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養生類要》~ 前集 (11)

回本書目錄

前集 (11)

1. 補陰丸

丹溪謂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宜常補其陰,使陰與陽齊則水升火降。人惟以腎氣為本,故此方專滋培腎水,此丹溪前賢之法天也。

黃柏(去皮鹽酒炒) 知母(去皮鹽酒炒) 龜板(去弦酥炙各二兩淨) 懷慶熟地黃(酒蒸九次曬乾五兩) 鎖陽(酥炙二兩) 甘州枸杞子(去梗三兩) 北五味子(去梗一兩) 白芍藥(酒炒) 天門冬(去心各二兩) 乾薑(炒紫色三錢冬月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炒鹽湯送下,冬月溫酒。不飲酒者清米湯亦可。理脾胃加山藥白朮白茯苓(各二兩)陳皮(一兩)

固精加牡蠣(煅童便淬七錢)山茱萸肉(二兩)白朮(七錢)

壯暖腰膝加虎脛骨(酥炙)漢防己(酒洗)牛膝(去蘆酒洗各一兩)

(經驗)滋補諸方士夫君子日用延年益壽,接補以躋期頤地仙也。

白話文:

丹溪認為人的陽氣往往過剩,而陰氣則常常不足,因此應該經常補充陰氣,讓陰氣與陽氣平衡,這樣就能使身體的水火升降達到和諧。人體的根本在於腎氣,所以這個補陰丸的配方主要在滋養和強化腎臟的功能,這正是丹溪前輩遵循自然法則的做法。

補陰丸的成分包括:去皮後以鹽酒炒過的黃柏、去皮後以鹽酒炒過的知母、去弦後酥炙的龜板、經九次酒蒸曬乾的懷慶熟地黃、酥炙的鎖陽、去掉梗的甘州枸杞子、去掉梗的北五味子、酒炒的白芍藥、去掉心的天門冬,以及炒至紫色的乾薑。

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細粉,以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八九十粒,空腹時用熱鹽水送服,冬季可用溫酒送服,若不喝酒,也可用清米湯送服。

如果想調理脾胃,可以加入山藥、白朮、白茯苓及陳皮。

如果想固精,可以加入煅燒過的牡蠣、山茱萸肉和白朮。

如果想增強腰膝,可以加入虎脛骨、漢防己和牛膝。

這個補陰丸的配方,適合各種人士日常使用,能延年益壽,讓人們保持健康,達到接近神仙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