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要》~ 前集 (8)
前集 (8)
1. 飲食論
人知飲食所以養生,不知飲食失調亦能害生。故能消息使適其宜,是賢哲防於未病。凡以飲食,無論四時,常欲溫暖。夏月伏陰在內,暖食尤宜。不欲苦飽,飽則筋脈橫解,腸癖為痔。因而大飲,則氣乃大逆。養生之道,不宜食後便臥,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
食後常以手摩腹數百遍,仰面呵氣數百口,趑趄緩行數百步,謂之消食。食後便臥,令人患肺氣、頭風、中痞之疾。蓋榮衛不通,氣血凝滯,故爾。是以食訖當行步,躊躇有作,修為乃佳。語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動也。食飽不得速步、走馬、登高、涉險,恐氣滿而激致傷臟腑。
不宜夜食。蓋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食。日入之後,萬響都絕,脾乃不磨食。食即不易消,不消即損胃,損胃即不受穀氣,穀氣不受即多吐,多吐即為翻胃之疾矣。食欲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常欲飽中飢,飢中飽為善。爾食熱物後,不宜再食冷物;食冷物後,不宜再食熱物。
冷熱相激,必患牙疼。瓜果不時,禽獸自死,及生鮓、煎爆之物,及夫油膩、難消、粉粥、冷淘之類,皆能生痰、動火、瘡瘍、癥癖,並不宜食。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則隨其臟腑各有所損。故咸多傷心,甘多傷腎,辛多傷肝,苦多傷肺,酸多傷脾。內經曰:多食酸則脈凝澀而變色,多食苦則皮稿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瓜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肉痛而發落。偏之為害如此,故上士澹汨,其次中和,此飲食之大節也。
酒飲少則益,過多則損,惟氣暢而止可也。飲少則能引滯氣,導藥力,調肌膚,益顏色,通榮衛,闢穢惡。過多而醉,則肝浮膽橫,諸脈衝激,由之敗腎、毀筋、腐骨、傷胃,久之神散魄消,不能飲食,獨與酒宜去死無日矣。飽食之後,尤宜忌之。飲覺過多,吐之為妙。飲酒後不可飲冷水、冷茶,被酒引入腎中,停為冷毒,多久必然腰膝沉重,膀胱冷痛,水腫、消渴、攣躄之疾作矣。酒後不得風中坐臥,袒肉操扇,此時毛孔盡開,風邪易入,感之令人四肢不遂。
不欲極飢而食,飢食不可過飲,不欲極渴而飽,渴飲不可過多。食過多則結積,飲過則成痰癖。故曰:大渴勿大飲,大飢勿大食,恐血氣失常,卒然不救也。嗟乎!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恬澹,臟腑調順,血氣使一身之氣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恣口腹之慾,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蝕臟腑,形神虛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齡?莊子曰:人之可畏者袵席飲食之間而不知其之節,誠過也。
其此之謂乎?
枳朮丸
內經以脾土旺能生萬物,此東垣前賢以胃氣之法地,故用此方,一補一消
白話文:
[飲食理論]
人們都知道飲食是為了養生,但卻未必清楚,飲食若失調同樣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懂得控制飲食,使之適度,是聰明的人在疾病未發生前的防護。無論四季如何變化,飲食應保持溫暖。夏季雖然炎熱,但體內藏有寒氣,溫暖的食物更為適合。避免吃得過飽,因為過飽會導致筋脈鬆弛,腸道產生問題,進而形成痔瘡。大量飲酒,也會使氣息逆亂。養生之道,餐後不宜立即躺下休息,也不該整天久坐不動,這都會導致氣血凝滯,長久下來損害壽命。
飯後應以手輕柔按摩腹部數百次,深呼吸數百口,緩慢散步數百步,稱之為消食。餐後立即躺下,容易導致肺部問題、頭痛、以及中焦脾胃疾病。這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暢,氣血凝滯所導致。因此飯後應散步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這樣才對身體有益。有句話說得好,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鉸不會生鏽,就是因為它們在運動。飯後不應該立即快步行走、奔跑、攀登或冒險,以免因氣血過盛,導致內臟受損。
晚上不建議進食。因為脾臟喜歡音樂,聽到音樂就會開始工作消化食物。然而,日落之後,萬物沉寂,脾臟便不再工作。夜晚吃的食物不容易消化,無法消化的食物會傷害胃部,胃部受損就不能吸收食物中的精華,無法吸收食物精華就會頻繁嘔吐,頻繁嘔吐最終會發展成反胃病。飯量應少而頻,不宜一次吃得太多。要讓自己在飽中有飢,飢中有飽,這樣最好。吃熱食後,不宜再吃冷食;吃冷食後,不宜再吃熱食。冷熱交替,很可能會引起牙齒疼痛。
非季節性的瓜果、自死的禽獸、生魚片、煎炸食品、油膩食物、難消化的食物、涼粉、冷麵等,都可能產生痰液、引發火氣、導致瘡瘍、癥瘕,都不適合食用。五味入口,不應過量,過量會對不同臟腑造成傷害。鹽分攝取過多傷心,糖分攝取過多傷腎,辛辣攝取過多傷肝,苦味攝取過多傷肺,酸性攝取過多傷脾。《黃帝內經》提到:過多的酸性會導致血液凝固,面色改變;過多的苦味會導致皮膚乾燥,毛髮脫落;過多的辣味會導致筋骨緊繃,指甲枯黃;過多的鹹味會導致肌肉萎縮,嘴脣破裂;過多的甜味會導致骨肉疼痛,頭髮掉落。偏食的害處如此,因此最好的狀態是淡泊無欲,其次是保持平衡,這是飲食的重要原則。
酒飲少量有益,過量則傷身,只應飲至氣血順暢即可。少量飲酒有助於疏通滯氣,增強藥效,調理肌膚,美容養顏,促進血液循環,驅除污濁。過度飲酒,則肝臟功能失調,膽汁分泌異常,脈絡受到衝擊,久而久之,會傷害腎臟、筋骨、骨骼、胃部,最終精神散失,魂魄消散,無法進食,只會越喝越接近死亡。餐後更應避免過度飲酒。飲酒過量,最好嘔吐出來。喝酒後不可飲冷水或冷茶,酒精進入腎臟,停留成為寒毒,時間久了必然導致腰膝沉重,膀胱冷痛,水腫、糖尿病、抽搐等疾病會接踵而來。醉酒後不宜坐在或躺在風中,赤裸上身,揮扇乘涼。此時毛孔全開,風邪容易入侵,使人四肢麻木。
不要等到非常餓的時候再吃飯,餓的時候也不能喝太多水。不要等到非常渴的時候再吃東西,渴的時候也不能喝太多水。吃太多會導致食物積聚,喝太多會形成痰液。因此,大渴時不宜大喝,大餓時不宜大吃,以免血氣失調,突然無法挽救。善於養生的人注重內在調養,不善於養生的人只關注外表。內在調養的人淡泊無欲,臟腑調節順暢,血氣使全身的氣流流通和諧,百病不侵。注重外表的人放縱口腹之慾,追求美味,享受飲食之樂,即使身體豐滿,面色紅潤,但激烈的味道會從內部侵蝕臟腑,形體和精神都變得虛弱。這樣的人怎能保持和諧,達到長壽呢?莊子曾說:人最害怕的是在溫牀和飲食之間失去節制,這確實是一種過失。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過猶不及吧。
枳朮丸
根據《黃帝內經》,脾氣旺盛可以滋養萬物,李東垣前輩以此方法調理胃氣,所以使用這個方劑,一方面補充,一方面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