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青編》~ 病後調理服食法 (1)
病後調理服食法 (1)
1. 病後調理服食法
凡一切病後將愈,表裡氣血耗於外,臟腑精神損於內,形體虛弱,倦怠少力,乃其常也。宜安心靜養,調和脾胃為要,防風寒,慎起居,戒腦怒,節飲食,忌房勞,除妄想,是其切要。若犯之,即良醫亦難奏功矣。勿以身命等蜉蝣,如燈蛾之撲焰,自損其軀哉!戒之戒之,例次如下。
初愈務宜衣被適寒溫,如太熱,發渴,心煩,助虛熱;如寒,則又令外邪仍入內。
傷寒時疫,身涼脈緩,宜進青菜湯,疏通餘邪,如覺腹中寬爽,再進陳倉米清湯,以開胃中谷氣,一二日後,可進糜粥盞許,日三四次,或四五六次,慎勿太過。或用陳豆豉,或清爽之物過口,或清水煮白鯗,醋點極妙。再漸進活鯽魚湯調理百日,方無食復勞復等症。
食後復發熱,宜斷谷即愈,服調脾胃之劑,切勿用驟補、熱藥,須從緩處治,能收全功。
切痛,忌食豬脂、濕面、雞、羊、膩滯、煎炒等物,犯之復發難治。
中風後,忌服辛散香燥等藥,及豬、羊、鵝、雞、魚腥、蕎麵、蛋,滯氣發病等物。
病後切忌房勞,犯之舌出數寸,死。
勞嗽發熱,水腫喘急,宜淡食,忌鹽物。
瘧痢後,忌飽食,及香甜、滑利、諸血之物,生冷、梨、瓜之類。
癰疽發背,忌同傷寒。
虛損喘咳骨蒸,忌用大熱溫補等藥,宜服補陰藥,培養真元,庶幾可也。
產後切禁寒涼等物,雖在酷暑之日,亦所不宜,世多誤用,以致傷生,特為拈出。
痘疹後,不善調攝,多致危殆,因其忽略保護故也。
凡病後,如水浸泥牆,已干之後,最怕重複沖激,再犯不救。今具食治方於下,為保身者之助,並利畏服藥者,以便於養老慈幼云。
白話文:
[病後的調理與飲食原則]
在任何疾病康復初期,人體的外表氣血及內在臟腑的功能都已經因為疾病而消耗,身體會呈現虛弱狀態,容易疲倦乏力,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個時候,應該保持心情平靜,充分休息,以調理脾胃為首要目標,注意防寒保暖,生活作息規律,避免情緒波動,飲食要節制,禁止性生活,遠離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項。如果違反了這些原則,即使是高明的醫生也很難讓你康復。不要把生命看得像蜉蝣一樣微不足道,就像飛蛾撲火,自己損害自己的身體啊!一定要牢記,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剛康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衣著的溫度,如果穿得太暖和,可能會感到口渴、心煩,反而會加重虛熱的狀況;如果穿得太冷,可能讓外邪再度入侵。
對於感冒或是流行性疾病,如果已經退燒且脈搏恢復正常,可以開始喝一些清淡的蔬菜湯,幫助排除殘餘的病毒。當感覺到腹部舒服時,再進一步飲用陳年米熬煮的清淡湯品,來促進胃部消化吸收。一兩天後,可以開始食用少量的粥,一天三至四次,但千萬不要過量。或者可以吃一些清爽的食物,像是用清水煮的白肉魚,沾一點醋非常美味。再慢慢地加入活魚湯,持續調理一百天,就可以避免再次因飲食或勞累而生病。
如果在吃東西後再次發燒,應該停止進食,服用調理脾胃的藥物,千萬不要馬上使用大補或是溫熱的藥物,治療時必須慢慢來,這樣才能達到完全康復的效果。
身體疼痛時,要避免食用豬油、濕麵、雞肉、羊肉、油膩或煎炒的食物,吃了這些食物會導致病情復發,而且很難治療。
中風後,要避免使用辛辣、散熱、香料或是乾燥的藥物,以及豬肉、羊肉、鵝肉、雞肉、魚類、蕎麥麵、雞蛋等食物,這些食物會阻塞氣血,引發疾病。
病後絕對不能有性行為,如果違反,可能會導致舌頭伸出數寸,甚至死亡。
勞累後咳嗽發燒,或是有水腫、呼吸困難的情況,應食用清淡的食物,避免含鹽的食物。
瘧疾或是腹瀉後,要避免吃得太多,以及甜食、黏滑、含有動物血的食物,也要避免生冷、梨子、西瓜等食物。
對於膿包或是背部長瘡的情況,需要注意的事項跟感冒時一樣。
虛弱、喘息、骨頭蒸熱的情況,避免使用溫熱的大補藥,應該服用滋補陰虛的藥物,培養身體的真正能量,這樣纔有可能康復。
產後要絕對避免吃冰冷或是寒涼的食物,即使是在酷熱的夏天也不例外,很多人因為誤食這些食物而造成健康問題,特別在此提醒大家。
麻疹或是水痘後,如果不小心護理,可能會導致危險,主要是因為忽略了保護措施。
