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47)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47)

1. 和解法

五、平其復遺調其氣血,者,因伏邪之大勢已去而餘邪未解,即用小方緩方,平治復症遺症以和解之,戴北山所謂平其亢厲是也。或用發表攻裡消化,而小其劑料,參以調養,或用清涼補益,而變其湯方,易以膏散丸丹者皆是,方法甚多,已詳載總論復症遺症篇,茲不贅。惟怒復而夙有飲痛,胸脹脘悶,諸法不效,一瓢用千金五香湯(千金霜一錢煎湯,磨上沉香、廣木香、母丁香、白檀香、紫降香各一匙服)迭瀉水飲而痊,余歷驗不爽,故特表彰之。至其見症,表裡三焦,寒熱雜發,濕火互結,食痰水瘀,內外夾發,氣虛血鬱,血虛氣滯,變症多端,未能一一曲盡,聊陳大要如下:

寒熱往來,盜汗,口苦,喜嘔,咽乾,頭眩,舌苔白厚,微兼淡黃,煩渴,胸脅滿痛,耳聾,小便黃,嘔吐下利而心下痛,口乾舌強而惡寒,大小便閉而寒熱,胸膈痞滿而悸,二便自利而舌苔黏膩,形體虛怯而舌苔滑厚。

以上宜和解之症,引此數端,余可類推,方法大備,總以對症發藥為要。

白話文:

和解法

當邪氣盛行的階段已過,但殘餘的邪氣尚未完全消除,就需要使用一些輕緩的方劑,來治療復發的疾病和遺留的病症,使身體恢復和諧。這如同戴北山所說的「平其亢厲」。 方法很多,例如可以採用發表、攻裡、消化的治療方法,但藥量要減少,並輔以調養;或者使用清涼補益的藥物,改變湯劑的配方,改用膏劑、散劑、丸劑或丹劑。這些方法在總論復症遺症篇中已有詳細記載,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只不過,我曾經遇到一種特殊情況:患者因憤怒而舊疾復發,伴隨飲酒後胸痛、胸悶、脘悶等症狀,其他的治療方法都無效。我用了一種名叫「千金五香湯」的藥方(用一錢的千金霜煎湯,再研磨沉香、廣木香、母丁香、白檀香、紫降香各一匙服用),並配合瀉水飲,患者便痊癒了。我多次驗證,效果確實不錯,所以特別記錄下來。

至於疾病的症狀表現,則涉及表裡三焦,寒熱交雜,濕熱互結,飲食不當導致痰飲、水腫、瘀血等,內外夾攻,氣虛血瘀,血虛氣滯等,症狀變化多端,無法一一詳述,在此僅列出一些主要症狀:

寒熱往來、盜汗、口苦、喜嘔、咽乾、頭暈、舌苔白厚略帶淡黃、煩渴、胸脅疼痛、耳聾、小便黃、嘔吐腹瀉伴隨心下疼痛、口乾舌燥伴隨惡寒、大小便不通伴隨寒熱、胸膈痞滿伴隨心悸、大小便通暢伴隨舌苔黏膩、形體虛弱伴隨舌苔滑厚。

以上這些都是適合用和解法治療的症狀,以此類推,其他的症狀也可以參考這些方法治療。總之,對症下藥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