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1)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1)

1. 驗方

梔豉湯,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

葛根芩連湯,生葛根(錢半),青子芩(錢半),小川連(八分),炙草(六分)

麻杏石甘湯,青麻黃(六分),光杏仁(三錢),生石膏(四錢),炙草(五分)

黃芩湯,青子芩(三錢),生白芍(錢半),生甘草(八分),紅棗(兩枚)

白話文:

梔豉湯,用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葛根芩連湯,用生葛根錢半,青子芩錢半,小川連八分,炙草六分。麻杏石甘湯,用青麻黃六分,光杏仁三錢,生石膏四錢,炙草五分。黃芩湯,用青子芩三錢,生白芍錢半,生甘草八分,紅棗兩枚。

葳蕤湯,生玉竹(錢半),石膏(三錢),青麻黃(五分),光杏仁(一錢),川芎(六分),青木香(八分),東白薇(一錢),獨活(八分),炙草(五分)

按:,此方為冬溫咳嗽咽乾痰結髮熱自利之專藥,即春時伏氣發溫更感於風之證亦不出此,妙在麻黃配石膏,則有分解寒熱互結之功。倘病勢較輕,去麻黃、石膏、獨活、川芎、杏仁等味,加蔥白、香豉之類足矣:如果熱勢鬱結急須開泄者,麻黃、石膏又所必需,在用方者臨病之權衡耳。

白話文:

葳蕤湯是用來治療冬天的溫熱咳嗽,伴隨咽喉乾燥、痰結、發燒、腹瀉等症狀的專門藥方。春天時如果感受風寒導致體內伏氣發熱,也可以用此方。方中麻黃配石膏,能分解寒熱互結的病症。如果病症較輕,可以去麻黃、石膏、獨活、川芎、杏仁,加入蔥白、香豉等藥物即可。如果熱勢鬱結急需開泄,麻黃、石膏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實際用藥時需根據病人病情權衡選擇。

六神通解散,青麻黃(五分),生石膏(五錢),杜蒼朮(八分),黃芩(錢半),飛滑石(三錢),生甘草(五分),淡香豉(三錢),蔥白(三枚),

藿樸夏苓湯,杜藿香(二錢),真川樸(一錢),姜半夏(錢半),赤苓(三錢),光杏仁(三錢),生苡仁(四錢),白蔻末(六分),豬苓(錢半),淡香豉(三錢),建澤瀉(錢半)

白話文:

六神通解散

藥材:

  • 青麻黃:五分
  • 生石膏:五錢
  • 杜蒼朮:八分
  • 黃芩:錢半
  • 飛滑石:三錢
  • 生甘草:五分
  • 淡香豉:三錢
  • 蔥白:三枚

藿樸夏苓湯

藥材:

  • 杜藿香:二錢
  • 真川樸:一錢
  • 姜半夏:錢半
  • 赤苓:三錢
  • 光杏仁:三錢
  • 生苡仁:四錢
  • 白蔻末:六分
  • 豬苓:錢半
  • 淡香豉:三錢
  • 建澤瀉:錢半

茵陳胃苓湯,杜蒼朮(一錢),真川樸(一錢),炒廣皮(錢半),浙苓(三錢),生曬術(錢半),川桂枝(五分),建澤瀉(錢半),豬苓錢半,炙甘草(五分),先用西茵陳八錢煎湯代水。

茵陳五苓散,西茵陳(三錢),生曬術(錢半),川桂枝(六分),浙苓(三錢),建澤瀉(二錢),豬苓(二錢)

除疸丸,阿硫黃(三兩),淨青礬(一兩),以上兩味,水泛為丸,姜半夏粉一兩為衣,每服一錢或錢半,一日兩次,為治黃疸之第一良方。

白話文:

茵陳胃苓湯使用杜蒼朮、真川樸、炒廣皮、浙苓、生曬術、川桂枝、建澤瀉、豬苓、炙甘草,以西茵陳煎湯代水。茵陳五苓散則使用西茵陳、生曬術、川桂枝、浙苓、建澤瀉、豬苓。除疸丸以阿硫黃和淨青礬製成丸藥,外裹姜半夏粉,是治療黃疸的最佳藥方。

清熱滲濕湯,焦川柏(錢半),製蒼朮(一錢),小川連(八分),澤瀉(錢半),生曬術(一錢),竹葉(錢半),生甘梢(五分),赤苓(三錢)

黃連溫膽湯,小川連(八分),小枳實(錢半),姜半夏(錢半),赤苓(三錢),新會皮(錢半),生甘草(五分),鮮刮淡竹茹五錢煎湯代水。

藿香左金湯,杜藿香(三錢),吳茱萸(二分),小川連(六分),廣皮(二錢),姜半夏(錢半),炒枳殼(錢半),炒車前(錢半),赤苓(三錢),六一散(四錢),細木通(一錢),建澤瀉(二錢),豬苓(錢半),先用鮮刮淡竹茹五錢,炒香鮮枇杷葉一兩,井水河水各一碗,煎至一碗,分兩次服,服後毋多飲茶,多飲茶則連藥吐出,不得藥力矣,切宜忍耐。

白話文:

清熱滲濕湯

  • 焦川柏(半錢):焦化的川柏,半錢重。
  • 製蒼朮(一錢):製好的蒼朮,一錢重。
  • 小川連(八分):小個的川連,八分重。
  • 澤瀉(半錢):澤瀉,半錢重。
  • 生曬術(一錢):生曬的蒼朮,一錢重。
  • 竹葉(半錢):竹葉,半錢重。
  • 生甘梢(五分):生甘草的根莖,五分重。
  • 赤苓(三錢):赤苓,三錢重。

黃連溫膽湯

  • 小川連(八分):小個的川連,八分重。
  • 小枳實(半錢):小個的枳實,半錢重。
  • 姜半夏(半錢):姜製的半夏,半錢重。
  • 赤苓(三錢):赤苓,三錢重。
  • 新會皮(半錢):新會產的橘皮,半錢重。
  • 生甘草(五分):生甘草,五分重。
  • 鮮刮淡竹茹(五錢):新鮮刮取的淡竹茹,五錢重,煎湯後用湯汁代替水服用。

藿香左金湯

  • 杜藿香(三錢):杜仲和藿香,各三錢重。
  • 吳茱萸(二分):吳茱萸,二分重。
  • 小川連(六分):小個的川連,六分重。
  • 廣皮(二錢):廣橘皮,二錢重。
  • 姜半夏(半錢):姜製的半夏,半錢重。
  • 炒枳殼(半錢):炒過的枳殼,半錢重。
  • 炒車前(半錢):炒過的車前子,半錢重。
  • 赤苓(三錢):赤苓,三錢重。
  • 六一散(四錢):六一散,四錢重。
  • 細木通(一錢):細木通,一錢重。
  • 建澤瀉(二錢):建澤瀉,二錢重。
  • 豬苓(半錢):豬苓,半錢重。

煎服方法

先用新鮮刮取的淡竹茹五錢,炒香新鮮枇杷葉一兩,用井水和河水各一碗煎煮,煎至剩下一碗,分兩次服用。服用後不要喝太多茶,因為茶會導致藥物吐出,影響藥效,應忍耐。

按:,夏秋霍亂,多因濕遏熱伏兼飲食過飽而發,亦有觸穢惡而發者,此方化滯通痞以止嘔,分利小便以止瀉,為夏秋熱霍亂症正治法;惟黃連、吳茱萸分兩,隨濕熱輕重配合為要。凡治吐瀉轉筋,痞痛鳴腸,煩渴吐蛔,眶陷失音,手足厥冷,爪紫,脈伏或微者,即用此湯,前胡,治嘔瀉,投之輒效。

附加減法,舌赤營熱,加廣鬱金三錢,蘇丹參三錢,去茱萸半夏;熱閉昏煩,加行軍散二分,鮮石菖蒲汁四匙;氣衝呃逆,加母丁香五分,柿蒂三十個;脘腹痛甚,加炒延胡錢半,紫金片四分;若轉筋甚,加酒炒木瓜錢半,生苡仁六錢,原方去竹茹、枇杷葉,用絲瓜絡、寬筋草各一兩煎湯代水;若瀉止,嘔數日不止,加絹包旋覆花三錢,代赭石四錢,原方去二苓、滑澤、車前、木通;若渴甚煩熱,加生石膏六錢,西瓜汁一瓢,原方去萸、夏、藿、枳、二苓、滑、通;若吐蛔多,加烏梅肉五分,胡連六分,炒川椒二分。

白話文:

夏天和秋天霍亂,大多是因為濕氣阻遏熱氣,加上飲食過飽而發作,也有因為接觸穢物而發病的。這個方子可以化解積滯,通利痞塞,止住嘔吐,分利小便以止瀉,是夏秋熱霍亂症的正治方法。不過黃連和吳茱萸的用量要根據濕熱的輕重程度來調整。凡是治療嘔吐、腹瀉、抽筋、腹痛、腸鳴、口渴、吐蛔蟲、眼窩凹陷、失聲、手腳冰冷、指甲發紫、脈搏微弱或沉伏的,都可以用這個湯。前胡治療嘔吐腹瀉效果很好。

此外,如果舌頭發紅,屬營分有熱,可以加廣鬱金三錢、丹參三錢,去掉茱萸和半夏;如果熱氣閉塞,昏迷煩躁,可以加行軍散二分,鮮石菖蒲汁四匙;如果氣逆呃逆,可以加母丁香五分,柿蒂三十個;如果脘腹疼痛厲害,可以加炒延胡索半錢,紫金片四分;如果抽筋嚴重,可以加酒炒木瓜半錢,生苡仁六錢,原方去掉竹茹、枇杷葉,用絲瓜絡和寬筋草各一兩煎湯代替水;如果腹瀉止住,但嘔吐持續數日不止,可以加絹包旋覆花三錢,代赭石四錢,原方去掉二苓、滑石、車前、木通;如果口渴嚴重,煩躁發熱,可以加生石膏六錢,西瓜汁一瓢,原方去掉茱萸、半夏、藿香、枳實、二苓、滑石、木通;如果吐蛔蟲很多,可以加烏梅肉五分,胡連六分,炒川椒二分。

絳礬丸,皂礬(五錢,麵裹燒紅),杜蒼朮(五錢),真川樸(八錢),廣皮(六錢),炒焦甘草(三錢),煮紅棗肉為小丸,姜半夏粉一兩為衣,每服錢半或二錢,一日兩次,淡薑湯送下。

蠶矢湯,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四錢),大豆卷(四錢),通草(一錢),陳木瓜(三錢),仙露夏(一錢),焦山梔(錢半),黃芩(一錢),吳茱萸(三分拌炒小川連二錢),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白話文:

[絳礬丸]

將皂礬(五錢,用麵裹好燒至紅色),杜蒼朮(五錢),真川樸(八錢),廣皮(六錢),炒焦甘草(三錢),用紅棗肉煮成小丸子,再用姜半夏粉一兩作為丸子的外衣。每次服用半錢或二錢,一天兩次,用淡薑湯送服。

[蠶矢湯]

取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四錢),大豆卷(四錢),通草(一錢),陳木瓜(三錢),仙露夏(一錢),焦山梔(半錢),黃芩(一錢),吳茱萸(三分,與小川連二錢拌炒),用地漿或陰陽水煎煮,稍涼後慢慢服用。

按:,此方分量,悉遵原方;專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濕阻熱鬱之時行急證。

燃照湯,飛滑石(四錢),真川樸(一錢),焦山梔(二錢),黃芩(錢半),製半夏(一錢),淡香豉(三錢),省頭草(錢半),水煎去滓,研沖白蔻仁八分溫服。苔膩而厚濁者,去白蔻仁,加草果仁一錢。

連樸飲,小川連(一錢),真川樸(二錢),石菖蒲(一錢),香豉(三錢),製半夏(一錢),焦山梔(三錢),水蘆根二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這個方子劑量,全部按照原方;專門治療霍亂引起抽筋,四肢冰冷腹痛,口渴煩躁,眼睛凹陷脈象微弱,濕氣阻滯熱氣鬱結引起的急症。

燃照湯,滑石(四錢),川樸(一錢),焦山梔(二錢),黃芩(一錢半),制半夏(一錢),淡香豉(三錢),省頭草(一錢半),水煎去渣,研磨後用白蔻仁八分溫水沖服。如果舌苔膩厚濁,就去除白蔻仁,加草果仁一錢。

連樸飲,小川連(一錢),川樸(二錢),石菖蒲(一錢),香豉(三錢),制半夏(一錢),焦山梔(三錢),用蘆根二兩煎湯代替水。

星香導痰丸,制南星(三兩),製半夏(三兩),香附子(三兩),陳皮(五兩),上四味同研末,薑汁皂角膏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按丹溪翁云:此家傳秘方,治痰嗽氣逆屢驗。

沉香百消曲,五靈脂(一斤),制香附(一斤),黑醜(二兩),白醜(二兩),上沉香(一兩),製法仿六神麯,每塊一錢。

白話文:

星香導痰丸,以南星、半夏、香附子、陳皮等藥材研成細末,用薑汁和皂角膏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相傳此方為丹溪翁家傳秘方,治療痰嗽氣逆效果顯著。

沉香百消曲,以五靈脂、香附、黑醜、白醜、沉香等藥材,仿照六神丸的製法,製成每塊一錢的藥丸。

按:,此曲善能消水消食,消痞消痰,消氣消滯,消瘀消痢,消蠱消膈,並痰迷心竅等症俱治,其功甚捷。

加味枳實梔豉合小陷胸湯,小枳實(錢半),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連翹(三錢),栝蔞仁(五錢),姜半夏(二錢),小川連(八分),條芩(二錢),西茵陳(二錢),姜水炒木通(一錢),先用活水蘆根二兩,燈心一錢,煎湯代水。

加味蘆根飲子,水蘆根(二兩),鮮竹茹(五錢),南花粉(三錢),知母(三錢),生粳米(三錢鮮荷葉包),生薑皮(五分),

白話文:

此曲方藥善於消水、消食、消痞、消痰、消氣、消滯、消瘀、消痢、消蠱、消膈,以及治療痰迷心竅等症,功效十分迅速。

加味枳實梔豉合小陷胸湯

小枳實(半錢)、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連翹(三錢)、栝蔞仁(五錢)、姜半夏(二錢)、小川連(八分)、條芩(二錢)、西茵陳(二錢)、姜水炒木通(一錢)。先用活水蘆根二兩,燈心一錢,煎湯代水。

加味蘆根飲子

水蘆根(二兩)、鮮竹茹(五錢)、南花粉(三錢)、知母(三錢)、生粳米(三錢,用鮮荷葉包)、生薑皮(五分)。

加減白虎湯,生石膏(八錢),白知母(四錢),生甘草(八分),鮮竹葉(五十片),先用西瓜翠衣四兩,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淨剪去大筋,煎湯代水。

加減銀翹散,光杏仁(錢半),牛蒡子(錢半),木賊草(八分),銀花(錢半),栝蔞皮(錢半),川貝母(三錢),老紫草(三錢),連翹(三錢),粉丹皮(錢半),鮮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加減白虎湯用生石膏、白知母、生甘草、鮮竹葉,先用西瓜翠衣和鮮枇杷葉煎湯代水。加減銀翹散則用光杏仁、牛蒡子、木賊草、銀花、栝蔞皮、川貝母、老紫草、連翹、粉丹皮、鮮竹葉。

加味二陳湯,姜半夏(三錢),浙茯苓(四錢),北細辛(三分),廣皮(二錢),白芥子(八分),生苡仁(六錢),飛滑石(四錢),豬苓(二錢),建澤瀉(二錢),炙甘草(六分),先用絲通草三錢煎湯代水。

加味五苓散,生曬術(錢半),浙茯苓(四錢),川桂枝(六分),拌滑石(六錢),建澤瀉(二錢),水蘆根(一兩),淡竹葉(錢半),豬苓(錢半)

白話文:

加味二陳湯

藥材:

  • 姜半夏:三錢
  • 浙茯苓:四錢
  • 北細辛:三分
  • 廣皮:二錢
  • 白芥子:八分
  • 生苡仁:六錢
  • 飛滑石:四錢
  • 豬苓:二錢
  • 建澤瀉:二錢
  • 炙甘草:六分

用法:

先用絲通草三錢煎湯,取汁代替水,再加入上述藥材煎煮。

加味五苓散

藥材:

  • 生曬術:錢半
  • 浙茯苓:四錢
  • 川桂枝:六分
  • 拌滑石:六錢
  • 建澤瀉:二錢
  • 水蘆根:一兩
  • 淡竹葉:錢半
  • 豬苓:錢半

用法:

將所有藥材一起煎煮。

加味小陷胸湯,栝蔞仁(五錢),姜半夏(二錢),小川連(一錢),枳實(二錢),真川樸(一錢),帶皮苓(四錢),新會皮(二錢),

加減半夏瀉心湯,姜半夏(三錢),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均用姜水炒),飛滑石(四錢),絲通草(錢半),淡竹瀝(一瓢),薑汁(四滴)

控涎丹,白芥子,甘遂,大戟(各一兩),研末,薑汁糊丸,每服十丸,重則服三十丸,淡薑湯送下。

白話文:

加味小陷胸湯:

栝蔞仁(五錢),姜半夏(二錢),小川連(一錢),枳實(二錢),真川樸(一錢),帶皮苓(四錢),新會皮(二錢)。

加減半夏瀉心湯:

姜半夏(三錢),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均用薑水炒),飛滑石(四錢),絲通草(錢半),淡竹瀝(一瓢),薑汁(四滴)

控涎丹:

白芥子,甘遂,大戟(各一兩),研末,薑汁糊丸,每服十丸,重則服三十丸,淡薑湯送下。

伐木丸,製蒼朮(一斤),黃酒麴(二兩同蒼朮炒赤色),皂礬

半斤醋拌曬乾入陽城罐火煅,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湯任下,日二三服。

按:,張三丰仙傳方云:此治黃腫如土色,其效如神。李時珍云:絳礬丸不及此方之妙。

加味連茹橘半湯,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龍膽草(一錢),廣皮(錢半),仙露夏(錢半),鮮石菖蒲根葉(錢半),先用鮮竹茹五錢,鮮茅根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伐木丸的製作方法是,用一斤蒼朮,加入兩兩黃酒麴一起炒至赤色,再將半斤皂礬用醋拌勻,曬乾後放入陽城罐中火煅,醋糊成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丸,用好酒或米湯送服,每日服用兩到三次。

據記載,張三丰仙傳方中提到此方能治黃腫如土色,其效如神。李時珍也說絳礬丸不如此方妙。

加味連茹橘半湯則需加入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龍膽草一錢、廣皮一錢半、仙露夏一錢半、鮮石菖蒲根葉一錢半。先用鮮竹茹五錢、鮮茅根一兩煎湯,用此湯代替水服用。

加減小陷胸合半夏瀉心湯,栝蔞仁(五錢),仙露夏(二錢),小川連(一錢),條芩(二錢),淡竹瀝(一瓢),生薑汁(四滴)

昌陽瀉心湯,鮮石菖蒲(錢半),條芩(一錢),仙露夏(一錢),蘇葉(四分),小川連(六分),真川樸(八分),紫菀(三錢),先用鮮竹茹五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活水蘆根二兩,煎湯代水。

按:,此方除痰泄熱,宣氣通津;專治暑穢夾痰,釀成霍亂,胸痞心煩,神昏譫語,或渴或呃,或嘔酸吐苦,湯水礙下,小便秘澀等症。

白話文:

加減小陷胸合半夏瀉心湯,使用栝蔞仁五錢、仙露夏二錢、小川連一錢、條芩二錢,再加入一瓢淡竹瀝和四滴生薑汁。

昌陽瀉心湯則以鮮石菖蒲錢半、條芩一錢、仙露夏一錢、蘇葉四分、小川連六分、真川樸八分、紫菀三錢為藥材,先將鮮竹茹五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活水蘆根二兩煎成湯汁,再以此湯汁當水煎煮其他藥材。

這個方子能化痰泄熱,宣通氣機,暢通津液,專門治療暑熱夾雜痰濕,導致霍亂,出現胸悶心煩、神志昏迷、說胡話、口渴或打嗝、嘔吐酸苦、飲食難下、小便不通等症狀。

食積,山慈菇(二兩),川文蛤(二兩),蘇合油(兩半),大戟(兩半),白檀香(兩半),安息香(兩半),千金霜(一兩),琥珀(五錢),明雄黃(五錢),當門子(三錢),梅冰(三錢),上十一味,各研極細,再合研勻,濃糯米飲杵丸,每重錢許,外以飛金為衣。

按:,薛一瓢先生云:此丹比蘇合丸而無熱,較至寶丹而不涼,兼玉樞丹之解毒,備二方之開閉;專治霍亂痧脹,嵐瘴中惡,水土不服,喉風中毒,蛇犬蟲傷,五絕暴厥,癲狂癰疽,鬼胎魘魅,及暑濕溫疫之邪,瀰漫熏蒸,神明昏亂,危急諸症。

白話文:

配方如下:

  1. 食積:這是指消化不良或食物在胃中停留過久,導致的不適或疾病。

  2. 山慈菇(二兩):這是一種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3. 川文蛤(二兩):這也是一種草藥,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胸悶等症狀。

  4. 蘇合油(兩半):這種油有鎮靜、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心臟疾病和神經系統問題。

  5. 大戟(兩半):這是一種強烈的利尿劑,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

  6. 白檀香(兩半):這是一種香料,也被用於草藥中,具有一些抗炎和止痛的效果。

  7. 安息香(兩半):這是一種具有鎮靜和止痛效果的草藥。

  8. 千金霜(一兩):這可能是一種草藥,具體功效不詳。

  9. 琥珀(五錢):這是一種礦物石,具有安神、定志的效果。

  10. 明雄黃(五錢):這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解毒、殺蟲的功效。

  11. 當門子(三錢):這是一種草藥,用於治療頭痛、咳嗽等症狀。

  12. 梅冰(三錢):這可能是一種草藥,具體功效不詳。

所有成分都需要研磨至極細,然後混合均勻。製成的藥丸重量約為一錢,外面需要包裹一層飛金作為保護層。

薛一瓢先生指出,這種藥物比蘇合丸更不會產生熱性反應,比至寶丹更不會造成涼感,同時結合了玉樞丹的解毒作用,以及兩種藥方的開闔功能。它專門用於治療霍亂、痧脹、嵐瘴中惡、水土不服、喉風中毒、蛇犬蟲傷、五絕暴厥、癲狂癰疽、鬼胎魘魅等各種疾病,以及暑濕溫疫之邪引起的神志不清等危急症狀。

厥症返魂丹,飛辰砂,明雄黃,生玳瑁,麝香,白芥子(各二錢半),上藥同研如粉,於瓷器中熔安息香和丸,如綠豆大。

按:,此丹專治屍厥不語或沖惡不語,每服五丸,用童便化下。小兒熱風痙厥,只服一丸。

承氣陷胸湯,小枳實(錢半),真川樸(八分),生錦紋(三錢),川連(一錢),栝蔞仁(六錢),仙露夏(三錢),先用活水蘆根,鮮冬瓜子各二兩煎湯代水。陰虛者加鮮生地一兩,元參五錢。

白話文:

厥症返魂丹是一種用來治療昏迷不語的藥方,主要由飛辰砂、明雄黃、生玳瑁、麝香、白芥子等五味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安息香和丸,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對於屍厥不語或沖惡不語,每次服用五丸,用童便化服;對於小兒熱風痙厥,每次服用一丸。

承氣陷胸湯則是用來治療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胸悶氣短等症狀的藥方,主要由小枳實、真川樸、生錦紋、川連、栝蔞仁、仙露夏等六味藥材組成。煎服時先用活水蘆根、鮮冬瓜子各二兩煎湯代水,如果患者屬於陰虛體質,可以加鮮生地一兩、元參五錢。

小陷胸湯合樸黃丸,栝蔞仁(六錢),仙露夏(三錢),樸黃丸(三錢),川連(八分),上藥煎成,用絹篩濾清服。

樸黃丸,真川樸,陳皮(各十二兩),制錦紋(一斤四兩),木香(四兩),上用荷葉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開水下,小兒二錢。

枳實導滯丸,小枳實,六神麯(各五錢),制錦紋(一兩),小川連(三錢),青子芩,生曬術(各三錢),浙茯苓(三錢),建澤瀉(二錢)

神芎導水丸,生錦紋,青子芩(各二兩),炒黑醜,飛滑石(各四兩),小川連,蘇薄荷,川芎(各五錢),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

白話文:

小陷胸湯合樸黃丸,使用栝蔞仁六錢、仙露夏三錢、樸黃丸三錢、川連八分,煎煮成湯後,用絹布過濾取清液服用。

樸黃丸則由真川樸、陳皮各十二兩,制錦紋一斤四兩,木香四兩混合,用荷葉水泛丸,丸如綠豆大,每次服用三錢,開水送服,小兒服用二錢。

枳實導滯丸則由小枳實、六神麯各五錢,制錦紋一兩,小川連三錢,青子芩、生曬術各三錢,浙茯苓三錢,建澤瀉二錢組成。

神芎導水丸則由生錦紋、青子芩各二兩,炒黑醜、飛滑石各四兩,小川連、蘇薄荷、川芎各五錢,研磨成細末,滴水製成小豆大的丸藥,溫水送服十丸至十五丸,每次加服十丸,每日三次,冷水服用亦可。

按:,此丸瀉濕熱,消酒食,清頭目,利咽喉,能令胃腸結滯宣通,氣和而愈,屢用輒效。

陸氏潤字丸,酒炒錦紋(一兩),製半夏,前胡,山楂肉,天花粉,廣陳皮,白朮,枳實,檳榔(各一錢二分五釐),每藥須略炒或曬乾為末,薑汁打神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錢。

按:,此丸善治濕熱食積,胸滿不食,腹痛便閉及夏秋芡實等證,最穩最靈,方載陸養愚三世醫驗中。

白話文:

這丸藥能瀉去濕熱、消解酒食、清頭目、利咽喉,能讓胃腸結滯宣通,氣和而愈,屢試不爽。陸氏潤字丸的藥方是:酒炒錦紋(一兩)、製半夏、前胡、山楂肉、天花粉、廣陳皮、白朮、枳實、檳榔(各一錢二分五釐),每味藥都要略微炒或曬乾研成細末,用薑汁打神麯做成丸藥,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錢。此丸善治濕熱食積、胸滿不食、腹痛便閉以及夏秋芡實等證,療效十分穩妥靈驗,方出自陸養愚三世醫驗中。

調胃承氣湯,生錦紋(一錢),元明粉(錢半),炙甘草(六分)

犀連承氣湯,白犀角(一錢),小川連(一錢),生錦紋(三錢),枳實(錢半),元明粉(三錢),真川樸(五分)

桃仁承氣湯,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桂枝(三分),生甘草(六分)

按:,此湯乃仲景原方,吳又可去桂枝、甘草二味,加當歸、赤芍、丹皮各二錢,亦名桃仁承氣湯;吳鞠通去元明粉、桂枝、甘草三味,加細生地六錢,丹皮四錢,澤蘭二錢,人中白二錢,名加減桃仁承氣湯;同一治蓄血症,涼血通瘀之功,較原方尤勝。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由生錦紋一錢、元明粉錢半、炙甘草六分組成。犀連承氣湯則以白犀角、小川連各一錢,生錦紋三錢,枳實錢半,元明粉三錢,真川樸五分組成。桃仁承氣湯則由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桂枝三分、生甘草六分組成。這些湯方都是仲景原方,吳又可去除了桂枝和甘草,添加了當歸、赤芍、丹皮各二錢,稱為桃仁承氣湯;吳鞠通則去除了元明粉、桂枝、甘草,添加了細生地六錢、丹皮四錢、澤蘭二錢、人中白二錢,稱為加減桃仁承氣湯。這些湯方都屬於涼血通瘀的方劑,在治療蓄血症方面,比原方更有效。

犀角地黃湯,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粉丹皮(三錢),赤芍(二錢)

茵陳蒿湯,西茵陳(五錢),焦山梔(四錢),生錦紋(二錢),

千金生地黃湯,鮮生地(二兩),生錦紋(一錢),生甘草(八分),紅棗(四枚),芒硝(一錢)

養榮承氣湯,鮮生地(一兩),油當歸(三錢),生白芍(二錢),知母(三錢),生錦紋(一錢),小枳實(錢半),真川樸(五分)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用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粉丹皮三錢、赤芍二錢。茵陳蒿湯用西茵陳五錢、焦山梔四錢、生錦紋二錢。千金生地黃湯用鮮生地二兩、生錦紋一錢、生甘草八分、紅棗四枚、芒硝一錢。養榮承氣湯用鮮生地一兩、油當歸三錢、生白芍二錢、知母三錢、生錦紋一錢、小枳實錢半、真川樸五分。

