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32)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 (32)

1. 溫熱遺症療法(新增)

溫熱二病,凡有遺症者,皆由余邪未盡,或由失於調理,或由不知禁忌所致。今舉其要。約二十有四。

一、瘥後發腫,溫熱症大勢已平,伏邪已解,而面目肢體浮腫者,有食滯中宮、水停心下、氣復未歸三種。當分別以施治。食滯中宮者,乃病後脾胃大虛,不能消穀也。病者胃中猶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臍上,則水不得上輸於肺,肺亦不能通水道於膀胱,故溢於肢體而為腫。其症以心下臍上有硬處,按之則痛為異;小便或利或不利。當用平胃散,加枳實、山楂、麥芽、萊菔、青皮、神麯為主,硬處消,則腫自愈;或加苓、澤,兼利水亦可。水停心下者,乃脾虛不能消水也。與食滯異者,心腹無硬痛處,而小便必不利也。須實脾利水,宜白朮、米仁、浙苓皮、澤瀉、車前、木通之類,利其小便而愈,或苡仁、糯米煮粥食亦佳。氣復未歸者,溫熱大傷陰氣之後,由陰精損及陽氣,愈後陽氣暴復,陰尚虧歉之至。切忌消利。吳又可所謂:病後氣復血未復,氣無所歸,故暫浮腫;不可治腫,調其飲食,節其勞役,靜養自愈,吳鞠通則曰:余見世人,每遇浮腫,便與淡滲利小便方法,豈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證,快利津液為肺癰肺痿證,與陰虛咳嗽、身熱之癆損證哉。余治是證,悉用復脈湯,重加甘草,只補其未足之陰,以配其已復之陽,而腫自消。千治千得,無少差謬,敢以告後之治溫熱氣復者。暑溫、濕溫不在此例。至其辨法,氣腫異於停水、食滯者:停水身重而小便不利,氣腫身輕而小便自利;食滯腹中有結,氣腫腹中自和也。

二、瘥後皮膚甲錯,溫熱愈後,身體枯瘦,皮膚甲錯者,乃熱傷其陰,陰液不能滋潤皮膚也。治法以養陰為主,吳氏人參養榮湯、清燥養榮湯酌用,葉氏加減復脈湯尤效,亦有粥食調理自回者。

三、瘥後發瘡,溫熱新瘥,發瘡者最多,乃餘熱淫於肌肉也。若照尋常瘡症,溫托妄施,斷不能救;惟多服清涼解毒,兼養氣血藥自愈。

四、瘥後發痿,四肢不能動移者,熱傷筋脈也。吳氏諸養營湯酌用。輕者,粥食調理自愈。

五、瘥後發蒸,蒸蒸骨熱如癆瘵者,乃餘熱留於陰分也。不可以其羸瘦,而遽用虛損門治法;必察其六腑有結邪,則仍以攻邪為主;次察其筋絡有壅瘀,仍以通瘀為主也;次察其氣道有痰涎,仍以祛其痰涎為主。數者俱無,方可清熱。或無邪而陰傷,方可純用養陰之藥;或分其餘邪之輕重,虧損之多少,而兼用養陰清熱藥,進退加減以和之更妙。

六、瘥後耳聾,溫熱症身涼後,尚有耳鳴、耳聾等症者,其因有三。一因餘邪留於膽經,宜溫膽湯加柴胡、菖蒲、鉤藤、池菊、通草、荷葉之類,以清解少陽之郁。二因痰火上升,阻閉清竅,其耳亦聾,宜導痰湯去半夏、南星,加栝蔞皮、京川貝、枇杷葉、杜兜鈴、通草、鮮石菖蒲之類,以輕宣肺氣之郁。三因腎虛精脫,則耳鳴、而聾,宜常服耳聾左慈丸或磁朱丸等,以滋陰鎮逆。此二症,不關少陽,皆禁用柴胡升提。外治惟耳聾神丹,絲棉包裹,納入耳中多效。

白話文:

溫熱病後遺症療法(新增)

