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43)
第一卷 (43)
1. 辨症
七、辨手足冷,凡小兒熱深肢厥,肝陽上升,太過者,則頭熱而足冷。有餘於上,不足於下也。縱氣上升而過,則橫氣必收緊,故腹熱而手冷;有餘於縱,不足於橫也。然必其頭獨熱,其腹亦獨熱,與寒症異。
八、辨糞溺,糞如紅醬,人皆知為濕熱之症候;糞色青,人每指為寒症之的據。不知一病溫熱,多系肝家有火,膽汁生多,多則瀉出,西醫言之頗詳。即傷寒論內,自利清水,色純青,用大承氣湯一條,亦明指糞青有熱症;惟其汁黏而穢氣重,尿亦短少深赤,以此為辨。余則溺紅為熱,黃亦為熱,淡黃色者為虛熱,渾白如米泔者為濕熱。此八者,皆辨小兒溫熱之要訣也。
九、按胸腹,尤為幼科之首要。以胸腹者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若欲知其臟腑何如,則莫如診胸腹。診法,當分上中下三停:自胸至膈為上停,自上脘至臍上為中停,自臍至少腹為了停。先用通診法,輕手循撫,遍按胸膈至少腹,知皮膚之潤燥,以辨寒熱;中手尋捫問痛不痛者,以察食滯之有無;重手推按,更問痛否,以察臟腑之虛實,沉積之何如。即診脈中浮中沉之法也。
次用分診法,先診胸膈。凡胸高起,按之氣喘者,為肺脹,或肺包膜積水,或肺氣管停痰。膈間高起者,非氣聚,即積水也,即是龜胸,俗名心突,又名雞胸脹,皆系此症。尤宜診左邊虛里穴,若跳動甚者,雖積熱不可攻伐,以其先天不足也。凡虛里動氣有三候:淺按便得,深按卻不得者,氣虛之候,輕按洪大,重按虛細者,血虛之候:有形而動者,積聚之候。故虛里之動,可以辨病機之輕重。
按之應手,動而不緊,緩而不急者,宗氣積於包絡中也,是為常;視之不見,按之漸動,如應如不應者為吉:若胸中氣衰,其動高逾乳,至中府雲門者凶;若其動洪大而彈手,與細按而絕然不應者,皆脈之宗氣絕也,病必凶。總之,小兒脈候難憑,惟揣虛里穴,確有可據,凡虛里動躍,多屬血虛風動之候,或陰虛火旺之症,藥宜甘潤鎮攝,切忌苦辛消克。
次診上、中、下三脘。以指按之,平而無澀滯者,胃中平和而無宿滯也;按中脘雖痞硬,漉漉有聲而不如石者,是積水也:若痛而拒按,必挾食積,雖熱盛神昏,必先苦辛開泄,切忌苦寒直降也。診腹之要,以臍為先,如臍之上下左右,脹大如著,動躍震手者,衝任脈動也。
凡溫熱傷陰,陰虛火動之症,多有此候,病最難治;見於泄瀉痢疾後者,病多不治。若小兒素稟母體氣鬱,一病溫熱夾食,腸中必有積熱,熱盛則衝脈動。動而低者,熱毒輕,動而高者,熱毒重。兼虛里亦動甚者死。惟積熱漸下,衝任脈動漸微,及下淨而衝任脈不動者生。
白話文:
辨症
七、辨手足冷
小兒發熱較深,四肢厥冷,是肝陽上亢,過度旺盛的表現,所以頭熱而腳冷。這是上部有餘,下部不足。如果氣向上升得過分,橫向的氣機就會收縮,所以腹部發熱而手冷,這是縱向有餘,橫向不足。但是,必須是頭部單獨發熱,腹部也單獨發熱,這才與寒症不同。
八、辨糞溺
大便像紅醬一樣,大家都知道是濕熱的症狀;大便呈青色,人們常常認為是寒症的依據。其實不知道,很多溫熱病都與肝火旺盛、膽汁分泌過多有關,分泌過多就會排出,西醫對此解釋得很詳細。《傷寒論》中,提到自利清水,顏色純青,要用大承氣湯,也明確指出青色大便也可能是熱症;但是,大便黏稠且臭味很重,小便量少顏色深紅,以此來辨別。除此之外,小便紅色是熱症,黃色也是熱症,淡黃色是虛熱,渾濁如米湯樣的是濕熱。這八種辨別方法,都是診斷小兒溫熱病的重要訣竅。
九、按胸腹
這是小兒科最重要的診斷方法。因為胸腹是五臟六腑的宮殿,也是陰陽氣血的發源地,想要知道臟腑的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診斷胸腹。診斷方法,應該分為上中下三停:從胸部到膈肌為上停,從上脘到肚臍上為中停,從肚臍到下腹部為下停。
首先用通診法,輕輕地撫摸,遍按胸膈到下腹部,了解皮膚的潤燥,來辨別寒熱;中等力度地觸摸,詢問有無疼痛,來觀察是否有食物積滯;用力推按,再詢問有無疼痛,來觀察臟腑的虛實,以及積聚的狀況,這與診脈中浮脈和沉脈的方法相似。
然後用分診法,先診斷胸膈。如果胸部隆起,按壓時氣喘,是肺脹,可能是肺包膜積水,或是肺氣管痰阻。膈肌部位隆起,不是氣體積聚,就是積水,也就是龜胸,俗稱心突,又稱雞胸脹,都是這種症狀。尤其應該診斷左側的虛里穴,如果跳動很厲害,即使有積熱也不可以攻伐,因為這是先天不足。虛里動氣有三種情況:輕輕按壓就能摸到,用力按壓卻摸不到,是氣虛;輕輕按壓洪大,用力按壓虛弱細小,是血虛;有形體且跳動,是積聚。所以虛里跳動,可以辨別病情的輕重。
按壓時能感覺到跳動,動而不緊,緩而不急,是宗氣積聚在包絡之中,這是正常的;看不見,按壓時漸漸感到跳動,似有似無是吉兆;如果胸中氣衰,跳動高達乳房,到達中府、雲門穴則凶險;如果跳動洪大而彈手,用力按壓卻完全感覺不到跳動,都是宗氣衰竭的表現,病情一定凶險。總之,小兒脈象難以憑藉,只有揣摩虛里穴,才比較可靠,凡是虛里跳動,大多是血虛風動,或是陰虛火旺的症狀,藥物應該選擇甘潤鎮靜的,絕對不能用苦辛寒涼的藥物攻伐。
然後診斷上、中、下三脘。用手指按壓,平坦而無阻滯,說明胃中平和,沒有宿滯;按壓中脘雖然痞硬,有咕嚕咕嚕的聲音,但不像是石頭一樣硬,這是積水;如果疼痛且拒按,一定是食物積滯,即使熱盛神昏,也必須先用苦辛開泄的藥物,絕對不能用苦寒直降的藥物。診斷腹部的重點,是先診斷肚臍,如果肚臍的上下左右,脹大如同有東西壓著,跳動震手,是衝任脈動。
凡是溫熱傷陰,陰虛火旺的症狀,大多有這種情況,病情最難治療;如果發生在泄瀉痢疾之後,病情大多難治。如果小兒先天體質就受到母親氣鬱的影響,一患溫熱病又兼夾食物積滯,腸道中一定有積熱,熱盛則衝脈跳動。跳動低微,熱毒輕,跳動厲害,熱毒重。如果同時虛里也跳動厲害,就會死亡。只有積熱逐漸向下,衝任脈跳動漸漸減弱,直到大便排淨衝任脈不再跳動,才能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