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7)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 (7)

1. 兼濕、兼燥

其四兼濕,病名濕溫,一名濕熱;其五兼燥,病名溫燥,一名燥熱。其實即濕火、燥火症也,已詳前溫熱即是伏火篇,茲不贅。惟戴氏原論:謂伏邪多汗,兼暑更多汗,則表必虛,故發表之味,不可妄用。至濕熱最宜分利燥脾,木通為上,滑石次之,豬苓、赤苓、澤瀉又次之,蓋分利則濕與熱皆從清道出,邪有去路。此論真足啟迪後學也。

白話文:

温病除了表證外,還會兼夾其他證型,例如兼夾濕氣,稱為濕温,也叫濕熱;兼夾燥氣,稱為温燥,也叫燥熱。其實就是濕火、燥火症,在前面的伏火篇已經詳述,這裡不再贅述。戴氏在原論中提到,若病邪伏藏体内,加上暑熱导致大量出汗,则表虚,所以不能随意使用发散的药物。濕熱症最適合使用利水燥濕的藥物,木通效果最好,滑石次之,猪苓、赤苓、澤瀉又次之。因為利水可以使濕氣和熱氣都从水道排出,讓邪氣有去路。戴氏的論述非常值得後人學習。

2. 兼毒

其六兼毒,病名溫毒,一名熱毒,通稱時毒。有風毒、穢毒之別。

風毒者,即風溫時毒也,症勢較各種溫熱症為尤重。治法當分三種:

一、溫毒痄腮及發頤,初起咽痛喉腫,耳前後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口噤難開,俗名大頭瘟、蝦蟆溫者是也。加減普濟消毒飲主之,或用代賑普濟散,一日五六服,或嚥下或含漱,最效;荊防敗毒散加金汁,亦妙。外腫處貼水仙膏,貼後,若皮間有小黃瘡如黍米者,不可再敷水仙膏,過敷則痛甚而爛,須易三黃二香散敷之。若熱毒熾盛,神昏譫語者,必須清涼解毒,芳香宣竅,如伍氏涼血解毒湯、費氏清火解毒湯之類,加瓜霜紫雪丹主之。若熱結便閉,神昏痙厥者,必須大劑涼瀉,拔萃犀角地黃湯,加金汁、元明粉主之;下後,可用竹葉地黃湯,涼血救液。總之,此症凡用疏散,須防化燥,必佐苦寒甘涼,以清火救津也。凡用清涼,須防冰伏,必佐活血疏暢,恐凝滯氣血也。

白話文:

第六種毒素,疾病名稱為溫毒,也稱為熱毒,通稱為時毒。其中又分為風毒和穢毒。

風毒,就是風溫時毒,症狀比其他溫熱病症都要嚴重。治療方法要分為三種:

第一種,溫毒痄腮及發頤,一開始會出現咽喉疼痛腫脹、耳後腫脹、臉頰腫脹、臉色發紅;或者喉嚨不痛,但外觀腫脹;嚴重時會出現耳聾、嘴巴緊閉難以張開,俗稱大頭瘟、蝦蟆溫。可用加減普濟消毒飲治療,或者用代賑普濟散,一天服用五到六次,可以吞服也可以含漱,效果最好;荊防敗毒散加金汁也很有效。外腫部位貼水仙膏,貼完後,如果皮膚上有像黍米一樣的小黃瘡,就不能再敷水仙膏,敷太多會很痛而且潰爛,需要改用三黃二香散敷貼。如果熱毒非常旺盛,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必須清熱解毒、芳香開竅,例如伍氏涼血解毒湯、費氏清火解毒湯等,再加瓜霜紫雪丹治療。如果熱毒凝結導致便秘、神志不清、抽搐痙攣,必須大量使用清涼瀉下藥,使用拔萃犀角地黃湯,加入金汁、元明粉治療;瀉下之後,可以用竹葉地黃湯,涼血補充水分。總之,治療這種病症,如果使用疏散藥物,要避免乾燥,必須配合苦寒甘涼藥物,以清熱解毒、滋陰生津;如果使用清涼藥物,要避免寒涼過度,必須配合活血通暢的藥物,防止氣血凝滯。