雪羹加味煎,淡海蜇(四兩),大荸薺(六個),鮮地汁(二瓢),元參(三錢),栝蔞仁(五錢),雅梨汁(一瓢),淨白蜜(二匙),薑汁(二滴),先用鮮冬瓜皮子一個同海蜇、荸薺煎湯代水。

阿膠雞子黃湯,真阿膠(錢半),左牡蠣(五錢),大生地(四錢),白芍(三錢),女貞子(三錢),黃甘菊(二錢),雞子黃(一枚),童便(一鍾)

白話文:

雪羹加味煎:

將四兩淡海蜇和六個大荸薺,與一個鮮冬瓜皮一起煎湯,以湯汁代替水。然後加入二瓢鮮地汁、三錢元參、五錢栝蔞仁、一瓢雅梨汁、兩匙淨白蜜和兩滴薑汁,混合煎煮即成。

阿膠雞子黃湯:

將半錢真阿膠、五錢左牡蠣、四錢大生地、三錢白芍、三錢女貞子、二錢黃甘菊和一枚雞子黃,以及一鍾童便一起放入鍋中,煎煮成湯即可。

按:,此方甘鹹靜鎮,善熄肝風;專治肝風上翔,頭眩心悸,耳鳴躁擾狂厥等症。

導赤散合加味虎杖散,鮮生地(一兩),淡竹葉(錢半),生甘梢(八分),木通(一錢),杜牛膝(一兩),茺蔚子(三錢),琥珀末(五分),麝香(一分)

豬苓湯合豭鼠矢散,飛滑石(四錢),真阿膠(一錢),建澤瀉(二錢),豬苓(二錢),兩頭尖(一錢),赤茯苓(錢半),韭菜白(一錢)

白話文:

此方藥性甘鹹,具有靜止鎮定的功效,擅長熄滅肝風。專門治療肝風上衝導致的頭昏眼花、心悸、耳鳴、躁動不安、狂躁昏厥等症狀。

導赤散合加味虎杖散

鮮生地(一兩),淡竹葉(半錢),生甘草(八分),木通(一錢),杜牛膝(一兩),茺蔚子(三錢),琥珀末(五分),麝香(一分)。

豬苓湯合豭鼠矢散

飛滑石(四錢),真阿膠(一錢),澤瀉(二錢),豬苓(二錢),兩頭尖(一錢),赤茯苓(半錢),韭菜白(一錢)。

新定不食,真川樸(八分),花檳榔(錢半),草果仁(五分),枳殼(錢半),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青子芩(二錢),桔梗(錢半),鮮荷葉包六一散(三錢),知母(三錢),先用活水蘆根二兩,北細辛三分,煎湯代水。

加減甘露飲,細生地(四錢),西洋參(錢半),淡天冬(錢半),麥冬(二錢),青子芩(一錢),西茵陳(錢半),雅梨汁(一瓢),蔗漿(一瓢),先用炒香鮮枇杷葉一兩,鮮茅根二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新定不食」這個方子,需要川樸八分,花檳榔錢半,草果仁五分,枳殼錢半,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青子芩二錢,桔梗錢半,鮮荷葉包六一散三錢,知母三錢。先用活水蘆根二兩,北細辛三分,煎湯來代替水服用。

「加減甘露飲」這個方子,需要細生地四錢,西洋參錢半,淡天冬錢半,麥冬二錢,青子芩一錢,西茵陳錢半,雅梨汁一瓢,蔗漿一瓢。先用炒香的鮮枇杷葉一兩,鮮茅根二兩,煎湯來代替水服用。

參麥六味湯,潞黨參(三錢),提麥冬(三錢),大熟地(四錢),淮藥(二錢),山萸肉(錢半),浙茯苓(三錢),粉丹皮(錢半),澤瀉(錢半)

加減復脈湯,炙甘草(六錢),大生地(六錢),生白芍(六錢),麥冬(五錢),真阿膠(三錢),大麻仁(三錢),脈虛大欲散者,加人參二錢。

石氏犀地湯,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青連翹(三錢),銀花(二錢),廣鬱金(三錢),雅梨汁(一瓢),淡竹瀝(一瓢),薑汁(二滴),鮮石菖蒲根葉(錢半),先用活水蘆根二兩,燈心一錢,煎湯代水。

白話文:

參麥六味湯:

  • 潞黨參(三錢):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 提麥冬(三錢):麥冬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 大熟地(四錢):熟地黃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作用。
  • 淮藥(二錢):淮藥能調和脾胃、緩解腹痛。
  • 山萸肉(錢半):山茱萸能補肝腎、收斂固脫。
  • 浙茯苓(三錢):茯苓利水滲溼、安神寧心。
  • 粉丹皮(錢半):丹皮有清熱涼血、退熱的功效。
  • 澤瀉(錢半):澤瀉能利水消腫、清熱降火。

加減復脈湯:

  • 炙甘草(六錢):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的作用。
  • 大生地(六錢):生地黃滋陰養血、清熱涼血。
  • 生白芍(六錢):白芍能養血緩急、涼血止痛。
  • 麥冬(五錢):麥冬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 真阿膠(三錢):阿膠補血養顏、潤燥止血。
  • 大麻仁(三錢):大麻仁潤腸通便、滋潤養胃。 對於脈虛大欲散者,可以加入人參(二錢)來補益元氣。

石氏犀地湯:

  • 白犀角(一錢):犀角清熱解毒、鎮靜安神。
  • 鮮生地(一兩):生地黃滋陰清熱、養血生津。
  • 青連翹(三錢):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銀花(二錢):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 廣鬱金(三錢):鬱金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雅梨汁(一瓢)、淡竹瀝(一瓢):梨汁和竹瀝都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 薑汁(二滴):生薑汁能溫胃止吐、解毒。
  • 鮮石菖蒲根葉(錢半):菖蒲能開竅醒腦、化濕和胃。 首先使用活水蘆根(二兩)和燈心(一錢)煎湯作為引子。

按:,此方涼血開閉,泄熱化濕,涼而不遏,潤而不膩,用藥最為空靈;善治邪傳包絡,化燥傷陰,神昏譫妄,舌赤無苔等證,屢用輒效。如或不應,再用瓜霜紫雪丹,或新定補氣,透熱宣竅,功力尤勝。

瓜霜紫雪丹,白犀角,羚羊角,青木香,上沉香(各五錢),寒水石,石膏,靈磁石,飛滑石(各五兩),元

,升麻(各一兩六錢),硃砂(五錢),生甘草(八錢),公丁香(二錢),麝香(一錢二分),金箔(一兩),西瓜硝(八錢),冰片(三錢),製法照局方紫雪。

白話文:

此方藥性清涼,能疏散血熱,開泄閉塞,消解熱邪,化除濕氣。清涼而不阻遏,潤澤而不油膩,用藥非常精妙。

此方擅長治療

外邪侵犯肌膚,耗傷津液,導致神志昏迷、胡言亂語,舌頭發紅無苔等症狀。屢次使用都非常有效。

如果

此方無效,可以再使用 瓜霜紫雪丹,或使用新定補氣透熱宣竅的藥方,療效更佳。

瓜霜紫雪丹的藥方如下

  • 白犀角、羚羊角、青木香、上沉香(各五錢)
  • 寒水石、石膏、靈磁石、飛滑石(各五兩)
  • 人參、升麻(各一兩六錢)
  • 朱砂(五錢)
  • 生甘草(八錢)
  • 丁香(二錢)
  • 麝香(一錢二分)
  • 金箔(一兩)
  • 西瓜硝(八錢)
  • 冰片(三錢)

製法

按照官方的紫雪丹製法。

按:,此方以西瓜硝八兩為君,又加冰片三錢,方載方省庵喉科,較局方紫雪尤勝;專治邪火毒火,穿經入臟,狂越躁亂,發斑發黃,瘴毒疫癘,蠱毒鬼魅,口瘡腳氣,小皂驚癇火痘,咽痛喉風,重齶痰核,舌疔紫泡等證,善能消解,其效如神,

拔萃犀角地黃湯,白犀角(一錢),鮮生地(兩半),生錦紋(三錢),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

葉氏加減復脈湯,炙甘草(一錢),大生地(錢半),真阿膠(錢半),麥冬(三錢),吉林參(五分),生苡仁(四錢),北沙參(四錢),燕窩(一錢),枇杷葉(三錢去毛蜜炙),南棗(兩枚),咳血加白芨一錢,夜熱加地骨皮四錢,便溏舌燥去生地。

白話文:

這個方子以西瓜硝八兩為主藥,再加入冰片三錢,方子出自方省庵的喉科書,比一般的紫雪散效果還要好。它專門治療邪火、毒火引起的各種病症,比如:

  • 邪火入侵經絡臟腑,造成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躁動不安。
  • 邪火上攻,導致皮膚出現斑點、發黃。
  • 瘴氣、瘟疫、蠱毒、鬼魅等引起的各種病症。
  • 口腔潰瘍、腳氣病、小兒驚癇、火毒引起的痘疹。
  • 咽喉疼痛、喉風、重齶(上顎隆起)、痰核、舌頭生疔瘡、紫色的水泡等。

此方藥效顯著,能有效消解各種病症,效果如同神效一般。

拔萃犀角地黃湯

白犀角(一錢),鮮生地(兩半),生錦紋(三錢),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

此方名為「拔萃犀角地黃湯」,藥材包括:

  • 白犀角:一錢
  • 鮮生地:兩半
  • 生錦紋:三錢
  • 川連:一錢
  • 青子芩:二錢

葉氏加減復脈湯

炙甘草(一錢),大生地(錢半),真阿膠(錢半),麥冬(三錢),吉林參(五分),生苡仁(四錢),北沙參(四錢),燕窩(一錢),枇杷葉(三錢去毛蜜炙),南棗(兩枚),咳血加白芨一錢,夜熱加地骨皮四錢,便溏舌燥去生地。

此方名為「葉氏加減復脈湯」,藥材包括:

  • 炙甘草:一錢
  • 大生地:錢半
  • 真阿膠:錢半
  • 麥冬:三錢
  • 吉林參:五分
  • 生苡仁:四錢
  • 北沙參:四錢
  • 燕窩:一錢
  • 枇杷葉(去毛蜜炙):三錢
  • 南棗:兩枚

根據病症不同,可加減藥材:

  • 咳血:加白芨一錢
  • 夜熱:加地骨皮四錢
  • 便溏舌燥:去生地

三甲復脈湯,生龜板(六錢),生鱉甲(五錢),生牡蠣(六錢),生地(四錢),真阿膠(錢半),炙甘草(一錢),生白芍(三錢),麥冬(三錢),大麻仁(三錢)

邵氏熱鬱湯,蘇薄荷(八分),青連翹(錢半),栝蔞皮(錢半),焦梔(三錢),廣鬱金(三錢),青子芩(錢半),生甘草(六分),桔梗(一錢),鮮竹葉(三十片),青蒿露(一兩沖)

犀地桑丹湯,白犀角(八分),鮮生地(八錢),冬桑葉(三錢),丹皮(二錢),生山梔(三錢),青連翹(三錢),老紫草(三錢),子芩(錢半),青蒿腦(錢半),元參心(二錢),池菊花(三錢),知母(三錢),先用活水蘆根二兩,鮮茅根二兩,嫩桑枝一兩,鮮竹葉五十片,煎湯代水。

白話文:

【三甲復脈湯】,生龜板(六錢),生鱉甲(五錢),生牡蠣(六錢),生地(四錢),真阿膠(錢半),炙甘草(一錢),生白芍(三錢),麥冬(三錢),大麻仁(三錢)。

【邵氏熱鬱湯】,蘇薄荷(八分),青連翹(錢半),栝蔞皮(錢半),焦梔(三錢),廣鬱金(三錢),青子芩(錢半),生甘草(六分),桔梗(一錢),鮮竹葉(三十片),青蒿露(一兩沖)。

【犀地桑丹湯】,白犀角(八分),鮮生地(八錢),冬桑葉(三錢),丹皮(二錢),生山梔(三錢),青連翹(三錢),老紫草(三錢),子芩(錢半),青蒿腦(錢半),元參心(二錢),池菊花(三錢),知母(三錢),首先使用活水蘆根二兩,鮮茅根二兩,嫩桑枝一兩,鮮竹葉五十片,煎湯代替水。

更衣丸,蘆薈(七錢),飛辰砂(五錢),上藥滴酒和丸,辰砂為衣,每服二錢,代代花五朵泡湯送下。

按:,此丸專治肝火爍液,液枯腸燥,大便秘結等症,奏功甚捷。

加味犀羚白虎湯,白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生石膏(八錢),知母(四錢),生甘草(八分),陳倉米(三錢),荷葉包,白頸蚯蚓(三支),陳金汁(一兩),甘羅根汁(一瓢和勻同沖),上藥先將犀羚二味,用水四碗,煎成二碗,代水煎藥。

白話文:

更衣丸

更衣丸由蘆薈七錢、飛辰砂五錢組成。將藥材滴入少許酒混合後製成丸藥,以辰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二錢,以代代花五朵泡製的湯水送服。

按: 此丸專門治療肝火過旺導致津液耗損,腸道乾燥,大便秘結等症狀,效果非常迅速。

加味犀羚白虎湯

加味犀羚白虎湯由白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生石膏八錢、知母四錢、生甘草八分、陳倉米三錢、白頸蚯蚓三支、陳金汁一兩、甘羅根汁一瓢混合而成。先將白犀角和羚角片用水四碗煎成二碗,再用此藥汁煎煮其他藥材。以荷葉包好藥材煎煮。

注:

  • “錢”為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3.75克。
  • “兩”為古代重量單位,約等於37.5克。
  • “瓢”為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500毫升。

按:,此方涼血解毒,清熱存津,不特透發斑疹,即火風發痙亦甚效。

千金生地黃煎,生玉竹(三錢),天花粉(二錢),地骨皮(三錢),茯神(三錢),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鮮生地汁,麥冬汁(各二瓢),鮮竹瀝(一瓢),生薑汁(四滴),淨白蜜(半錢),上藥用水兩碗,將前六味煎成一碗,去滓,加地冬等四汁及白蜜,再煎數沸,冬月煎膏尤妙。

按:,此方生液涼血,清火撤熱,兼擅其長;善治積熱煩渴,日晡轉劇,喘咳面赤,能食便秘等症。若加西洋參錢半,乃治虛熱之良劑。

白話文:

這個方子具有涼血解毒、清熱生津的功效,不僅可以透發斑疹,對於因火風導致的痙攣也十分有效。

千金生地黃煎

的藥材包括:生玉竹(三錢)、天花粉(二錢)、地骨皮(三錢)、茯神(三錢)、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鮮生地汁、麥冬汁(各二瓢)、鮮竹瀝(一瓢)、生薑汁(四滴)、淨白蜜(半錢)。

將以上藥材用水兩碗煎煮,將前六味煎成一碗,去渣,再加入地冬等四種汁液以及白蜜,繼續煎煮數沸。冬季煎煮成膏狀效果更佳。

這個方子以生津涼血、清熱散熱為主要功效,兼具多種優點;善於治療積熱煩渴、日漸加重、喘咳面紅、能吃但便秘等症狀。如果再加入西洋參半錢,則可以治療虛熱。

蘭葉,西洋參(一錢),生石膏(三錢),生甘草(八分),麥冬(錢半),仙露夏(一錢),青蔗漿(一錢),生薑汁(兩滴和勻同沖),先用鮮刮淡竹茹三錢,鮮茅根一兩,鮮稻穗三支,煎湯代水。

加減犀羚二鮮湯,鮮生地(一兩),鮮金釵(三錢),生石膏(一兩),川連(一錢),甘中黃(一錢),人中白(五分),陳金汁(一兩),元參(五錢),新銀花(三錢),青連翹(三錢),東白薇(五錢),池菊(三錢),先用白犀角一錢,羚羊角錢半,鮮茅根一兩,同石膏用水四碗,煎成兩碗,去渣,再煎前藥至一碗,衝入金汁服。

白話文:

【蘭葉湯】,西洋參(3克),生石膏(9克),生甘草(2.4克),麥冬(15克),仙露夏(3克),青蔗漿(3克),生薑汁(2滴,與其他材料調和後沖泡),先用鮮刮淡竹茹(9克),鮮茅根(30克),鮮稻穗(3枝),煎湯代替水使用。

【加減犀羚二鮮湯】,鮮生地(30克),鮮金釵(9克),生石膏(30克),川連(3克),甘中黃(3克),人中白(0.5克),陳金汁(30克),元參(25克),新銀花(9克),青連翹(9克),東白薇(25克),池菊(9克),先用白犀角(3克),羚羊角(15克),鮮茅根(30克),與石膏一起用四碗水煎煮,熬成兩碗,濾掉渣,再煎前面的藥物至一碗,加入金汁服用。

滋液救焚湯,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玄精石(一錢),麥冬(二錢),西洋參(錢半),大麻仁(三錢),生甘草(八分),阿膠(一錢),柏子仁(二錢),紫石英(三錢),西牛黃(一分調服)

龍膽瀉肝湯,龍膽草(八分),生山梔(錢半),青子芩(二錢),銀胡(一錢),鮮生地(五錢),車前子(錢半),生甘梢(八分),歸鬚(八分),建澤瀉(錢半),細木通(八分)

白話文:

滋液救焚湯,用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玄精石一錢、麥冬二錢、西洋參一錢半、大麻仁三錢、生甘草八分、阿膠一錢、柏子仁二錢、紫石英三錢,西牛黃一分調服。

龍膽瀉肝湯,用龍膽草八分、生山梔一錢半、青子芩二錢、銀胡一錢、鮮生地五錢、車前子一錢半、生甘梢八分、歸鬚八分、建澤瀉一錢半、細木通八分。

按:,此方專治脅痛苦,耳聾耳腫,筋痿陰濕,陰癢陰腫,血淋溲血等證,凡屬肝腎實火者均效。

平陽清裡湯,生石膏(六錢),生甘草(六分),青子芩(錢半),知母(三錢),小川連(八分),生川柏(六分),先用白犀角六分,羚角一錢,煎湯代水。

清澡救肺湯,霜桑葉(三錢),氣滯(三錢),黑芝麻(一錢),阿膠(八分),西洋參(一錢),生石膏(二錢),生甘草(八分),麥冬(錢半),蜜炙枇杷葉(三錢),痰多加栝蔞仁四錢,岩制川貝三分;血枯加大生地三錢,白木耳五分;火旺生風,加犀角五分,羚角一錢。

白話文: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脅肋疼痛、耳聾耳腫、筋脈萎縮、陰濕症、陰部搔癢腫脹、血尿、尿血等症狀,凡是屬於肝腎實火的人,都具有療效。

平陽清裡湯的配方是:生石膏六錢、生甘草六分、青子芩錢半、知母三錢、小川連八分、生川柏六分,先用白犀角六分、羚角一錢煎湯代替水。

清澡救肺湯的配方是:霜桑葉三錢、氣滯三錢、黑芝麻一錢、阿膠八分、西洋參一錢、生石膏二錢、生甘草八分、麥冬錢半、蜜炙枇杷葉三錢,痰多者加栝蔞仁四錢、岩制川貝三分;血枯者加大生地三錢、白木耳五分;火旺生風者,加犀角五分、羚角一錢。

岩制川貝,川貝母(一斤),研細末,浸以竹瀝三次,海粉汁二次,再加柿霜三兩二錢,春冬加麻黃末一兩六錢,夏秋加皂角刺一兩六錢,研作成錠,每重一錢。

按:,此藥歷經實驗,凡屬肝火爍肺,液郁為痰,久嗽不止,不拘火痰、燥痰、黏痰、膠痰,投無不效;惟寒嗽稀痰,濕嗽糊痰,均不可服。

葛氏保和湯,甜杏仁(三錢),生苡仁(三錢),真阿膠(八分),川貝(三錢),天花粉(二錢),炙百部(錢半),淡天冬(一錢),知母(二錢),杜兜鈴(一錢),炙甘草(五分),薄荷梗(五分),麥冬(二錢),款冬花(三錢),蘇百合(一錢),甜桔梗(五分),紫菀(錢半),白歸身(五分),紫蘇旁枝(五分)

白話文:

岩制川貝

川貝母一斤,研磨成細粉,用竹瀝浸泡三次,海粉汁浸泡二次,再加入柿霜三兩二錢。春冬季節加麻黃末一兩六錢,夏秋季節加皂角刺一兩六錢,研磨成藥錠,每錠重一錢。

此藥經實驗驗證,對於肝火灼傷肺部,體液鬱結化為痰,久咳不止,無論是火痰、燥痰、黏痰、膠痰,服用皆有效;唯獨寒咳稀痰,濕咳糊痰,則不可服用。

葛氏保和湯

甜杏仁三錢,生苡仁三錢,真阿膠八分,川貝三錢,天花粉二錢,炙百部錢半,淡天冬一錢,知母二錢,杜兜鈴一錢,炙甘草五分,薄荷梗五分,麥冬二錢,款冬花三錢,蘇百合一錢,甜桔梗五分,紫菀錢半,白歸身五分,紫蘇旁枝五分。

按:,葛可久原方云:此方治癆嗽肺痿,服之決效。

附加減法,血盛加藕節五個,茅根一兩,煎湯代水;痰盛加栝蔞仁四錢,淡竹瀝一瓢;喘盛加蘇子八分,白前二錢;熱盛加生桑皮三錢,地骨皮五錢。

潤肺雪梨膏,雪梨(六十支取汁二十杯),生地、茅根、藕肉(各取汁十杯),蘿蔔、麥冬(各取汁五杯),將六汁煎煉,入蜜一斤,飴糖八兩,薑汁半杯,再熬如稀糊,即成膏矣。每服一瓢,開水化服,一日三次。

白話文:

按: 葛可久原方記載:此方可以治療肺痨咳嗽、肺痿,服用後一定有效。

附加減法:

  • 血盛者,加藕節五個,茅根一兩,煎湯代水飲用。
  • 痰盛者,加栝蔞仁四錢,淡竹瀝一瓢。
  • 喘盛者,加蘇子八分,白前二錢。
  • 熱盛者,加生桑皮三錢,地骨皮五錢。

潤肺雪梨膏:

將六十個雪梨榨汁二十杯,生地、茅根、藕肉各取汁十杯,蘿蔔、麥冬各取汁五杯,將六種汁液煎熬,加入蜂蜜一斤,飴糖八兩,薑汁半杯,繼續熬煮至稀糊狀,即可成膏。每次服用一瓢,用開水沖服,每日三次。

青蒿鱉甲煎,青蒿腦(錢半),生鱉甲(四錢),霜桑葉(二錢),丹皮(二錢),鮮生地(四錢),白知母(三錢),地骨皮(五錢),銀胡錢半

顧氏清金散,生桑皮(三錢),地骨皮(四錢),生甘草(八分),麥冬(二錢),蘇百合(三錢),款冬花(三錢),生苡仁(五錢),川貝(三錢),生藕汁(一杯),清童便(一杯同沖),先用枇杷葉一兩去毛淨,鮮茅根一兩,煎湯代水。

按:,此方清肺潤燥,降氣消痰;專治陰虛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顧松園治肺癆初起,自制此方,隨症加減,屢用輒效。

白話文:

青蒿鱉甲煎方,使用青蒿腦、生鱉甲、霜桑葉、丹皮、鮮生地、白知母、地骨皮和銀胡。顧氏清金散則以生桑皮、地骨皮、生甘草、麥冬、蘇百合、款冬花、生苡仁、川貝、生藕汁和清童便為藥材,並用枇杷葉和鮮茅根煎湯代水。此方清肺潤燥,降氣消痰,專治陰虛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顧松園治療肺癆初期時,自行研製此方,隨症加減,效果顯著。

顧氏保陰煎,大熟地(四錢),大生地(三錢),淡天冬(二錢),麥冬(三錢),生玉竹(三錢),炙鱉甲(四錢),炙龜板(四錢),山藥(三錢),浙茯苓(三錢),淮牛膝(二錢),龍眼肉(十朵),骨蒸有汗,加地骨皮五錢,煅牡蠣四錢;無汗,加粉丹皮錢半,全青蒿一錢;腰膝痛,加甘杞子三錢,川杜仲二錢;盜汗,加炒棗仁三錢,瘛瘲三分;咳嗽,加蘇百合三錢,款冬花三錢,蜜炙枇杷葉三錢;痰多,加川貝三錢,竹瀝一瓢;咳血,加藕汁、童便各一杯沖:食少,加炒米仁五錢,炒穀芽三錢;肺臟無熱,右寸脈虛弱無力,加高麗參一錢,炙棉耆錢半。

白話文:

顧氏保陰煎,主要成分包括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玉竹、鱉甲、龜板、山藥、茯苓、牛膝、龍眼肉等。針對不同症狀,可以加入地骨皮、牡蠣、丹皮、青蒿、甘杞、杜仲、棗仁、百合、款冬花、枇杷葉、川貝、竹瀝、藕汁、童便、米仁、穀芽、高麗參、棉耆等藥材。

按:,此方甘鹹滋腎,甘淡養胃;專治真陰虛衰,相火熾盛,發熱在於午子前後,或但皮里骨蒸,五心常熱,鼻中乾燥,唇紅顴赤,口苦舌乾,耳鳴目眩,腰膝痠軟,四肢無力,倦怠思臥,大便燥結,小便黃赤,六脈弦數或虛數無力。若病日久,飲食少思,大便溏泄,午後灑淅發寒,少頃發熱,熱至雞鳴寅卯時分,盜汗出而身涼,均以此方加減治之。

新加六味湯,一名經驗加味地黃湯,大生地(三錢),大熟地(四錢),浙茯苓(三錢),麥冬(二錢),山萸肉(錢半),淮山藥(三錢),粉丹皮(錢半),澤瀉(錢半),咳嗽,加蘇百合三錢,蜜炙枇杷葉三錢,痰血,加梨汁、童便各一杯;熱盛,加生桑皮三錢,地骨皮五錢。

白話文:

此方藥性甘鹹滋補腎臟,甘淡養護胃部,專門治療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的情況。患者常在午夜前後發熱,或者只是皮膚發熱,五心煩熱,鼻腔乾燥,嘴唇紅、臉頰泛紅,口苦舌燥,耳鳴眼花,腰膝酸軟,四肢無力,容易疲倦嗜睡,大便乾燥,小便黃赤,脈象弦數或虛數無力。如果病症持續很久,食慾不振,大便稀溏,下午發冷,一會兒又發熱,熱到雞鳴時分,盜汗後身體發涼,都可以用此方加減調整來治療。

新加六味湯,又名經驗加味地黃湯,由生地、熟地、茯苓、麥冬、山萸肉、淮山藥、丹皮、澤瀉等藥物組成。咳嗽者,可加蘇葉、百合、蜜炙枇杷葉;痰血者,可加梨汁和童便;熱盛者,可加生桑皮、地骨皮。

六味加犀角湯,大熟地(四錢),山萸肉(錢半),浙茯苓(三錢),澤瀉(錢半),淮山藥(三錢),粉丹皮(錢半),白犀角(一錢)

生脈散,別直參(錢半),原麥冬(五錢),北五味(五分)

大補陰丸,川柏,知母各四兩俱用鹽酒炒,熟地,炙龜板(各六兩),共研細末,用豬脊髓一條蒸熟,煉蜜為丸,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下。

張氏左歸飲,大熟地(三錢),山萸肉(一錢),甘杞子(二錢),山藥(錢半),粉丹皮(錢半),炙甘草(一錢),肺熱而煩者,加辰砂染麥冬二錢,女貞子三錢;肺熱而咳者,加蘇百合二錢,川貝母三錢;血虛生熱者,加阿膠一錢,生白芍三錢;咳血、吐血、便血,加鮮生地五錢,白木耳八分。

白話文:

六味加犀角湯,使用大熟地四錢、山萸肉一錢半、浙茯苓三錢、澤瀉一錢半、淮山藥三錢、粉丹皮一錢半、白犀角一錢。

生脈散,使用別直參一錢半、原麥冬五錢、北五味五分。

大補陰丸,使用川柏、知母各四兩,用鹽酒炒過,熟地、炙龜板各六兩,共研細末,用豬脊髓一條蒸熟,煉蜜為丸,每次服用三錢,空心淡鹽湯送服。

張氏左歸飲,使用大熟地三錢、山萸肉一錢、甘杞子二錢、山藥一錢半、粉丹皮一錢半、炙甘草一錢。若患者肺熱而煩躁,可加辰砂染麥冬二錢、女貞子三錢;若患者肺熱而咳嗽,可加蘇百合二錢、川貝母三錢;若患者血虛生熱,可加阿膠一錢、生白芍三錢;若患者咳血、吐血、便血,可加鮮生地五錢、白木耳八分。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青子芩(二錢),生白芍(錢半),生甘草(五分),紅棗(兩枚),姜半夏(錢半),鮮生薑(兩片)

