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前集 (8)
前集 (8)
1. 當歸飲
人遇勞心思慮,損傷精神,頭眩目昏,心虛氣短,驚悸煩熱,即服此方,補血為主。
人參(一錢五分) 當歸身(一錢五分) 麥門冬(一錢) 五味子(十五粒) 白芍藥(酒炒一錢) 山梔(五分) 白茯神(去皮心一錢) 酸棗仁(炒一錢) 生地黃(五分薑汁洗) 甘草(炙五分) 陳皮(五分) 川芎(五分)
上用姜二片棗一枚,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當歸飲]
人在遇到勞累、思慮過度,導致精神受損,出現頭暈眼花、心悸氣短、焦躁煩熱等症狀時,可服用此方,其主要功效在於補血。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1錢5分)、當歸身(1錢5分)、麥門冬(1錢)、五味子(15粒)、白芍藥(經酒炒製1錢)、山梔(5分)、白茯神(去皮心1錢)、酸棗仁(炒製1錢)、生地黃(5分,需先以薑汁清洗)、甘草(炙製5分)、陳皮(5分)、川芎(5分)。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與薑兩片、大棗一顆一同放入鍋中,加入1鍾半的水,煎至剩八分之時即可。應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
請注意,以上藥方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或中醫師。
2. 補陰散
即滋陰降火湯
治陰虛火動,盜汗發熱,咳嗽吐血,身熱脈數,肌肉消瘦,少年中年,酒色過傷成癆者,服之極效。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三分) 白芍藥(一錢三分) 熟地黃(一錢) 黃柏(七分,蜜水浸火炙) 知母(一錢,蜜水拌炒) 生地黃(五分,酒洗) 甘草(炙五分) 天門冬(一錢,去心皮) 白朮(炒一錢二分) 陳皮(去白七分) 乾薑(炒紫色三分)
上用生薑三片,水一鍾半,煎八分,空心服。加減於後:
咳嗽盛,加桑白皮(蜜炒)馬兜鈴(各七分)五味子(十粒)。痰盛,加半夏(薑製)貝母栝蔞仁(各一錢)。盜汗多,加牡蠣酸棗仁(各七分)浮小麥(一錢)。潮熱盛,加沙參桑白皮地骨皮(各七分)。夢泄遺精,加龍骨牡蠣山茱萸(各七分)。赤白濁,加白茯苓(一錢)黃連(三分)。衄血咳血,出於肺也,加桑白皮(一錢)黃芩山梔(各五分,炒)。涎血痰血,出於脾也,加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仁(各七分)。嘔血吐血,出於胃也,加山梔仁(炒)黃連乾葛蒲黃(炒各一錢)韭汁半盞薑汁少許。咯血唾血,出於腎也,加桔梗玄參側柏葉(炒各一錢)。如先血症或吐衄盛大者,宜先治血。治法:輕少者,涼血止血;盛大者,先消瘀血,次止之,涼之。蓋血來多,必有瘀於胸膈者,不先消化之,則止之,涼之不應也。葛可久方,宜次第撿用。內惟獨參湯止,可施於大吐血後昏倦脈微細。氣虛者,氣雖虛而復有火,可加天門冬三四錢。或如前所云:陰虛火動,潮熱盜汗咳嗽脈數者,不可用參。說見本草集要人參條下。蓋此病屬火,大便多燥。然須節調飲食,勿令泄瀉。若胃氣復壞,泄瀉稀溏,則前項寒涼之藥又難用矣。急宜調理脾胃,用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麯麥芽甘草等藥。俟胃氣復然後用前本病藥。收功後,可常服補陰丸及葛可久白鳳膏等藥。
白話文:
這份古方叫做[補陰散],相當於現在所稱的滋陰降火湯。
主要用於治療因陰虛導致的火旺,症狀包括夜間盜汗、身體發熱、咳嗽甚至咳血、身體持續發熱、脈搏快速、肌肉消瘦等,特別適用於年輕人或中年人因過度飲酒或房事過度導致的消耗性疾病,服用後效果顯著。
其成分包括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黃柏、知母、生地黃、甘草、天門冬、白朮、陳皮、乾薑等,使用時需加入三片生薑,以一碗半的水量煎至剩八分量,在空腹時服用。
根據不同症狀,可以調整配方如下:
- 若咳嗽嚴重,可添加桑白皮、馬兜鈴、五味子。