二、溫毒發斑,不因失汗、失下,初起脈浮沉俱盛,壯熱煩躁,起臥不安,外或頭面紅腫,咽喉腫痛,吐膿血,面赤如錦紋,身痛如被杖:內則煩悶嘔逆,腹痛狂亂,躁渴,或狂言下利。如是而發斑者,點如豆大而圓,色必紫黑而顯,胸背腰腹俱稠。毒氣瀰漫營衛,三焦壅閉,燔灼氣血,斯時而任白虎之化斑、犀角大青之解毒,邪毒得涼而愈郁,反致不救;惟下之則內壅一通,邪氣因有出路,斑毒亦從而外解矣。治法惟紫草承氣湯、拔萃犀角地黃湯二方合用,加金汁、皂角刺最效。病勢極重者,症必渾身發臭,不省人事,口開吹氣,舌現黑苔黑瓣底,必須用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加重四倍,循環急灌,一日夜連投多劑,病人陸續瀉出極臭之紅黑糞,次日舌中黑瓣漸退,始漸輕減,若下後,斑不透,犀角大青湯;已透;熱不退,本湯去升麻、黃芩,加西洋參、鮮生地、銀胡、地骨皮,清潤之。發斑已盡,外熱已退,內實不大便,間有譫語,只須雪羹調葉氏神犀丹,以清泄之。至其辨法,發斑紅赤者為胃熱,紫為胃傷,黑為胃爛也。大抵鮮紅起發者吉,雖大不妨;稠密成片,紫色者,半死半生:雜色青紫者,十死不一生矣,惟斑色紫者雖為危候,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連投數劑,亦可十中救二三;若斑黑色而下陷者,必死。

白話文:

溫毒發斑

溫毒發斑,並非因失汗、腹瀉所致。初期脈象浮沉皆盛,患者出現壯熱、煩躁不安、起臥困難,體表可能伴隨頭面紅腫、咽喉腫痛、吐膿血,臉色紅如錦紋,全身疼痛如被杖打。內部則表現為胸悶、嘔逆、腹痛、神志恍惚、躁渴,甚至說胡話、腹瀉。

若出現斑點,則其大小如豆粒,呈圓形,顏色必然為紫黑色且明顯,胸背、腰腹處斑點密集。毒氣瀰漫營衛,三焦阻塞,熱毒灼傷氣血,此時若使用白虎湯化斑或犀角、大青解毒,由於邪毒遇涼而更加鬱結,反而會加重病情,無法救治。唯有瀉下,才能解除內部阻塞,邪氣得以排出,斑毒也隨之消解。

因此,治療方法應以紫草承氣湯和拔萃犀角地黃湯合用,再加入金汁、皂角刺,效果最佳。病情極其嚴重者,症狀必定是全身發臭、神志不清、口開吹氣、舌苔黑色且底部有黑斑。必須使用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加重四倍,循環灌服,一日一夜連續服用多劑。患者會陸續排出極臭的紅黑色糞便,次日舌頭上的黑斑逐漸退去,病情才逐漸減輕。

若瀉下後,斑點沒有透出,則應使用犀角大青湯;若斑點已透出,但熱度不退,則應將十全苦寒救補湯中的升麻、黃芩去除,加入西洋參、鮮生地、銀胡、地骨皮,以清潤之。

斑點消失,外熱退去,內部仍然實熱且大便不通,偶爾出現神志不清,只需用雪羹調和葉氏神犀丹,以清泄之。

關於辨證,斑點紅赤者為胃熱,紫色者為胃傷,黑色者為胃爛。總體而言,鮮紅色斑點出現則為吉兆,即使範圍較大也不必過於擔心。斑點密集成片,呈紫色者,則屬於半死半生;斑點顏色混雜,呈青紫色者,則十死不一生。

雖然斑點呈紫色是危險的徵兆,但如果連續服用數劑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也能救活二三成。若斑點呈黑色且下陷,則必死無疑。

