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33)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33)

1. 驗方

參歸鹿茸湯,吉林參(三錢),白歸身(一錢),炙棉耆(二錢),炙甘(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龍眼肉(三朵),鮮生薑(一片),上藥煎成,沖陳酒一杯。倦食,手足厥冷,加廣木香八分,公丁香、安邊桂各三分,寒戰咬牙,加安邊桂二分,厚附塊三分,酒炒白芍七分,煨訶子、煨肉果各二分。

按:,聶久吾制此方,大能補氣暖血;專治痘色淡白,氣血虛縮,不能成膿,並灰陷白陷,溫服一二劑,立刻起漿,奏功之捷,莫過於此。若嫌鹿茸血片價昂,代以鹿角尖一錢亦可,如有鹿茸酒,更妙。

,制鹿茸酒法:

邱柳樊曰:用二三寸真茄茸一兩,以酒入瓦瓶,煮令皮脫,取出,將酒濾過。其茸之真膏,俱在此酒內;再將瓦瓶注酒,煮令皮爛,逐漸添酒,看皮爛時,以布濾過,其皮揉爛,化在酒內,其毛去之;又將茸內骨,酥炙焦為末,將前膏酒皮酒,總和一處候用。此制茸酒妙法,人多不知,一概炙之,其真膏悉去,無效矣。

費氏清解散,荊芥,防風,川芎,連翹,木通,炒牛蒡,(各七分),生葛根,山楂(各八分),桔梗(六分),前胡(一錢),老紫草,青子芩,升麻(各五分),川連(二分),甘草(三分),蟬蛻(十二隻),生薑(兩片),水煎溫服。

費氏蘇解散,荊芥,防風,川芎,細木通,蘇葉,白芷(各七分),生葛根,山楂(各八分),桔梗(六分),前胡(一錢),老紫草,連翹心,升麻,炒牛蒡,羌活(各五分),甘草(二分),蟬蛻(十二隻),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按:,張遜玉種痘新書云:上二方為初熱見點之要藥,痘出齊後莫用。

椒梅丸,炒川椒(三錢),烏梅炭,炒川連(各一錢為末),飴糖丸如黍米大,量兒大小分二三服,服後須臾得入蟲口。治痘為蟲悶,不得發出,最效。次與紫草承氣湯下之。

飛馬金丹(補),巴豆霜,廣木香,賴橘紅(各三錢),五靈脂,廣鬱金,生打上雄黃,制錦紋(各一兩),飛辰砂(五錢),明乳香,淨沒藥,山慈菇,百草霜(各二錢),各秤另研淨末分兩,再合研一時許令勻,米醋法丸,金箔為衣,如綠豆大,隔紙曬乾,緊貯瓷器,置高燥處。二十歲以上者,每服十二丸,稟強者加三丸,老幼隨減,三兩歲者七丸或五丸,七八十歲者九丸,溫開水送下,半日或一二時許,非吐必瀉,孕婦遇急症,七丸為度。

按:,溫熱伏邪及病霍亂痧脹者,臨時每多夾水、夾食、夾飲、蓄血之故,與邪互並,結於胸脅,如食結胸、水結胸、血結胸,每因伏邪與夾邪互結,痛不可按,或時昏冒,因雖不同,而其結痛拒按,閉塞不容喘息之狀則同。若不細察詳問,鮮不認為本病應得之候,不先行探吐去之,則所受之邪,為其羈留伏匿,不得透達,必致夭殤。宜即與飛馬金丹一服,自能隨所結之上下,而施其吐下之功,得夾邪一解,正氣自伸,按法調治本症,為較易耳。故此丹治水食痰血寒熱諸邪,結於胸膈,高突痛脹,不可抑按,不得呼吸,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者。凡外感內傷,飛屍猝中,暴厥自經,跌壓諸症,見有此狀者,無論大小均可服之。

白話文:

[驗方]

