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43)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43)

1. 攻裡法

以上諸症,緩下者不下,則必漸重而為當下症;當下者緩下,則必加重而為急下症;急下者失下,則雖下之多不通,而結熱自下逆上,脹滿直至心下,上透膈膜,至胸滿如石,咽喉鋸響,目直視反白,或睛盲瞳散,耳聾,九竅不通,雖有神丹,亦莫能救矣。

溫熱症風火內盛之候:大熱無汗,目赤頭眩,面紅唇焦,口瘡唇裂,舌苔黃燥,大小便秘,甚則鼻衄、吐血,手足發痙,發癍發狂,神昏譫語。

溫熱症燥火熏肺之候:咳逆無痰,即有痰亦黏而難出,鼻孔干,甚或咽痛喉啞,耳鳴如聾,胸膈煩悶。

溫熱症痰火壅肺之候(即涼膈散加味症):痰多咳嗽,喉有水雞聲,鼻孔扇脹,氣出入多熱,胸膈痞滿,喘脹悶亂,舌苔芒刺,便秘,甚或胸腹堅如鐵石,脹悶而死。

濕火挾食,蘊結胃腸之候:發熱自汗,胸痞腹滿,按之灼手,大腸膠閉,矢氣極臭,或下黃黑稠黏,少而不爽,小便黃赤短澀,舌苔黃膩而糙。

毒火內灼上中下三焦之候:面目俱赤,渴喜涼飲,胸腹熱甚,堅滿拒按,大便閉結,小便赤澀,神昏肢厥,甚則通體皆厥,舌苔老黃,或焦黑起芒刺,或焦苔黑瓣底,口開吹氣,穢濁噴人,甚或渾身發臭,昏厥如屍,舌卷囊縮,或口噤齒齘,手足攣急,臥不著席。

溫熱症水火互結之候(即蓄水夾結糞症):口乾不渴,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按,揉之漉漉有聲,胸腹熱盛,但頭汗出,肌表微熱,大便熱結旁流,少而不暢,或協熱下利,雖利而重滯難出,小便不利,甚或癃閉,舌苔黃膩而厚。

溫熱症蓄血化火之候:口乾舌燥,漱水不欲咽,胸中痹痛,少腹硬滿,甚或脹疼,身體重滯,腹背拘束不遂,發躁如狂,譫語善忘,小便自利;糞雖硬,大便反易而色黑,或大便但下血水,見糞者生,不見者死;舌色紫暗而潤。

總按:,以上溫熱里症,以夾痰雜食為最多,蓄水蓄血次之;以毒火燥火為最急而險,風火次之,濕火又次之。

白話文:

攻裡法

上述各種症狀,病情緩慢發展而瀉下不通者,病情必然逐漸加重,演變成急症;急症如果病情緩慢發展而瀉下不通者,病情必然加重,演變成危急症狀;危急症狀瀉下失調,即使瀉下很多仍然不通暢,熱結會從下往上逆行,腹部脹滿直至心窩,向上衝擊膈膜,胸部脹滿如同石頭壓住,咽喉有摩擦聲,眼睛直視,眼白外翻,或瞳孔散大視力模糊,耳朵失聰,九竅不通,即使有靈丹妙藥,也無法挽救了。

溫熱病風火內盛的症狀:高燒無汗,眼睛紅腫頭暈,臉紅嘴唇乾燥,口腔潰瘍嘴唇裂開,舌苔黃燥,大便秘結或小便不通,嚴重者會有鼻出血、吐血,手足抽搐,發疹發狂,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溫熱病燥火熏肺的症狀:咳嗽無痰,即使有痰也黏稠難以咳出,鼻孔乾燥,甚至咽喉疼痛聲音嘶啞,耳鳴如失聰,胸膈煩悶。

溫熱病痰火壅肺的症狀(即涼膈散加減):痰多咳嗽,喉嚨有痰聲如雞鳴,鼻孔煽動,呼吸急促伴有高熱,胸膈痞滿,喘息氣短煩悶,舌苔尖銳如芒刺,便秘,嚴重者胸腹堅硬如鐵石,脹悶而死。

濕熱夾雜食物,積聚在胃腸的症狀:發熱自汗,胸部痞悶腹部脹滿,按壓時灼熱感明顯,大便秘結,放屁臭氣熏天,或排出黃黑色稠黏的糞便,量少且不暢快,小便黃赤短少澀痛,舌苔黃膩粗糙。

毒熱內灼燒上中下三焦的症狀:面部通紅,口渴但喜涼飲,胸腹熱甚,堅硬脹滿不能按壓,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神志不清肢體厥冷,嚴重者全身厥冷,舌苔黃老或焦黑起芒刺,或焦黑舌苔呈黑片狀,張口呼氣,污濁之氣噴人,甚至全身發臭,昏厥如死人,舌頭捲曲內縮,或口緊閉牙關緊咬,手足抽搐,臥床不安。

溫熱病水火互結的症狀(即蓄水夾結糞症):口乾但不渴,從心窩到小腹硬脹疼痛,不能按壓,揉按時有漉漉水聲,胸腹熱盛,但頭部出汗,肌表微熱,大便熱結且排出不暢,或伴隨發熱腹瀉,即使腹瀉但仍然感覺重滯難出,小便不利,甚至閉塞不通,舌苔黃膩而厚。

溫熱病蓄血化火的症狀:口乾舌燥,漱口後不想吞咽,胸部痹痛,小腹硬脹,甚至脹痛,身體沉重不適,腹部和背部拘緊不舒暢,煩躁如狂,胡言亂語健忘,小便自利;大便雖然堅硬,卻容易排出,顏色發黑,或大便只排出血水,見糞便者生,不見者死;舌頭顏色紫暗而濕潤。

總按:以上溫熱裡證,以夾雜痰飲和食物者最多,蓄水蓄血次之;以毒熱燥熱為最急危險,風火次之,濕熱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