溫病和熱病,凡是有後遺症的,都是因為殘餘的邪氣沒有完全清除,或是因為調理失當,又或者是因為不知道忌諱所導致。現在列舉其中重要的約二十四種情況。

一、病癒後出現水腫:溫熱病的大體病情已經平穩,潛伏的邪氣也已解除,但是出現面部和肢體浮腫的情況,原因有三種:一是飲食積滯在中焦脾胃、二是水液停留在心下、三是氣機恢復但尚未歸位。應當分別情況進行治療。飲食積滯在中焦脾胃的,是因為病後脾胃極度虛弱,不能消化食物。患者胃中雖然乾燥,卻偏偏想吃很多東西,食物停留在心下和肚臍上方,導致水液無法向上輸送到肺部,肺部也不能將水道輸送到膀胱,所以水液溢出到肢體而形成水腫。這種情況的症狀是心下和肚臍上方有硬塊,按壓時會疼痛;小便有時通暢有時不利。應當使用平胃散,加入枳實、山楂、麥芽、萊菔子、青皮、神麯等藥材為主,等硬塊消除,水腫自然會好;也可以加入茯苓、澤瀉等,兼具利水作用。水液停留在心下的,是因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液。與飲食積滯不同的地方是,心腹部沒有硬痛感,而且小便一定會不利。必須健脾利水,可以使用白朮、薏苡仁、豬苓皮、澤瀉、車前子、木通之類藥材,利小便而使水腫痊癒,或用薏苡仁、糯米煮粥食用也很好。氣機恢復但尚未歸位的,是溫熱病過後嚴重損傷陰氣,導致陰精損傷也影響到陽氣,病癒後陽氣突然恢復,而陰液仍然不足。最忌諱使用消導利水的方法。吳又可說:病後氣機恢復,但是血液沒有恢復,氣機沒有歸宿,所以暫時出現浮腫;不要治療水腫,調理飲食、節制勞累、靜養自然會好。吳鞠通則說:我看到世人,每次遇到水腫,就用淡滲利小便的方法,難道不怕津液消亡而變成消渴病嗎?快速利水會導致肺癰、肺痿,以及陰虛咳嗽、身體發熱的癆損症。我治療這種情況,全部使用復脈湯,加重甘草的用量,只是補足不足的陰液,來配合已經恢復的陽氣,水腫自然會消除。屢試屢驗,沒有絲毫差錯,敢將此法告訴後人治療溫熱病後氣機恢復的情況。暑溫、濕溫不在此例。至於辨別的方法,氣腫與水停、食滯不同:水停是身體沉重且小便不利,氣腫是身體輕盈且小便自利;食滯是腹中有結塊,氣腫是腹部平和。

二、病癒後皮膚粗糙:溫熱病痊癒後,身體枯瘦,皮膚出現鱗屑粗糙的情況,是因為熱邪損傷陰液,陰液不能滋潤皮膚。治療方法以滋養陰液為主,吳氏的人參養榮湯、清燥養榮湯可以酌情使用,葉氏的加減復脈湯尤其有效,也有通過粥食調理而恢復的。

三、病癒後長瘡:溫熱病剛痊癒後,長瘡的情況最多,是因為殘餘的熱邪侵入肌肉。如果按照一般的瘡症來治療,使用溫補托毒的方法,肯定無法治好;只有多服用清涼解毒、兼顧養氣補血的藥物才能痊癒。

四、病癒後肢體痿軟:四肢不能移動的,是因為熱邪損傷了筋脈。吳氏的各種養營湯可以酌情使用。症狀輕微的,通過粥食調理即可痊癒。

五、病癒後出現骨蒸:出現骨頭發熱,像得了癆瘵一樣,是因為殘餘的熱邪留在了陰分。不能因為患者身體虛弱,就立刻使用治療虛損的方法;必須先觀察六腑是否有邪氣結聚,如果有,仍然要以攻邪為主;其次觀察筋絡是否有壅塞瘀滯,如果有,仍然要以疏通瘀滯為主;再次觀察氣道是否有痰涎,如果有,仍然要以祛除痰涎為主。以上情況都沒有的,才可以清熱。或者沒有邪氣而只是陰液損傷,才可以單獨使用滋養陰液的藥物;或者根據殘餘邪氣的輕重,虧損程度的多少,而兼顧使用滋陰清熱的藥物,根據情況調整加減,使其更為平和。

六、病癒後耳聾:溫熱病身體退熱後,仍然有耳鳴、耳聾等症狀的,原因有三:一是殘餘的邪氣停留在膽經,應該用溫膽湯,加入柴胡、菖蒲、鉤藤、菊花、通草、荷葉之類的藥材,來清解少陽經的鬱熱。二是痰火上炎,阻礙了清竅,也會導致耳聾,應該用導痰湯,去掉半夏、南星,加入瓜蔞皮、京川貝、枇杷葉、杜兜鈴、通草、鮮石菖蒲之類的藥材,來宣暢肺氣的鬱滯。三是腎虛精脫,也會導致耳鳴、耳聾,應該經常服用耳聾左慈丸或磁朱丸等,來滋陰鎮逆。這兩種情況,都不屬於少陽經的病變,都禁用柴胡等升提的藥物。外治的方法可以使用耳聾神丹,用絲綿包裹,塞入耳中,多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