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4)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 (4)

1. 燥火之症治

次論燥火之症治。易曰:火就燥,燥萬物者莫熯乎火。沈堯峰曰:溫熱二症,火氣兼燥。薛瘦吟曰:溫熱之邪,皆從燥化,其為病也,多燥而少濕。有熱而無寒,故只須以中焦津液為主,而清解絡熱為要。由是觀之,非特風溫、暑溫、伏暑、溫毒之伏火症,火易就燥,即冷溫、濕溫之兼寒兼濕,而寒鬱之久,必從火化。濕鬱之極,必兼燥化也。

其病四時皆有,而深秋初冬為尤甚。其邪必伏於血絡,內經所謂內舍於營是也。大凡肝絡鬱而相火劫液,液結化燥者,火盛則發於少陽膽經,風動則發於厥陰肝經;心絡鬱而君火爍陰,陰虛化燥者,上蒸則發於太陰肺經,下爍則發於少陰腎經。而無不累及陽明胃腑者,以胃主一身之津液也(拯華注:西醫云腸胃消化器為一身之津液路)。初起邪在血分,當分別實火、虛燥。

白話文:

次論燥火之症治

易經說:「火就燥,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沈堯峰說:「溫熱二症,火氣兼燥。」

薛瘦吟說:「溫熱之邪,皆從燥化,其為病也,多燥而少濕。有熱而無寒,故只須以中焦津液為主,而清解絡熱為要。」

由此可見,不僅風溫、暑溫、伏暑、溫毒之伏火症,火易就燥,即使是冷溫、濕溫之兼寒兼濕,而寒鬱之久,也必從火化。濕鬱之極,必兼燥化也。

這種燥火之症,四時皆有,而深秋初冬尤為嚴重。其邪氣必定伏於血脈,如同《內經》所說「內舍於營」一般。

凡是肝絡鬱結,而相火劫奪津液,導致津液凝結化燥者,火盛則發於少陽膽經,風動則發於厥陰肝經;心絡鬱結,而君火灼傷陰液,陰虛化燥者,上蒸則發於太陰肺經,下灼則發於少陰腎經。而無不累及陽明胃腑,因為胃主一身之津液也(拯華注:西醫說腸胃消化器為一身之津液通路)。

初起時邪氣仍在血分,應當分別是實火還是虛燥。

實火從伏邪入血,血鬱化火,火就燥而來,病勢較濕火症尤急而重,用藥必不可輕。如發自少陽膽經者,必相火熾而營分大熱,首犯胃經血分,其舌色必鮮紅起刺;或鮮紅而舌根強硬;或純紅而有小黑點;或純紅而有深紅星,間有紅點如蟲碎之狀者;或純紅而苔黏有裂紋,如人字、川字、爻字不等,或裂紋如直槽者。脈息弦滑而盛躁,或右大而左弦數。

神多煩躁,甚或如醉如狂,攪亂驚竄。色必面赤如朱,目白均現紅絲。症必壯熱而渴,不惡寒反惡熱,目眩耳聾,口苦幹嘔,胸腹熱甚,按之灼手,熱汗時出;甚或發疹發斑,小便短數赤熱,大便燥結。治法宜清解膽火之郁,救胃液之燥,以預防肝經風動。先用犀地桑丹湯清營透絡,俾伏邪從斑疹而解,或從戰汗而解;若斑疹及戰汗出後,伏火猶熾,則用犀連承氣湯合更衣丸急下之,使伏火從大便而解。亦有火毒內結,清透之而斑疹不顯,反從下後而斑疹始發透者。

白話文:

實火從伏邪侵入血液,血液鬱積化為火,火氣就容易燥熱,病情比濕火症更為急迫嚴重,用藥務必謹慎。如果病症源於少陽膽經,必定是相火旺盛,營氣極度燥熱,首先侵犯胃經血分,舌頭顏色一定鮮紅且舌苔粗糙,或是鮮紅而舌根僵硬,或是純紅並且出現黑色小點,或是純紅並伴隨深紅色斑點,間雜紅色小點像蟲子碎屑一樣,或是純紅且舌苔黏膩並有裂紋,形狀像人字、川字、爻字等,或裂紋像直線形溝壑一樣。脈象弦滑且有力而躁動,或是右脈強勁而左脈弦數。

精神狀態十分煩躁,甚至像醉酒或發狂一樣,胡言亂語、驚慌失措。臉色一定紅如朱砂,眼白中都出現紅絲。症狀一定是身體發熱、口渴,不喜寒反而怕熱,頭昏眼花、耳聾、口苦、乾嘔、胸腹熱度很高,按壓時感覺灼熱,時常出汗;嚴重者還會出現疹子或斑點,小便量少、顏色發紅且灼熱,大便乾結。治療方法應以清解膽火鬱結,滋養胃液乾燥為主,以預防肝經風邪的影響。首先使用犀地桑丹湯清熱解毒,使伏邪隨著斑疹或戰汗排出體外;如果斑疹或戰汗出現之後,伏火仍然旺盛,則使用犀連承氣湯合更衣丸急瀉,讓伏火隨著大便排出。也有些情況是火毒內聚,清熱解毒後斑疹不顯,反而在瀉藥後才出現斑疹並排出體外。