三、溫毒喉痧,俗稱爛喉痧。多發於春冬之際,不分老幼,遍相傳染,發則始必惡寒,後但壯熱煩渴,斑密肌紅,宛如錦紋,咽喉痛疼腫爛,或紅腫而痛,或但痛不腫不紅,甚則白腐喉爛:微者飲食如常,甚則胸痞咽阻不能食。脈形弦數,或濡數,或沉數,或沉弦不數,或右寸獨大,或兩寸並沉,或左部兼緊。惟痧有一見即化者,有透後始化者。其症雖一團火熱內熾,而表分多風邪外束。醫家見其火熱甚也,率投以犀、羚、芩、連、梔、柏、膏、知之類,寒涼強遏,輒至隱伏昏閉,或喉爛廢食,延挨不治;或便瀉內陷,轉眼凶危。治法:初起時,急進解肌散表,使溫毒外達,如劉氏桔梗湯去黃芩,加紫草、丹皮、栝蔞皮、川貝母之類,或加減普濟消毒飲去板藍根,加紫花地丁、野菊葉、大青、葦莖之類。若蟬衣、葛根、皂角刺三味,痧點隱約不透者,可暫用以透達,見痧點後,切不可用。如冬天寒甚,痧毒因外寒束縛,而不得透出者,暫用蜜炙麻黃,少則三分,多至五分,但取輕揚之性,以達毛竅;往往一劑立見,見後切勿再用。且喉痧未有無痰涎者,方中必加生蘿蔔四兩、鮮青果四枚,煎湯代水。其次即當下奪。燎原之勢,非杯水所能滅,所以僅施清滋不為功。下藥首推風化硝、生錦紋,其次青瀉葉、郁李淨仁,又次淡海蟄、生蘿蔔;其方如陳氏四虎飲、拔萃犀角地黃湯,加元明粉、金汁之類,最效。其用下之法,略如吳又可洽疫之意,必大便行過數次,脈靜身涼,苔轉薄白,飲食漸復,然後內無留邪,火不復熾矣。然此為病勢最重者言之。若進解肌散表後,表邪已解,火熾已盛,痧透脈弦,喉爛舌絳,口渴神煩,二便尚通者,只須重用清化,如陳氏奪命飲、犀羚二鮮湯之類足矣。清泄餘火,喻氏清燥救肺湯、陳氏清肺飲、曹氏桑丹瀉白散三方加減;善後調理,或養胃陰,如葉氏養胃湯之類;或和胃氣,如金匱麥門冬湯之類;或清養肺液,如耐修子養陰清肺湯之類;或滋腎涼肝,如桑麻六味湯之類,對症酌用可也。

白話文:

三、溫毒喉痧

溫毒喉痧,俗稱爛喉痧,多發生於春冬之際,不分老幼,容易互相傳染。發病初期必定會感到惡寒,之後則出現壯熱、口渴、全身出現密集的紅斑,宛如錦緞上的花紋,咽喉疼痛腫爛,或是紅腫疼痛,或是只有疼痛,沒有紅腫。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喉嚨潰爛,輕微者飲食如常,嚴重者則會胸悶、咽喉阻塞,無法進食。脈象通常弦數,或濡數,或沉數,或沉弦不數,或右寸脈獨大,或兩寸脈皆沉,或左側脈兼緊。

溫毒喉痧的病程發展各不相同,有的患者症狀出現後很快就會痊癒,有的患者則需要經過透發後才會痊癒。雖然症狀表現為內熱熾盛,但外分多有風邪束縛。一些醫生看到患者內熱嚴重,就急於使用犀角、羚羊角、黃芩、黃連、梔子、側柏葉、生地黃、知母等寒涼藥物強行抑制病情,結果反而導致病情隱伏、昏迷,或出現喉嚨潰爛、無法進食,延誤治療,甚至出現便瀉內陷,轉眼間危及生命。

治療方法:

  • **初期:**應當急用解肌散表,使溫毒外達,如同劉氏桔梗湯去黃芩,加入紫草、丹皮、栝蔞皮、川貝母等藥物,或加減普濟消毒飲去板藍根,加入紫花地丁、野菊葉、大青葉、葦莖等藥物。若患者出現痧點隱約不透的情況,可以使用蟬衣、葛根、皂角刺三味藥物透發,但一旦看到痧點出現,就必須停止使用。
  • **冬天寒甚時:**由於外寒束縛,痧毒無法透出,可以暫時使用蜜炙麻黃,少則三分,多至五分,僅取其輕揚之性,以達毛竅。往往一劑藥即可見效,但見效後切勿再使用。
  • **喉痧患者大多伴有痰涎:**方中必須加入生蘿蔔四兩、鮮青果四枚,煎湯代水。
  • **其次,應當下奪:**溫毒如燎原之勢,單靠清滋無法滅火,所以必須下藥奪其勢。下藥首推風化硝、生錦紋,其次是青瀉葉、郁李淨仁,再次是淡海蟄、生蘿蔔。方劑如陳氏四虎飲、拔萃犀角地黃湯,加入元明粉、金汁等藥物,效果最佳。下藥的方法類似吳又可治療瘟疫的方法,必須使患者大便排出多次,脈象平和,身體涼爽,舌苔轉為薄白,飲食逐漸恢復,然後才能確保體內無邪氣留存,火氣不再熾盛。
  • **病勢最重者:**以上方法適用於病勢最重者。若服用解肌散表後,表邪已解,火氣已盛,痧點透發,脈象弦數,喉嚨潰爛,舌頭發紅,口渴神煩,二便尚通者,只需重用清化藥物,如陳氏奪命飲、犀羚二鮮湯等即可。
  • **清泄餘火:**可以使用喻氏清燥救肺湯、陳氏清肺飲、曹氏桑丹瀉白散等方劑加減使用。
  • **善後調理:**可以養胃陰,如葉氏養胃湯等;或和胃氣,如金匱麥門冬湯等;或清養肺液,如耐修子養陰清肺湯等;或滋腎涼肝,如桑麻六味湯等,根據患者情況對症酌用。

總之,溫毒喉痧的治療應當注重解表透發,清熱解毒,並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靈活調整用藥,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其間外治之法,亦足補方藥之不逮,今擇外治十要,以補其缺。

一、要備撐嘴鉗:凡牙關緊閉之時,若用金鐵之器,硬撐其口,必傷其齒,用烏梅、冰片搽擦不開者,則必用撐嘴鉗,緩緩撐開其口,牙環寬而齒不受傷,最為靈妙。

二、要備壓舌片:凡看喉之際,將舌壓住,則喉關內容之形色,一目瞭然。

三、要備杏仁核彎刀:凡杏仁核腫大,勢必漲塞喉關,藥食難下,必用彎刀於杏仁核上,放出膿血,喉關寬而藥食可下,且無誤傷帝丁之弊,較中國喉槍、喉刀尤為便利。

白話文:

古代醫術中,外治法也能彌補內服藥物的不足,現在挑選十種重要外治方法來補足。

首先,要準備撐嘴鉗:當病人牙關緊閉時,如果用金屬器具强行撑開嘴巴,很容易傷到牙齿。这时候,可以用乌梅和冰片涂抹,如果還是打不开,就必须使用撑嘴钳,慢慢撐開嘴巴,牙環要寬大,这样牙齿就不会受伤,方法非常巧妙。

其次,要準備壓舌片:看喉咙时,可以用壓舌片壓住舌头,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喉咙内部的形状和颜色。

最后,要準備杏仁核彎刀:當杏仁核肿大,就会堵塞喉咙,食物和藥物都難以吞咽,这时可以用彎刀在杏仁核上切开,放出脓血,這樣喉嚨就會通畅,藥物和食物也能顺利吞咽,而且不會伤到喉咙,比傳統的喉槍和喉刀更加方便。

四、要備照喉鏡:察看喉關之內容,能隱微畢顯,以補助目力所不及。

五、要備皮膚針:以便射入血清,急解喉痧之毒,奏功最捷,此名血清療法。據上海工部局報告,凡治喉痧初起,歷試輒驗。

六、要提疱以泄毒:用異功散(斑蝥四錢,去翅足,糯米炒黃,去米不用;血竭、沒藥、乳香、全蠍、元參、各六分,麝香、冰片、各三分,共研細末),如蠶豆大,放膏藥上,貼患處喉外兩旁,一周時起疱;夏日貼二三時即能起疱,不必久貼。起疱後速即挑破,擠出黃水。

白話文:

第四,要準備好喉鏡:觀察喉嚨内部的狀況,能把細微之處都顯露出來,以此輔助肉眼看不清楚的地方。

第五,要準備好皮膚針:以便將血清注射進去,迅速解除喉痧的毒素,效果最快,這就是血清療法。根據上海工部局的報告,凡是治療喉痧初期,經過試驗都證明有效。

第六,要起泡以排毒:用異功散(斑蝥四錢,去掉翅膀和腳,糯米炒黃,去掉米粒不用;血竭、沒藥、乳香、全蠍、元參各六分,麝香、冰片各三分,一起研磨成細粉),做成蠶豆大小,放在膏藥上,貼在喉嚨外側兩旁,大約一週時間就會起泡;夏天貼上兩三個小時就能起泡,不需要貼太久。起泡後要立刻用針挑破,擠出黃色的水。