白虎加人參湯,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八分),粳米(三錢),西洋參(錢半)

甘草湯,生甘草,炙甘草(各一錢),泉水、童便各一碗,煎取一碗服。

桔梗湯,白桔梗(錢半),生甘草(一錢)

豬膚湯,豬肉皮(一兩刮去白膏),白蜜(一兩),炒米粉(五錢)

白話文: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用青子芩兩錢、生白芍一錢半、生甘草五分、紅棗兩枚、姜半夏一錢半、鮮生薑兩片。白虎加人參湯用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八分、粳米三錢、西洋參一錢半。甘草湯用生甘草和炙甘草各一錢,泉水和童便各一碗,煎取一碗服用。桔梗湯用白桔梗一錢半、生甘草一錢。豬膚湯用豬肉皮一兩(刮去白膏)、白蜜一兩、炒米粉五錢。

黃連阿膠湯,小川連(錢半),真阿膠(錢半),青子芩(一錢),白芍(一錢),雞子黃(兩枚)

大承氣湯,生錦紋(三錢),元明粉(三錢),小枳實(錢半),川樸(一錢)

黃連湯,小川連(八分),姜半夏(一錢),川桂枝(五分),乾薑(四分),潞黨參(五分),炙甘草(四分),大紅棗(四枚)

千金瀉肝湯,生山梔(三錢),淡香豉(二錢),鮮生地(五錢),大青(一錢),生石膏(六錢),元明粉(錢半),川柴胡(六分),桂枝(二分)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用半錢黃連、半錢真阿膠、一錢青子芩、一錢白芍、兩個雞蛋黃。

大承氣湯,用三錢生錦紋、三錢元明粉、半錢小枳實、一錢川樸。

黃連湯,用八分黃連、一錢姜半夏、五分川桂枝、四分乾薑、五分潞黨參、四分炙甘草、四枚大紅棗。

千金瀉肝湯,用三錢生山梔、二錢淡香豉、五錢鮮生地、一錢大青、六錢生石膏、半錢元明粉、六分川柴胡、二分桂枝。

千金清肝飲,生山梔(錢半),青子芩(三錢),生石膏(四錢),元參(二錢),元明粉(錢半),鮮竹葉(三十片),車前草(兩株),細辛(二分)

千金清心湯,鮮生地(一兩),生山梔(二錢),青子芩(二錢),大青(一錢),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元明粉(一錢),元參(錢半)

千金清脾飲,羚羊角(八分),寒水石(錢半),元明粉(一錢),大青(一錢),焦山梔(三錢),元參(錢半),射干(八分),升麻(三分)

白話文:

清肝飲:生山梔子半錢、青子芩三錢、生石膏四錢、元參二錢、元明粉半錢、鮮竹葉三十片、車前草兩株、細辛二分。

清心湯:鮮生地一兩、生山梔子二錢、青子芩二錢、大青一錢、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元明粉一錢、元參半錢。

清脾飲:羚羊角八分、寒水石半錢、元明粉一錢、大青一錢、焦山梔子三錢、元參半錢、射干八分、升麻三分。

千金清肺湯,青麻黃(五分),生石膏(四錢),光杏仁(二錢),前胡(錢半),焦山梔(三錢),生甘草(五分),紫菀(錢半),大青(一錢)

千金大青,西茵陳(二錢),焦山梔(三錢),元明粉(一錢),苦參(五分),鮮生地(五錢),生葛根(一錢),淡豆鼓(三錢),石膏(四錢),鮮蔥白(兩枚)

千金清胃飲,生山梔(三錢),淡香豉(三錢),干薤白(錢半燒酒洗三次搗爛)

白話文:

清肺湯:

  • 青麻黃 (5分)
  • 生石膏 (4錢)
  • 光杏仁 (2錢)
  • 前胡 (1錢半)
  • 焦山梔 (3錢)
  • 生甘草 (5分)
  • 紫菀 (1錢半)
  • 大青 (1錢)

大青湯:

  • 西茵陳 (2錢)
  • 焦山梔 (3錢)
  • 元明粉 (1錢)
  • 苦參 (5分)
  • 鮮生地 (5錢)
  • 生葛根 (1錢)
  • 淡豆鼓 (3錢)
  • 石膏 (4錢)
  • 鮮蔥白 (兩枚)

清胃飲:

  • 生山梔 (3錢)
  • 淡香豉 (3錢)
  • 干薤白 (1錢半,用燒酒洗三次,搗爛)

註:

  • 以上藥方劑量僅供參考,實際用藥請遵醫囑。
  • 方劑中的藥材名稱以現代常用名稱標示,方便理解。
  • 古代藥方劑量單位與現代不同,需要換算才能理解。

千金麥冬湯,提麥冬(三錢),炙甘草(一錢),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大紅棗(四錢),鮮竹葉(二十四片)

千金梔豉加石膏鼠矢湯,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生石膏(六錢),兩頭尖(五十粒包煎)

千金梔豉加鼠矢大黃湯,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生錦紋(一錢),兩頭尖(五十粒包煎)

知母解肌湯,白知母(三錢),生石膏(六錢),生葛根(一錢),麻黃(五分),生甘草(五分)

白話文:

藥材

  • 麥冬:三錢
  • 炙甘草:一錢
  • 生粳米:三錢(用荷葉包裹煎煮)
  • 大紅棗:四錢
  • 鮮竹葉:二十四片

藥材

  • 焦山梔:三錢
  • 淡豆豉:三錢
  • 生石膏:六錢
  • 兩頭尖(鼠矢):五十粒(用布包煎煮)

藥材

  • 焦山梔:三錢
  • 淡豆豉:三錢
  • 生錦紋(大黃):一錢
  • 兩頭尖(鼠矢):五十粒(用布包煎煮)

藥材

  • 白知母:三錢
  • 生石膏:六錢
  • 生葛根:一錢
  • 麻黃:五分
  • 生甘草:五分

漏蘆橘皮湯,漏蘆(錢半),新會皮(錢半),光杏仁(三錢),麻黃(五分),煨甘遂(八分),青子芩(二錢)備急黑奴丸補),釜底墨(一兩),梁上塵(二兩),灶突墨(一兩),麻黃(三兩),生錦紋(二錢),元明粉(一兩),青子芩(一兩),上七味研細,用蜜和如彈子大,新汲井水磨汁一碗服之。若渴,但與井水,須臾當寒,寒訖便汗則解。

肘後黑膏,鮮生地(二兩),淡豆豉(五錢),豬板油(五錢),腰黃(三分),麝香(一分沖)

白話文:

漏蘆橘皮湯,用漏蘆、新會皮、光杏仁、麻黃、煨甘遂、青子芩等藥材,再用釜底墨、梁上塵、灶突墨、麻黃、生錦紋、元明粉、青子芩等研成細末,用蜂蜜混合成彈子大小,用新井水磨汁服用,若口渴則喝井水,很快就會感到涼快,涼快後就會出汗,病就會好轉。

肘後黑膏,則用鮮生地、淡豆豉、豬板油、腰黃、麝香等藥材製成。

小品茅根湯,鮮茅根(一兩),生葛根(二錢)

枇杷葉飲子,枇杷葉(二兩去毛淨剪去大筋),鮮茅根(一兩)

茅根橘皮湯,鮮茅根(一兩),新會皮(三錢),生葛根(一錢),官桂(五分)

刪繁五淋,淡香豉(三錢),生山梔(三錢),生石膏(六錢),大青(一錢),元明粉(錢半),升麻(一錢),蔥白(五個)

深師芍藥湯,生白芍(錢半),小川連(四分),青子芩(二錢),官桂(三分),栝蔞仁(四錢),生甘草(三分)

白話文:

鮮茅根一兩,生葛根二錢,可製成茅根湯。枇杷葉二兩去毛淨剪去大筋,鮮茅根一兩,可製成枇杷葉飲子。鮮茅根一兩,新會皮三錢,生葛根一錢,官桂五分,可製成茅根橘皮湯。淡香豉三錢,生山梔三錢,生石膏六錢,大青一錢,元明粉錢半,升麻一錢,蔥白五個,可製成刪繁五淋。生白芍錢半,小川連四分,青子芩二錢,官桂三分,栝蔞仁四錢,生甘草三分,可製成芍藥湯。

解肌湯,生葛根(錢半),青子芩(二錢),生白芍(一錢),官桂(三分),青麻黃(三分),生甘草(三分)

知母乾葛湯,白知母(三錢),生石膏(六錢),青子芩(二錢),防風(一錢),生玉竹(錢半),光杏仁(二錢),廣木香(五分),川芎(五分),制南星(八分),西潞黨(五分),炙甘草(二分),麻黃(四分),羌活(三分),升麻(二分),生葛根(八分)

栝蔞根湯,栝蔞根(三錢),生石膏(四錢),生葛根(一錢),防風(五分),南沙參(錢半),生甘草(五分)

白話文:

解肌湯,生葛根(1.5錢),青子芩(2錢),生白芍(1錢),官桂(0.3錢),青麻黃(0.3錢),生甘草(0.3錢)。

知母乾葛湯,白知母(3錢),生石膏(6錢),青子芩(2錢),防風(1錢),生玉竹(1.5錢),光杏仁(2錢),廣木香(0.5錢),川芎(0.5錢),制南星(0.8錢),西潞黨(0.5錢),炙甘草(0.2錢),麻黃(0.4錢),羌活(0.3錢),升麻(0.2錢),生葛根(0.8錢)。

栝蔞根湯,栝蔞根(3錢),生石膏(4錢),生葛根(1錢),防風(0.5錢),南沙參(1.5錢),生甘草(0.5錢)。

漢防己湯,漢防己(錢半),生耆皮(一錢),生曬術(一錢),炙草(三分),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白虎加蒼朮湯,生石膏(六錢),白知母(三錢),杜蒼朮(一錢),生甘草(六分),生梗米(三錢荷葉包)

葛根橘皮湯,生葛根(錢半),新會皮(二錢),光杏仁(錢半),知母(錢半),青子芩(錢半),生甘草(五分),青麻黃(三分)

黃連橘皮湯,小川連(一錢),新會皮(二錢),光杏仁(錢半),枳實(八分),生葛根(一錢),真川樸(八分),生甘草(五分),麻黃(三分)

白話文:

防己湯由防己、生耆皮、生曬術、炙草、鮮生薑和大紅棗組成。白虎加蒼朮湯包含生石膏、白知母、杜蒼朮、生甘草和生梗米(用荷葉包著)。葛根橘皮湯則由生葛根、新會皮、光杏仁、知母、青子芩、生甘草和青麻黃組成。最後,黃連橘皮湯包括小川連、新會皮、光杏仁、枳實、生葛根、真川樸、生甘草和麻黃。

白虎加桂枝湯,生石膏(六錢),白知母(四錢),川桂枝(八分),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

瘧母煎丸,弄舌(十二分),黃芩,烏扇,鼠婦,乾薑,大黃,肉桂,紫葳,厚朴(各三分),葶藶,石韋,

桃仁,半夏(各二分),人參,瞿麥(各一分),牡丹皮,芍藥,虻蟲(各五分),阿膠,蜂窠(各四分),朴硝(十二分),柴胡(六錢),羌螂(六分),上藥研細,以鱉甲膠化烊搗丸,如梧子大。

白話文:

白虎加桂枝湯,使用生石膏六錢、白知母四錢、川桂枝八分、生甘草六分,以及生粳米三錢,用荷葉包起來。

瘧母煎丸,將弄舌十二分、黃芩、烏扇、鼠婦、乾薑、大黃、肉桂、紫葳、厚朴(各三分)、葶藶、石韋、桃仁、半夏(各二分)、人參、瞿麥(各一分)、牡丹皮、芍藥、虻蟲(各五分)、阿膠、蜂窠(各四分)、朴硝十二分、柴胡六錢、羌螂六分,研磨成細粉,再用鱉甲膠化烊,揉成梧子大小的丸子。

桂枝石膏揚,川桂枝(六分),生石膏(六錢),青子芩(二錢),升麻(三分),生山梔(二錢),白藥子(一錢),生甘草(五分),葛根(五分)

梔子升麻湯,生山梔(二錢),生石膏(六錢),鮮生地(六錢),升麻(五分),川柴胡(八分)

涼膈合天水散,元明粉(錢半),生錦紋(一錢),青子芩(二錢),薄荷(一錢),焦山梔(三錢),天水散(四錢),鮮竹葉(三十片),連翹(三錢)

大柴胡合大承氣湯,川柴胡(八分),生錦紋(三錢),元明粉(三錢),枳實(錢半),青子芩(二錢),姜半夏(錢半),真川樸(一錢),赤芍(錢半),鮮生薑(二片),大紅棗(二枚)

白話文:

桂枝石膏湯用川桂枝六分、生石膏六錢、青子芩二錢、升麻三分、生山梔二錢、白藥子一錢、生甘草五分、葛根五分。梔子升麻湯用生山梔二錢、生石膏六錢、鮮生地六錢、升麻五分、川柴胡八分。涼膈合天水散用元明粉錢半、生錦紋一錢、青子芩二錢、薄荷一錢、焦山梔三錢、天水散四錢、鮮竹葉三十片、連翹三錢。大柴胡合大承氣湯用川柴胡八分、生錦紋三錢、元明粉三錢、枳實錢半、青子芩二錢、姜半夏錢半、真川樸一錢、赤芍錢半、鮮生薑二片、大紅棗二枚。

大柴胡合三一承氣湯,川柴胡(八分),生錦紋(二錢),元明粉(二錢),枳實(錢半),青子芩(二錢),姜半夏(錢半),真川樸(八分),赤芍(一錢),生甘草(六分)

知母石膏湯,白知母(四錢),生石膏(四錢),生甘草(五分)

雄黃解毒丸,腰黃(一兩),廣鬱金(一兩),巴霜(五錢),上藥共研細末,先用銀花一兩煎濃湯搗為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再用白蠟擂明,每服五七丸,清茶下,吐出痰涎立醒。如未吐,再服。倘人事昏憒心頭溫者,急急研末灌之。

白話文:

大柴胡合三一承氣湯由川柴胡、生錦紋、元明粉、枳實、青子芩、姜半夏、真川樸、赤芍、生甘草組成。知母石膏湯則由白知母、生石膏、生甘草組成。雄黃解毒丸以腰黃、廣鬱金、巴霜研末,並以銀花煎湯搗丸,硃砂為衣,白蠟擂明,每服五至七丸,清茶送服,可吐出痰涎立醒。若未吐,需再服。若人事昏憒心頭溫熱,則需急急研末灌服。

局方妙香丸,巴豆霜(三分),西牛黃(三錢),頭梅冰(一錢),麝香(一錢),輕粉(三錢),硇砂(五分),辰砂(九錢),金箔(十張),上藥研勻,煉黃蠟六錢,入白蜜三分,同煉勻為丸,金箔為衣,每重一分。

按:,此丸藥力甚大,取效甚速,輕服一丸,重服三丸,屢試輒驗,姑述其證治如下:

如治潮熱積熱,傷寒結胸發黃,狂走躁熱,口乾面赤,大小便不通,大黃炙甘草湯下三丸;毒痢下血,黃連湯調輕粉少許下:如患酒毒食毒茶毒氣毒,風痰伏痞吐逆等症,並用輕粉龍腦米飲下;中毒吐血悶亂煩躁欲死者,用人乳下立愈;小兒百病驚癇,涎潮牛蒡,用龍腦輕粉蜜湯下一丸;諸積食積,頰赤煩躁,睡臥不寧,驚哭瀉痢,並用金銀薄荷湯下;如男婦因病傷寒時疾,陰陽氣交,結伏毒氣,胃中喘燥,眼赤潮發,經七八日至半月日未安,醫所不明證候,脈息交亂者,可服三丸,亦可用龍腦輕粉米飲調下;如要藥即行,用針刺一孔,冷水浸少時服之,其效更速。

白話文:

【妙香丸】,由以下成分組成:巴豆霜(三分)、西牛黃(三錢)、頭梅冰(一錢)、麝香(一錢)、輕粉(三錢)、硇砂(五分)、辰砂(九錢)、金箔(十張)。所有藥物研磨均勻,加入煉黃蠟六錢,再與白蜜三分一起煉制均勻,形成丸狀,以金箔包裹。每丸重量為一分。

按照:這丸藥力強大,效果迅速。輕則服用一丸,重則服用三丸,多次實驗都獲得了驗證。以下為其治療範例:

  • 治療潮熱積熱、傷寒結胸發黃、狂走躁熱、口乾面赤、大小便不通等症狀,可使用大黃炙甘草湯下三丸。
  • 治療毒痢下血,可使用黃連湯調和輕粉少量後服用。
  • 治療因飲酒、食物、茶葉、氣體等中毒引發的病症,以及風痰伏痞、吐逆等症狀,皆可用輕粉、龍腦、米飲調和後服用。
  • 治療中毒導致的吐血、混亂、煩躁且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使用人乳下即可痊癒。
  • 小兒患有百病驚癇、涎潮、牛蒡等症狀,可使用龍腦、輕粉、蜜湯下服用一丸。
  • 治療各種積食、頰赤煩躁、睡臥不安、驚哭瀉痢等症狀,可使用金銀薄荷湯下。
  • 若男性或女性因病感染傷寒、時疾,陰陽氣交、結伏毒氣,胃中喘燥、眼赤潮發等症狀,若七至八天後仍未見好轉,且醫學診斷不明,脈息交亂,可服用三丸,亦可用龍腦、輕粉、米飲調和後服用。
  • 若希望藥效更快,可在服用前先用針刺一個孔,再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後服用,效果更佳。

牛黃散,焦山梔(三錢),炒黑醜(一錢),生錦紋(五分),廣鬱金(錢半),生甘草(五分)

劉氏桔梗湯,苦桔梗(錢半),生甘草(一錢),蘇薄荷(一錢),片芩(一錢),焦山梔(一錢),青連翹(二錢),鮮竹葉(三十片),

梔子黃芩湯,焦山梔(五錢),青子芩(三錢)

三黃丸,青子芩(一兩),小川連(八錢),生錦紋(五錢),上藥研細,水泛為丸,硃砂為衣,輕服錢半至二錢,重服三錢至五錢。

白話文:

牛黃散:焦山梔(3克)、炒黑醜(1克)、生錦紋(0.5克)、廣鬱金(1.5克)、生甘草(0.5克)

劉氏桔梗湯:苦桔梗(1.5克)、生甘草(1克)、蘇薄荷(1克)、片芩(1克)、焦山梔(1克)、青連翹(2克)、鮮竹葉(30片)

梔子黃芩湯:焦山梔(5克)、青子芩(3克)

三黃丸:青子芩(30克)、小川連(32克)、生錦紋(20克),以上藥物研磨細粉,用水製成丸狀,用硃砂作為包衣,輕量服用1.5克至2克,大量服用3克至5克。

大黃牽牛散,生錦紋(二兩),炒黑醜(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四肢厥冷,用酒調下,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

歸地六味丸,白歸身(三兩),大生地(四兩),大熟地(四兩),萸肉(兩半),淮山藥(三兩),浙茯苓(三兩),粉丹皮(兩半),澤瀉(兩半)

牛黃膏,西牛黃(二錢),廣鬱金(三錢),粉丹皮(三錢),梅冰(一錢),飛辰砂(三錢),生甘草(一錢),上為細末,用雪水調下一錢。

當歸承氣湯,全當歸(三錢),生錦紋(三錢),元明粉(錢半),生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白話文:

大黃牽牛散用生錦紋兩兩、炒黑醜五錢,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四肢厥冷者用酒調服,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用蜜湯調服。

歸地六味丸用白歸身三兩、大生地四兩、大熟地四兩、萸肉半兩、淮山藥三兩、浙茯苓三兩、粉丹皮半兩、澤瀉半兩。

牛黃膏用西牛黃二錢、廣鬱金三錢、粉丹皮三錢、梅冰一錢、飛辰砂三錢、生甘草一錢,研磨成細末,用雪水調服一錢。

當歸承氣湯用全當歸三錢、生錦紋三錢、元明粉半錢、生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四順飲子,生錦紋(錢半),白歸身(一錢),生甘草(八分),白芍(一錢)

加味八正散,生錦紋(一錢),車前子(三錢),焦山梔(三錢),瞿麥(三錢),飛滑石(四錢),生甘梢(八分),細木通(一錢),萹蓄(二錢),燈心(八分),沉香汁(兩匙),木香汁(兩匙同沖)

水解散,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生葛根(錢半),大青(錢半),鮮生地(五錢),生石膏(四錢),風化硝(一錢),雪水煎。

白話文:

四順飲子,用生錦紋半錢,白歸身一錢,生甘草八分,白芍一錢。

加味八正散,用生錦紋一錢,車前子三錢,焦山梔三錢,瞿麥三錢,飛滑石四錢,生甘梢八分,細木通一錢,萹蓄二錢,燈心八分,沉香汁兩匙,木香汁兩匙,一起沖服。

水解散,用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生葛根半錢,大青半錢,鮮生地五錢,生石膏四錢,風化硝一錢,用雪水煎服。

按:,此方辛涼達邪,甘鹹救液,表裡雙解,專清陽明氣血之熱;善治伏氣溫病,天行熱病,熱結在裡,表裡俱熱,陰氣先傷,陽氣獨發等症,最穩而靈。

大黃湯,生錦紋(錢半),小川連(一錢),生山梔(二錢),川柏(八分),淡香豉(五錢),鮮蔥白(三枚),

按:,此方三黃湯之變法,能除六經之熱;專治伏氣溫病,天行熱病,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二便俱秘,不得飲食等症。王氏外臺秘要云:此許推然方,神良。

防風通聖散,防風(錢半),全當歸(五分),生白芍(五分),川芎(三分),蘇薄荷(五分),青連翹(五分),青子芩(五分),麻黃(三分),生錦紋(三分),元明粉(三分),生石膏(五分),白朮(三分),荊芥穗(五分),飛滑石(一錢),白桔梗(八分),生薑(一片),焦山梔(五分),生甘草(五分)

白話文:

此方性味辛涼,可清熱解毒,甘鹹成分則滋陰生津,能同時治療表里症狀,專門清熱陽明經的氣血熱證;尤其適合治療伏氣溫病、天行熱病、熱邪鬱結於內、表裡俱熱、陰氣受損、陽氣獨發等病症,療效穩定且迅速。

大黃湯是三黃湯的變方,可以去除六經的熱邪;專治伏氣溫病、天行熱病、頭痛發熱、四肢痠痛、大小便祕結、食慾不振等病症。王氏外臺秘要中記載,此方效果顯著,神效非凡。

防風通聖散則包含防風、當歸、白芍、川芎、薄荷、連翹、芩草、麻黃、大黃、滑石、桔梗、生薑、山梔、甘草等藥材。

按:,此方發表攻裡,清上導下,氣血兼顧,面面周到。河間制此,善治四時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凡邪在三陽,表裡不解者,以兩許為劑,加鮮蔥白兩莖,淡豆豉三錢,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裡即解。形氣強者,兩半為劑;形氣弱者,五錢為劑。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則為表實,倍加麻黃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則為裡實,倍加硝黃以下之;連進二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其法甚捷,莫不應手取效,從無寒中痞結之變。顧松園於本方去麻黃、川芎、當歸、白朮、生薑等五味,加原麥冬五分,名加減防風通聖散,雲表里三焦,分消其勢,治伏火初起之良方也。外科以此方治里有實熱疥瘡滿身者,余每加鮮生地、白菊花、銀花各一兩,綠豆一合煎湯代水煎藥,飲之殊效。

白話文:

這方子具有發表解表、攻邪入裡、清熱解毒、上行下導、兼顧氣血,十分全面。河間先生制定這個方子,擅長治療四季的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凡是邪氣侵犯三陽,表裡不通者,可以以兩許為劑,再加入鮮蔥白兩莖、淡豆豉三錢,煎服。待患者發汗並瀉下,表裡就會解開。體質強壯者,可以減半用藥;體質虛弱者,可以減至五錢。

如果初服之後,汗出很少,症狀沒有改善,說明表症較為實證,可以加倍麻黃來發汗;如果大便不通暢,說明裡症較為實證,可以加倍硝石來瀉下。連續服用兩劑,務必使汗出和瀉下,疾病就會痊癒,方法非常快捷,效果顯著,從未出現寒中痞結的變化。

顧松園先生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去掉了麻黃、川芎、當歸、白朮、生薑五味藥,並加了五分麥冬,命名為「加減防風通聖散」,他說這方子可以分消表裡三焦的熱邪,是治療伏火初起之症的良方。

外科醫師用這個方子治療因裡有實熱導致全身長疥瘡的患者,我經常會額外加入鮮生地、白菊花、銀花各一兩,綠豆一合,煎湯代替水來煎藥,患者飲用後效果顯著。

升麻解肌湯,升麻(一錢),生葛根(錢半),生白芍(一錢),生甘草(八分)

三黃石膏湯,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生川柏(一錢),知母(錢半),生石膏(三錢),生山梔(一錢),元參(一錢),生甘草(七分)

按:,此方從王氏類方準繩錄出;若外臺秘要方,無元參、知母、甘草三味,有淡豆豉三錢,麻黃五分;一專清裡,一表里解雙,功用不同。顧松園於秘要方去麻黃,加知母五錢,生甘草八分,蘇薄荷錢半,名加減三黃石膏湯;專治熱病壯熱無汗,煩躁,鼻乾面紅,目赤唇焦,舌乾齒燥,大渴飲水,狂叫欲走等症,投之輒效。楊玉衡於秘要方中去麻黃,加酒炒白殭蠶三錢,蟬衣十隻,蘇薄荷二錢,知母二錢,名增損三黃石膏湯;云此方內外分消其勢,熱鬱腠理,先見表證為尤宜。專治溫病主方。表裡三焦大熱,五心煩熱,兩目如火,鼻乾面赤,舌黃唇焦,身如塗朱,燥渴引飲,神昏譫語,服之皆愈。

白話文:

升麻解肌湯

升麻 (1錢),生葛根 (1.5錢),生白芍 (1錢),生甘草 (0.8錢)

三黃石膏湯

小川連 (1錢),青子芩 (2錢),生川柏 (1錢),知母 (1.5錢),生石膏 (3錢),生山梔 (1錢),元參 (1錢),生甘草 (0.7錢)

此方出自王氏類方準繩錄,與外臺秘要方有所不同。外臺秘要方中無元參、知母、甘草三味,而有淡豆豉3錢,麻黃0.5錢;前者專清內熱,後者則表裡雙解,功用不同。

顧松園在秘要方中去掉了麻黃,加入知母5錢,生甘草0.8錢,蘇薄荷1.5錢,名為加減三黃石膏湯。此方專治熱病壯熱無汗,煩躁,鼻乾面紅,目赤唇焦,舌乾齒燥,大渴飲水,狂叫欲走等症,療效顯著。

楊玉衡在秘要方中去掉了麻黃,加入酒炒白殭蠶3錢,蟬衣10隻,蘇薄荷2錢,知母2錢,名為增損三黃石膏湯。此方內外分消,專治溫病,尤其適用於熱鬱腠理,先見表證者。表裡三焦大熱,五心煩熱,兩目如火,鼻乾面赤,舌黃唇焦,身如塗朱,燥渴引飲,神昏譫語等症,服之皆愈。

升麻解肌湯

是一個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的方劑,主要成分有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具有解表散熱、生津止渴的功效。

三黃石膏湯

是一個用於治療熱病的方劑,主要成分有黃芩、黃連、黃柏、知母、石膏、山梔、元參、甘草,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兩種方劑的不同之處

  • 外臺秘要方的三黃石膏湯去掉了元參、知母、甘草,而加入了淡豆豉和麻黃,主要用於治療表裡雙解的熱病。
  • 顧松園的加減三黃石膏湯 專治熱病壯熱無汗的症状,加了知母、甘草和蘇薄荷。
  • 楊玉衡的增損三黃石膏湯 專治溫病的症状,加了白殭蠶、蟬衣、蘇薄荷和知母。

總而言之

三黃石膏湯及其加減變化方,均為治療熱病的常用方劑,可根據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

白虎合黃連解毒湯,生石膏(八錢),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八分),粳米(三錢),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生山梔(三錢),川柏(八分)