或有透發不應,只用清火解毒,如犀羚白虎湯加金汁、白頸蚯蚓、甘蘿根汁,斑疹反大透,而伏火始解。解後,用千金生地黃煎。清餘火而復胃液。若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用竹葉石膏湯加鮮竹茹、鮮茅根、青蔗漿,配薑汁數點,和胃氣而復清津。

如發自厥陰肝經者,必肝火熾而內風扇動,最傷胃家津液,其舌色焦紫起刺如楊梅,或舌苔兩旁有紅紫點,或舌紫而無苔有點,或舌紅無苔而膠干,或泛漲而似膠非膠,或無液而干黏帶澀。脈多弦緊搏數,神多昏沉蒙閉,或如癡如醉,屍厥不語。

白話文:

如果發疹時不應該透發,只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例如犀角、羚羊角的白虎湯再加上金汁、白頸蚯蚓、甘草根汁,斑疹反而擴大透發,而伏火才開始消退。消退之後,就用千金方裡的生地黃煎,清餘火並恢復胃液。

如果虛弱乏力、氣短、氣逆想吐,就用竹葉石膏湯,再加上鮮竹茹、鮮茅根、青蔗漿,配上幾點薑汁,和胃氣並恢復津液。

如果發疹是因為厥陰肝經引起的,一定是肝火旺盛而內風吹動,最傷胃裡的津液,舌頭顏色焦紫並有刺狀突起像楊梅,或者舌苔兩邊有紅紫色點,或者舌頭紫色沒有苔但有紅點,或者舌頭紅色沒有苔而且乾枯,或者舌頭腫脹像是膠一樣但又不是膠,或者沒有津液而乾黏帶澀。脈象多數是弦緊數,精神狀態多數是昏沉蒙閉,或者像癡呆一樣,或者像醉酒一樣,身體僵硬不說話。

症必熱深厥深,咽乾舌燥,頭面動搖,口噤齒齘,腿腳攣急,時發瘛瘲;甚或睪丸上升,宗筋下注,少腹裡急,陰中拘攣;或腸燥拘急,有似硬梗,按之痛甚,蜷曲難伸;衝任脈失營養,當臍上下左右,按之堅硬,動躍震手;虛里穴及心房亦必動躍異常。治法宜急救血液之燥,熄風火之亢,以預防陰竭陽越。

急用犀羚二鮮湯或滋液救焚湯,重加瓜霜紫雪丹,先清其神而熄風;繼用龍膽瀉肝湯或平陽清裡湯,鹹苦寒降,以瀉火;終用阿膠雞子黃湯或三甲復脈湯,滋陰液以鎮肝陽。

白話文:

症狀:

患者必定是熱邪深入,厥逆症狀明顯,咽喉乾燥、舌頭發燥,頭面晃動,嘴巴緊閉、牙齒緊咬,腿腳僵硬攣縮,時常發作癲癇;嚴重者甚至睪丸上移,宗筋下垂,少腹疼痛,陰部拘緊;或者腸道乾燥拘急,感覺像硬塊,按壓時疼痛難忍,蜷縮難以伸展;衝任脈失養,臍周圍上下左右按壓時感覺堅硬,身體震動,手也跟著震動;虛里穴和心房也必定異常震動。

治療方法:

宜緊急救治因血液燥熱而引起的症狀,熄滅亢盛的風火,以預防陰液枯竭、陽氣亢盛。

急用[犀羚二鮮湯]或滋液[救焚湯],重加[瓜霜紫雪丹],先清神志並熄滅風火;繼用[龍膽瀉肝湯]或平陽清裡湯,鹹苦寒涼之性,瀉除火邪;最後用[阿膠雞子黃湯]或[三甲復脈湯],滋補陰液以鎮壓肝陽。

虛燥從伏邪傷陰,陰虛生火,火就燥而成。病勢較實火症似緩實重,用藥必貴乎補。如發於太陰肺經者,必君火被內風相煽,蒸肺津而消胃液。其舌必嫩紅而干,或絳底浮白,舌形胖嫩,甚或舌苔紅中有白糜點。脈多右浮大無力,左弦數無力,甚則細勁。神多困倦,或反煩躁。

症多頭昏心悸,咽乾喉燥,氣喘咳逆;或乾咳無痰,即有稀痰,亦黏著喉間,咯吐不爽;或痰中間有紅絲紅點,睡時不能仰臥,仰臥即氣逆而咳,咳則心下煽動,或只能側臥一邊,翻身則咳不休;朝涼暮熱,少氣薄力。治法宜清金制木,保肺和胃為首要,如清燥救肺湯加岩制川貝,葛氏保和湯加潤肺雪梨膏之類,以潤燥而止咳。若燥回咳減,而發熱不休者,則以青蒿鱉甲煎合顧氏後病,以退陰分伏熱,而平其氣咳。