倘紫色或深黃色,宜用藥貼於疱之左右,仍照前挑看,以出淡黃水為度。再用大蒜頭搗爛,如蠶豆大,敷經渠穴(在大指手腕處,寸口動脈陷中),男左女右,用蜆殼蓋上扎住,數時起疱,挑破揩乾,以去毒氣。

七、要漱喉以去毒涎:取鮮土牛膝根葉,搗汁一碗,重湯燉溫,不時漱喉。漱畢,即低頭流去毒涎,再漱再流,須耐心十餘次,毒涎方淨。此品為治喉聖藥,善能消腫散血止痛化痰,無論何種喉症,用之皆效,以其能去風痰毒涎也。凡喉症,以去風痰毒涎為第一要義,倘紅腫白腐,用紫金錠三錢熱水沖化,俟冷含漱患處,吐出,再含再漱。此法不獨能去喉腐,且能導吐風痰。

白話文:

如果水泡呈現紫色或深黃色,應該在水泡的左右兩邊貼上藥物,並依照之前的步驟挑破水泡,直到流出淡黃色的水為止。接著將大蒜頭搗碎,做成蠶豆大小,敷在經渠穴(位於大拇指手腕處,寸口動脈凹陷的地方),男性敷左側,女性敷右側,用蜆殼蓋住並綁緊。過了一段時間後,水泡會再次出現,挑破擦乾,以去除毒氣。

另外,要漱口以去除毒涎:取新鮮土牛膝的根葉,搗碎取汁一碗,用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燉溫,不時漱口。漱口完畢,就低頭讓毒涎流出,反覆漱口和流出毒涎,需要耐心重複十多次,毒涎才會清除乾淨。土牛膝是治療喉嚨疾病的聖藥,它能消腫散血止痛化痰,無論是哪種喉嚨疾病,使用它都有效果,因為它能去除風痰毒涎。

凡是喉嚨疾病,去除風痰毒涎是最重要的。如果喉嚨紅腫白腐,可以用紫金錠三錢用熱水沖化,待涼後含在患處漱口,吐出後再繼續含漱。這個方法不僅能去除喉嚨的腐爛,還能導出風痰。

八、要吹鼻以通氣吐痰:凡喉痧,肺氣無不窒塞,首用吹鼻一字散(豬牙皂七錢,雄黃二錢生研,藜蘆末一錢,蠍尾七枚,共為細末),吹少許入鼻孔,即噴嚏出而吐毒痰。若鼻塞喉閉,必用喉閉塞鼻棗。(蟾酥七分,細辛四分,辰砂三分,麝香二分五釐,冰片二分五釐,豬牙皂四分,半夏三分,辛夷四分,巴豆四分去油,牛黃二分,雄黃四分。

白話文:

八、要用吹鼻的方法來通氣並吐出痰液:對於咽喉熱病,肺部的氣息往往都被阻塞,首先使用「一字散」(將豬牙皁七錢,雄黃二錢生研,藜蘆末一錢,蠍尾七枚,共同研磨為細末)吹入少量到鼻孔中,就能引發打噴嚏,並吐出含有毒素的痰液。如果鼻塞喉部閉鎖,則必定要使用「喉閉塞鼻棗」(將蟾酥七分,細辛四分,辰砂三分,麝香二分五釐,冰片二分五釐,豬牙皁四分,半夏三分,辛夷四分,巴豆四分去油,牛黃二分,雄黃四分)進行治療。

研極細末,用紅棗切破一頭,去核,將藥少許納入棗內,用線扎封棗口),左痛塞右鼻,右痛塞左鼻;若小孩鼻小,棗不能塞,或用棉花包藥扎塞亦可,但不能令藥靠肉,以免腫爛之患。若喉閉勢重者,用兩棗將兩鼻齊塞。治喉痧喉閉,氣息不通,命在垂危者,有起死回生之功,較之用臥龍丹、紫金丹、開關各法不能得嚏,百無一生者,不若此棗一塞,痰氣漸鬆,人事轉醒,洵多神效也。