三黃瀉心湯,生錦紋(二錢),小川連(一錢),青子芩(錢半)

大柴胡加芒硝湯,川柴胡(一錢),青子芩(二錢),姜半夏(錢半),枳實(一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赤芍(一錢),生薑(兩片),大紅棗(一枚)

人參化斑湯,西洋參(錢半),生石膏(三錢),生玉竹(錢半),知母(錢半),生甘草(五分),陳倉米(三錢荷葉包)

白話文:

白虎合黃連解毒湯,使用生石膏、白知母、生甘草、粳米、小川連、青子芩、生山梔、川柏。三黃瀉心湯,使用生錦紋、小川連、青子芩。大柴胡加芒硝湯,使用川柴胡、青子芩、姜半夏、枳實、生錦紋、元明粉、赤芍、生薑、大紅棗。人參化斑湯,使用西洋參、生石膏、生玉竹、知母、生甘草、陳倉米。

元參升麻合黑膏,元參(錢半),升麻(五分),生甘草(五分),雄黃(一分),鮮生地(一兩搗),淡豆豉(三錢),熟豬油(一匙),麝香(五釐)

大青四物湯,大青葉(三錢),淡豆豉(三錢),陳阿膠(八分),生甘草(六分)

涼膈散,青子芩(二錢),生山梔(二錢),蘇薄荷(二錢),連翹(二錢),生錦紋(三錢),生甘草(一錢),鮮竹葉(三十片),先用元明粉三錢,提淨白蜜一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元參、升麻、甘草、雄黃、生地、淡豆豉、豬油、麝香一起熬成黑膏;大青葉、淡豆豉、阿膠、甘草煎成四物湯;青子芩、山梔、薄荷、連翹、錦紋、甘草、竹葉,用元明粉和白蜜煎湯服用。

按:,局方涼膈散,即調胃承氣加疏風清火之品,專瀉上中二焦之火;善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發斑發狂,及小兒驚風,痘瘡黑陷等症。楊玉衡於本方加酒炒白殭蠶三錢,全蟬衣十二隻,廣薑黃七分,小川連二錢,名加味涼膈散。小便赤數,加滑石四錢,炒車前二錢:胸滿,加枳實二錢,川樸一錢;嘔渴,加生石膏六錢,知母四錢。統用提淨生白蜜一兩,陳老酒一瓢,元明粉三錢,鮮竹葉五十片,加水四碗,煎成兩碗,代水煎藥。云:凡余治治溫病,用增損雙解散及加味涼膈散而愈者,不計其數。若大頭瘟、瓜瓤瘟等危在旦夕,數年來賴以救活者已百餘人,真神方也。丹溪於本方中加小川連一錢,名清心湯,專治火鬱上焦,大熱面赤,舌黃唇焦,大便不通等症。河間於本方去硝黃,加桔梗錢半,名劉氏桔梗湯,專治風溫暑風熱鬱上焦之症。余師愚極贊其妙,又加生石膏六錢,專治熱疫初起之重症,最穩而靈。

白話文:

涼膈散是調胃承氣湯加入疏風清火藥物的方子,專門瀉去上、中焦的火氣,能治心火上炎、中焦燥熱、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不通、各種風熱病、發斑發狂,以及小兒驚風、痘瘡黑陷等症。楊玉衡在這個方子裡加了酒炒白殭蠶、全蟬衣、薑黃、小川連,命名為加味涼膈散。如果小便赤數,可以加滑石和炒車前;胸滿,可以加枳實和川樸;嘔渴,可以加生石膏和知母。煎藥時,要加提淨生白蜜、陳老酒、元明粉和鮮竹葉。作者說,他用增損雙解散和加味涼膈散治好了很多溫病患者,也救活了很多患大頭瘟、瓜瓤瘟的危重病人,可見這方子確實神效。丹溪在涼膈散中加了小川連,命名為清心湯,專治火氣鬱結上焦,大熱面赤、舌黃唇焦、大便不通等症。河間則在涼膈散中去掉了硝黃,加了桔梗,命名為劉氏桔梗湯,專治風溫暑風熱氣鬱結上焦之症。作者的師父極為讚賞這個方子,又加了生石膏,專治熱疫初起的重症,效果非常穩定而靈驗。

葛根蔥白湯,生葛根(錢半),白知母(三錢),生白芍(一錢),川芎(八分),鮮蔥白(二枚),鮮生薑(一片)

防風解毒湯,防風(八分),荊芥穗(八分),生石膏(一錢),知母(八分),蘇薄荷(七分),炒牛蒡(一錢),青連翹(一錢),通草(八分),淡竹葉(八分),生枳殼(七分),生甘草(三分),桔梗(八分)

按:,風溫風毒,痧疹初發,最忌誤用辛熱,驟用寒涼;治以此湯,辛涼開達,宣氣疏肺,使痧疹發透,則毒解矣。

白話文:

葛根蔥白湯和防風解毒湯都是用來治療風溫風毒、痧疹初發的方劑。

需要注意的是,風溫風毒、痧疹初發時,最忌諱使用辛熱的藥物,也不能突然使用寒涼的藥物。

葛根蔥白湯和防風解毒湯都具有辛涼開達、宣氣疏肺的功效,可以幫助痧疹發透,進而解毒。

說明

  • 錢:中藥單位,約等於3.75克。
  • 痧疹:指由風熱邪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見於兒童。
  • 辛熱:指性味辛辣燥熱的藥物。
  • 寒涼:指性味寒涼的藥物。
  • 宣氣疏肺:指宣散肺氣,使肺氣通暢。

荷杏石甘湯,蘇薄荷(一錢),光杏仁(三錢),生石膏(四錢),知母(三錢),生甘草(六分),北細辛(三分),鮮竹葉(三十片)

繆氏竹葉石膏湯,生石膏(五錢),蘇薄荷(一錢),荊芥穗(一錢),蟬衣(一錢),炒牛蒡(錢半),生葛根(錢半),白知母(一錢),麥冬(一錢),生甘草(一錢),元參(二錢),西河柳葉(五錢),鮮竹葉(三十片),冬米(一撮)

按:,溫毒痧疹,熱壅於肺,逆傳於心包絡,喘咳煩悶,躁亂狂越者,非西河柳不能解。仲淳用此湯解肌發汗,清營透毒,表裡並治,最有效力,切勿拘執吳鞠通西河柳溫散之說,因循貽誤也。

白話文:

荷杏石甘湯由蘇薄荷、光杏仁、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北細辛、鮮竹葉組成;繆氏竹葉石膏湯則由生石膏、蘇薄荷、荊芥穗、蟬衣、炒牛蒡、生葛根、白知母、麥冬、生甘草、元參、西河柳葉、鮮竹葉、冬米組成。溫毒痧疹、熱壅肺、逆傳心包絡,喘咳煩悶、躁亂狂越者,需用西河柳解毒。仲淳用此湯解肌發汗,清營透毒,表裡並治,效果最佳,不可拘泥於吳鞠通認為西河柳溫散的說法,以免延誤病情。

加味梔豉湯,焦山梔(三錢),淡香豉(三錢),生甘草(六分),桔梗(一錢),生枳殼(一錢),蘇薄荷(一錢),枇杷葉(三錢),蔥白(兩枚)

蔥豉白虎湯,鮮蔥白(三枚),淡香豉(三錢),生石膏(四錢),知母(三錢),北細辛(三分),生甘草(五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

梔豉芩葛湯,焦山梔(三錢),淡香豉(三錢),生葛根(錢半),片芩(一錢),小川連(三分),粉丹皮(一錢),苦桔梗(一錢),生甘草(五分)

劉氏蘇羌飲,紫蘇葉(錢半),羌活(八分),新會皮(錢半),防風(一錢),淡香豉(三錢),鮮生薑(一錢),鮮蔥白(兩枚)

白話文:

加味梔豉湯

  • 焦山梔子(三錢)
  • 淡香豉(三錢)
  • 生甘草(六分)
  • 桔梗(一錢)
  • 生枳殼(一錢)
  • 蘇薄荷(一錢)
  • 枇杷葉(三錢)
  • 蔥白(兩枚)

蔥豉白虎湯

  • 鮮蔥白(三枚)
  • 淡香豉(三錢)
  • 生石膏(四錢)
  • 知母(三錢)
  • 北細辛(三分)
  • 生甘草(五分)
  • 生粳米(三錢,用荷葉包裹)

梔豉芩葛湯

  • 焦山梔子(三錢)
  • 淡香豉(三錢)
  • 生葛根(錢半)
  • 片芩(一錢)
  • 小川連(三分)
  • 粉丹皮(一錢)
  • 苦桔梗(一錢)
  • 生甘草(五分)

劉氏蘇羌飲

  • 紫蘇葉(錢半)
  • 羌活(八分)
  • 新會皮(錢半)
  • 防風(一錢)
  • 淡香豉(三錢)
  • 鮮生薑(一錢)
  • 鮮蔥白(兩枚)

註解

  • 以上藥方用量單位均為中藥傳統計量單位,"錢"、"分"為重量單位,"枚"為數量單位。
  •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按:,此方純以辛勝,即是汗藥;專治深秋入冬,暴冷折陽,外感風寒,頭疼發熱,身痛嘔惡等症,一劑即效。惟傷風證,肺病居多,宜去羌活、生薑,加光杏仁二錢,前胡錢半,桔梗一錢。葉天士治正傷寒症,每用此方,以代麻桂二湯。

蔥豉加葛根湯,鮮蔥白(兩枚),淡香豉(三錢),生葛根(錢半),冬令惡寒甚而無汗者,如服此方不應,加青麻黃五分,此王燾外臺法也,投之輒效。

九味羌活湯,羌活(八分),防風(八分),川芎(六分),白芷(八分),北細辛(三分),杜蒼朮(七分),青子芩(一錢),當歸(一錢),炙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鮮蔥白(兩枚)

白話文:

這個方子以辛味發散驅寒,是治療汗症的藥方,特別適合深秋入冬時,因為突然變冷導致陽氣受損,出現外感風寒、頭疼發熱、全身疼痛、嘔吐等症狀的病人,一劑就能見效。不過傷風感冒多是肺部疾病,最好去掉羌活和生薑,再加上杏仁兩錢、前胡半錢、桔梗一錢。葉天士治療真正的傷寒症,經常用這個方子代替麻黃桂枝湯。

葱豉加葛根湯,用鮮蔥白兩根、淡香豉三錢、生葛根半錢,針對冬天嚴寒導致寒邪入體,沒有出汗的病人,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可以加入青麻黃五分,這是王燾《外臺秘要》中的方法,效果很顯著。

九味羌活湯,用羌活八分、防風八分、川芎六分、白芷八分、北細辛三分、杜蒼朮七分、青子芩一錢、當歸一錢、炙甘草五分,再加上新鮮生薑兩片、鮮蔥白兩根。

五葉蘆根湯,藿香葉(一錢),薄荷葉(一錢),佩蘭葉(一錢),荷葉(一錢),先用枇杷葉一兩,水蘆根一兩,鮮冬瓜二兩,煎湯代水。

新定牛黃清心丸,西牛黃,明雄黃,黃連,黃芩,山梔,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錢),冰片,麝香(各二錢五分),研末煉蜜丸,每重一錢,金箔為衣,蠟匱,去蠟用。

按:,此方治熱病邪入心包,昏狂譫妄,較萬氏牛黃丸力量尤大,重症用此,輕症仍用萬方。

白話文:

五葉蘆根湯,用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葉、荷葉各一錢,先用枇杷葉一兩、水蘆根一兩、鮮冬瓜二兩煎湯,再加入上述藥材,當水服用。新定牛黃清心丸,以西牛黃、明雄黃、黃連、黃芩、山梔、犀角、鬱金、硃砂各一兩,真珠五錢,冰片、麝香各二錢五分,研末製成蜜丸,每丸重一錢,以金箔包裹,蠟封保存,使用時去蠟服用。此方針對熱病邪入心包,導致昏狂譫妄的重症,藥效比萬氏牛黃丸更強,輕症則仍使用萬氏牛黃丸。

犀珀至寶丹,白犀角(五錢),羚羊角(五錢),廣鬱金(三錢),琥珀(三錢),炒川甲(二錢),連翹心(三錢),石菖蒲(三錢),蟾酥(五分),飛辰砂(五錢),真玳瑁(五錢),當門子(一錢),血竭(三錢),藏紅花(五錢),桂枝尖(二錢),粉丹皮(三錢),上藥研細,豬心血為丸,金箔為衣,每丸計重五分,大人每服一丸,小兒每服半丸,嬰孩每服半丸之半。

按:,此丹大劑通瘀,直達心竅,又能上清腦絡,下降濁陰;專治一切時邪內陷血分,瘀塞心房,不省人事,昏厥如屍;目瞪口呆,四肢厥冷等症,又治婦人熱結血室,及產後瘀血衝心,小兒痘疹內陷,急驚暴厥,中風中惡等症,用之得當,奏功極速。

白話文:

犀珀至寶丹

藥方:

  • 白犀角:五錢
  • 羚羊角:五錢
  • 廣鬱金:三錢
  • 琥珀:三錢
  • 炒川甲:二錢
  • 連翹心:三錢
  • 石菖蒲:三錢
  • 蟾酥:五分
  • 飛辰砂:五錢
  • 真玳瑁:五錢
  • 當門子:一錢
  • 血竭:三錢
  • 藏紅花:五錢
  • 桂枝尖:二錢
  • 粉丹皮: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以豬心血做為丸劑,再用金箔包裹,每丸重量為五分。大人每次服用一丸,小兒每次服用半丸,嬰孩每次服用半丸的半丸。

功效與主治:

此丹藥具有強力通瘀的效果,能直達心竅,並向上清腦絡,下降濁陰。專治一切時邪內陷血分,瘀塞心房,導致昏迷不省人事,如屍體般昏厥,眼睛瞪大,口不能言,四肢冰冷等症狀。同時也能治療婦人熱結血室,以及產後瘀血衝心,小兒痘疹內陷,急驚暴厥,中風中惡等症狀。若使用得當,藥效極快。

加減普濟消毒飲,青連翹(錢半),蘇薄荷(一錢),炒牛蒡(錢半),馬勃(四分),荊芥穗(一錢),白殭蠶(一錢),大青葉(錢半),元參(一錢),新銀花(錢半),苦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先用活水蘆根二兩煎湯代水。

代賑普濟散,苦桔梗,升麻,浮萍,銀花,連翹,元參(各十兩),牛蒡子,荊芥穗(各八兩),蟬衣,黃芩,大青葉,白殭蠶(各六兩),蘇薄荷,人中黃,馬勃,射干,制錦紋(各四兩),上藥各為粗末,秤和勻,以滾水煎三五沸,去渣熱服。

白話文:

加減普濟消毒飲,配方如下:

  • 青連翹(錢半):清熱解毒,消炎利咽。
  • 蘇薄荷(一錢):清熱疏風,解毒利咽。
  • 炒牛蒡(錢半):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馬勃(四分):清熱解毒,利咽止咳。
  • 荊芥穗(一錢):疏散風熱,解毒利咽。
  • 白殭蠶(一錢):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大青葉(錢半):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元參(一錢):清熱解毒,潤肺利咽。
  • 新銀花(錢半):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苦桔梗(一錢):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生甘草(八分):調和諸藥,清熱解毒。 首先,使用活水蘆根煎湯,代替水進行煮藥。

代賑普濟散,配方如下:

  • 苦桔梗: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升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浮萍: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 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消炎利咽。
  • 元參:清熱解毒,潤肺利咽。
  • 牛蒡子、荊芥穗: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蟬衣、黃芩、大青葉、白殭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蘇薄荷:清熱疏風,解毒利咽。
  • 人中黃: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馬勃、射乾、制錦紋: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所有藥物都打成粗末,秤量均勻後,用滾水煎煮3到5次,然後去掉藥渣,熱服。

按:,此方載在吳鞠通醫案,通治風溫溫毒,喉痹項腫面腫,癍疹麻痘,楊梅瘡毒,疙瘩疿㾦。凡上中二焦及肌腠一切風熱等證,外則身熱惡風寒無汗,內則懊憹煩郁,咳嗆不寐,二便不暢。勢重者,晝夜服至十二包,至輕者服四包,量病增減,大人每包五錢,小兒減半。如喉痹滴水難下咽者,噙一口,仰面浸患處,少頃有稀涎吐出,再噙再吐,至四五次,喉自能開;或絞取汁,從鼻孔灌之,毒盡則愈。如服至八九次,外不怕冷,內則大便不通,腹中滿痛,每包加酒炒大黃一錢,牙皂三分,研入同煎。

荊防敗毒散加金汁方,荊芥穗(錢半),防風(一錢),川柴胡(八分),前胡(八分),新銀花(錢半),青連翹(錢半),苦桔梗(一錢),羌活(六分),生甘草(六分),獨活(六分),炒牛蒡(一錢),川芎(六分),蘇木(八分),白芷(八分),漏蘆(一錢),歸尾(八分),堅腫不消,加皂角刺八分,穿山甲一錢;大便燥結,加酒製錦紋。

白話文:

這個方子出自吳鞠通醫案,主治風溫溫毒,喉痹項腫面腫,癍疹麻痘,楊梅瘡毒,疙瘩疿㾦等症。凡是上中二焦及肌腠一切風熱證,外則身熱惡風寒無汗,內則懊憹煩郁,咳嗆不寐,二便不暢。病情嚴重者,晝夜服用至十二包,輕微者服用四包,可根據病情增減劑量,成人每包五錢,小兒減半。若喉痹滴水難下咽者,可含一口藥液,仰面浸潤患處,片刻後吐出稀涎,再含再吐,如此四五次,喉嚨就能自行打開;也可以將藥液絞汁,從鼻孔灌入,毒氣排出即可痊癒。如果服用至八九次,外不怕冷,內則大便不通,腹中滿痛,每包可加酒炒大黃一錢,牙皂三分,研磨後一同煎煮。

荊防敗毒散加金汁方,由荊芥穗(錢半)、防風(一錢)、川柴胡(八分)、前胡(八分)、新銀花(錢半)、青連翹(錢半)、苦桔梗(一錢)、羌活(六分)、生甘草(六分)、獨活(六分)、炒牛蒡(一錢)、川芎(六分)、蘇木(八分)、白芷(八分)、漏蘆(一錢)、歸尾(八分)組成。如果腫塊堅硬不消,可加皂角刺八分,穿山甲一錢;若大便燥結,可加酒製錦紋。

水仙膏,水仙花根不拘多少,剝去老赤皮與根鬚,入石臼搗如膏,敷腫處,中留一孔出熱氣,干則易之,以肌膚上生黍米大小黃瘡為度。

三黃二香散,小川連(一兩),生錦紋(一兩),明乳香(五錢),川柏(一兩),淨沒藥(五錢),上為極細末,初用細茶汁調敷,干則易之,繼則用香油調敷。

伍氏涼血解毒湯,鮮生地(一兩),老紫草(三錢),青連翹(三錢),桔梗(錢半),白殭蠶(錢半),藏紅花(五分),生甘草(六分),先用紫花地丁八錢,新銀花五錢,煎湯代水。血熱,加白犀角八分,丹皮二錢;火盛,加羚角錢半,生石膏八錢,小川連一錢;有癍,加金汁一兩,元參三錢;頭面不起,加川芎一錢,雞冠血十滴沖;咽喉痛,加元參三錢,山豆根八分,射干錢半,西藏橄欖八分;狂亂躁擾,加瓜霜紫雪丹五分沖;毒重血凝,加豬尾血十滴,梅冰五釐同沖。

白話文:

水仙膏是用水仙花根搗成膏狀,敷在腫脹處,留個孔排熱氣,干了就換新的,直到皮膚上長出小米大小的黃瘡為止。三黃二香散是用小川連、生錦紋、乳香、川柏、沒藥等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茶水調敷,干了就換新的,之後再用香油調敷。伍氏涼血解毒湯則用鮮生地、老紫草、青連翹、桔梗、白殭蠶、藏紅花、生甘草等藥材,先用紫花地丁和新銀花煎湯當水,如果血熱,可以加白犀角和丹皮;如果火盛,可以加羚角、生石膏、小川連;如果有癍,可以加金汁和元參;如果頭面起不來,可以加川芎和雞冠血;如果咽喉痛,可以加元參、山豆根、射干、西藏橄欖;如果狂亂躁擾,可以加瓜霜紫雪丹;如果毒重血凝,可以加豬尾血和梅冰。

費氏清火解毒湯,白犀角(一錢),生錦紋(錢半),粉丹皮(三錢),赤芍(錢半),老紫草(三錢),青連翹(三錢),淨楂肉(三錢),木通(一錢),小青皮(八分),天花粉(錢半),生石膏(八錢),紅花(五分),

拔萃犀角地黃湯加金汁元明粉方,白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生錦紋(三錢),川連(一錢),青子芩(三錢),元明粉(三錢),金汁(一兩沖)

葉氏竹葉地黃湯,鮮生地(五錢),粉丹皮(錢半),淡天冬(一錢),麥冬(一錢),連翹心(五分),元參心(錢半),鮮捲心竹葉(三十片)

白話文:

費氏清火解毒湯含有白犀角、生錦紋、粉丹皮、赤芍、老紫草、青連翹、淨楂肉、木通、小青皮、天花粉、生石膏、紅花。拔萃犀角地黃湯加金汁元明粉方則包含白犀角、鮮生地、生錦紋、川連、青子芩、元明粉、金汁。葉氏竹葉地黃湯則由鮮生地、粉丹皮、淡天冬、麥冬、連翹心、元參心、鮮捲心竹葉組成。

紫草承氣湯,老紫草(三錢),生錦紋(三錢),小枳實(錢半),川樸(六分)

十全苦寒救補湯,生石膏(八錢),青子芩(六錢),生錦紋(三錢),川連(三錢),白犀角(二錢),真樸(一錢),小枳實(錢半),芒硝(三錢),生川柏(四錢),白知母(六錢),上藥不拘時刻及劑散,頻頻急投,以挽回之。

按:,此方系茂名梁玉瑜傳,云:余於辛卯七月,道出清江浦,見船戶數人,同染瘟病,渾身發臭,不省人事,就地醫者,俱云不治,置之岸上,徐俟其死。余目擊心憫,故往診視,皆口開吹氣,人事不省,舌則黑苔黑瓣底。其親人向余求救,不忍袖手,即用此方,惟生石膏加重四倍,循環急灌,一日夜連投多劑,病人陸續瀉出極臭之紅黑糞甚多,次日即神識稍清,舌中黑瓣亦漸退,復連服數劑,三日皆全愈。以一方活四十九人,是時該處居民,均視余方謂仙方云。

白話文:

「紫草承氣湯」由老紫草、生錦紋、小枳實、川樸組成。「十全苦寒救補湯」則包含生石膏、青子芩、生錦紋、川連、白犀角、真樸、小枳實、芒硝、生川柏、白知母,不分時辰,要儘快服用,以求挽回病患的生命。這「十全苦寒救補湯」是茂名梁玉瑜傳授的方子,他曾在辛卯年七月,路過清江浦時,看見許多船戶染上瘟疫,全身發臭,昏迷不醒,當地醫生都束手無策,眼看就要死去。梁玉瑜見狀不忍,親自診治,發現患者口開吹氣,人事不省,舌苔黑且帶黑斑。病人親人懇求他救治,他便用「十全苦寒救補湯」,將生石膏的份量加重四倍,不斷灌服,一日一夜連續投藥多劑,病人陸續排出大量又臭又紅黑的糞便,隔天神智稍微清醒,舌頭上的黑斑也漸漸消退,連續服藥三天後,全部康復。這個方子救活了四十九條人命,當時當地居民都認為這是仙方。

犀角大青湯,白犀角(一錢),生石膏(一兩),小川連(一錢),大青(錢半),焦山梔(錢半),人中黃(錢半),青子芩(錢半),川柏(一錢),元參(錢半),生甘草(五分),升麻(五分)

葉氏神犀丹,白犀角(六兩磨汁),鮮石菖蒲(六兩搗汁),鮮銀花(一斤搗汁),鮮生地(二斤八兩搗汁),青連翹(十兩),人中黃(四兩),飛青黛(九兩),青子芩(六兩),淡豆豉(八兩),元參(七兩),老紫草(四兩),天花粉(四兩),上藥各生曬研細,切勿見火,以各汁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丹重三錢,涼開水調服,小兒減半。

白話文:

犀角大青湯包含白犀角、生石膏、小川連、大青、焦山梔、人中黃、青子芩、川柏、元參、生甘草、升麻等藥材。

葉氏神犀丹則以白犀角、鮮石菖蒲、鮮銀花、鮮生地、青連翹、人中黃、青黛、青子芩、淡豆豉、元參、老紫草、天花粉等藥材,先將藥材分別磨汁或搗汁,再將汁液混合研磨成丸,不可用火,也不可加蜜,若難以成丸,可以用香豉煮爛輔助,每丸重三錢,用涼開水調服,小孩則減半服藥。

按:,此丹由蘇州溫疫盛行,告危甚速,蘇撫囑葉天士先生撰方救世:專治溫熱暑疫,耗液傷營,痙厥昏譫,癍疹,舌色光絳,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若初病即神情躁亂,舌赤口乾,是熱邪直入營分,酷熱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產婦人,尤易患此,急須用此挽回,不可拘泥日數,遲疑貽害,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癍,及痘後餘毒,口糜目赤,神煩瘛瘲等症,屢效。

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小川連(二錢),青子芩(錢半),焦山梔(錢半),川柏(錢半),鮮生地(一兩),白犀角(一錢),粉丹皮(二錢),赤芍(錢半)

白話文:

這帖丹方是蘇州溫疫盛行、疫情迅速蔓延時,蘇州巡撫請葉天士先生所開的方子,專門用於治療溫熱暑疫,這種病症會造成體液消耗、氣血受損、痙攣抽搐、神志不清、疹子出現、舌頭又紅又亮、或圓或硬、或帶黑色苔等等,所有這些症状都可以用此丹方治療。如果患者剛開始病發時就出現精神躁動不安、舌頭發紅口乾舌燥的情況,說明熱邪直接侵襲了氣血,尤其是天氣酷熱時、體質虛弱的人、以及產後婦女,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必須立刻使用此丹方治療,不能拘泥於藥物使用天數,猶豫不決會延誤病情,這個方子也能治療痘瘡毒性嚴重、伴隨紫斑的情況,以及痘瘡痊癒後遺留的口瘡、眼紅、精神煩躁、神志不清等症狀,效果顯著。

方劑:黃連解毒合犀角地黃湯,川黃連二錢,青芩錢半,焦山梔錢半,川柏錢半,鮮生地一兩,白犀角一錢,粉丹皮二錢,赤芍錢半。

陳氏四虎飲,白犀角(一錢),生錦紋(三錢),生石膏(一兩),川連(錢半),鮮生地(一兩),白知母(四錢),上青黛(五分),元參(三錢),蘇馬勃(八分),先用西藏橄欖一錢,生蘿蔔四兩,煎湯代水。

陳氏奪命飲,小川連(一錢),鮮生地(一兩),粉丹皮(二錢),赤芍(錢半),鮮沙參(三錢),青連翹(三錢),甘中黃(錢半),元參(三錢),上青黛(五分),土貝母(錢半),蘇馬勃(五分),金汁(一兩),先用白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生石膏二兩,煎湯代水。

白話文:

陳氏四虎飲:

  • 白犀角(一錢):使用一錢的白犀角。
  • 生錦紋(三錢):加入三錢的生錦紋。
  • 生石膏(一兩):添加一兩的生石膏。
  • 川連(錢半):放進一半錢的川連。
  • 鮮生地(一兩):加入一兩的鮮生地。
  • 白知母(四錢):加入四錢的白知母。
  • 上青黛(五分):加入五分的上青黛。
  • 元參(三錢):加入三錢的元參。
  • 蘇馬勃(八分):加入八分的蘇馬勃。
  • 西藏橄欖(一錢):使用一錢的西藏橄欖。
  • 生蘿蔔(四兩):加入四兩的新鮮生蘿蔔,用來煮湯代替水。

陳氏奪命飲:

  • 小川連(一錢):使用一錢的小川連。
  • 鮮生地(一兩):加入一兩的鮮生地。
  • 粉丹皮(二錢):加入二錢的粉丹皮。
  • 赤芍(錢半):加入一半錢的赤芍。
  • 鮮沙參(三錢):加入三錢的鮮沙參。
  • 青連翹(三錢):加入三錢的青連翹。
  • 甘中黃(錢半):加入一半錢的甘中黃。
  • 元參(三錢):加入三錢的元參。
  • 上青黛(五分):加入五分的上青黛。
  • 土貝母(錢半):加入一半錢的土貝母。
  • 蘇馬勃(五分):加入五分的蘇馬勃。
  • 金汁(一兩):加入一兩的金汁。
  • 白犀角(一錢)與羚角片(錢半):使用一錢的白犀角和一半錢的羚角片,一起煎湯代替水。

