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前集 (15)
前集 (15)
1. 六味地黃丸
治腎氣虛損,形體憔悴,寢汗潮熱,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亦治腎消泄瀉,赤白濁俱效
山藥(姜汗炒四兩) 山茱萸(去核淨肉四兩) 白茯苓(去皮) 澤瀉(去毛) 牡丹皮(去木各三兩) 懷慶熟地黃(酒蒸八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加附子(制)桂心各一兩,名八味丸,治下部虛寒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
適用於腎氣虛弱,導致身體憔悴,睡覺時盜汗,潮熱,體溫升高,五臟功能皆受損,身體瘦弱,精神疲倦,骨蒸潮熱,肌肉無力,以及便血等症狀。此方也能治療因腎虛所引起的尿多,腹瀉,以及小便混濁等問題。
配方包含:山藥(用薑汁炒過的四兩)、山茱萸(去籽留肉的四兩)、白茯苓(去皮)、澤瀉(去毛)、牡丹皮(去木質部分各三兩)、懷慶產的熟地黃(酒蒸過的八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後,加入煉製的蜂蜜,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八十到九十粒,最好在空腹時以白開水吞服。
如果再加入附子(炮製過的)和桂心各一兩,則稱為「八味丸」,特別適合下焦虛寒的患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