白話文:

虛燥的病因與症狀:

虛燥的病因是因伏邪傷陰,陰虛生火,火就導致燥熱。虛燥的病勢跟實火症相比,像是緩慢但實質上更嚴重,用藥必須注重補益。

如果虛燥發於太陰肺經,就表示君火被內風煽動,蒸發肺部的津液,也消耗胃液。患者的舌頭會呈現嫩紅乾燥,或是舌頭底部偏紅但浮著一層白色,舌頭肥厚而柔軟,甚至出現舌苔紅中帶有白色糜點。脈象多為右手浮大無力,左手弦數無力,嚴重時則脈細而緊。患者通常感到困倦,甚至出現反覆的煩躁。

常見的症狀包括頭昏、心悸、咽乾喉燥、氣喘咳逆;或者乾咳無痰,即使有痰也是稀薄且黏著在喉嚨,咳不出來;或者痰中帶有紅絲紅點。患者睡覺時不能仰臥,仰臥就會氣逆而咳,咳嗽時心下煽動,只能側臥一邊,翻身就會不停地咳嗽;早晨感到寒冷,晚上則發熱,氣短乏力。

治療方法:

治療虛燥應該以清金制木、保肺和胃為主要原則。可以用清燥救肺湯加岩制川貝,或保和湯加潤肺雪梨膏等方劑,來潤燥止咳。

如果燥熱咳嗽減輕,但發熱持續不退,則可以用青蒿鱉甲煎合顧氏後病方劑,以退陰分伏熱,平息氣咳。

大勢輕減後,當以顧氏保陰煎善其後。

如發自少陰腎經者,必君火與真水不交,水愈虧則火愈旺。其舌多嫩紅而燥,或舌心雖黑無甚苔垢,或舌本枯而不甚赤。脈多右大無力,左弦細數,甚或沉細澀數,或浮大革數。神多虛煩,甚或驚悸,或極疲倦。

症多夢遺精滑,或夢與鬼交,潮濕盜汗,平旦病減,午後病增,口乾舌燥,顴紅唇赤,五心煩熱,腰痠足冷,甚或骨痿於床,氣浮而咳,或氣喘而促,或頭暈咽病;大便多秘,或反溏滑;小便短數,溺有餘瀝,或精隨溺而帶出。治法宜滋陰潤燥,交濟心腎為首要,周氏新加六味湯主之,間有可用六味加犀角湯者。

白話文:

在病情大幅減輕後,應當使用顧氏的「保陰煎」來進行後期調理。

如果病源來自少陰腎經,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君火與真水不能相交,導致水更缺乏,火則更加旺盛。這種情況下,舌頭往往呈現嫩紅且乾燥,或者舌心雖然呈黑色但沒有太多苔垢,或者舌根乾燥但顏色不太紅。脈象可能顯示右邊的大脈無力,左邊的脈象則呈現弦細和數,甚至可能出現沈細澀數的脈象,或者脈象浮大、革數。精神上會表現出虛煩,嚴重時可能會有驚悸,或者感到極度疲倦。

症狀可能包括夢遺、精滑、夢中與鬼交合,伴有潮濕的盜汗,早晨病情有所減輕,下午病情加重,口乾舌燥,臉頰紅腫,嘴脣紅色,五心煩熱,腰部痠痛,腳底冰涼,嚴重時可能會在牀上失去力量,呼吸困難,或者頭暈咽痛;大便可能乾硬,也可能變得溏滑;小便頻繁,排尿有餘瀝,或者精液隨尿液排出。治療方法應該是滋陰潤燥,調整心腎之間的平衡,主要使用周氏的新加「六味湯」,偶爾也可以使用六味湯加上「犀角湯」。

若濟君火,則加枸杞、元參;若輸肺金,則加生麥散;火甚者,加黃柏、龜板,或專用丹溪大補陰丸滋陰潛陽,以苦寒培生氣而堅陰,較六味地黃湯更優;如小便清和,無痰氣者,只須專意滋腎,張氏左歸飲多服為佳。以上皆燥火症實與虛傳變之大要也,餘症亦詳本書溫熱各論中。

總之,濕火、燥火症治最要分清,惟濕去燥來、燥又夾濕之際,最難調治,稍一偏勝,則非液涸,即氣滯矣,臨症者不可不細參也。

白話文:

如果要滋補君火,就加枸杞、元參;如果要輸通肺金,就加生麥散;火氣很旺的,就加黃柏、龜板,或者專用丹溪的大補陰丸滋陰潛陽,用苦寒來培育生氣、堅固陰氣,比六味地黃湯更有效;如果小便清澈、沒有痰氣,只要專心滋養腎臟,張氏的左歸飲多喝為佳。以上都是燥火症實證和虛證變化的大要領,其他的症狀也詳見本書溫熱各論。

總而言之,濕火、燥火症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只有濕去燥來,燥又夾雜濕的時候,最難治療,稍微偏向一方,就會造成液體枯竭或者氣機阻滯。臨症者不可不仔細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