犀羚二鮮湯,鮮生地(一兩),鮮沙參(四錢),焦山梔(三錢),象貝(錢半),小川連(一錢),甘中黃(一錢),人中白(五分),金汁(一兩),新銀花(三錢),青連翹(三錢),蘇馬勃(五分),元參(三錢),先用白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生石膏二兩,煎湯代水。

陳氏清肺飲,冬桑葉(錢半),鮮沙參(三錢),川貝母(三錢),廣皮(錢半),青連翹(錢半),苦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先用羚角一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煎湯代水。

桑丹瀉白散,冬桑葉(二錢),生桑皮(三錢),地骨皮(三錢),丹皮(二錢),光杏仁(三錢),滁菊花(二錢),川貝母(三錢),銀花(錢半),生甘草(八分)

白話文:

【犀羚二鮮湯】,使用鮮生地一兩,鮮沙參四錢,焦山梔三錢,象貝錢半,小川連一錢,甘中黃一錢,人中白五分,金汁一兩,新銀花三錢,青連翹三錢,蘇馬勃五分,元參三錢。首先使用白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生石膏二兩,煮出的湯代替水。

【陳氏清肺飲】,使用冬桑葉錢半,鮮沙參三錢,川貝母三錢,廣皮錢半,青連翹錢半,苦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首先使用羚角一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煮出的湯代替水。

【桑丹瀉白散】,使用冬桑葉二錢,生桑皮三錢,地骨皮三錢,丹皮二錢,光杏仁三錢,滁菊花二錢,川貝母三錢,銀花錢半,生甘草八分。

葉氏養胃湯,生玉竹(三錢),生扁豆(三錢),北沙參(三錢),麥冬(三錢),冬桑葉(二錢),生甘草(一錢)

麥門冬湯,大麥冬(五錢),仙露夏(三錢),潞黨參(二錢),紅棗(四枚),炙甘草(一錢),生粳米(四錢荷葉包)

按:,此方大生津液,上輸於肺,妙在佐半夏一味以降氣,從胃中降沖氣下行,使火不上干之法。或去粳米,加白蜜,更滋潤。善治燥痰咳嗽,及沖氣上逆,挾痰血而干肺者,皆效。加烏賊骨丸五錢,能治婦人氣竭肝傷,液燥氣衝,經閉不通者,屢驗。

白話文:

葉氏養胃湯

藥材:

  • 生玉竹:三錢
  • 生扁豆:三錢
  • 北沙參:三錢
  • 麥冬:三錢
  • 冬桑葉:二錢
  • 生甘草:一錢

麥門冬湯

藥材:

  • 大麥冬:五錢
  • 仙露夏:三錢
  • 潞黨參:二錢
  • 紅棗:四枚
  • 炙甘草:一錢
  • 生粳米:四錢(荷葉包)

按語

此方能大量生津液,並將津液輸送到肺部。妙處在於添加半夏一味藥,可以降氣,從胃部向下驅除上升之氣,使火氣不上犯肺部。也可以去除粳米,加入白蜜,更能滋潤。此方善治燥痰咳嗽,以及衝氣上逆,夾帶痰血而損傷肺部的症狀,都有效。若加烏賊骨丸五錢,則能治療婦人氣虛肝傷,津液乾燥,氣上衝逆,經期閉塞不通的症狀,屢試不爽。

養陰清肺湯,鮮生地(一兩),北沙參(四錢),川貝母(四錢),元參(八錢),大麥冬(六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二錢),丹皮(四錢),蘇薄荷(二錢),喉間腫甚者,加生石膏四錢;大便燥結,數日不通者,加青麟丸二錢,元明粉二錢;胸下脹悶者,加神麯二錢,焦山楂二錢,小便短赤者,加細木通一錢,澤瀉二錢,知母二錢;燥渴者,加天冬三錢,馬兜鈴一錢;面赤身熱,或舌苔黃色者,加銀花四錢,連翹三錢。

白話文:

《養陰清肺湯》配方及加減法

基本配方:

  • 鮮生地:一兩
  • 北沙參:四錢
  • 川貝母:四錢
  • 元參:八錢
  • 大麥冬:六錢
  • 生白芍:三錢
  • 生甘草:二錢
  • 丹皮:四錢
  • 蘇薄荷:二錢

加減法:

  • 喉間腫甚者: 加生石膏四錢
  • 大便燥結,數日不通者: 加青麟丸二錢,元明粉二錢
  • 胸下脹悶者: 加神麯二錢,焦山楂二錢
  • 小便短赤者: 加細木通一錢,澤瀉二錢,知母二錢
  • 燥渴者: 加天冬三錢,馬兜鈴一錢
  • 面赤身熱,或舌苔黃色者: 加銀花四錢,連翹三錢

桑麻六味湯,冬桑葉(二錢),黑芝麻(三錢),大熟地(四錢),萸肉(八分),浙茯苓(三錢),淮山藥(三錢),粉丹皮(錢半),澤瀉(錢半)

藿香正氣散,杜藿香(錢半),真川樸(一錢),姜半夏(錢半),廣皮(錢半),帶皮苓(三錢),生曬術(七分),苦桔梗(八分),白芷(一錢),紫蘇(一錢),炙甘草(五分),春砂仁(八分研沖)

藿樸大棗,杜藿香(二錢),真川樸(一錢),姜半夏(錢半),廣皮(錢半),佩蘭葉(錢半),生苡仁(四錢),帶皮苓(四錢),澤瀉(錢半),白蔻末(八分拌),飛滑石(六錢),紫金片二分開水烊沖

白話文:

桑麻六味湯

  • 冬桑葉:兩錢
  • 黑芝麻:三錢
  • 熟地黃:四錢
  • 茱萸肉:八分
  • 浙茯苓:三錢
  • 山藥:三錢
  • 丹皮:一錢半
  • 澤瀉:一錢半

藿香正氣散

  • 藿香:一錢半
  • 川樸:一錢
  • 半夏:一錢半
  • 廣皮:一錢半
  • 茯苓:三錢
  • 白術:七分
  • 桔梗:八分
  • 白芷:一錢
  • 紫蘇:一錢
  • 甘草:五分
  • 砂仁:八分(研末沖服)

藿樸大棗

  • 藿香:兩錢
  • 川樸:一錢
  • 半夏:一錢半
  • 廣皮:一錢半
  • 佩蘭葉:一錢半
  • 苡仁:四錢
  • 茯苓:四錢
  • 澤瀉:一錢半
  • 白蔻:八分(研末拌勻)
  • 滑石:六錢
  • 紫金片:二分(開水烊化服用)

說明

  • 以上藥方是根據古代中醫文獻記載,使用傳統計量單位「錢」和「分」。
  • 「烊化」指的是將藥材用開水煮化,使其更容易吸收。

千金葦莖湯,生苡仁(六錢),原桃仁(三錢),冬瓜子(五錢),葦莖(二錢)

蘇合香丸,蘇合香(五錢),安息香(一兩),公丁香(一兩),沉香(一兩),青木香(一兩),白檀香(一兩),制香附(一兩),蓽茇(一兩),薰陸香(二錢),飛硃砂(一兩),白犀角(一兩),梅冰(二錢),當門子(二錢),上為細末,入安息香膏煉蜜和劑,丸如芡實大,每四丸,空心用沸湯化下,溫酒下亦得。

白話文:

千金葦莖湯,配方包括:生苡仁(六錢),原桃仁(三錢),冬瓜子(五錢),葦莖(二錢)。

蘇合香丸,配方包括:蘇合香(五錢),安息香(一兩),公丁香(一兩),沈香(一兩),青木香(一兩),白檀香(一兩),制香附(一兩),蓽茇(一兩),薰陸香(二錢),飛硃砂(一兩),白犀角(一兩),梅冰(二錢),當門子(二錢)。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安息香膏與蜜煉製成藥丸,大小類似芡實,每次服用四粒,於空腹時以沸水溶解後飲用,也可用溫酒代替。

按:,此辟邪驅穢之聖方,專治傳屍骨蒸,殗碟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瀉,時氣瘴瘧,赤白暴痢,瘀血經閉,痃癖疔腫,驚癇,小兒吐乳,大人狐迷等症。

二金湯,焦雞金(五錢),薄川樸(三錢),大腹絨(三錢),豬苓(三錢),先用海金沙五錢,絲通草三錢,煎湯代水。

開鬱通絡飲,香櫞皮(錢半),廣鬱金(三錢),炒延胡(錢半),遠志(八分),真新絳(錢半),陳木瓜(錢半),蜣螂蟲(二錢),通草(一錢),佛手片(五分),先用絲瓜絡一枚,路路通十枚,生苡仁八錢,煎湯代水。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驅邪避穢的聖方,專門治療傳染屍骨發熱、咳嗽肺虛、鬼氣侵襲、突然心痛、霍亂嘔吐腹瀉、時令瘴氣瘧疾、赤白痢疾、瘀血經閉、痃癖疔腫、驚厥、小兒吐奶、大人神志恍惚等症。

二金湯:焦雞金五錢、薄川樸三錢、大腹絨三錢、豬苓三錢,先用海金沙五錢、絲通草三錢煎湯代替水。

開鬱通絡飲:香櫞皮一錢半、廣鬱金三錢、炒延胡一錢半、遠志八分、真新絳一錢半、陳木瓜一錢半、蜣螂蟲二錢、通草一錢、佛手片五分,先用絲瓜絡一根、路路通十枚、生苡仁八錢煎湯代替水。

按:,薛瘦吟醫贅云:鼓脹證,濕邪入絡居多,消滯利水,徒傷氣分,焉能奏功;用此方出入加減,自能奏效。至消滯,莫如紅曲,雞內金;達下,莫如車前子;降氣,莫如蘇子、川貝。

寬膨散,活癩蛤蟆十隻,將腹皮剖開,用五靈脂、砂仁末各半分量,墊滿腹中,用酒搗黃泥包裹,炭火上煅燥,研極細末,每服一錢,一日三次,綠萼梅五分泡湯送下;專治氣脹氣膨,小兒疳積腹大,婦人胸痞脘痛等症,屢奏捷效。

宣清導濁湯,赤苓(五錢),豬苓(五錢),炒香皂莢子(錢半),先用寒水石六錢,晚蠶沙四錢,煎湯代水。

白話文:

薛瘦吟醫生認為,鼓脹症多半是因為濕邪入侵經絡,單純消滯利水會損傷氣分,難以奏效。這個方子可以根據病情加減用藥,就能取得效果。消滯方面,最好的藥材是紅曲和雞內金;利水方面,最好的藥材是車前子;降氣方面,最好的藥材是蘇子和川貝。

寬膨散是用活癩蛤蟆十隻,剖開腹部,放入等量的五靈脂和砂仁末,用酒和黃泥包裹,用炭火烤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一天三次,用綠萼梅五分泡水送服。這個方子專治氣脹、氣膨、小兒疳積腹大、婦人胸痞脘痛等症,屢次都有顯著療效。

宣清導濁湯是用赤苓、豬苓各五錢,炒香皂莢子一錢半,先用寒水石六錢、晚蠶沙四錢煎湯當水服用。

加味控涎丹,白芥子(一兩),煨甘遂(一兩),大戟(一兩),巴霜(一錢),炒黑醜(二兩),炒葶藶(一兩),芫花(五錢),沉香(五錢),上藥研細,薑汁糊丸,金箔為衣,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淡薑湯送下。

按:,此丹名醫危亦林得效方,善治積水停飲,化脹化膨,大效。

胃苓湯合半硫丸方,杜蒼朮(一錢),真川樸(一錢),炒冬朮(錢半),廣皮(錢半),安邊桂(五分),浙茯苓(三錢),建澤瀉(錢半),豬苓(錢半),炙甘草(一錢),半硫丸(錢半包煎)

白話文:

加味控涎丹由白芥子、煨甘遂、大戟、巴霜、炒黑醜、炒葶藶、芫花、沉香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混合成丸,以金箔包覆,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五丸,用淡薑湯送服。此方為名醫危亦林所用,擅治積水停飲,化脹化膨,療效顯著。胃苓湯合半硫丸方則由杜蒼朮、真川樸、炒冬朮、廣皮、安邊桂、浙茯苓、建澤瀉、豬苓、炙甘草及半硫丸組成。

朮附湯合半硫丸方,生茅朮(三錢),厚附塊(錢半),真川樸(一錢),廣皮(三錢),高麗參(二錢),黑炮姜(一錢),半硫丸(二錢包煎)

補中益氣湯,潞黨參(三錢),嫩棉耆(二錢),江西術(錢半),炙甘(八分),白歸身(錢半),新會皮(錢半),川柴胡(五分),升麻(三分)

炙甘草湯,一名復脈湯,炙甘草(二錢),潞黨參(錢半),大生地(八錢),麥冬(五錢),胡麻仁(三錢),真阿膠(錢半),川桂枝(八分),黑棗(四枚),鮮生薑(六分),酒水各半煎。

白話文:

  1. 朮附湯合半硫丸方:生茅朮(3克)、厚附塊(1.5克)、真川樸(0.3克)、廣皮(3克)、高麗參(2克)、黑炮姜(0.3克)、半硫丸(2克,需先煎煮)。

  2. 補中益氣湯:潞黨參(3克)、嫩棉耆(2克)、江西術(1.5克)、炙甘(0.8克)、白歸身(1.5克)、新會皮(1.5克)、川柴胡(0.5克)、升麻(0.3克)。

  3.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炙甘草(2克)、潞黨參(1.5克)、大生地(8克)、麥冬(5克)、胡麻仁(3克)、真阿膠(1.5克)、川桂枝(1.6克)、黑棗(4枚)、鮮生薑(0.6克),兩種液體各半量加水煎煮。

柴胡四物湯,川柴胡(錢半),姜半夏(錢半),青子芩(錢半),川芎(五分),潞黨參(錢半),白歸身(錢半),細生地(錢半),白芍(一錢),炙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參胡三白湯,潞黨參(二錢),川柴胡(一錢),生於術(錢半),炙草(六分),浙茯苓(錢半),炒白芍(錢半),鮮生薑(兩片),紅棗(四枚)

清脾飲,川柴胡(錢半),青子芩(錢半),姜半夏(一錢),川樸(八分),草果仁(五分),生於術(八分),小青皮(七分),炙草(六分),鮮生薑(兩片),大紅棗(兩枚)

白話文:

柴胡四物湯由川柴胡、姜半夏、青子芩、川芎、潞黨參、白歸身、細生地、白芍、炙甘草、鮮生薑、大紅棗組成。參胡三白湯則包含潞黨參、川柴胡、生於術、炙草、浙茯苓、炒白芍、鮮生薑、紅棗。清脾飲的成分有川柴胡、青子芩、姜半夏、川樸、草果仁、生於術、小青皮、炙草、鮮生薑、大紅棗。

倉廩湯,西潞黨(錢半),浙茯苓(三錢),川柴胡(八分),前胡(八分),苦桔梗(一錢),炙甘草(六分),炒枳殼(錢半),羌活(五分),獨活(五分),川芎(六分),鮮生薑(兩片)

白頭翁湯,白頭翁(三錢),小川連(一錢),生川柏(八分),秦皮(六分)

稀涎散,豬牙皂角四條,去皮弦子,酥炙,白礬一兩,半生半枯,上藥各研細末,和入巴霜三分,共研極勻,每用五分,開水一茶鐘調服,牙環緊閉者,每用一分,吹入鼻中即吐。

白話文:

倉廩湯

  • 西潞黨(錢半):西路黨參,半錢。
  • 浙茯苓(三錢):浙江產茯苓,三錢。
  • 川柴胡(八分):四川產柴胡,八分。
  • 前胡(八分):前胡,八分。
  • 苦桔梗(一錢):苦味桔梗,一錢。
  • 炙甘草(六分):炙過的甘草,六分。
  • 炒枳殼(錢半):炒過的枳殼,半錢。
  • 羌活(五分):羌活,五分。
  • 獨活(五分):獨活,五分。
  • 川芎(六分):四川產川芎,六分。
  • 鮮生薑(兩片):新鮮生薑,兩片。

白頭翁湯

  • 白頭翁(三錢):白頭翁,三錢。
  • 小川連(一錢):小連翹,一錢。
  • 生川柏(八分):生川柏,八分。
  • 秦皮(六分):秦皮,六分。

稀涎散

  • 豬牙皂角四條:豬牙皂角,取四條,去皮,用酥油炙。
  • 白礬一兩:白礬,一兩,半生半枯。
  • 上藥各研細末:將上述藥物分別研磨成細粉。
  • 和入巴霜三分:將研磨好的藥粉與巴霜三份混合,共同研磨至極為均勻。
  • 每用五分:每次服用五分。
  • 開水一茶鐘調服:用一杯熱水沖服。
  • 牙環緊閉者,每用一分,吹入鼻中即吐:牙關緊閉者,每次用一分吹入鼻中,然後吐出。

按:,喉科過玉書於原方去巴霜,加杜牛膝根汁末一兩,白殭蠶五錢,其炙牙皂用一兩,枯白礬用五錢,名加味稀涎散,一名導痰開關散,治喉證,連吹數管,吐出稠痰,重者吹數次。若中風痰升,開水調服錢許,令吐痰涎,然後續進他藥。又云:喉症之痰,多屬風痰,稠而難吐,且不能化,宜先用通關散取嚏,以通肺竅,再用導痰開關散以去風痰。俾痰毒去盡,則證日輕矣。

加味導痰湯,制南星(一錢),小枳實(錢半),仙露夏(三錢),赤苓(三錢),賴橘紅(一錢),炙甘草(六分),滁菊花(三錢),鉤藤(三錢),皂角炭(五分),石菖蒲(錢半),鮮竹瀝(一瓢),薑汁(四滴)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根據原方修改而來的,去掉了巴霜,添加了杜牛膝根汁末一兩、白殭蠶五錢、炙牙皂一兩、枯白礬五錢,命名為加味稀涎散,也叫導痰開關散。用來治療喉嚨方面的病症,連續吹入幾管藥粉,就能吐出濃痰,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吹幾次。如果患者是中風導致痰液上升,可以用開水調和少許藥粉服用,讓患者吐出痰涎,之後再服用其他藥物。

有些人說,喉嚨方面的病症,痰液大多屬於風痰,濃稠難以吐出,也無法化解,應該先用通關散讓患者打噴嚏,以暢通肺部,再用導痰開關散去除風痰。這樣一來,痰毒去除乾淨,病症就會逐漸減輕。

加味導痰湯,由制南星(一錢)、小枳實(錢半)、仙露夏(三錢)、赤苓(三錢)、橘紅(一錢)、炙甘草(六分)、滁菊花(三錢)、鉤藤(三錢)、皂角炭(五分)、石菖蒲(錢半)、鮮竹瀝(一瓢)、薑汁(四滴)組成。

按:,此方吳坤安制,專治痰阻肺絡,肝風內擾為病。若張路玉加味導痰湯,於導痰湯原方,加白朮、黃芩、黃連、栝蔞仁、桔梗、竹瀝、薑汁等味,專治溫熱痰飲,眩暈氣塞等症。若陸九芝加味導痰湯,於導痰湯原方,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味,專治痰壅氣喘,胸膈痞滿等症。又於導痰湯原方,加羌活、天麻、蠍尾、雄黃末,名十味導痰湯,治痰濕上盛,頭目不清等症。又於導痰湯原方,加羌活、防風、白朮、薑汁竹瀝,名祛風導痰湯,專治類中風筋脈顫掉。

白話文:

按: 此方為吳坤安所制,專門治療痰阻肺絡、肝風內擾所引起的疾病。

若張路玉加味導痰湯,是在導痰湯的原方基礎上,添加白朮、黃芩、黃連、栝蔞仁、桔梗、竹瀝、薑汁等藥材,專門用於治療溫熱痰飲、眩暈氣塞等症狀。

若陸九芝加味導痰湯,是在導痰湯的原方基礎上,添加蘇子、白芥子、萊菔子三味藥材,專門用於治療痰壅氣喘、胸膈痞滿等症狀。

此外,在導痰湯的原方基礎上,添加羌活、天麻、蠍尾、雄黃末,稱為十味導痰湯,用於治療痰濕上盛、頭目不清等症狀。

還有一種是在導痰湯的原方基礎上,添加羌活、防風、白朮、薑汁竹瀝,稱為祛風導痰湯,專門用於治療類似中風的筋脈顫掉症狀。

牛黃清心丸,西牛黃,羚羊角,浙茯苓,生於術,桂枝尖,歸鬚,炙甘草(各三錢),麝香,雄黃(各二錢),

潞黨參,白犀角(各五錢),梅冰(錢半),上十二味,各取淨末配勻,蜜和成劑,分作五十丸,金箔為衣,待乾蠟護,臨用開化,沸湯、薑湯任下。

按:,此方張路玉從局方裁定,專治氣虛血鬱,痰涎壅盛,昏憒不省,語言蹇澀,瘈瘲不遂,一切痰氣閉塞等證。

萬氏牛黃丸,小川連(五錢),青子芩(三錢),焦山梔(三錢),辰砂(錢半),廣鬱金(三錢),西牛黃(三分)

按:,喻嘉言曰:牛黃清心丸,古有數方,其義各別。若治溫邪內陷包絡神昏者,惟萬氏之方為妙,調入犀角、羚羊角、金汁、甘中黃、連翹、薄荷等湯劑中,定建奇功。

白話文:

牛黃清心丸是由西牛黃、羚羊角、浙茯苓、生於術、桂枝尖、歸鬚、炙甘草、麝香、雄黃、潞黨參、白犀角、梅冰等十二味藥材製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再以蜂蜜混合成丸狀,每丸包覆金箔,乾燥後以蠟保護,服用時可使用沸水或薑湯送服。此方專治氣虛血瘀、痰涎阻塞、昏迷不醒、言語不清、肢體麻痺、痰氣阻塞等症狀。

此外,還有一種名為萬氏牛黃丸的方劑,其組成包括小川連、青子芩、焦山梔、辰砂、廣鬱金、西牛黃等,主要用于治療溫邪內陷包絡,導致神昏的症狀,效果顯著。

大陷胸湯,煨甘遂(一錢),生錦紋(六分),元明粉(一錢),

連豆散,小川連(一錢),巴豆霜(一分),上研細末,用酒和成餅,填入臍心,以艾炷不拘壯數灸其上,候腹中有聲為度,灸畢,湯浸用帛拭淨,恐生瘡。

按:,此名結胸灸法,載在丹溪心法附余,善法各種結胸症,張景岳極贊其妙。

四磨飲子,老東參五分,臺烏藥一錢,海南子一錢,沉香(一錢),上藥用薄荷湯將四味原料磨汁,和入開水半湯碗服。

白話文:

「大陷胸湯」用甘遂一錢、生錦紋六分、元明粉一錢,一起煨製。

「連豆散」用小川連一錢、巴豆霜一分,研磨成細末,用酒和成餅狀,填入肚臍中心,用艾炷灸之,不限灸的數量,直到肚子裡有聲音為止。灸完之後,用熱湯浸泡,再用布擦拭乾淨,避免產生瘡瘍。

這種治療方法稱為「結胸灸法」,記載在丹溪心法附篇中,對於各種結胸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張景岳也大力讚賞其神奇效果。

「四磨飲子」用老東參五分、臺烏藥一錢、海南子一錢、沉香一錢,用薄荷湯磨汁,加入半碗開水服用。

吳氏桃仁承氣湯,原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錢半),歸鬚(錢半),粉丹皮(二錢),赤芍(錢半)

香殼散,制香附(三錢),炒枳殼(二錢),藏紅花(五分),歸尾(三錢),炒青皮(一錢),新會皮(一錢),臺烏藥(一錢),赤芍(一錢),醋炒莪朮(一錢),炙甘草(五分),上藥共研為散,每用五錢,水煎去渣,沖童便半盞,空心溫服。若症勢極重,加白薇五錢,炒延胡錢半,炒穿甲一錢,用原桃仁五錢,青糖五錢,陳酒一瓢,加水四碗煎成兩碗,代水煎藥。

白話文:

吳氏桃仁承氣湯,由桃仁三錢、生錦紋二錢、元明粉一錢半、歸鬚一錢半、粉丹皮二錢、赤芍一錢半組成。

香殼散,則由制香附三錢、炒枳殼二錢、藏紅花五分、歸尾三錢、炒青皮一錢、新會皮一錢、臺烏藥一錢、赤芍一錢、醋炒莪朮一錢、炙甘草五分組成,將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水煎去渣,沖童便半盞,空腹溫服。若病情嚴重,可加白薇五錢、炒延胡錢半、炒穿甲一錢,並用原桃仁五錢、青糖五錢、陳酒一瓢,加水四碗煎成兩碗,代替水煎藥。

代抵當丸,酒炒錦紋(四兩),桃仁(三十枚),炒穿甲,醋炒莪朮,元明粉,歸尾,細生地(各一兩),安邊桂(三錢),上藥研末蜜丸。蓄血在上部者,丸如芥子,黃昏去枕仰臥,以津咽之,令停喉以搜逐瘀積;在中部食遠,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勞水煎湯下之。如血老成積,攻之不動,去歸、地,倍蓬朮、安邊桂。

參蘇飲(補),潞黨參(八分),紫蘇葉(一錢),姜半夏(一錢),廣皮(八分),浙茯苓(一錢),生葛根(五分),炒枳殼(五分),桔梗(五分),前胡(五分),炙甘草(三分),廣木香(三分),生薑(一片)

白話文:

代抵當丸是用酒炒錦紋、桃仁、穿甲、醋炒莪朮、元明粉、歸尾、細生地、安邊桂等藥材研磨成蜜丸。如果瘀血在上部,就用芥子大小的丸藥,黃昏時去枕仰臥,用唾液送服,讓藥丸停留在喉嚨處,以達到疏通瘀積的效果;如果瘀血在中部,飯後服藥,下部則空腹服藥,都用梧子大小的丸藥,並用百勞水煎湯送服。如果血瘀已久,難以攻破,就去除歸尾和細生地,加倍蓬朮和安邊桂的用量。

參蘇飲是用潞黨參、紫蘇葉、姜半夏、廣皮、浙茯苓、生葛根、炒枳殼、桔梗、前胡、炙甘草、廣木香和生薑等藥材組成。

按:,本方治虛人感冒,偏於氣分者,若去黨參、前胡,木香,加川芎、柴胡,名芎蘇散,治三時感冒,偏於血分者。

三黃枳朮丸,青子芩(一兩),小川連(五錢),生錦紋(八錢),神麯,白朮,小枳實,新會皮(各五錢),鮮荷葉一枚煎水和為丸。

陶氏黃龍湯,生錦紋(三錢),元明粉(二錢),真川樸(一錢),枳實(一錢),潞黨參(錢半),全當歸(二錢),炙甘草(一錢),生薑(兩片),大紅棗(一顆),腸鳴,去元明粉,加仙露夏錢半,浙茯苓錢半;血秘,去甘草,加原桃仁錢半,鮮生地汁兩瓢沖;氣閉,去當歸,加油木香八分;風秘,去紅棗,加羌活八分;年老氣虛,去元明粉、枳、樸,大黃減半。

白話文:

這段古文描述了三個中醫方劑及其加減用法。

1. 第一部分

介紹了一個治療虛寒體質感冒的方劑,並指出其加減後的變化。

  • 原方偏重於治療氣虛感冒,而「芎蘇散」則偏重於治療血虛感冒。

2. 第二部分

介紹了「三黃枳朮丸」的組成,該方劑由九味藥材組成,以煎水製成丸劑服用。

3. 第三部分

介紹了「黃龍湯」的組成和加減用法。

  • 原方適用於一般症狀,而根據不同症狀,需要去除或添加特定藥材。

4. 加減說明

  • 腸鳴: 代表腸道蠕動過快,加入仙露夏和浙茯苓以緩解腸鳴。
  • 血秘: 代表大便乾燥,加入桃仁和鮮生地汁以潤腸通便。
  • 氣閉: 代表氣機不暢,加入油木香以理氣止痛。
  • 風秘: 代表風寒導致的大便不通,加入羌活以散寒通便。
  • 年老氣虛: 代表老年人氣虛體弱,去除元明粉、枳實、川樸,並減少大黃的用量。