九、要吹喉以解毒去腐,退炎止痛;首用爛喉去腐藥(用土牛膝根葉汁之曬乾淨末一兩,蘇薄荷末五分,浣花青黛五分,梅花冰片三分。共研勻,瓷瓶密藏,不可泄氣受潮,如潮但可曬乾再研,不可火烘),以流去毒涎,接吹錫類散(象牙屑、焙珍珠粉各三分,飛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蟢窠二十枚,牆上者佳;西牛黃,人指甲焙,男病用女,女病用男,分別配合,各五釐。將各焙黃之藥,置地上出火氣,研極細粉,密裝於瓷瓶內,勿使泄氣。

白話文:

第一部分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紅棗,切開一頭,去核,將少許藥粉放入棗內,用線扎緊棗口。如果左側疼痛,就塞入右側鼻孔;右側疼痛,就塞入左側鼻孔。若小孩鼻孔太小,棗子塞不進去,也可以用棉花包裹藥粉扎入鼻孔,但要注意藥粉不能直接接觸鼻腔黏膜,以免引起腫脹潰爛。若喉嚨閉塞嚴重,可以用兩顆棗子分別塞入左右鼻孔。

此方法用於治療喉痧、喉嚨閉塞、呼吸不通暢,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有起死回生的奇效。比起使用臥龍丹、紫金丹等藥物,以及其他開關治療方法,效果更佳。那些使用其他方法都無效,命懸一線的病人,只要用此棗塞鼻法,痰氣漸漸鬆解,神志逐漸恢復,實屬神效。

九、要吹喉以解毒去腐,退炎止痛;首用爛喉去腐藥

使用吹喉法可以有效解毒去腐,消炎止痛。首先,需要準備一種治療爛喉去腐的藥物:取土牛膝根葉汁晒乾的粉末一兩,蘇薄荷末五分,浣花青黛五分,梅花冰片三分,混合研磨成粉,裝入瓷瓶密閉保存,避免受潮。如果受潮,可以曬乾後再研磨,不可用火烘烤。

接吹錫類散

接着用錫類散吹喉:取象牙屑、焙珍珠粉各三分,飛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蟢窠二十枚(牆上的效果最佳),西牛黃、人指甲焙制(男患者用女患者的指甲,女患者用男患者的指甲,分别配合使用,各五釐)。將所有藥材焙黃後,置於地上用火氣熏蒸,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裝入瓷瓶密閉保存,避免泄氣。

專治爛喉時症及乳蛾、牙疳、口舌腐爛。凡屬外淫為患,諸藥不效者,吹入患處,瀕死可活),以去腐止爛。末用珠黃散(珍珠粉六分,西牛黃三分,京川貝、煅龍骨各四分,煅青果核三枚,共研細末,瓷瓶密藏),以清餘毒而生肌。

十、要刮後頸以散毒:於頸窩處,搽真薄荷油少許,用錢一文,如刮痧樣,往下順刮,須千餘刮,顯出塊點,用瓷片鋒刺破,即以蜞口吮出惡血;無蜞時,則用小吸氣筒,以吸出之,散毒最效。此治喉痧、喉痹及各種風火喉症之第一妙法也。

白話文:

這方藥專治喉嚨潰爛、扁桃腺炎、牙齦潰爛、口腔潰爛等症狀。對於因外邪入侵導致的,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將藥粉吹入患處,即使病危也能救活,可去腐生肌。之後可使用珠黃散,能清餘毒並促進傷口癒合。

另外,刮後頸可以散毒:在頸窩處塗抹少量薄荷油,用一枚銅錢像刮痧一樣向下順著刮,要刮一千多次,刮出紅點,再用瓷片刺破紅點,吸出惡血,沒有蜞的話可以用小吸氣筒吸出。此法治療喉痧、喉痹及各種風火喉症十分有效。

至若所謂穢毒者,即濕溫時毒也。一名濕溫挾穢,又名濕穢。凡夏秋間俗稱痧氣、痧穢者,多屬此症。初起惡寒,繼則純熱,頭重脹痛,胸脘痞滿,噁心欲嘔,腹痛悶亂,膚熱自汗,肌肉煩疼,四肢倦怠,右脈濡滯,舌白或黃。治法雖均宜芳香化濁,如藿香正氣散加減。然當辨其偏於熱重者,必兼舌苔黃膩,心煩口渴,宜用枳、桔、梔、豉,合小陷胸湯,加青蒿、滑石。