參歸鹿茸湯:用吉林參三錢,白歸身一錢,炙棉耆二錢,炙甘草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龍眼肉三朵,鮮生薑一片,煎好後沖入一杯陳酒服用。若患者倦食、手足厥冷,可再加廣木香八分,公丁香、安邊桂各三分;若患者寒戰咬牙,可再加安邊桂二分,厚附子三分,酒炒白芍七分,煨訶子、煨肉豆蔻各二分。

按:此方為聶久吾所制,具有很好的補氣暖血功效;專治痘疹顏色淡白,氣血虛弱,膿液難以形成,甚至出現灰陷或白陷的情況。溫服一至兩劑,即可迅速起膿,療效極其迅速。若嫌鹿茸血片價格昂貴,可用鹿角尖一錢代替,若有鹿茸酒則更好。

附:鹿茸酒製作方法:

邱柳樊說:取二三寸長的真鹿茸一兩,放入瓦罐中,加酒煮至鹿茸表皮脫落,取出鹿茸,過濾酒液。鹿茸的真膏都在這酒液中;再往瓦罐中加酒,煮至鹿茸皮爛,逐步添加酒液,待鹿茸皮爛後,用布過濾,將爛茸皮揉碎,溶於酒中,除去鹿茸毛;再將鹿茸中的骨頭酥炙成焦末,將之前的膏酒、皮酒混合在一起備用。這是製作鹿茸酒的妙法,很多人不知道,都直接炙烤鹿茸,這樣會把真膏都去掉,失去療效。

費氏清解散:荊芥、防風、川芎、連翹、木通、炒牛蒡各七分,生葛根、山楂各八分,桔梗六分,前胡一錢,老紫草、青黛、升麻各五分,川連二分,甘草三分,蟬蛻十二隻,生薑兩片,水煎溫服。

費氏蘇解散:荊芥、防風、川芎、細木通、蘇葉、白芷各七分,生葛根、山楂各八分,桔梗六分,前胡一錢,老紫草、連翹心、升麻、炒牛蒡、羌活各五分,甘草二分,蟬蛻十二隻,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按:張遜玉《種痘新書》記載:以上二方是初熱見痘疹的要藥,痘疹出齊後就不要再用了。

椒梅丸:炒川椒三錢,烏梅炭、炒川連各一錢,研末,用飴糖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分二三服服用,服藥後不久就能使痘疹順利排出。此方專治痘疹因邪氣鬱結而不能發出的情況,療效最佳。次之可用紫草承氣湯治療。

飛馬金丹(補):巴豆霜、廣木香、賴橘紅各三錢,五靈脂、廣鬱金、生雄黃、制南星各一兩,飛昇砂五錢,明乳香、淨沒藥、山慈菇、百草霜各二錢,分別稱量,研磨成細末後混合研磨均勻,用米醋製成丸藥,再用金箔包裹,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隔紙曬乾,密封貯存在乾燥的瓷器中。二十歲以上者,每次服用十二丸,體質強壯者可加服三丸,老年人和兒童酌情減量,三至兩歲者服七丸或五丸,七八十歲者服九丸,溫開水送服,半日或一至二小時內,必吐必瀉。孕婦急症,每次服七丸為宜。

按:溫熱伏邪及患霍亂痧脹的患者,往往夾雜水、食、飲、血等,與邪氣互相交雜,結聚於胸脅,如食積、水積、血積等,常因伏邪與夾雜邪氣互相交結,疼痛難忍,甚至昏厥。雖然病因不同,但其疼痛拒按,呼吸困難的症狀卻相同。如果不仔細診察詢問,很容易誤診,如果不先採用吐瀉的方法,邪氣就會滯留在體內,難以排出,必致死亡。應立即服用飛馬金丹一劑,就能根據邪氣結聚的位置而發揮吐瀉的作用,去除夾雜邪氣,正氣自復,再按方法治療原病,就容易多了。因此,此丹可以治療水、食、痰、血、寒熱等邪氣結聚於胸膈,導致高突疼痛、脹滿,不能觸按,呼吸困難,想吐吐不出,想瀉瀉不出的情況。凡外感內傷,暴斃猝死,中風,跌撲等疾病,出現此種症狀者,不論大人小孩均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