總結

這段古文展示了中醫在治療感冒方面的豐富經驗,並強調了根據不同體質和症狀進行加減用藥的重要性。

按:,此方為失下證,循衣撮空,虛極熱盛,不下必死者立法。

黃連瀉心湯,小川連(一錢),青子芩(二錢),黑炮姜(五分),炙草(五分),潞黨參(一錢),大紅棗(兩顆),仙露夏(一錢)

參胡溫膽湯,潞黨參(錢半),川柴胡(一錢),淡竹茹(二錢),廣皮(錢半),仙露夏(錢半),浙茯苓(錢半),小枳實(錢半),炙草(五分)

參胡芍藥湯,潞黨參(錢半),川柴胡(一錢),生白芍(錢半),炙草(六分),青子芩(一錢),大紅棗(兩顆),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針對虛寒體質導致的腹瀉,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冰冷、腹痛拒按等症狀,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危及生命。方子里包含了黄连泻心汤、参胡温胆汤和参胡芍药汤三种,分别针对不同的病症,起到泻心火、溫膽和養陰的作用。

知柏六味湯,白知母(三錢),生川柏(一錢),細生地(四錢),萸肉(八分),浙茯苓(錢半),淮山藥(錢半),粉丹皮(錢半),澤瀉(一錢)

甘露飲,大生地(三錢),霍石斛(三錢),淡天冬(錢半),麥冬(二錢),生甘草(八分),西茵陳(一錢),青子芩(一錢),枳殼(八分),枇杷葉(三錢),先用熟地六錢切絲,泡取汁兩碗,代水煎藥。

小甘露飲,霍石斛(二錢),西茵陳(一錢),鮮生地(四錢),黃芩(一錢),苦桔梗(一錢),焦梔子(一錢),升麻(三分)

白話文:

知柏六味湯包含白知母三錢、生川柏一錢、細生地四錢、萸肉八分、浙茯苓錢半、淮山藥錢半、粉丹皮錢半、澤瀉一錢。甘露飲則用大生地三錢、霍石斛三錢、淡天冬錢半、麥冬二錢、生甘草八分、西茵陳一錢、青子芩一錢、枳殼八分、枇杷葉三錢,先以熟地六錢切絲,泡取汁兩碗,代水煎藥。小甘露飲則包含霍石斛二錢、西茵陳一錢、鮮生地四錢、黃芩一錢、苦桔梗一錢、焦梔子一錢、升麻三分。

七味蔥白湯,淡豆豉(三錢),生葛根(錢半),細生地(錢半),麥冬(一錢),鮮生薑(兩片),連須蔥白(三枚),百勞水四湯碗煎藥。

劉氏雙解散,防風,桔梗,黃芩(各一錢),荊芥,蘇薄荷,青麻黃,川芎,焦梔,連翹,大黃,芒硝,白朮,

甘草,當歸,白芍(各五分),生石膏(四錢),飛滑石(三錢)

按:,楊玉衡曰:河間立雙解散,解鬱散結,清熱導滯,以兩解溫病表裡之熱毒,以發明溫病與傷寒異治之秘奧,其見高出千古;惟麻黃性烈大熱,太泄肺氣,川芎香竄,走泄真元,白朮氣浮,填塞胃口,皆非溫病所宜。故余易以殭蠶、蟬衣,透邪解毒,黃連、薑黃,清火通血,佐歸、芍涼血散郁以退蒸,則心肝和而風火自熄矣。因名增損雙解散,專治溫毒流注,無所不至,上干則頭痛目眩耳聾,下流則腰痛足腫,注於皮膚則癍疹瘡瘍,壅於腸胃則毒利膿血,傷於陽明則腮臉腫痛,結於太陰則腹滿嘔吐,結於少陰則喉痹咽痛,結於厥陰則舌卷囊縮等症,投無不效。

白話文:

七味蔥白湯,使用淡豆豉三錢,生葛根錢半,細生地錢半,麥冬一錢,新鮮生薑兩片,連著鬚根的蔥白三枚,以四碗水煎煮藥物。

劉氏雙解散,方劑包括防風、桔梗、黃芩各一錢,荊芥、蘇薄荷、青麻黃、川芎、焦梔、連翹、大黃、芒硝、白朮,甘草、當歸、白芍各五分,生石膏四錢,飛滑石三錢。

楊玉衡認為,河間的雙解散、解鬱散方劑,能夠清熱導滯,解表裡溫病的熱毒,揭示了溫病與傷寒治療的不同之處,其見解超越古人。但麻黃性烈易泄肺氣,川芎氣味太香易泄真元,白朮氣浮易填塞胃口,都不適合用於溫病。因此,我將麻黃、川芎、白朮換成殭蠶、蟬衣,透邪解毒,黃連、薑黃,清火通血,再以當歸、白芍涼血散郁,使心肝平和,風火自然消退。因此我將此方稱為增損雙解散,專門治療溫毒流注,無所不在,上行則頭痛目眩耳聾,下行則腰痛足腫,流注皮膚則癍疹瘡瘍,壅於腸胃則毒利膿血,傷於陽明則腮臉腫痛,結於太陰則腹滿嘔吐,結於少陰則喉痹咽痛,結於厥陰則舌卷囊縮等症,使用此方效果顯著。

千金葦莖合文蛤湯,生苡仁(六錢),原桃仁(九粒),海蛤殼(六錢),麻黃(五分),生石膏(四錢),光杏仁(三錢),炙甘草(五分),先用葦莖五錢,鮮冬瓜子二兩,煎湯代水。

白果定喘湯,光杏仁(三錢),真川樸(八分),姜半夏(錢半),麻黃(八分),款冬花(三錢),炙桑皮(三錢),青子芩(錢半),蘇子(一錢),炙甘草(六分),鹽水炒白果(七枚)

按:,此方解表清裡,降氣豁痰,治寒包熱邪,哮喘痰嗽,遇冷即發等症頗效。

白話文:

千金葦莖合文蛤湯,以生苡仁六錢、原桃仁九粒、海蛤殼六錢、麻黃五分、生石膏四錢、光杏仁三錢、炙甘草五分為藥材,先用葦莖五錢、鮮冬瓜子二兩煎湯作為水煎藥。

白果定喘湯則以光杏仁三錢、真川樸八分、姜半夏錢半、麻黃八分、款冬花三錢、炙桑皮三錢、青子芩錢半、蘇子一錢、炙甘草六分,以及用鹽水炒過的七枚白果為藥材。

此兩方藥膳都具有解表清裡、降氣豁痰的功效,適用於寒包熱邪引起的哮喘痰嗽,以及遇冷即發等症狀。

蘇子降氣湯,姜半夏(錢半),賴橘紅(一錢),真川樸(八分),蘇子(二錢),沉香片(五分),炙甘草(一錢),全當歸(錢半),前胡(錢半),鮮生薑(三片),大紅棗(兩顆)

安神養血湯,辰茯神(四錢),炒棗仁(三錢),大生地(三錢),歸身(二錢),生白芍(三錢),遠志肉(一錢),新會皮(一錢),桔梗(一錢),炙甘草(八分)

枳實梔豉湯,小枳實(錢半),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

歸耆建中湯,白歸身(二錢),炙棉耆(錢半),生白芍(三錢),桂枝(六分),炙甘草(一錢),大麥糖(三錢),嫩閩姜(一錢),紅棗(四顆)

白話文:

蘇子降氣湯:薑半夏半錢,賴橘紅一錢,真川樸八分,蘇子二錢,沉香片五分,炙甘草一錢,全當歸半錢,前胡半錢,鮮生薑三片,大紅棗兩顆。

安神養血湯:辰茯神四錢,炒棗仁三錢,大生地三錢,歸身二錢,生白芍三錢,遠志肉一錢,新會皮一錢,桔梗一錢,炙甘草八分。

枳實梔豉湯:小枳實半錢,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

歸耆建中湯:白歸身二錢,炙棉耆半錢,生白芍三錢,桂枝六分,炙甘草一錢,大麥糖三錢,嫩閩姜一錢,紅棗四顆。

陳氏六神湯,潞黨參(三錢),江西術(錢半),浙茯苓(二錢),炙草(六分),淮山藥(二錢),炒扁豆(三錢),鮮生薑(兩片),紅棗(兩枚)

按:,溫病發熱,有解表已復熱,攻裡熱已復熱,利小便愈後復熱,養陰滋清熱亦不除者,張季明謂元氣無所歸著,陽浮則倏熱矣,六神湯主之。

金水六君煎,白歸身(三錢),大熟地(六錢),姜半夏(錢半),浙苓(錢半),新會皮(錢半),炙甘草(八分),金橘餅(一個),蜜棗(兩枚)

白話文:

陳氏六神湯由潞黨參、江西術、浙茯苓、炙草、淮山藥、炒扁豆、鮮生薑和紅棗組成,用於溫病發熱,解表或攻裡後仍有熱症,利小便後仍有熱症,或滋陰清熱後仍不退熱的情況。張季明認為這是由於元氣無所歸依,陽氣浮動造成的,六神湯可以治療此症。

金水六君煎則由白歸身、大熟地、姜半夏、浙苓、新會皮、炙甘草、金橘餅和蜜棗組成。

燒裩散,治男子病,裩襠近陰處剪取一塊,燒灰,調入藥服,或白湯下亦可;婦人病,取男子裩襠如前一般。

陶氏逍遙湯,潞黨參(錢半),白歸身(三錢),細生地(三錢),知母(錢半),燒裩散(一錢),生甘梢(一錢),細木通(一錢),滑石(三錢),兩頭尖(一錢),韭菜根(一錢),小青皮(八分),先用青竹皮一兩煎湯代水。

當歸四逆湯,全當歸(錢半),川桂枝(八分),生白芍(一錢),甘草(五分),北細辛(三分),絲通草(一錢),生薑(兩片),大棗(兩枚)

白話文:

治療男子疾病時,取男子內褲襠部靠近陰處的布料一小塊,燒成灰,調入藥物服用,也可以用白湯送服;治療女子疾病時,取男子內褲襠部布料,如同前述方法一樣處理。

陶氏逍遙湯的組成:潞黨參(半錢)、白歸身(三錢)、細生地(三錢)、知母(半錢)、燒裩散(一錢)、生甘梢(一錢)、細木通(一錢)、滑石(三錢)、兩頭尖(一錢)、韭菜根(一錢)、小青皮(八分),先用青竹皮一兩煎湯當水使用。

當歸四逆湯的組成:全當歸(半錢)、川桂枝(八分)、生白芍(一錢)、甘草(五分)、北細辛(三分)、絲通草(一錢)、生薑(兩片)、大棗(兩枚)。

蘇子降香湯,炙蘇子(錢半),紫降香(一錢),制香附(錢半),川貝(四錢),廣鬱金(三錢),焦山梔(三錢),淡竹茹(二錢),白前(二錢),旋覆花(三錢包煎),蔥須(三分沖)

開鬱正元散,白朮,陳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砂仁,延胡,麥芽,甘草,神麯(各五錢),每用一兩,生薑三片,水煎。

按:,此散健脾消食,化痰理氣;專治痰飲食積,搏結氣血而成瘕聚。

白話文:

蘇子降香湯,用半錢炙蘇子,一錢紫降香,半錢制香附,四錢川貝,三錢廣鬱金,三錢焦山梔,二錢淡竹茹,二錢白前,三錢旋覆花(包煎),三分蔥須(沖泡)。

開鬱正元散,用白朮、陳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砂仁、延胡、麥芽、甘草、神麯各五錢,共用一兩,再加三片生薑,水煎服。

此散能健脾消食,化痰理氣,專治痰飲食積,造成氣血瘀結而形成瘕聚。

茴香橘核丸,小茴香(五錢),炒橘核(三兩),炒延胡(兩半),青皮(八錢),炒桃仁(三兩),川楝子(兩半),兩頭尖(五錢),歸鬚(兩半),杜牛膝(兩半),炒穿甲(一兩),柏子仁(三兩),蔥白汁搗丸,硃砂為衣,每服錢半,淡鹽湯送下。

紫菀散,紫菀茸,潞黨參(各二兩),麥門冬,桔梗,茯苓,阿膠,川貝母(各一兩),五味子,炙甘草(各五錢),上藥為散,每服四五錢,水煎去渣服。

白話文:

配方

  • 小茴香(五錢),炒制
  • 橘核(三兩),炒制
  • 延胡索(兩半)
  • 青皮(八錢)
  • 桃仁(三兩),炒制
  • 川楝子(兩半)
  • 兩頭尖(五錢)
  • 歸鬚(兩半)
  • 杜牛膝(兩半)
  • 穿山甲(一兩),炒制
  • 柏子仁(三兩)

製法

以上藥材用蔥白汁搗成丸子,以硃砂包裹丸衣。

用法

每次服用半錢,用淡鹽湯送服。

紫菀散

配方

  • 紫菀茸(二兩)
  • 潞黨參(二兩)
  • 麥門冬(一兩)
  • 桔梗(一兩)
  • 茯苓(一兩)
  • 阿膠(一兩)
  • 川貝母(一兩)
  • 五味子(五錢)
  • 甘草(五錢),炙制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四五錢,用水煎煮,去渣服用。

  • 古代藥方中的藥量單位與現代有所不同,需注意換算。

劫癆散,細生地(三錢),生白芍(三錢),白歸身(二錢),阿膠(錢半),潞黨參(錢半),炙棉耆(錢半),五味子(三分),炙草(一錢),仙露夏(錢半),以上各藥為散,每服三四錢,溫湯調下,空心服。

杜瘵膏,老枇杷葉(五十六片刷毛淨綿包濃煎去渣),紅蓮子(四兩煮熟去衣心連原湯研成膏),雅梨汁(一飯碗),藕節汁(一茶杯梨藕渣均與枇杷葉同煎),大紅棗(八兩煮熟去皮核連原湯研成膏),煉白蜜(一兩),川貝母(一兩),生苡仁(四兩二味並去心煮熟連原湯研成膏),同入鍋內熬稠,入瓷瓶重湯煮一炷香。每用一匙,開水調服,日三五次。冬月可多制,夏月須逐日製小料。

白話文:

劫癆散,用細生地三錢、生白芍三錢、白歸身二錢、阿膠一錢半、潞黨參一錢半、炙棉耆一錢半、五味子三分、炙草一錢、仙露夏一錢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四錢,用溫水調服,空腹服用。

杜瘵膏,用老枇杷葉五十六片,刷洗乾淨後用棉布包好,濃煎去渣;紅蓮子四兩煮熟去皮心,連原湯研成膏;雅梨汁一飯碗;藕節汁一茶杯,梨藕渣與枇杷葉一同煎煮;大紅棗八兩煮熟去皮核,連原湯研成膏;煉白蜜一兩;川貝母一兩;生苡仁四兩,二味並去心煮熟,連原湯研成膏。將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鍋中熬至稠狀,裝入瓷瓶,隔水加熱煮一炷香時間。每次服用一匙,用開水調服,每天服用三到五次。冬季可以多製作一些,夏季則需每天少量製作。

按:,此瓊玉膏之變法,藥味清和,常服無弊;專治骨蒸癆熱,腰痠肢軟,羸瘦遺泄。咳痰吐血,一切陰虛火動之證。久服免成瘵疾,屢收奇效,勿以平淡而忽之。

當歸活血湯,全當歸(三錢),川桂枝(錢半),原桃仁(二錢),赤芍(八分),炒枳殼(八分),黑炮姜(四分),藏紅花(二分),炙草(五分),赤茯苓(一錢),鱉血柴胡(八分),鮮生地(一兩,酒浸搗爛),上除生地,水煎去滓,入地黃再煎數沸,加陳酒一瓢。服之不應,加穿山甲五分;又不應,加附子三分;有實熱難用附子者,須與大黃錢許同用。

白話文:

此「瓊玉膏」方劑,藥性平和,經常服用沒有副作用;專門治療骨蒸癆熱、腰酸肢軟、體虛消瘦、遺精泄瀉等症狀。咳嗽痰血、一切陰虛火旺之症也可用此方。長期服用可以避免發展成瘵疾,療效顯著,不可因其藥性平和而輕視之。

當歸活血湯

全當歸(三錢),川桂枝(一錢半),原桃仁(二錢),赤芍藥(八分),炒枳殼(八分),黑炮姜(四分),藏紅花(二分),炙甘草(五分),赤茯苓(一錢),鱉血柴胡(八分),鮮生地黃(一兩,酒浸搗爛)。以上除生地黃外,先用水煎煮,去渣後加入生地黃再煎煮數沸,加入陳酒一瓢。若服用後效果不佳,可加入穿山甲五分;若仍無效,可加入附子三分;若有實熱而不能使用附子者,則需與大黃少量同用。

下瘀血湯,原桃仁(三錢),生錦紋(錢半醋酒各半炒),䗪蟲(十隻)

桃仁承氣合逍遙散加味方,原桃仁(三錢),生錦紋(錢半),風化硝(一錢),官桂(五分),全當歸(三錢),赤茯苓(三錢),生曬術(八分),赤芍(二錢),川柴胡(五分),蘇薄荷(四分),北細辛(三分),炙草(五分),炒螻蛄(十隻研末包煎)

加味平胃散,杜蒼朮(八分),真川樸(八分),新會皮(錢半),炙草(八分),小枳實(錢半),淨楂肉(三錢),六和曲(三錢),青皮(八分),炒麥芽(一錢),萊菔子(錢半拌炒砂仁一錢)

白話文:

下瘀血湯使用桃仁三錢、生錦紋錢半(用醋酒各半炒)、䗪蟲十隻。桃仁承氣合逍遙散加味方則用桃仁三錢、生錦紋錢半、風化硝一錢、官桂五分、全當歸三錢、赤茯苓三錢、生曬術八分、赤芍二錢、川柴胡五分、蘇薄荷四分、北細辛三分、炙草五分,並加入炒螻蛄十隻研末包煎。加味平胃散則用杜蒼朮八分、真川樸八分、新會皮錢半、炙草八分、小枳實錢半、淨楂肉三錢、六和曲三錢、青皮八分、炒麥芽一錢,以及萊菔子錢半拌炒砂仁一錢。

苡仁糯米粥,生苡仁(一兩),炒糯米(五錢),加水兩碗,煮成粥服。

人參養榮湯,潞黨參(三錢),炙棉耆(三錢),白歸身(錢半),熟地(二錢),生曬術(錢半),浙茯苓(錢半),生白芍(錢半),官桂(五分),遠志肉(八分),五味子(九粒),炒廣皮(一錢),炙草(八分)

清燥養榮湯,白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白歸身(二錢),白芍(錢半),生地汁(二杯),新會皮(錢半),炙甘草(五分),上藥加燈心一帚煎服。

白話文:

苡仁糯米粥以一兩生苡仁和五錢炒糯米,加水兩碗煮成粥食用。人參養榮湯則由三錢潞黨參、三錢炙棉耆、錢半白歸身、二錢熟地、錢半生曬術、錢半浙茯苓、錢半生白芍、五分官桂、八分遠志肉、九粒五味子、一錢炒廣皮和八分炙草組成。清燥養榮湯則以三錢白知母、三錢天花粉、二錢白歸身、錢半白芍、兩杯生地汁、錢半新會皮和五分炙甘草,加上燈心一帚煎服。

按:,吳氏養榮湯,共有五方:一為本方;二為蔞貝養榮湯,即於本方去生地、炙草、新會皮,加栝蔞仁四錢,川貝三錢,蘇子錢半,賴橘紅八分;三為柴胡養榮湯,即於本方加柴胡八分,青子芩錢半;四為人參養榮湯,即於本方去花粉,加潞黨參二錢,麥冬二錢,北五味念一粒;五為參附養榮湯,即於本方去花粉、知母、新會皮、炙甘草,加人參一錢,淡附片七分,淡乾薑一錢。

加味溫膽湯,淡竹茹(二錢),仙露夏(二錢),浙茯苓(三錢),廣皮(錢半),川柴胡(五分),雙鉤藤(錢半),池菊花(錢半),通草(一錢),小枳實(錢半),炙甘草(六分),鮮荷葉(一角),鮮石菖蒲(根葉一錢挫熟生沖)

白話文:

吳氏養榮湯有五個變化:第一個是基本方,第二個是蔞貝養榮湯,在基本方中去掉了生地、炙草、新會皮,添加了栝蔞仁、川貝、蘇子、賴橘紅;第三個是柴胡養榮湯,在基本方中加了柴胡、青子芩;第四個是人參養榮湯,在基本方中去掉了花粉,添加了潞黨參、麥冬、北五味;第五個是參附養榮湯,在基本方中去掉了花粉、知母、新會皮、炙甘草,添加了人參、淡附片、淡乾薑。

加味溫膽湯的藥材包括:淡竹茹、仙露夏、浙茯苓、廣皮、川柴胡、雙鉤藤、池菊花、通草、小枳實、炙甘草、鮮荷葉、鮮石菖蒲。

加減導痰湯,小枳實(錢半),浙茯苓(三錢),新會皮(錢半),炙草(五分),栝蔞皮(錢半),杜兜鈴(一錢),川貝母(三錢去心對劈),鮮石菖蒲(根葉搓熟生沖,先用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絲通草三錢,煎湯代水。)

耳聾左慈丸,熟地(八兩),山萸肉,淮山藥(各四兩),丹皮,建澤瀉,浙茯苓(各三兩),煅磁石(二兩),石菖蒲(兩半),北五味(五錢),煉蜜為丸,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

磁朱丸,煅磁石(二兩),飛辰砂(一兩),六神麯(三兩),上藥共研細末,更以六神麯一兩,水和作餅煮浮,入前藥煉蜜為丸,每服錢半至三錢,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加減導痰湯的藥材包括:小枳實半錢、浙茯苓三錢、新會皮半錢、炙草五分、栝蔞皮半錢、杜兜鈴一錢、川貝母三錢(去心對劈)。鮮石菖蒲的根葉要搓熟生沖,先用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再加入絲通草三錢,煎湯代水。

耳聾左慈丸

熟地(八兩),山萸肉,淮山藥(各四兩),丹皮,建澤瀉,浙茯苓(各三兩),煅磁石(二兩),石菖蒲(兩半),北五味(五錢),煉蜜為丸,每服三錢,淡鹽湯送下。

耳聾左慈丸的藥材包括:熟地八兩、山萸肉四兩、淮山藥四兩、丹皮三兩、建澤瀉三兩、浙茯苓三兩、煅磁石二兩、石菖蒲半兩、北五味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錢,用淡鹽湯送服。

磁朱丸

煅磁石(二兩),飛辰砂(一兩),六神麯(三兩),上藥共研細末,更以六神麯一兩,水和作餅煮浮,入前藥煉蜜為丸,每服錢半至三錢,淡鹽湯送下。

磁朱丸的藥材包括:煅磁石二兩、飛辰砂一兩、六神麯三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取六神麯一兩,用水和成餅狀煮浮,加入之前的藥末,用煉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半錢至三錢,用淡鹽湯送服。

備註

  • 文中藥材的單位「錢」、「兩」、「分」等,都是古代重量單位,現今一般會換算成克或毫克。
  • 藥材名稱可能存在不同寫法或別名,請以實際藥材為準。

按:,柯韻伯云:此丸治聾癲狂癇如神。

耳聾神丹,一名通耳神丹,鼠腦(一個),青龍齒(一分),冰片(一分),麝香(一分),硃砂(一分),明乳香(半分),樟腦(半分),上藥各研細末,用人乳為丸,如桐子大,外用絲綿裹之,塞耳深處,至不可受而止,塞三日取出,耳聰,永不再聾。

普濟消毒飲,川柴胡(一錢),蘇薄荷(一錢),炒牛蒡(錢半),白芷(八分),板藍根(錢半),白殭蠶(八分),蘇馬勃(五分),升麻(五分),小川連(三分),青子芩(八分均用酒炒),廣橘紅(八分),生甘草(八分),白桔梗(一錢),元參(錢半),水煎,食遠徐服,或煉蜜為丸,每重一錢,噙化尤妙。

白話文:

柯韻伯說,這個丸藥治療耳聾、癲癇、狂躁症效果奇佳。耳聾神丹,又名通耳神丹,用鼠腦一個、龍齒一分、冰片一分、麝香一分、硃砂一分、明乳香半分、樟腦半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人乳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外面用絲綿包裹,塞入耳中,塞到不能再塞為止,塞三天後取出,耳朵就能聽得清楚,永不再聾。普濟消毒飲,由川柴胡、蘇薄荷、炒牛蒡、白芷、板藍根、白殭蠶、蘇馬勃、升麻、小川連、青子芩(均用酒炒)、廣橘紅、生甘草、白桔梗、元參等藥材組成,水煎服,飯後服用,或者用蜜煉成丸藥,每次服用一錢,含化效果更佳。

按:,李東垣制此飲,專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氣喘舌燥,咽喉不利等證,全活甚眾。

連翹敗毒散,青連翹(三錢),蘇薄荷(一錢),炒牛蒡(錢半),荊芥(一錢),苦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白蒺藜(錢半),銀花(二錢),羌活(八分),獨活(八分),防風(八分),赤芍(錢半),象貝母(錢半),便秘加酒炒生錦紋一錢。

便秘,全當歸(一錢),小川連(六分),青子芩(錢半),川柏(五分),大生地(錢半),大熟地(錢半),棉耆皮(二錢)

白話文:

李東垣所創的這個方劑專治大頭天行,初期症狀為怕冷、身體沉重,接著頭面腫脹、嘴巴張不開、氣喘、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效果顯著,救活了不少人。方劑由青連翹、蘇薄荷、炒牛蒡、荊芥、苦桔梗、生甘草、白蒺藜、銀花、羌活、獨活、防風、赤芍、象貝母等組成,若便秘者可加酒炒生錦紋。便秘者則需加入全當歸、小川連、青子芩、川柏、大生地、大熟地、棉耆皮等藥材。

硃砂安神丸,飛辰砂,小川連(各五錢),生地黃(三錢),當歸,甘草(各二錢),共為細末,酒泡蒸餅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錢半至三錢,淡鹽湯送下。

半夏秫米湯合交泰丸,仙露夏(三錢),北秫米(六錢),交泰丸(七分),辰砂(五分)

交泰丸,安邊桂(一錢),小川連(六錢),陳酒糊丸,硃砂為衣,每服七分,淡鹽湯送下。

按:,韓飛霞制此方,善治怔忡不寐,能交心神於頃刻。汪春圃合靈樞半夏秫米湯,治陰虧陽盛,脈左寸浮洪,兩尺沉細,每日晡後發熱微渴,心胸間怔忡如築,至晚輒生懊憹,欲罵欲哭,晝夜不能寐,諸藥不效,一劑即得酣睡,毛慎夫仿交泰丸法,用北沙參三錢,細生地三錢,麥冬錢半,歸身錢半,遠志八分,生白芍錢半,辰茯神三錢,炙甘草五分,川連二分,肉桂一分,以甘瀾水先煮秫米一兩,去渣,將湯煎藥;治心腎不交,晝夜不寐,交睡則驚恐非常,如墜如脫,叫呼不寧,時悲時笑等證,嘗用之而奏效。余定其方名曰:心腎交泰湯。

白話文:

將硃砂、飛辰砂、小川連各五錢,生地黃三錢,當歸、甘草各二錢,研磨成細粉,用酒浸泡蒸餅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再以硃砂包覆。每次服用半錢至三錢,用淡鹽湯送服。

另外,可以用半夏秫米湯配合交泰丸治療。仙露夏三錢,北秫米六錢,交泰丸七分,辰砂五分。

交泰丸則由安邊桂一錢,小川連六錢,以陳酒糊製成丸藥,再以硃砂包覆,每次服用七分,用淡鹽湯送服。

這個方子是韓飛霞所創,擅長治療心神不安、失眠,能迅速安定心神。汪春圃將它與靈樞半夏秫米湯結合,用來治療陰虛陽亢,脈象左寸浮洪,兩尺沉細,每天午后發熱口渴,心胸不安,如同有人敲打,晚上則出現煩躁不安,想罵人想哭,晝夜不能入睡,其他藥物都無效。服用一劑後就能酣睡。毛慎夫仿照交泰丸的製作方法,用北沙參三錢,細生地三錢,麥冬錢半,歸身錢半,遠志八分,生白芍錢半,辰茯神三錢,炙甘草五分,川連二分,肉桂一分,先用甘瀾水煮一兩秫米,去渣,再用湯煎藥。用於治療心腎不交,晝夜不眠,睡著就恐懼不安,像是墜落、脫離,不停地喊叫,有時悲傷有時大笑等症狀,常能奏效。我將這個方子命名為心腎交泰湯。

