伏水土等症

白話文:

治療不合時節的傷寒,症狀包括頭痛、畏寒、高燒、胸悶、嘔吐,以及流行性疫病、山區濕熱引起的疾病、水土不服等病症。

藿香(一錢五分) 白芷 川芎 紫蘇葉 半夏 蒼朮(各一錢)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厚朴(薑製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用姜三片、棗一枚、水二鍾,煎一鍾,食遠熱服。

白話文:

藿香(15克) 白芷 川芎 紫蘇葉 半夏 蒼朮(各10克)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厚朴(姜製各8克) 甘草(3克)

3. 加減補中益氣湯

治工作勞力、讀書刻苦、勤政傷神、飢飽失節,此數者俱發熱、頭疼、惡寒、身強體痛。若勞極復感風寒,則頭疼如破,全似外感傷寒之症,誤用發表之藥,鮮不傷人。故東垣先生發內外傷辨,首用此方,取濟甚眾。蓋內傷之脈,右手氣口三倍大於左手人迎。東垣辨法甚詳,茲不復贅。

白話文:

治療因工作勞累、讀書過度、勤於政事而傷神、飲食不規律所致的以下症狀:發熱、頭痛、畏寒、身體強硬疼痛。如果勞累過度又受風寒,則頭痛劇烈,酷似外感風寒的症狀,誤用發散解表的藥物,鮮有能不傷人的。因此,東垣先生發明內外傷辨法,首用此方,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因為內傷脈象的特點是,右手寸脈(氣口)的跳動幅度是左手寸脈(人迎)的三倍。東垣先生的辨證方法十分詳盡,這裡不再贅述。

人參(一錢半,去蘆) 黃耆(一錢半,蜜炙) 白朮(一錢) 當歸(一錢,酒洗) 甘草(炙七分)陳皮(八分)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白話文:

人參(1.5錢,去掉根鬚) 黃耆(1.5錢,蜜炙) 白朮(1錢) 當歸(1錢,用酒洗淨) 甘草(炙烤過的,7分) 陳皮(8分) 升麻(5分) 柴胡(5分)

按此方用升麻、柴胡,能升提陽氣下陷。蓋柴胡能使胃中之清氣左旋而上達,升麻能使胃中之清氣右旋而上升。有此妙用,人多不考。

白話文:

這個方劑使用升麻和柴胡,可以提升下陷的陽氣。因為柴胡能讓胃中的清氣逆時針旋轉而上升,升麻能讓胃中的清氣順時針旋轉而上升。有這種神奇的作用,很多人都不瞭解。

上用姜三片、棗一枚,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或加黃柏五分,以救腎水而瀉胃中伏火,尤妙。如身大熱,只一服,氣和微汗而愈。夏月神短,加麥門冬、五味子。口乾,加葛根。身刺痛,乃少血,加當歸。頭痛,加川芎、蔓荊子。頭頂痛,加藁本、細辛。諸頭痛並用此四味。

白話文:

在上面加入薑三片、棗一顆、水兩杯,煎到剩下八分,趁熱服用。或者加入黃柏五分,這樣既能滋養腎水,又能瀉去胃中的鬱熱,效果特別好。如果身體發高燒,只喝一碗,氣息順暢,微微出汗就能痊癒。在夏天容易氣短,可以加入麥門冬、五味子。口乾,加入葛根。身體刺痛,是血氣不足,加入當歸。頭痛,加入川芎、蔓荊子。頭頂痛,加入藁本、細辛。所有頭痛都用這四種藥材。

有痰,加半夏、生薑。咳嗽,春加川芎、佛耳草。夏加黃芩、麥門冬、五味子。秋加黃芩、麻黃、金沸草。冬加款冬花、馬兜鈴。久嗽乃肺中伏火,去參、耆。飲食不下,乃胃中有寒或氣滯。春加青皮、陳皮、木香。冬加益志仁草、豆蔻仁。夏加芩連。秋加檳榔、砂仁。心下痞,加枳實、黃連、白芍藥。

白話文:

**有痰:**加入半夏、生薑。

咳嗽:

  • 春季:加入川芎、佛耳草。
  • 夏季:加入黃芩、麥門冬、五味子。
  • 秋季:加入黃芩、麻黃、金沸草。
  • 冬季:加入款冬花、馬兜鈴。

久咳: 為肺中伏火,應去除人參、黃耆。

飲食不下:

  • 胃中有寒或氣滯:
  • 春季:加入青皮、陳皮、木香。
  • 冬季:加入益志仁草、豆蔻仁。
  • 夏季:加入芩連。
  • 秋季:加入檳榔、砂仁。

心下痞: 加入枳實、黃連、白芍藥。

腹脹,加枳實、木香、砂仁、厚朴。天寒加薑、桂。腹痛,加白芍藥、炙甘草。有寒加桂心。夏月加黃芩、甘草、芍藥。冬加半夏、益志仁草、豆蔻。脅痛,加砂仁、柴胡、甘草、白芍藥。如臍下痛,加熟地黃。不止乃是寒,加官桂。腳軟,加黃柏、防己。

白話文:

腹脹:

  • 加入枳實、木香、砂仁、厚朴。
  • 天氣寒冷時添加薑、桂。

腹痛:

  • 加入白芍藥、炙甘草。
  • 有寒症時添加桂心。
  • 夏季添加黃芩、甘草、芍藥。
  • 冬季添加半夏、益志仁草、豆蔻。

脅痛:

  • 加入砂仁、柴胡、甘草、白芍藥。
  • 如果肚臍以下疼痛,添加熟地黃。
  • 如果疼痛不止,屬於寒症,添加官桂。

腳軟:

  • 加入黃柏、防己。

4. 附子理中湯

治房勞內傷寒邪中陰面青腹痛六脈沉微無頭疼無大熱者宜用,若陽厥並陽症似陰誤服必致夭人,慎之慎之。

白話文:

治療因性生活過度而內傷,以及寒邪侵入導致的陰部發青、腹痛,六脈沈細,沒有頭痛也沒有高燒的情況時適用。如果是陽厥或是陽證類似於陰證而誤服此方,必定會危害人的生命,請務必小心。

人參(去蘆二錢半) 白朮(土炒二錢) 甘草(炙一錢) 乾薑(銼二錢) 附子(生二錢) 倍甘草去參朮名四逆湯,加川烏鹿茸(各一錢半)名三建湯。若在疑似只以炙法並熱鹽熨甚穩。上用水一鍾半,姜五片煎七分(溫服)。

白話文:

人參(去蘆頭)2.5錢、白朮(炒乾)2錢、甘草(炙熱)1錢、乾薑(切碎)2錢、附子(生用)2錢。以上配伍名為「四逆湯」。

如果懷疑有感冒症狀,則在「四逆湯」中加入川烏、鹿茸(各1.5錢),稱為「三建湯」。

如果症狀不明顯,則只需用炙熱的方法加上熱鹽熱敷,就比較安全有效。

上述材料用1.5碗水,放入5片薑片,煎煮至剩7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