在病後,身體就像被水浸泡過的泥土牆,雖然已經乾了,但是最怕再被沖擊,如果再犯,就無法挽救了。以下提供一些飲食療法,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保持健康,同時也方便那些害怕吃藥的人,便於照顧老人和小孩。
2. 食治秘方
客曰:萬病皆從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蓋草木藥石,得五行之偏氣,如人之得疾。因五臟有偏勝,則氣血有偏傾。故用偏氣之藥物,治五臟偏勝之氣血,使得歸其正。然中病則已,不可過焉,過則藥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飲食,人賴以養者,貪嗜之,所以有萬病皆從口入之說,亦猶是耳,且五穀得五行之正氣,尚有是說。蓋飲養陽氣,食養陰氣,《內經》言之詳矣。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血氣調和,長有天命。何況今人忽而不講,惟知藥可治病,不知飲食起居之間,能自省察,得以卻疾延年也,古人食治之方,良有深意,衛生者鑑之。
白話文:
有位客人問道:「所有的疾病都是從嘴巴進來的,那麼怎麼可能吃東西反而能治病呢?」這其中的道理在於,草木、礦物等藥材,它們所含有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質往往偏向某一方,就像人體患病時,體內的五臟(心、肝、脾、肺、腎)也會出現某種失衡。因此,我們利用這些藥材中所具有的偏向性氣質,來治療五臟失調的情況,使身體的氣血回復平衡。然而,使用藥物應適可而止,過量使用反而會導致新的疾病。因此,飲食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如果過度貪食,就會導致所謂的『萬病從口入』的說法。更何況,五穀之類的食物本來就具有五行的正氣,對於這種說法更應該有所體認。
飲食的作用在於滋養身體的陽氣與陰氣,這點《黃帝內經》已經有詳細的記載。五穀能夠滋養身體,五果可以輔助健康,當血氣調和時,就能享有長壽的生命。然而,現代人往往忽視了飲食的療效,只知道藥物可以治病,卻不知道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中自我反省與觀察,其實也能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古人的食療方法,確實蘊含深遠的智慧,追求健康的人應該學習借鑒。
3. 風門
蔥粥,治傷風鼻塞,妊娠胎動,產後血暈。
用糯米煮粥,臨熟入蔥數莖,再略沸食之。
羊脂粥,治半身不遂,中風。
用羊脂入粳米、蔥白、薑、椒、豉煮粥。日食一具,十日效。
蒼耳粥,治目暗不明,及諸風鼻流清涕,兼治下血痔瘡。
用蒼耳子五錢取汁,和米三合,煮食。
烏雞臛,治中風煩熱,言語秘澀,或手足發熱。
用烏雞肉半斤,蔥白一握,煮熟。入麻油、鹽、豉、薑、椒,再煮令熟,空腹食。
黃牛腦子酒,治遠年近日偏正頭風。
用牛腦一個切片,白芷、川芎末各三錢,同入瓷器內,加酒煮熟,乘熱食之,儘量而醉,醉後即臥,臥醒疾若失。
豬胰酒,治赤白癜風。
用豬胰一具,酒浸一時,飯上蒸熟食。不過十具愈。
又方,白煮豬肚一枚,食之頓盡,三個愈。切忌房事、
白話文:
【風門】
-
蔥粥:可用來治療感冒引起的鼻塞,或是孕婦胎動不安,以及產後因失血過多導致的暈眩。做法是先用糯米煮粥,在粥快煮好時加入幾根蔥,再稍微滾煮一下就可以食用了。
-
羊脂粥:適用於半身不遂和中風患者。把羊脂放入粳米、蔥白、薑、花椒、豆豉中一起煮粥,每天吃一碗,持續十天可見療效。
-
蒼耳粥:對視力模糊、各種風濕症狀導致的鼻水不止,以及痔瘡出血有治療效果。將五錢的蒼耳子榨汁,再和三合的米一起煮粥食用。
-
烏雞臛:能治療中風引發的煩躁、發熱,以及口齒不清或手腳發熱。取半斤烏雞肉和一把蔥白煮熟,加入麻油、鹽、豆豉、薑、花椒,再煮至熟透,空腹食用。
-
黃牛腦子酒:適用於長期或短期的單側或雙側頭痛。將一個牛腦切成片,與三錢的白芷和川芎粉一起放入瓷器內,再加酒煮熟,趁熱食用,盡量喝到醉,醉後馬上睡覺,醒來後病情會有所改善。
-
豬胰酒:可用來治療紅白癜風。把一個豬胰浸泡在酒中一小時,再放到飯上蒸熟食用,最多吃十個就會痊癒。
-
另外一個方法是,將一個豬肚煮熟後一次吃完,連續吃三個就會痊癒。但需切記,此期間不能進行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