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22)
第一卷 (22)
1. 兼毒
其間外治之法,亦足補方藥之不逮,今擇外治十要,以補其缺。
一、要備撐嘴鉗:凡牙關緊閉之時,若用金鐵之器,硬撐其口,必傷其齒,用烏梅、冰片搽擦不開者,則必用撐嘴鉗,緩緩撐開其口,牙環寬而齒不受傷,最為靈妙。
二、要備壓舌片:凡看喉之際,將舌壓住,則喉關內容之形色,一目瞭然。
三、要備杏仁核彎刀:凡杏仁核腫大,勢必漲塞喉關,藥食難下,必用彎刀於杏仁核上,放出膿血,喉關寬而藥食可下,且無誤傷帝丁之弊,較中國喉槍、喉刀尤為便利。
四、要備照喉鏡:察看喉關之內容,能隱微畢顯,以補助目力所不及。
五、要備皮膚針:以便射入血清,急解喉痧之毒,奏功最捷,此名血清療法。據上海工部局報告,凡治喉痧初起,歷試輒驗。
六、要提疱以泄毒:用異功散(斑蝥四錢,去翅足,糯米炒黃,去米不用;血竭、沒藥、乳香、全蠍、元參、各六分,麝香、冰片、各三分,共研細末),如蠶豆大,放膏藥上,貼患處喉外兩旁,一周時起疱;夏日貼二三時即能起疱,不必久貼。起疱後速即挑破,擠出黃水。
倘紫色或深黃色,宜用藥貼於疱之左右,仍照前挑看,以出淡黃水為度。再用大蒜頭搗爛,如蠶豆大,敷經渠穴(在大指手腕處,寸口動脈陷中),男左女右,用蜆殼蓋上扎住,數時起疱,挑破揩乾,以去毒氣。
七、要漱喉以去毒涎:取鮮土牛膝根葉,搗汁一碗,重湯燉溫,不時漱喉。漱畢,即低頭流去毒涎,再漱再流,須耐心十餘次,毒涎方淨。此品為治喉聖藥,善能消腫散血止痛化痰,無論何種喉症,用之皆效,以其能去風痰毒涎也。凡喉症,以去風痰毒涎為第一要義,倘紅腫白腐,用紫金錠三錢熱水沖化,俟冷含漱患處,吐出,再含再漱。此法不獨能去喉腐,且能導吐風痰。
八、要吹鼻以通氣吐痰:凡喉痧,肺氣無不窒塞,首用吹鼻一字散(豬牙皂七錢,雄黃二錢生研,藜蘆末一錢,蠍尾七枚,共為細末),吹少許入鼻孔,即噴嚏出而吐毒痰。若鼻塞喉閉,必用喉閉塞鼻棗。(蟾酥七分,細辛四分,辰砂三分,麝香二分五釐,冰片二分五釐,豬牙皂四分,半夏三分,辛夷四分,巴豆四分去油,牛黃二分,雄黃四分。
研極細末,用紅棗切破一頭,去核,將藥少許納入棗內,用線扎封棗口),左痛塞右鼻,右痛塞左鼻;若小孩鼻小,棗不能塞,或用棉花包藥扎塞亦可,但不能令藥靠肉,以免腫爛之患。若喉閉勢重者,用兩棗將兩鼻齊塞。治喉痧喉閉,氣息不通,命在垂危者,有起死回生之功,較之用臥龍丹、紫金丹、開關各法不能得嚏,百無一生者,不若此棗一塞,痰氣漸鬆,人事轉醒,洵多神效也。
九、要吹喉以解毒去腐,退炎止痛;首用爛喉去腐藥(用杜牛膝根葉汁之曬乾淨末一兩,蘇薄荷末五分,浣花青黛五分,梅花冰片三分。共研勻,瓷瓶密藏,不可泄氣受潮,如潮但可曬乾再研,不可火烘),以流去毒涎,接吹錫類散(象牙屑、焙珍珠粉各三分,飛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蟢窠二十枚,牆上者佳;西牛黃,人指甲焙,男病用女,女病用男,分別配合,各五釐。將各焙黃之藥,置地上出火氣,研極細粉,密裝於瓷瓶內,勿使泄氣。
白話文:
[兼毒]
本文介紹十種外治方法,以彌補內服藥物治療的不足。
