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44)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 (44)

1. 辨症

其次診大腹。脈候有熱,而腹候無熱者,是表熱而其熱易去也;按腹而熱如燒手掌者,是伏熱而其熱不易去也。小兒溫熱,其輕重難以脈辨,而診腹可以決定矣。若心下動而其熱烙手者,尤不可忽。若滿腹痛,則有食痛、瘀痛、積水痛之分。食痛者,痛在心下及臍上,硬痛拒按,按之則痛益甚;瘀痛者,痛在臍旁小腹,按痛處則有塊應手;積水痛者,腹痛牽引兩脅,按之則軟,漉漉有聲,時吐水汁,吐則痛減。

若水腫脹滿症,由腹按之至臍,臍隨手移左右,重手按之離乎脊,失臍根者必死,臍大突者亦死。若繞臍而痛,乃燥糞結於腸中,欲出不出之候。

至於三指診面法,如雲:小兒半歲後有病,以名、中、食三指,曲按額前、眉上、髮際之下,若三指俱熱,是感受風熱,鼻塞氣粗;三指俱冷,是感受風寒,臟冷吐瀉;若食、中二指熱,是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是溫熱夾驚之候;食指熱,是胸隔氣滿,乳食不消之類。雖歷載幼科諸書,但其說有應有不應,務須參以上八法,及按胸腹諸法,以求確當,庶免草菅兒命之誚矣。

白話文:

辨症

接著談論診斷大腹症(腹脹)。脈象顯示有熱,但腹部卻沒有熱感,這是表熱,容易痊癒;按壓腹部,熱感像燒燙手掌一樣,這是伏熱,不容易痊癒。小兒溫熱病,輕重難以從脈象判斷,但診察腹部就能確定病情。如果心窩部跳動,而且熱感像烙鐵一樣燙手,更要格外小心。如果腹部脹滿疼痛,則可分為食積痛、瘀血痛、積水痛三種。食積痛,疼痛位於心窩部及肚臍以上,硬痛拒按,按壓則疼痛加劇;瘀血痛,疼痛位於肚臍旁的小腹,按壓疼痛處會有腫塊;積水痛,腹痛牽連兩脅,按壓則柔軟,有漉漉的聲音,時常嘔吐清水,嘔吐後疼痛減輕。

如果出現水腫脹滿,由腹部按壓到肚臍,肚臍隨著按壓的手指左右移動,用力按壓時肚臍離開脊椎,肚臍失去根基者必死,肚臍明顯突出者也必死。如果肚臍周圍疼痛,是糞便乾燥結積在腸中,想排出卻排不出的情況。

至於三指診面法,是指:半歲以上的小孩生病時,用拇指、中指、食指三指彎曲按壓額頭、眉毛上方、髮際線以下。如果三指都熱,是感受風熱,會鼻塞氣粗;如果三指都冷,是感受風寒,會臟腑寒冷、嘔吐腹瀉;如果食指、中指發熱,是上熱下冷;如果拇指、中指發熱,是溫熱夾雜驚嚇的症狀;如果只有食指發熱,是胸膈氣滿,乳食消化不良之類的情況。雖然這些都記載在兒科書籍裡,但其說法不一定都適用,必須參考以上八種診斷方法,以及按壓胸腹的方法,才能準確判斷,以免誤診而造成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