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30)
第一卷 (30)
1. 溫熱復症療法
三、自復,乃伏邪未盡也。當問前見何症,服何藥而解,仍用前藥,以滌其餘邪則愈。
四、怒復,溫熱瘥後,因事觸怒,怒氣傷肝,相火暴發,因而餘熱復作,症必身熱胸悶,心煩懊憹,氣逆喘呼,甚則脅痛嘔血,治法宜蘇子降香湯,加桑葉、丹皮、銀胡、地骨皮等,平其氣以清泄之。若瘀血結聚,少腹急痛者,代抵當湯加杜牛膝主之,香殼散加延胡索、炮穿山甲尤捷。若不語如喑,形厥如屍者,宜犀角地黃湯加桃仁、歸尾、赤芍、白薇,厥症返魂丹等,甘鹹以平之,芳香以宣之。雖然,怒復有大怒、鬱怒之分。大怒者,其志憤激,則氣血易於奔迫,而無所節制,經所謂怒則傷志也。脈多浮弦躁盛,症多失血,甚或痛厥。仍用蘇子降香湯,加蜜炙延胡、醋炒錦紋、鹽水炒川連等,以降泄之;血虛火旺者,拔萃犀角地黃湯,加白芍、白薇、童便、金汁等,以通降之。鬱怒者,其志怫戾,則氣血易於瘀壅,而不克寬舒,經所謂怒則氣逆也。脈多弦澀,甚則沉弦搏堅,症多瘕疝,久則成癆成蠱。治法:瘕疝,宜開鬱正元散、茴香橘核丸等選用;成癆,宜紫菀散、劫癆散、顧氏清金散、杜瘵膏等選用;成蠱,宜當歸活血湯、代抵當湯、下瘀血湯等選用,桃仁承氣湯合逍遙散,加細辛、土狗末,奏功尤捷。
白話文:
溫熱復症療法
三、自癒後復發,是因為邪氣未盡。應詢問之前出現什麼症狀,服用了什麼藥物而痊癒,然後再使用之前的藥物,清除殘餘邪氣即可痊癒。
四、因發怒而復發,溫熱病痊癒後,因事觸怒,怒氣傷肝,相火(心火)暴發,導致餘熱復發,症狀必為身體發熱、胸悶、心煩意亂、氣逆喘息,嚴重者還會脅痛嘔血。治療方法宜用蘇子降香湯,加入桑葉、丹皮、銀胡、地骨皮等藥物,平息氣機,以清泄內熱。若有瘀血凝滯,小腹部疼痛者,可用抵當湯加杜仲、牛膝治療;或用香殼散加延胡索、炮製過的穿山甲,療效更快。如果患者不語如啞,身體厥冷如屍,宜用犀角地黃湯,加入桃仁、當歸尾、赤芍、白薇等藥物,以及厥症返魂丹等,用甘鹹之味以調和,芳香之味以宣通。需要注意的是,因怒而復發,有大怒和鬱怒之分。大怒者,情緒憤怒激動,氣血容易奔騰衝迫,失去控制,正如經書所說「怒則傷志」。脈象多為浮弦而有力,症狀多伴有失血,嚴重者甚至痛厥。仍可用蘇子降香湯,加入蜜炙延胡索、醋炒錦紋、鹽水炒川連等藥物,以瀉火降氣;若為血虛火旺者,則應選用犀角地黃湯,加入白芍、白薇、童便、金汁等藥物,以通利降泄。鬱怒者,情緒鬱結不舒,氣血容易瘀滯阻塞,無法舒暢,正如經書所說「怒則氣逆」。脈象多為弦澀,嚴重者脈象沉弦而有力,症狀多為瘕聚(腹部腫塊)、疝氣,久則會發展成癆病或蠱病。治療方法:瘕疝,宜選用開鬱正元散、茴香橘核丸等藥物;癆病,宜選用紫菀散、劫癆散、顧氏清金散、杜瘵膏等藥物;蠱病,宜選用當歸活血湯、抵當湯、下瘀血湯等藥物,桃仁承氣湯合逍遙散,再加入細辛、土狗末,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