一、使用撐嘴鉗:若病人牙關緊閉,不可用金屬器械硬撬,以免傷齒。可用烏梅、冰片塗擦,若仍無法打開,則需使用撐嘴鉗,緩慢撐開嘴巴,牙環設計寬大,能避免傷到牙齒,效果最佳。
二、使用壓舌片:觀察喉嚨時,用壓舌片壓住舌頭,便能清楚看見喉嚨內部的顏色和形狀。
三、使用杏仁核彎刀:杏仁核腫大阻塞喉嚨,導致飲食困難時,可用彎刀切開杏仁核,排出膿血,使喉嚨暢通,方便飲食,且不會傷及其他組織,比中國傳統的喉槍、喉刀更方便。
四、使用照喉鏡:檢查喉嚨內部,能將細微之處看得一清二楚,彌補肉眼觀察的不足。
五、使用皮膚針:可快速將血清注射入體內,迅速解毒,治療喉痧效果極佳,這被稱為血清療法。據上海工部局報告,此法治療喉痧初期效果顯著。
六、運用拔罐排毒:使用異功散(斑蝥四錢,去翅足,糯米炒黃,去米不用;血竭、沒藥、乳香、全蠍、元參各六分,麝香、冰片各三分,研磨成細粉),取蠶豆大小的藥粉,敷於膏藥上,貼在喉嚨外側兩旁,約一小時後起泡;夏天則二三小時即可起泡,不必貼太久。起泡後立即挑破,擠出黃色液體。如果液體呈紫色或深黃色,應在水泡左右再貼藥,繼續觀察,直到排出淡黃色液體為止。再將大蒜搗爛,取蠶豆大小,敷於經渠穴(大拇指手腕處,寸口動脈凹陷處),男左女右,用蜆殼蓋住固定,數小時後起泡,挑破擦乾,以排出毒氣。
七、漱喉排除毒涎:取鮮土牛膝根葉搗汁一碗,加水燉溫,反覆漱喉。漱完後低頭將毒涎吐出,如此反覆十幾次,直到毒涎排淨。土牛膝是治療喉嚨疾病的良藥,能消腫散血、止痛化痰,各種喉嚨疾病均有效,因其能去除風痰毒涎。治療喉嚨疾病,去除風痰毒涎至關重要。若喉嚨紅腫或潰爛,可用紫金錠三錢用熱水沖開,待冷卻後含漱患處,然後吐出,再反覆含漱。此法不僅能去除喉嚨潰爛,還能排出風痰。
八、吹鼻通氣化痰:喉痧患者肺氣常會阻塞,首先使用吹鼻一字散(豬牙皂七錢,雄黃二錢生研,藜蘆末一錢,蠍尾七枚,研磨成細粉),少量吹入鼻孔,即可引起噴嚏,排出毒痰。若鼻塞喉閉,需使用喉閉塞鼻棗。(蟾酥七分,細辛四分,辰砂三分,麝香二分五釐,冰片二分五釐,豬牙皂四分,半夏三分,辛夷四分,巴豆四分去油,牛黃二分,雄黃四分,研磨成極細粉末,將藥粉少許放入切開去核的紅棗內,用線扎好),左側疼痛塞右側鼻孔,右側疼痛塞左側鼻孔;小孩鼻孔小,棗子塞不進去,可用棉花包裹藥粉塞入,但藥物不能直接接觸皮膚,以免腫脹潰爛。喉嚨阻塞嚴重者,可用兩顆紅棗同時塞入左右鼻孔。此法治療喉痧喉嚨阻塞,呼吸困難,危及生命者,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比臥龍丹、紫金丹等藥物更有效,此法能使痰氣逐漸消散,病人逐漸清醒,效果顯著。
九、吹喉解毒去腐,消炎止痛:首先使用爛喉去腐藥(用曬乾的土牛膝根葉研磨成粉末一兩,蘇薄荷末五分,青黛五分,梅花冰片三分,研磨均勻,用瓷瓶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受潮後可曬乾再研磨,不可用火烘),先將毒涎排出,然後使用錫類散(象牙屑、焙珍珠粉各三分,飛青黛六分,梅花冰片三釐;壁蟢窠二十枚,牆上者佳;西牛黃,人指甲焙,男病用女,女病用男,各五釐。將各焙黃之藥研磨成極細粉末,密封於瓷瓶內,避免受潮)。
(第九點內容未完,原文在此處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