偏於濕重者,必兼舌苔白膩,口黏不渴,宜用藿樸二陳湯加佩蘭葉、蒼朮、白檀香、白蔻末之類。如膚髮黃豆,或如疙瘩塊,癢而麻木者,此濕毒從皮膚排泄也,前方加杜赤小豆、土茯苓、連翹、皂角刺,透發之。輕則但發白㾦,如水晶色,前方合千金葦莖湯,輕宣之。如濕毒阻滯筋肉,一身盡痛者,前方加羌活、防風、桂枝、秦艽,疏通絡脈以發散之。

白話文:

偏於熱重者

舌苔黃膩,心煩口渴,宜用枳實、桔梗、梔子、淡豆豉,合用小陷胸湯,並加入青蒿、滑石。

偏於濕重者

舌苔白膩,口黏而不渴,宜用藿香、蒼朮、二陳湯加佩蘭葉、蒼朮、白檀香、白蔻末等。

如果皮膚出現黃豆大小的疹子,或是像疙瘩一樣,又癢又麻木,這是濕毒從皮膚排泄出來的表現。這時可以在上方藥方中加入赤小豆、土茯苓、連翹、皂角刺等藥物,促進濕毒的透發。

如果症狀較輕,只是出現白色的小疹子,像水晶一樣,可以用上方藥方合用千金葦莖湯,輕宣發散。

如果濕毒阻滯筋肉,導致全身疼痛,則可以在上方藥方中加入羌活、防風、桂枝、秦艽等藥物,疏通經絡,發散濕毒。

如濕毒阻滯胸膈,氣壅而呃者,前方加廣皮、淡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汁,開降之。如濕毒阻滯清竅,神識如蒙者,前方加太乙紫金丹開泄之,蘇合香丸亦效。如濕毒挾食,阻滯胃腸,不飢不食不便者,前方加小枳實、海南子、炒黑醜,疏逐之。如濕毒入絡,氣鬱化脹,便溏溺澀者,前方合二金湯疏泄之,薛氏開鬱通絡飲合寬膨散,奏效尤捷。

白話文:

如果濕熱毒素阻塞胸膈,導致氣逆而打嗝,可以在藥方中加入廣皮、淡竹茹、丁香、柿蒂、沉香汁,以開降氣機。如果濕熱毒素阻塞頭面部,導致神志不清,可以在藥方中加入太乙紫金丹開泄濁氣,蘇合香丸也具有同樣功效。如果濕熱毒素與食物混合,阻塞胃腸,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可以在藥方中加入小枳實、海南子、炒黑醜,以疏通腸胃。如果濕熱毒素侵犯經絡,導致氣機鬱結、腹脹,並伴有腹瀉和排尿困難,可以在藥方中加入二金湯疏泄氣機,薛氏開鬱通絡飲則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腫脹,療效更加迅速。

如濕毒久羈三焦,氣滯胸痹,神昏竅阻,少腹硬滿,大便不下者,此必有濁痰黏涎膠結於內也,宜宣清導濁湯。去寒水石,加控涎丹、琥珀末、鮮石菖蒲,開逐之。如濕毒兼誤食生冷,寒凝氣阻,三焦俱閉,二便不通者,胃苓湯合半硫丸主之。如濕毒因多服苦寒,濁滯久留下焦,下注直腸而氣閉,肛門墜痛,胃不喜食,舌苔腐白者,朮附湯合半硫丸挽救之。

白話文:

如果濕熱毒邪長期停留在三焦,導致氣機阻滯,胸悶胸痛,神志昏迷,竅道阻塞,小腹硬滿,大便不通,這就說明體內有痰濕黏液凝結,必須使用宣清導濁湯來疏通。可以去除寒水石,加入控涎丹、琥珀末、新鮮石菖蒲,以開通阻塞的通道。

如果濕熱毒邪加上誤食生冷食物,寒氣凝滯,氣機阻滯,三焦都阻塞,大小便不通,可以使用胃苓湯配合半硫丸來治療。

如果濕熱毒邪是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濁邪長期停留在下焦,向下流入直腸,導致氣機阻塞,肛門墜痛,胃口不好,舌苔腐白,可以使用朮附湯配合半硫丸來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