溫膽合酸棗仁湯,仙露夏(三錢),新會皮(錢半),炒枳殼(一錢),知母(錢半),辰茯神(四錢),炒棗仁(三錢),炙甘草(六分),先用鮮刮淡竹茹五錢,北秫米一兩,煎湯代水。

參麥茯神湯(補),西洋參(錢半),辰茯神(三錢),鮮石斛(三錢),麥冬(二錢),甜石蓮(錢半),生穀芽(錢半),生甘草(六分),木瓜(八分)

按:,溫熱諸證,經開泄下奪後,惡候雖平,而正亦大傷,見證多氣液兩虛,元神大虧之象,故宜清補;若用膩滯陰藥,反傷胃氣。如其症中虛泄瀉,則宜香砂理中湯,守補溫運。同一調補善後,最宜分清界限。

白話文:

溫膽合酸棗仁湯,用仙露夏三錢、新會皮錢半、炒枳殼一錢、知母錢半、辰茯神四錢、炒棗仁三錢、炙甘草六分,先用鮮刮淡竹茹五錢、北秫米一兩煎湯當水。參麥茯神湯(補),則用西洋參錢半、辰茯神三錢、鮮石斛三錢、麥冬二錢、甜石蓮錢半、生穀芽錢半、生甘草六分、木瓜八分。溫熱症狀之後,經脈開通,瀉下之後,即使惡候已平息,但正氣仍受損,患者多見氣液兩虛、元神大虧之象,因此宜清補。若用油膩滯重的陰藥,反而會傷胃氣。若症狀中有虛泄瀉,則宜用香砂理中湯,溫補運化。同一調補善後,最宜分清界限。

加味導赤散,鮮生地(五錢),淡竹葉(錢半),生甘梢(八分),木通(八分),原麥冬(二錢),蓮子心(三分),辰砂染燈心(二十一支)

貞元飲,大熟地(八錢),白歸身(三錢),炙甘草(二錢)

按:,此治燥渴易飢,氣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症也。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證,宜急用此飲以濟之緩之。

白話文:

加味導赤散由鮮生地、淡竹葉、生甘梢、木通、麥冬、蓮子心、辰砂染燈心組成,貞元飲則由大熟地、白歸身、炙甘草組成。這兩種方劑適用於燥渴易飢、氣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病情危重的患者。这类病人表面上看是氣急,但实际上是元气不足,肝腎亏損,阴阳失调导致气脱,女性因血虛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及時使用贞元饮来补益肝腎,緩解病情。

集靈膏,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十兩),黨參,甘杞子(各六兩),淮牛膝(四兩),冰糖(一斤熬膏),血虛便難,加歸身四兩;脾弱便溏,加白朮八兩;帶下遺精,去牛膝,加川柏一兩,砂仁一兩;大便易滑,亦去牛膝,加炒扁豆、炒苡仁各一斤。

按:,王孟英曰:峻滋肝腎之陰,無出此方之右者。凡少年氣弱倦怠,津液虧少,虛火上炎,身弱咳嗽者,急宜服之。

烏梅北棗丸,烏梅肉(十個),大黑棗(五枚),俱去核,共杵為泥,加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白話文:

集靈膏

組成:

  • 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十兩)
  • 黨參、甘杞子(各六兩)
  • 淮牛膝(四兩)
  • 冰糖(一斤熬膏)

加減:

  • 血虛便難:加歸身四兩
  • 脾弱便溏:加白朮八兩
  • 帶下遺精:去牛膝,加川柏一兩,砂仁一兩
  • 大便易滑:亦去牛膝,加炒扁豆、炒苡仁各一斤

按:

王孟英說:滋補肝腎陰虛,沒有比這個方子更好的了。凡是少年氣虛倦怠、津液虧少、虛火上炎、身體虛弱咳嗽的人,都應該趕緊服用它。

烏梅北棗丸

組成:

  • 烏梅肉(十個)
  • 大黑棗(五枚),去核,共搗成泥狀,加煉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化。

六君子湯,潞黨參(三錢),生曬術(二錢),浙茯苓(三錢),廣皮(一錢),姜半夏(錢半),炙甘草(八分),閩姜(兩片),大紅棗(四枚)

加味都氣飲,大熟地(四錢),山萸肉(一錢),浙茯苓(三錢),淮藥(三錢),北五味(五分),補骨脂(三錢),胡桃肉(兩枚鹽水炒),粉丹皮(一錢),建澤瀉(錢半),淡附片(五分)

香砂理中湯,廣木香(八分),春砂仁(八分),潞黨參(二錢),白朮(二錢),淡乾薑(八分),炙甘草(八分)

白話文:

六君子湯的組成:潞黨參三錢、生曬術二錢、浙茯苓三錢、廣皮一錢、姜半夏半錢、炙甘草八分、閩姜兩片、大紅棗四枚。

加味都氣飲的組成:大熟地四錢、山萸肉一錢、浙茯苓三錢、淮藥三錢、北五味五分、補骨脂三錢、胡桃肉兩枚(用鹽水炒過)、粉丹皮一錢、建澤瀉半錢、淡附片五分。

香砂理中湯的組成:廣木香八分、春砂仁八分、潞黨參二錢、白朮二錢、淡乾薑八分、炙甘草八分。

大黃飲子,生錦紋(二錢),鮮生地(錢半),焦山梔(錢半),枳殼(錢半),光杏仁(錢半),青子芩(一錢),西洋參(七分),升麻(五分),炙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淡香豉(一錢),烏梅(一枚)

蓯蓉潤腸丸,淡蓯蓉(二兩),上沉香(一兩),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

黃耆湯,嫩棉耆(錢半),新會皮(錢半),麻仁(五錢研),白蜜(一匙)

蓯蜜地黃湯,淡蓯蓉(三錢),大熟地(四錢),山萸肉(一錢),山藥(錢半),浙茯苓(錢半),粉丹皮(錢半),建澤瀉(錢半),白蜜(一瓢)

白話文:

大黃飲子,生錦紋兩錢,鮮生地一錢半,焦山梔一錢半,枳殼一錢半,光杏仁一錢半,青子芩一錢,西洋參七分,升麻五分,炙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淡香豉一錢,烏梅一枚。

蓯蓉潤腸丸,淡蓯蓉兩兩,上沉香一兩,研成粉末,用麻子仁汁調成糊狀,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服用。

黃耆湯,嫩棉耆一錢半,新會皮一錢半,麻仁五錢研磨,白蜜一匙。

蓯蜜地黃湯,淡蓯蓉三錢,大熟地四錢,山萸肉一錢,山藥一錢半,浙茯苓一錢半,粉丹皮一錢半,建澤瀉一錢半,白蜜一瓢。

益血潤腸丸,大熟地(六兩),甜杏仁,大麻仁(各三兩杵膏炒枳殼),賴橘紅(各二兩半),真阿膠,肉蓯蓉(各一兩半),蘇子,荊芥(各一兩),當歸(三兩),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餘下,加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下。

五仁丸,柏子仁(半兩),松子仁,原桃仁,甜杏仁,郁李淨仁(各一兩),廣皮(四兩),先將五仁另研如膏,入陳皮末研勻,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益血潤腸丸】,主要成分包括:大熟地(六兩),甜杏仁,大麻仁(各三兩,需搗成膏並炒製),枳殼,賴橘紅(各二兩半),真阿膠,肉蓯蓉(各一兩半),蘇子,荊芥(各一兩),當歸(三兩)。所有材料研磨成粉,然後將前三種材料的膏狀部分與之混合並再次研磨一千次以上,最後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約五六十顆,用清湯空腹時飲用。

【五仁丸】,主要成分有:柏子仁(半兩),松子仁,原桃仁,甜杏仁,郁李淨仁(各一兩),廣皮(四兩)。首先將五種仁類材料研磨成膏狀,然後加入廣皮粉混合均勻,再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如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五十顆,用清飲(即清水)於空腹時飲用。

東垣潤腸丸,當歸梢,羌活,生錦紋(各半兩),大麻仁,原桃仁(各一兩),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加味皂角丸,皂角(一兩炙去子),炒枳殼(一兩),麻仁,甜杏仁(各一兩),防風,廣皮(各八錢),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

蘇子降氣加枳杏湯,姜半夏(一錢),新會皮(一錢),炙蘇子(錢半),前胡(一錢),白歸身(一錢),真川樸(一錢),沉香片(五分),枳實(錢半),光杏仁(錢半),炙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

六磨飲子,一名六磨湯,上沉香,廣木香,尖檳榔,烏藥,枳實,生錦紋(各一錢),用開水各磨汁二匙,仍和入開水一湯碗服。

白話文:

東垣潤腸丸,用當歸梢、羌活、生錦紋各半兩,大麻仁、原桃仁各一兩,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白湯送服。

加味皂角丸,用皂角一兩去子並炙烤,炒枳殼一兩,麻仁、甜杏仁各一兩,防風、廣皮各八錢,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米湯送服。

蘇子降氣加枳杏湯,用姜半夏一錢,新會皮一錢,炙蘇子錢半,前胡一錢,白歸身一錢,真川樸一錢,沉香片五分,枳實錢半,光杏仁錢半,炙甘草五分,鮮生薑兩片。

六磨飲,又名六磨湯,用上沉香、廣木香、尖檳榔、烏藥、枳實、生錦紋各一錢,分別用開水磨汁,各取兩匙,再加入一碗開水一起服用。

臟連丸,川連(八兩),用雄豬直腸一段,長一尺二寸,洗淨,將川連末入內,兩頭線紮緊,陳酒二斤半煮乾搗丸,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按:,景岳全書:治痔漏下血肛門重墜,去川連,用炒槐米八兩入豬腸內,米醋煮爛搗丸,名豬臟丸。余用黑木耳一兩,炒槐米兩半,川連兩半,同入豬腸內,用酒醋各半斤煮爛搗丸,名加味臟連丸,用荸薺、紅棗各四顆煎湯送下,奏功尤捷。

白話文:

臟連丸由川連製成,將八兩川連粉末塞入洗淨的一尺二寸長的雄豬直腸中,兩頭用線紮緊,再用二斤半陳酒煮乾後搗成丸狀。每次服用一錢,開水送服。

另外,景岳全書中記載,治痔漏下血、肛門墜重,可用炒槐米代替川連,將八兩炒槐米塞入豬腸中,以米醋煮爛後搗成丸狀,名為豬臟丸。

此外,還有一種加味臟連丸,將黑木耳、炒槐米、川連各取適量,一同塞入豬腸中,用酒醋各半斤煮爛後搗成丸狀。服用時,可以用荸薺、紅棗各四顆煎湯送服,療效更佳。

臟連六味丸,川連(兩半),熟地炭(二兩),山萸肉,炒丹皮,白礬(一錢嵌柿餅煅炭各一兩),淮藥,赤

,澤瀉(各五錢),同入豬腸內,酒二斤煮爛搗丸,每服三錢,淡鹽湯下。

固精封髓丹,黃魚膠(一斤),蛤粉(炒鬆),沙苑子(五兩),牡蠣粉(炒鬆),真川柏(三兩),春砂仁(一兩),炙甘草(七錢),秋石(五錢),淮山藥(一兩),半煮爛搗丸,淡鹽湯送下三錢。

白話文:

「臟連六味丸」由川連(切成兩半)、熟地炭(二兩)、山萸肉、炒丹皮、白礬(一錢)、柿餅煅炭(各一兩)、淮藥、赤苓、澤瀉(各五錢)混合在一起,放入豬腸內,用酒二斤煮至爛熟,搗成丸子。每次服用三錢,用淡鹽湯送服。

「固精封髓丹」由黃魚膠(一斤)、蛤粉(炒至鬆散)、沙苑子(五兩)、牡蠣粉(炒至鬆散)、真川柏(三兩)、春砂仁(一兩)、炙甘草(七錢)、秋石(五錢)、淮山藥(一兩)混合在一起,半煮爛後搗成丸子,用淡鹽湯送服三錢。

三才封髓丹,潞黨參(兩半),熟地炭(二兩),天冬(一兩),焦川柏(三兩),春砂仁(兩半),炙甘草(八錢),糯米漿糊丸,每服三錢。

黃耆建中湯,嫩棉耆(錢半),生白芍(三錢),川桂枝(八分),炙草(八分),嫩閩姜(一錢),大麥糖(三錢),大紅棗(四枚)

河間天水散,一名六一散,飛滑石(六兩),炙甘草(一兩),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水或新汲水調下,日三次。暑濕內侵風寒外襲者,淡豆豉三錢,蔥白兩個,水一盞,煮汁調下即解,甚者兩服必愈。催生下乳,溫水擂胡麻漿調下,並可下死胎,解斑蝥毒。加辰砂少許,名益元散;加黃丹少許,名紅玉散;加青黛少許,名碧玉散;加薄荷葉末少許,名雞蘇散。

白話文:

三才封髓丹,用潞黨參半斤,熟地炭四兩,天冬二兩,焦川柏六兩,春砂仁半斤,炙甘草一兩六錢,做成糯米漿糊丸,每次服用三錢。

黃耆建中湯,用嫩棉耆三錢,生白芍六錢,川桂枝八分,炙甘草八分,嫩閩姜二錢,大麥糖六錢,大紅棗四枚。

河間天水散,又名六一散,用飛滑石十二兩,炙甘草二兩,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溫水或新鮮井水調服,每天三次。若因暑濕內侵、風寒外襲者,可用淡豆豉三錢,蔥白兩個,水一杯,煮沸後調服,即可解暑寒,嚴重者兩次服用必愈。催生下乳,可用溫水磨製胡麻漿調服,也可下死胎,解斑蝥毒。加辰砂少許,名為益元散;加黃丹少許,名為紅玉散;加青黛少許,名為碧玉散;加薄荷葉末少許,名為雞蘇散。

石膏大青湯,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一錢),青子芩(錢半),大青(二錢),焦山梔(二錢),前胡(錢半),鮮蔥白(四枚)

按:,此方既可散熱,又能安胎,為妊婦溫熱病之良劑。

玉燭散,鮮生地(五錢),白歸身(錢半),生白芍(三錢),川芎(六分),生錦紋(一錢),風化硝(八分),生甘草(六分)

生化湯(補),全當歸(三錢),原桃仁(錢半),黑炮姜(三分),川芎(八分),炙甘草(六分),或加益母草三錢,童便一鍾沖。

白話文:

石膏大青湯可以用來散熱安胎,是孕婦患溫熱病的有效藥方。玉燭散則是用來滋陰涼血,適合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各種症狀。生化湯則以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為主要功效,可用於產後瘀血阻滯所引起的諸多不適,也可加益母草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加味傷寒湯,淨豬膚(八錢),炒米粉(三錢),白蜜(一瓢),童便(一瓢同沖),松子仁(三錢),柏子仁(三錢),先煮豬膚、松、柏去渣,和入三味。

按:,此方治液枯便難之良劑,不僅產後一症也。

小定風珠,生龜板(六錢),伏淡菜(三錢),雞子黃(一個先放罐底),先將三味煎,去渣入阿膠再煎,膠烊沖童便一杯。

大定風珠,大生地(三錢),生白芍(三錢),生牡蠣(四錢),麻仁(二錢),生龜板(四錢),生鱉甲(四錢),炙甘草(二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雞子黃一枚,先放罐底,先將前藥煎,去渣入阿膠再煎,膠烊即傾出,分三次服。喘息,加吉林參一錢;自汗,加化龍骨三錢,耆皮二錢,淮小麥三錢;心悸,加辰茯神四錢,琥珀末四分沖。

白話文:

加味傷寒湯用淨豬皮八錢、炒米粉三錢、白蜜一瓢、童便一瓢一起沖泡,再加入松子仁三錢、柏子仁三錢。先將豬皮、松子仁、柏子仁煮沸去渣,再加入米粉、白蜜和童便。

此方是治療津液枯竭、排便困難的良藥,不只適用於產後,其他情況也能使用。

小定風珠由生龜板六錢、淡菜三錢、雞蛋黃一個(先放罐底)組成。先將龜板和淡菜煎煮,去渣後加入阿膠繼續煎煮,膠烊後加入一杯童便。

大定風珠則由生地三錢、生白芍三錢、生牡蠣四錢、麻仁二錢、生龜板四錢、生鱉甲四錢、炙甘草二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雞蛋黃一枚(先放罐底)組成。先將前九味藥煎煮,去渣後加入阿膠繼續煎煮,膠烊後傾出,分三次服用。若有喘息,可加吉林參一錢;若有自汗,可加龍骨三錢、耆皮二錢、淮小麥三錢;若有心悸,可加辰茯神四錢、琥珀末四分沖服。

黑神丸,一名保產黑神丹,陳京墨二錠,無根水磨成濃汁,傾入瓷盤中曬燥,刮下研細,每料約用淨墨粉(四錢),陳百草霜二錢,須近山人家,燒各種野草者佳,燒獨種柴草者勿用,必要灶門上積煙,切勿誤用鍋底煤。明天麻(二錢),淮小麥粉(二錢),赤金箔(五十張),上藥各研極細,稱准分量再研勻,即將淮麥粉一錢打糊為丸,金箔為衣,約重一分,外用蠟殼封固,症輕者服一丸,重者服二三丸,童便一鍾,陳酒一瓢研送。

白話文:

【黑神丸】,又名【黑神丹】,由陳京墨兩塊製成,用水磨成濃稠液體,倒入瓷盤晾乾,然後刮下研磨細膩,每劑大約使用淨墨粉四錢,陳年【百草霜】二錢。需在山區的人家燒各種野草,忌用單一種類的柴火,必須使用竈門上的煙,切勿使用鍋底的煤。【明天麻】二錢,淮地【小麥粉】二錢,赤金箔五十張。所有藥材都需要研磨至極細,再根據分量混合均勻,接著用淮地的小麥粉一錢調成糊狀製成丸子,以金箔作為包衣,每個丸子大約重一分。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可服用一丸;病情嚴重者,則可服用二到三丸。服用時,需用童年的尿液一杯,加上陳年酒一杯一起研磨送服。

按:,黑神丸以陳京墨為主,而以消瘀鎮心之藥佐之,為產後安神定魄去瘀生新之要方。凡產後血暈血崩,頭痛眼花,心神慌亂,瘀沖血厥,肝風發痙等證,用豆淋酒(黑大豆五錢炒熱,陳酒浸半刻,去豆用酒)一鍾,熱童便一杯,調入此丸,屢驗如神。

回生丹,一名回生保產至寶丹,制錦紋(二斤),蘇木(三兩),大黑豆(三升各煎汁三碗),杜紅花(三兩煎汁三碗),先將大黃末二斤,入淨砂鍋內,以好米醋三斤,文武火煎,以長木箸不住手攪之,成膏再加醋三斤熬,熬後又加醋三斤,次第加畢,然後下豆汁三碗再熬,次下蘇木汁,又次下紅花汁,熬成膏後,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焦,亦剷下入藥同磨。

白話文:

  • 括號內為現代常用詞彙或藥名,方便理解。
  • 「按」為古代文章中常用的提示語,相當於現代的「說明」、「註解」。
  • 「豆淋酒」和「回生丹」為古方藥名,可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更多。
  • 「陳京墨」為一種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作用。
  • 「消瘀鎮心」指的是消除瘀血、安定心神。
  • 「血暈、血崩、頭痛眼花」等症狀都是產後常見的病症。
  • 「瘀沖血厥」指的是瘀血阻滯經脈,導致昏厥。
  • 「肝風發痙」指的是肝氣不平,導致抽搐。
  • 「童便」指的是兒童的尿液,在古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制錦紋」指的是一種植物,其根部可入藥。
  • 「蘇木」和「杜紅花」都是常用中藥材。
  • 「文武火」指的是先用小火慢慢煎熬,再用大火猛火熬煮。
  • 「鍋焦」指的是鍋底燒焦的部分,在中醫中也具有藥用價值。

高麗參(三兩),全當歸,制香附,川芎,茯苓,陳酒炒延胡,製蒼朮,炒蒲黃,熟地,桃仁(各一兩),羌活,白芍,山稜,淮牛膝,化橘紅,炙甘草,山萸肉,地榆,五靈脂(各五錢),廣木香,高良薑(各四錢),木瓜,炒青皮,炒白朮(各三錢),明乳香,淨沒藥(各二錢),臺烏藥(二兩五錢),上藥二十七味,一方加益母草二兩,冬葵子、馬鞭草各五錢,並前黑豆殼共曬乾為末,入石臼內,下大黃膏拌勻,再下煉蜜一斤,共搗千杵,取起為丸,每丸重三錢,陰乾須二十天,可日曬,不可火烘,待乾後,約重二錢零,外用蠟殼護之。

白話文:

主要成分有:

  • 高麗參(三兩):補氣強力的草本植物,常用於提神和增強免疫力。
  • 全當歸(一兩):常用於調經、補血,對女性有特別好的效果。
  • 制香附、川芎、茯苓、陳酒炒延胡、製蒼朮、炒蒲黃、熟地、桃仁(各一兩):這些都是調理身體、調節血氣、安神止痛的草本植物。
  • 羌活、白芍、山稜、淮牛膝、化橘紅、炙甘草、山萸肉、地榆、五靈脂(各五錢):這類草本植物主要用於舒筋活絡、止痛、調理肝膽和調節情緒等。
  • 廣木香、高良薑(各四錢)、木瓜、炒青皮、炒白朮(各三錢):這些草本植物主要用於消食、解毒、調理脾胃。
  • 明乳香、淨沒藥(各二錢):常用於傷口癒合、消炎止痛。
  • 臺烏藥(二兩五錢):用於疏風解表、調理腸胃。
  • 益母草(二兩)、冬葵子、馬鞭草(各五錢):這類草本植物常用於調經、清熱解毒。

所有藥材共計27種,可以加益母草二兩、冬葵子、馬鞭草各五錢,與黑豆殼一同曬乾研磨成粉。然後加入石臼中,與大黃膏拌勻,再加入一斤蜂蜜,一起搗千杵,取出製成丸狀,每個丸子重三錢。需陰乾二十天,不能用火烘烤,等完全乾燥後,每個丸子約重二錢,外面用蠟殼包覆保護。

按:,此丹治臨產、產後百病之要方。孕婦難產,用川芎三分,歸鬚一錢,煎湯調下;子死腹中,藏紅花五分,淮牛膝錢半,煎湯調下;胞衣不出,淮牛膝三錢,煎湯調下;惡露不行,藏紅花五分,青糖一錢,煎湯調下;兒枕塊痛,淨楂肉錢半,青糖一錢,煎湯調下;敗血流經,桂枝五分,陳酒一杯,煎湯調下;瘀血不盡,益母草三錢,青糖二錢,煎湯調下;血迷血暈,童便豆淋酒各一杯調下;目閉不語,鮮石菖蒲葉一錢,泡湯調下;狂言妄語,辰茯神三錢,琥珀末三分,泡湯調下。若用以催生,胞漿已破,方可服,未破切不可服,至要至要。

白話文:

**按:**此丹方為治療臨產、產後百病之要方。

  • **孕婦難產:**川芎三分,歸鬚一錢,煎湯服用。
  • **子死腹中:**藏紅花五分,淮牛膝錢半,煎湯服用。
  • **胞衣不出:**淮牛膝三錢,煎湯服用。
  • **惡露不行:**藏紅花五分,青糖一錢,煎湯服用。
  • **兒枕塊痛:**淨楂肉錢半,青糖一錢,煎湯服用。
  • **敗血流經:**桂枝五分,陳酒一杯,煎湯服用。
  • **瘀血不盡:**益母草三錢,青糖二錢,煎湯服用。
  • **血迷血暈:**童便、豆淋酒各一杯調和服用。
  • **目閉不語:**鮮石菖蒲葉一錢,泡湯服用。
  • **狂言妄語:**辰茯神三錢,琥珀末三分,泡湯服用。

若用此丹方催生,需待胞漿已破方可服用,未破切不可服用,至要至要。

無極丸,生錦紋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便兩碗,食鹽二錢,浸一日,切曬;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曬,再以巴豆三十五粒同炒,豆黃去豆不用;一份用杜紅花四兩,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曬;一份用當歸四兩,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歸切曬。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取下惡物為驗,未下再服。

按:,此丸武當高士孫碧雲傳,為通瘀重劑;專治婦人經水不通,赤白帶下,崩漏不止,腸風下血,五淋,產後積血,惡露不行,發狂譫語,癥瘕腹痛,男子五癆七傷,小兒骨蒸潮熱等症,其效甚速。

白話文:

無極丸

藥方:

生錦紋一斤,分成四份:

  • 第一份: 用童子尿兩碗,食鹽二錢,浸泡一天,切片曬乾。
  • 第二份: 用醇酒一碗,浸泡一天,切片曬乾,再與巴豆三十五粒一起炒至豆黃色,去豆殼不用。
  • 第三份: 用杜紅花四兩,泡水一碗,浸泡一天,切片曬乾。
  • 第四份: 用當歸四兩,加入淡醋一碗,浸泡一天,去除當歸,切片曬乾。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以排出惡物為驗證標準,若未排出,可繼續服用。

功效與主治:

此丸乃武當高士孫碧雲所傳,為通瘀重劑,專治婦人經水不通、赤白帶下、崩漏不止、腸風下血、五淋、產後積血、惡露不行、發狂譫語、癥瘕腹痛,以及男子五癆七傷、小兒骨蒸潮熱等症,療效甚速。

沈氏六神湯,賴橘紅(一錢),杜膽星(一錢),旋覆花(三錢絹包煎),辰茯神(三錢),鮮石菖蒲葉(一錢),戈製半夏(五分)

按:,此湯消痰通絡,治產後痰迷,神昏譫語,惡露不斷,甚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蹇不語,癲狂昏厥等症極效;故產後理血不應,六神湯為要藥。

加減小柴胡湯,鱉血柴胡(錢半),條芩(錢半),仙露夏(錢半),桃仁(三錢),鮮生地(五錢),黑犀角(八分),淨楂肉(三錢),丹皮(二錢),炙甘草(六分),鮮生薑(一片)

白話文:

沈氏六神湯

方劑:

  • 賴橘紅 一錢
  • 杜[膽星] 一錢
  • 旋覆花 三錢(絹包煎)
  • 辰茯神 三錢
  • 鮮石菖蒲葉 一錢
  • 戈製半夏 五分

按:

此湯方具有消痰通絡的功效,專治產後痰迷,神昏譫語,惡露不斷,甚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蹇不語,癲狂昏厥等症,療效極佳。因此,產後理血不順時,六神湯是不可或缺的要藥。

加減小柴胡湯

方劑:

  • 鱉血柴胡 錢半
  • 條芩 錢半
  • 仙露夏 錢半
  • 桃仁 三錢
  • 鮮生地 五錢
  • 黑犀角 八分
  • 淨楂肉 三錢
  • 丹皮 二錢
  • 炙甘草 六分
  • 鮮生薑 一片

按:小柴胡湯,在經主氣,在臟主血,故能治熱入血室。舒馳遠於此方只用柴胡桃仁兩味,加當歸、青皮、炒穿山甲各二錢,羚角、萬年霜各三錢,黨參、紅花各一錢,較本方尤力大而效速。

白虎加生地黃湯,生石膏(四錢),白知母(三錢),生甘草(八分),粳米(三錢),鮮生地(一兩),熱童便一杯沖

羚地解表,羚角片(錢半),鮮生地(五錢),青連翹(三錢),銀花(二錢),焦山梔(三錢),生蒲黃(錢半),生藕汁、熱童便各一瓢沖。

加減四物湯,鮮生地(五錢),生白芍(三錢),東白薇(三錢),歸身(錢半),冬桑葉(二錢),粉丹皮(二錢),地骨皮(三錢),銀胡(錢半)

白話文:

小柴胡湯主要作用在經脈氣血,可以治療熱邪侵入血脈。舒馳遠的方子只用柴胡和胡桃仁,再加上當歸、青皮、炒穿山甲、羚羊角、萬年霜、黨參、紅花,藥力比原本的小柴胡湯更強,效果也更快。

白虎加生地黃湯的藥材有生石膏、白知母、生甘草、粳米、鮮生地,用熱童便沖服。

羚地解表湯的藥材有羚羊角片、鮮生地、青連翹、銀花、焦山梔、生蒲黃,用熱童便和生藕汁沖服。

加減四物湯的藥材有鮮生地、生白芍、東白薇、歸身、冬桑葉、粉丹皮、地骨皮、銀胡。

四逆散合白薇湯,鱉血柴胡(錢半),赤芍(二錢),小枳實(錢半),歸鬚(錢半),東白薇(五錢),西洋參(一錢),生甘梢(八分),絳通(一錢)