- 若痰多,可添加半夏、貝母、栝蔞仁。
- 若盜汗多,可添加牡蠣、酸棗仁、浮小麥。
- 若潮熱嚴重,可添加沙參、桑白皮、地骨皮。
- 若出現夢遺或遺精,可添加龍骨、牡蠣、山茱萸。
- 若出現白帶或紅帶,可添加白茯苓、黃連。
- 若有鼻血或咳血,可添加桑白皮、黃芩、山梔。
- 若有口吐血或痰中帶血,可添加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仁。
- 若有嘔血或吐血,可添加山梔仁、黃連、乾葛、蒲黃、韭汁、薑汁。
- 若有咳血或唾血,可添加桔梗、玄參、側柏葉。
對於嚴重出血的病人,應先控制出血情況。對輕微出血,可用涼血止血法;對大量出血,應先消除瘀血,再進行止血和涼血。因為大量出血通常伴隨胸部或膈部有瘀血,如果不先消除瘀血,單純止血或涼血往往效果不佳。
此外,如果患者在大量出血後出現昏厥且脈搏細弱,可單獨使用人參湯。對於氣虛但又有火氣的患者,可在原方中添加三到四錢的天門冬。然而,對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咳嗽、脈搏快速的患者,不建議使用人參。
該病屬於火性,患者通常會有大便乾燥的情況。但要注意飲食,避免造成腹瀉。一旦胃氣受損,出現腹瀉,就無法再使用上述的寒涼藥物,必須轉而調理脾胃,使用白朮、茯苓、陳皮、半夏、神麯、麥芽、甘草等藥物。等到胃氣恢復後,再繼續使用針對該病的藥物。病情穩定後,可長期服用補陰丸或葛可久白鳳膏等藥物。
3. 柴前梅連散
治骨蒸勞熱三服而除
柴胡、前胡、烏梅、胡黃連(各等分)
上每服四錢,加豬膽汁一枚、豬脊髓一條、韭白、童便煎服。
白話文:
【柴前梅連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服用三次即可見效。
藥材包含:柴胡、前胡、烏梅、胡黃連,以上藥材份量相同。
每次服用時,取四錢藥材,並添加一顆豬膽汁、一條豬脊髓、韭菜白色部分以及兒童的尿液一同煎煮後服用。
4. 地仙散
凡人年四十以下患勞怯,且不必補,只先退潮熱調理可愈。此方退潮熱如神。方外有接天梯之術,宜先用此方。
地骨皮(二錢半) 防風(一錢五分) 薄荷葉(一錢一分) 甘草梢(炙一錢) 烏梅(七分半)
上用水煎三次,午後頓服。
白話文:
凡是四十歲以下的人,如果患有體力衰弱的病症,暫時不需要進行補身,只需先退燒並調理身體,病情就能得到改善。這個處方對於退燒有著神奇的效果。此外,還有接天梯的養生方法,但建議先使用這個處方。
所需藥材包括地骨皮二錢半、防風一錢五分、薄荷葉一錢一分、炙過的甘草梢一錢以及烏梅七分半。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三次,然後在下午一次性服下。
5. 六味地黃丸
治腎氣虛損,形體憔悴,寢汗潮熱,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亦治腎消泄瀉,赤白濁俱效
山藥(姜汗炒四兩) 山茱萸(去核淨肉四兩) 白茯苓(去皮) 澤瀉(去毛) 牡丹皮(去木各三兩) 懷慶熟地黃(酒蒸八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加附子(制)桂心各一兩,名八味丸,治下部虛寒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
適用於腎氣虛弱,導致身體憔悴,睡覺時盜汗,潮熱,體溫升高,五臟功能皆受損,身體瘦弱,精神疲倦,骨蒸潮熱,肌肉無力,以及便血等症狀。此方也能治療因腎虛所引起的尿多,腹瀉,以及小便混濁等問題。
配方包含:山藥(用薑汁炒過的四兩)、山茱萸(去籽留肉的四兩)、白茯苓(去皮)、澤瀉(去毛)、牡丹皮(去木質部分各三兩)、懷慶產的熟地黃(酒蒸過的八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後,加入煉製的蜂蜜,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八十到九十粒,最好在空腹時以白開水吞服。
如果再加入附子(炮製過的)和桂心各一兩,則稱為「八味丸」,特別適合下焦虛寒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