加味大柴胡湯,鱉血柴胡(錢半),醋炒錦紋(一錢),酒炒青子芩(一錢),小枳實(錢半),姜半夏(一錢),原桃仁(三錢),赤芍(二錢),鮮生薑(一片),大紅棗(兩枚)

加味桂枝紅花湯,川桂枝(五分),藏紅花(五分),原桃仁(三錢),炙草(四分),海蛤殼(五錢),鮮生薑(二片),大紅棗(二枚),童便(一杯)

白話文:

四逆散合白薇湯,用鱉血柴胡半錢、赤芍二錢、小枳實半錢、歸鬚半錢、東白薇五錢、西洋參一錢、生甘梢八分、絳通一錢。

加味大柴胡湯,用鱉血柴胡半錢、醋炒錦紋一錢、酒炒青子芩一錢、小枳實半錢、姜半夏一錢、原桃仁三錢、赤芍二錢、鮮生薑一片、大紅棗兩枚。

加味桂枝紅花湯,用川桂枝五分、藏紅花五分、原桃仁三錢、炙草四分、海蛤殼五錢、鮮生薑二片、大紅棗二枚、童便一杯。

新加絳復湯,旋覆花(三錢包煎),真新絳(錢半),原桃仁(錢半),柏子仁(三錢),青蔥管(五寸切碎沖),歸鬚(錢半),烏賊骨(三錢),炒延胡(一錢),川楝子(一錢),茜根(八分)

新加桑菊飲,冬桑葉(二錢),滁菊花(一錢),青連翹(錢半),薄荷(八分),光杏仁(二錢),苦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鉤藤(錢半),天竺黃(錢半),鮮石菖蒲葉(一錢),竹瀝五匙同沖,先用活水蘆根五錢,嫩桑枝一尺,煎湯代水。

羚麻白虎湯,羚角片(一錢),明天麻(一錢),生石膏(四錢),知母(三錢),栝蔞仁(四錢),川貝母(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鮮荷葉包煎),其羚角、石膏必須先煎代水。

白話文:

新加絳復湯,用旋覆花三錢包煎,真新絳、原桃仁各半錢,柏子仁三錢,青蔥管五寸切碎沖服,歸鬚半錢,烏賊骨三錢,炒延胡一錢,川楝子一錢,茜根八分。

新加桑菊飲,用冬桑葉二錢,滁菊花一錢,青連翹半錢,薄荷八分,光杏仁二錢,苦桔梗一錢,生甘草八分,鉤藤半錢,天竺黃半錢,鮮石菖蒲葉一錢,竹瀝五匙同沖服。先用活水蘆根五錢,嫩桑枝一尺煎湯代水。

羚麻白虎湯,用羚角片一錢,明天麻一錢,生石膏四錢,知母三錢,栝蔞仁四錢,川貝母三錢,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鮮荷葉包煎。其中羚角、石膏必須先煎代水。

吳氏清絡飲,鮮銀花(二錢),絲瓜皮(二錢),西瓜翠衣(二錢),鮮竹葉心(二錢),鮮荷葉邊(二錢),

犀羚鎮痙湯,鮮生地(八錢),青連翹(三錢),元參心(二錢),銀花(二錢),滁菊花(三錢),甘中黃(一錢),生甘梢(六分),蓮心(二分),先用犀角八分,羚角錢半,煎湯代水。

犀羚白虎湯,生石膏(六錢),白知母(四錢),滁菊花(三錢),鉤藤(錢半),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先用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煎湯代水。

白話文:

吳氏清絡飲使用鮮銀花、絲瓜皮、西瓜翠衣、鮮竹葉心、鮮荷葉邊各二錢。犀羚鎮痙湯使用鮮生地八錢、青連翹三錢、元參心二錢、銀花二錢、滁菊花三錢、甘中黃一錢、生甘梢六分、蓮心二分,先用犀角八分、羚角錢半煎湯代水。犀羚白虎湯使用生石膏六錢、白知母四錢、滁菊花三錢、鉤藤錢半、生甘草六分、生粳米三錢(荷葉包煎),先用犀角一錢、羚角片錢半煎湯代水。

安宮牛黃丸,西牛黃,廣鬱金,白犀角,小川連,飛辰砂(各一兩),梅冰,麝香(各二錢五分),真珠(五錢),焦山梔,飛雄黃,青子芩(各一兩),共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金箔為衣,蠟護。脈虛者,人參湯下;實者,銀花薄荷湯下,每服一丸。兼治飛屍猝厥,五癇中惡,大人小兒痙厥之因於熱者。大人病重體實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兒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按:,安宮牛黃丸最涼,瓜霜紫雪丹次之,犀珀至寶丹、牛黃清心丸、新定牛黃清心丸、萬氏牛黃丸又次之。芳香開竅,辛涼透絡,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長,臨用對證斟酌可也。

白話文:

安宮牛黃丸是由西牛黃、廣鬱金、白犀角、小川連、飛辰砂、梅冰、麝香、真珠、焦山梔、飛雄黃、青子芩等藥材製成,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再用煉蜜製成丸狀,每丸重一錢,外裹金箔,蠟封保護。服用時,脈虛者可用人參湯送服,脈實者可用銀花薄荷湯送服,每次服一丸。此藥主治因熱引起的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適用於大人和小孩。大人病重體實者,可一日服用兩次,甚至三次;小孩服用半丸,若效果不顯著,可再服半丸。

加味翹荷湯,青連翹(錢半),蘇薄荷(錢半),炒牛蒡(錢半),桔梗(錢半),焦梔皮(錢半),綠豆皮(二錢),生甘草(六分),蟬衣(十隻),葦莖(一錢),老紫草(錢半),

新加麻杏石甘湯,炙麻黃(八分),光杏仁(二錢),生石膏(四錢),連翹(錢半),牛蒡子(錢半),蘇薄荷(八分),象貝母(錢半),枯芩(錢半),苦桔梗(八分),生甘草(四分),絲通草(一錢),先用犀角尖八分,活水蘆根一兩,煎湯代水。

千金葦莖合陳氏清肺飲,光杏仁(三錢),生苡仁(四錢),栝蔞仁(四錢),川貝(三錢),冬桑葉(錢半),青連翹(錢半),冬瓜子(三錢),葦莖(一錢),賴橘紅(八分),生甘草(八分),竹衣紙(一錢),桔梗(八分),先用生蘿蔔四兩,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煎湯代水。)

白話文:

加味翹荷湯:青連翹、蘇薄荷、炒牛蒡、桔梗、焦梔皮各半錢,綠豆皮二錢,生甘草六分,蟬衣十隻,葦莖一錢,老紫草半錢。

新加麻杏石甘湯:炙麻黃八分,光杏仁二錢,生石膏四錢,連翹半錢,牛蒡子半錢,蘇薄荷八分,象貝母半錢,枯芩半錢,苦桔梗八分,生甘草四分,絲通草一錢,先用犀角尖八分,活水蘆根一兩煎湯代水。

千金葦莖合陳氏清肺飲:光杏仁三錢,生苡仁四錢,栝蔞仁四錢,川貝三錢,冬桑葉半錢,青連翹半錢,冬瓜子三錢,葦莖一錢,賴橘紅八分,生甘草八分,竹衣紙一錢,桔梗八分,先用生蘿蔔四兩,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煎湯代水。

費氏必勝湯,生錦紋(八分至三錢),原桃仁(一錢至三錢),鮮地龍(五支),藏紅花(五分至八分),小青皮(五分至錢半),生葛根(一錢),荊芥(一錢至三錢),淨楂肉(三錢至五錢),細木通(一錢),蟬衣(一錢至二錢),赤芍(錢半至二錢),先用活水蘆根三兩,紫花地丁兩半,煎湯代水。

按:,孫際康治痘說要云:梟毒烈焰之痘症,惡形惡色,一見點而爍血耗氣,諸般肆虐。此等之疫痘,攻解萬不可緩,且解緩而攻速,更萬不可以涼解姑試之,以貽潰臟腑。費建中制此湯加減,其膽極大,其心極小。治見點血凝氣滯,窠粒不松,色滯不活,經絡錮蔽,諸般痛楚,或貫珠攢簇,紫暗癍塊,毒火伏而不透者,極效。

白話文:

費氏必勝湯

藥方:

生錦紋(八分至三錢)、原桃仁(一錢至三錢)、鮮地龍(五支)、藏紅花(五分至八分)、小青皮(五分至錢半)、生葛根(一錢)、荊芥(一錢至三錢)、淨楂肉(三錢至五錢)、細木通(一錢)、蟬衣(一錢至二錢)、赤芍(錢半至二錢)。

煎藥方法:

先用活水蘆根三兩,紫花地丁兩半,煎湯代水。

按語:

孫際康在治痘論中說:梟毒烈焰之痘症,痘形惡劣,一出現就耗血氣,造成各種病症。這種疫痘,解毒必須迅速,不可緩慢。解毒緩慢而攻治太快,更不可用涼性藥物試探,以免損傷臟腑。費建中制此湯加減,膽大心細。治痘症出現點狀出血、氣血凝滯、痘粒不松、色澤暗滯無光、經絡阻塞、各種疼痛,或痘疹連成一串、呈紫暗色斑塊,毒火鬱積不透者,療效極佳。

清瘟敗毒飲,生石膏大劑六兩至八兩,中劑二兩至四兩,小劑八錢至一兩。鮮生地大劑八錢至一兩,中劑四錢至五錢,小劑三錢至四錢。烏犀角大劑二錢至四錢,中劑二錢至三錢,小劑一錢至二錢。真川連大劑三錢至四錢,中劑二錢至三錢,小劑一錢至錢半。青子芩(二錢至三錢),生山梔(三錢至五錢),生甘草(八分),青連翹(三錢至六錢),白知母(三錢至六錢),苦桔梗(二錢),赤芍(二錢至三錢),粉丹皮(二錢至三錢),元參(三錢),先用鮮竹葉五十片,加水六碗,煮石膏數百沸,後下諸藥,犀角磨汁沖服。頭面腫大,加紫花地丁五錢,酒浸生錦紋錢半;痄腮頸腫,加銀花二錢,上青黛五分;紅絲繞目,眼光昏瞀,加羚角錢半,龍膽草八分,滁菊花三錢,藏紅花五分;耳後腫痛,加大青葉錢半,紫花地丁四錢;嗒舌弄舌,加木通一錢,童便一杯沖;舌上白點如珍珠,加薔薇根五錢,金汁一兩沖;舌上發疔,或紅或紫,甚則流膿出血,舌上成坑,加銀花露、金汁各一兩沖,外以錫類散或珠黃散摻之;舌苔如膩粉,言語不清,加梨汁、竹瀝,西瓜汁,蕉根汁各一瓢沖;舌衄、齒衄、鼻衄,加鮮茅根五十支,陳京墨汁、童便各一鍾沖;氣粗呃逆,加鮮竹茹五錢,鮮枇杷葉一兩去毛抽筋,煎湯代水,沖沉香、青皮、廣鬱金、小枳實汁各一匙;氣喘胸滿,去地、芍、甘、桔,加栝蔞仁六錢,旋覆花三錢,再用蘿蔔淡海蜇各四兩,活水蘆根三兩,煎湯代水;咽喉腫痛,加山豆根八分,金汁一兩沖,再以生蘿蔔四兩,西藏橄欖二錢,安南子五顆,煎湯代水,外以錫類散吹之,吹後嗽口淨,以玉霜梅含之;筋脈抽惕,甚則循衣摸床撮空,加羚角錢半,滁菊花三錢,龍膽草八分,再以嫩桑枝二兩,絲瓜絡一個,煎湯代水;若氣實者宜兼通腑,加生錦紋三錢,風化硝二錢,小枳實二錢;血虛者兼養陰,加鮮金釵三錢,熟地露一兩,童便一杯,同沖;骨節煩疼,腰如被杖,加黃柏錢半,木通一錢;口穢噴人,加鮮佩蘭錢半,野薔薇露、金汁各一兩沖;裡急後重,或下惡垢,或下紫血,似痢非痢,加元明粉四錢,青瀉葉一錢,淨白蜜一兩,煎湯代水;小便混赤短澀,甚則血淋,加滑石四錢,琥珀末四分沖,再以鮮茅根五十支,鮮車前草兩株,杜牛膝五錢,煎湯代水。

白話文:

清瘟敗毒飲,依照病情輕重,石膏用量分為大劑六兩到八兩、中劑二兩到四兩、小劑八錢到一兩。鮮生地、烏犀角、川連的用量也依此類推。其他藥材包括青子芩、生山梔、生甘草、青連翹、白知母、苦桔梗、赤芍、粉丹皮、元參。先將鮮竹葉煮沸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犀角磨成汁沖服。頭面腫大者,加紫花地丁和生錦紋;痄腮頸腫者,加銀花和青黛;紅絲繞目者,加羚角、龍膽草、滁菊花、藏紅花;耳後腫痛者,加大青葉和紫花地丁;嗒舌弄舌者,加木通和童便;舌上白點者,加薔薇根和金汁;舌上發疔者,加銀花露、金汁並外用錫類散或珠黃散;舌苔如膩粉者,加梨汁、竹瀝、西瓜汁、蕉根汁;舌衄、齒衄、鼻衄者,加鮮茅根、陳京墨汁、童便;氣粗呃逆者,加鮮竹茹、鮮枇杷葉、沉香、青皮、廣鬱金、小枳實汁;氣喘胸滿者,去地、芍、甘、桔,加栝蔞仁、旋覆花,並用蘿蔔淡海蜇、活水蘆根煎湯;咽喉腫痛者,加山豆根、金汁,並以生蘿蔔、西藏橄欖、安南子煎湯,外用錫類散吹之,並含玉霜梅;筋脈抽惕者,加羚角、滁菊花、龍膽草,並用嫩桑枝、絲瓜絡煎湯;氣實者,加生錦紋、風化硝、小枳實;血虛者,加鮮金釵、熟地露、童便;骨節煩疼者,加黃柏、木通;口穢噴人者,加鮮佩蘭、野薔薇露、金汁;裡急後重者,加元明粉、青瀉葉、淨白蜜;小便混赤短澀者,加滑石、琥珀末,並以鮮茅根、鮮車前草、杜牛膝煎湯。

按:,此十二經瀉火之大劑。凡一切溫毒熱疫,表裡俱熱,狂躁心煩,口乾咽痛,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癍,頭痛如劈,煩亂譫妄,身熱肢冷,舌刺唇焦,上嘔下泄,六脈沉細而數。即用大劑;沉而數者,即用中劑;浮大而數者,即用小劑。如癍一出,即加大青葉二錢,少佐升麻四五分,引毒外透。此內化外解,濁降清升之法,治一得一,治十得十。此余師愚疫疹一得之言也。若六脈細數沉伏,面色青慘,昏憒如迷,四肢逆冷,頭汗如雨,其痛如劈,腹內攪腸,欲吐不吐,欲泄不泄,男則仰臥,女則復臥,搖頭鼓頷,由熱毒深入厥陰血瘀氣閉所致,此為悶疫,斃不終朝,清瘟敗毒飲,不可輕試。治法:宜急刺少商、曲池、委中三穴,以泄營分之毒,灌以瓜霜紫雪八分至一錢,清透伏邪,使其外達,更以新加絳復湯,加局方來復丹錢半至二錢,通其陰絡,庶可挽回。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各種熱毒發燒的重劑方。凡是溫病熱疫,表裡都熱,病人狂躁心煩,口乾咽痛,發燒嚴重還乾嘔,說胡話睡不著,吐血流鼻血,熱毒很重還長出疹子,頭痛得像要裂開一樣,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身體發熱四肢冰冷,舌頭乾硬嘴唇發焦,上吐下瀉,脈象沉細而數,就用大劑量;如果脈象沉而數,就用中劑量;如果脈象浮大而數,就用小劑量。如果疹子已經長出來,就加大青葉,再加一點升麻,引導毒氣外透。這個方子內化外解,濁氣下降清氣上升,效果很好,百試百靈。這是我的老師治療疫疹的經驗之談。但如果脈象細數沉伏,面色青白,神志昏迷,四肢冰冷,頭上冒冷汗,頭痛欲裂,肚子裡絞痛,想吐吐不出來,想拉拉不出來,男人仰面躺著,女人則側躺著,搖頭晃腦,這是熱毒深入厥陰,血瘀氣閉造成的悶疫,很快就會致命,清瘟敗毒飲不能輕易使用。治療方法要迅速用針刺少商、曲池、委中三個穴位,泄掉營分裡的毒氣,並灌服瓜霜紫雪,清透伏邪,使邪氣外達,再服用新加絳復湯,加入來復丹,通其陰絡,才能挽救生命。

清涼攻毒散,生石膏(五錢至一兩),小川連(一錢至三錢),牛蒡子(錢半),荊芥穗(四分),小青皮(七分),細木通(四分),丹皮(一錢),鮮生地(五錢至一兩),紫花地丁(三錢),犀角汁(三分沖藏紅花四分),酒洗生錦紋(一錢),燈心草(一分)

消毒活血湯,老紫草(錢半),青連翹(錢半),炒牛蒡(一錢),木通(七分),鮮生地(錢半),淨楂肉(一錢),酒炒青子芩(五分),潞黨參(五分),生棉耆(錢半),酒炒小川連(三分),當歸鬚(八分),苦桔梗(六分),酒洗赤芍藥(五分),前胡(一錢),生甘草(三分),鮮生薑(一片)

白話文:

"清涼攻毒散",配方為:生石膏(五錢至一兩)、小川連(一錢至三錢)、牛蒡子(錢半)、荊芥穗(四分)、小青皮(七分)、細木通(四分)、丹皮(一錢)、鮮生地(五錢至一兩)、紫花地丁(三錢)、犀角汁(三分沖藏紅花四分)、酒洗生錦紋(一錢)、燈心草(一分)。

"消毒活血湯",配方為:老紫草(錢半)、青連翹(錢半)、炒牛蒡(一錢)、木通(七分)、鮮生地(錢半)、淨楂肉(一錢)、酒炒青子芩(五分)、潞黨參(五分)、生棉耆(錢半)、酒炒小川連(三分)、當歸鬚(八分)、苦桔梗(六分)、酒洗赤芍藥(五分)、前胡(一錢)、生甘草(三分)、鮮生薑(一片)。

按:,本方去參,名清毒和血湯,治毒滯血凝,不能行漿。如形氣壯實者,去參、耆;治痘不如期灌漿,板硬幹黃或灰滯黑暗,倍紫草、芩、連,去參、耆;治毒熾血凝,痘暈紅紫,或帶乾枯,兼有焦黑者,均效。

三妙血,白雄雞冠血,豬尾血,蚯蚓血各一匙,陳酒一鍾沖服。

按:,雞冠血性溫提漿,升表治上;豬尾血性動活血,入里治下,二血有上下表里之分;鮮地龍血,性涼活血,善通經絡,能引諸藥直破惡毒所聚之處。治痘五六朝,根赤轉紫而頂有孔,如針刺,如嵌頂,必身熱苔黃,口渴便秘,蓋毒火盛而蔽其氣瘀其血,漿必不化,宜此方合解毒藥,如加減普濟消毒飲、周氏五味消毒飲之類;若痘根色紫,甚至轉黑,而頂下陷者,為毒陷,宜三妙血合紫雪等藥加金汁;如身熱便秘,頂嵌根紫,或發水泡而間有半漿者,將無漿之泡挑去,用此方入流氣敗毒之藥,如銀花敗毒散、人參敗毒散之類。

白話文:

這個藥方去掉人參,稱為清毒和血湯,用於治療毒氣滯留導致血凝固,無法正常運行血漿的情況。如果病人身體強壯,則可以去掉人參和黃耆。如果痘瘡發疹時間不正常,出現板硬、乾燥、發黃或灰暗,可以加倍紫草、黃芩、黃連,並去掉人參和黃耆。如果毒氣旺盛導致血凝固,痘疹呈現紅色或紫色,或伴隨乾燥、焦黑等症狀,這個藥方也有效。

三妙血是由白雄雞冠血、豬尾血和蚯蚓血各一匙,用一盅陳酒沖服製成的。雞冠血性溫,可以提振血漿,升發陽氣治療表證;豬尾血性活血,可以入裏治療下焦的病症,兩者有表裏之分。鮮地龍血性涼活血,善於通暢經絡,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直達毒邪聚集的地方。如果痘瘡發疹五六天後,根部由紅轉紫,頂部出現針刺狀或嵌頂狀,同時伴隨身體發熱、舌苔黃膩、口渴便祕等症狀,說明毒火旺盛,阻礙氣血運行,血漿無法化開,可以用這個藥方配合解毒藥物,例如加減普濟消毒飲、周氏五味消毒飲等。如果痘瘡根部呈紫色,甚至變黑,頂部下陷,說明毒邪侵入,可以用三妙血配合紫雪等藥物,並加入金汁。如果身體發熱、便祕,痘瘡根部呈紫色,或出現水泡但只有少量血漿,可以將沒有血漿的水泡挑去,用這個藥方加入流氣敗毒的藥物,例如銀花敗毒散、人參敗毒散等。

周氏五味消毒飲(補),鮮杜銀花(三錢),鮮野菊花(錢半),鮮蒲公英(錢半),紫花地丁(二錢),紫貝天葵(錢半)

參歸鹿茸湯,吉林參(三錢),白歸身(一錢),炙棉耆(二錢),炙甘(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龍眼肉(三朵),鮮生薑(一片),上藥煎成,沖陳酒一杯。倦食,手足厥冷,加廣木香八分,公丁香、安邊桂各三分,寒戰咬牙,加安邊桂二分,厚附塊三分,酒炒白芍七分,煨訶子、煨肉果各二分。

白話文:

周氏五味消毒飲使用鮮杜仲花三錢、鮮野菊花一錢半、鮮蒲公英一錢半、紫花地丁二錢、紫貝天葵一錢半,煎服。參歸鹿茸湯使用吉林參三錢、白歸身一錢、炙棉芪二錢、炙甘草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龍眼肉三朵、鮮生薑一片,煎成後沖陳酒一杯服用。如果倦食、手足厥冷,可以加廣木香八分、公丁香、安邊桂各三分;如果寒戰咬牙,可以加安邊桂二分、厚附塊三分、酒炒白芍七分、煨訶子、煨肉果各二分。

按:,聶久吾制此方,大能補氣暖血;專治痘色淡白,氣血虛縮,不能成膿,並灰陷白陷,溫服一二劑,立刻起漿,奏功之捷,莫過於此。若嫌鹿茸血片價昂,代以鹿角尖一錢亦可,如有鹿茸酒,更妙。

,制鹿茸酒法:

邱柳樊曰:用二三寸真茄茸一兩,以酒入瓦瓶,煮令皮脫,取出,將酒濾過。其茸之真膏,俱在此酒內;再將瓦瓶注酒,煮令皮爛,逐漸添酒,看皮爛時,以布濾過,其皮揉爛,化在酒內,其毛去之;又將茸內骨,酥炙焦為末,將前膏酒皮酒,總和一處候用。此制茸酒妙法,人多不知,一概炙之,其真膏悉去,無效矣。

白話文:

聶久吾制訂此方,功效強大,能補氣暖血;專門治療痘疹顏色淡白,氣血虛弱收縮,無法形成膿液,以及痘疹凹陷發白的情況。服用一兩劑,痘疹就會立刻起漿,效果快速,無可比擬。若嫌鹿茸血片價格昂貴,可以用鹿角尖一錢代替,如果有鹿茸酒,效果更佳。

鹿茸酒製作方法:

邱柳樊說:取二三寸長的真鹿茸一兩,放入瓦罐中,加入酒,煮至鹿茸皮脫落,取出鹿茸,將酒過濾。鹿茸的真膏都浸泡在酒中;再將瓦罐注入酒,煮至鹿茸皮爛,逐漸添酒,觀察鹿茸皮爛時,用布過濾,將爛掉的皮揉碎,融入酒中,將鹿茸毛去掉;然後將鹿茸骨頭,用火烤至焦黃,研磨成粉末,將之前過濾出的鹿茸膏酒和皮酒混合在一起備用。

這是製作鹿茸酒的妙法,很多人不知道,都直接將鹿茸炙烤,結果真膏都流失了,沒有效果。

費氏清解散,荊芥,防風,川芎,連翹,木通,炒牛蒡,(各七分),生葛根,山楂(各八分),桔梗(六分),前胡(一錢),老紫草,青子芩,升麻(各五分),川連(二分),甘草(三分),蟬蛻(十二隻),生薑(兩片),水煎溫服。

費氏蘇解散,荊芥,防風,川芎,細木通,蘇葉,白芷(各七分),生葛根,山楂(各八分),桔梗(六分),前胡(一錢),老紫草,連翹心,升麻,炒牛蒡,羌活(各五分),甘草(二分),蟬蛻(十二隻),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白話文:

費氏清解散:

藥材:

  • 荊芥、防風、川芎、連翹、木通、炒牛蒡 (各七分)
  • 生葛根、山楂 (各八分)
  • 桔梗 (六分)
  • 前胡 (一錢)
  • 老紫草、青子芩、升麻 (各五分)
  • 川連 (二分)
  • 甘草 (三分)
  • 蟬蛻 (十二隻)
  • 生薑 (兩片)

用法: 水煎溫服。

費氏蘇解散:

藥材:

  • 荊芥、防風、川芎、細木通、蘇葉、白芷 (各七分)
  • 生葛根、山楂 (各八分)
  • 桔梗 (六分)
  • 前胡 (一錢)
  • 老紫草、連翹心、升麻、炒牛蒡、羌活 (各五分)
  • 甘草 (二分)
  • 蟬蛻 (十二隻)
  • 生薑 (三片)

用法: 水煎溫服。

按:,張遜玉種痘新書云:上二方為初熱見點之要藥,痘出齊後莫用。

椒梅丸,炒川椒(三錢),烏梅炭,炒川連(各一錢為末),飴糖丸如黍米大,量兒大小分二三服,服後須臾得入蟲口。治痘為蟲悶,不得發出,最效。次與紫草承氣湯下之。

飛馬金丹(補),巴豆霜,廣木香,賴橘紅(各三錢),五靈脂,廣鬱金,生打上雄黃,制錦紋(各一兩),飛辰砂(五錢),明乳香,淨沒藥,山慈菇,百草霜(各二錢),各秤另研淨末分兩,再合研一時許令勻,米醋法丸,金箔為衣,如綠豆大,隔紙曬乾,緊貯瓷器,置高燥處。二十歲以上者,每服十二丸,稟強者加三丸,老幼隨減,三兩歲者七丸或五丸,七八十歲者九丸,溫開水送下,半日或一二時許,非吐必瀉,孕婦遇急症,七丸為度。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兩種針對痘疹的方劑:椒梅丸和飛馬金丹。

  • 椒梅丸 主要針對痘疹初起,熱毒內蘊,疹子無法發出的情況。它通過辛散解毒,清熱利濕的作用,幫助痘疹順利排出。
  • 飛馬金丹 則是一種較為強烈的藥物,適用於痘疹病情嚴重,需要快速排毒的情況。它通過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迅速排出體內毒素,但由於藥性較強,需根據年齡和體質調整劑量,孕婦慎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書的記載,不應直接作為治療方案。服用任何藥物之前,請務必咨詢專業的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判斷。

按:,溫熱伏邪及病霍亂痧脹者,臨時每多夾水、夾食、夾飲、蓄血之故,與邪互並,結於胸脅,如食結胸、水結胸、血結胸,每因伏邪與夾邪互結,痛不可按,或時昏冒,因雖不同,而其結痛拒按,閉塞不容喘息之狀則同。若不細察詳問,鮮不認為本病應得之候,不先行探吐去之,則所受之邪,為其羈留伏匿,不得透達,必致夭殤。宜即與飛馬金丹一服,自能隨所結之上下,而施其吐下之功,得夾邪一解,正氣自伸,按法調治本症,為較易耳。故此丹治水食痰血寒熱諸邪,結於胸膈,高突痛脹,不可抑按,不得呼吸,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者。凡外感內傷,飛屍猝中,暴厥自經,跌壓諸症,見有此狀者,無論大小均可服之。

白話文:

按: 溫熱伏邪以及霍亂痧脹等病症,患者常常伴隨水、食物、飲品積聚,或蓄血等情況,與邪氣互相交織,凝聚於胸脅部位,形成如食積胸、水積胸、血積胸等症狀。由於伏邪與夾雜的邪氣互相糾纏,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無法觸碰,甚至昏昏沉沉。雖然病因不同,但這些病症都表現出胸痛拒按,呼吸困難,氣息阻塞的共同特徵。如果沒有仔細觀察詢問,很容易誤以為是本病應有的症狀,而不採取探吐去邪的措施。這樣一來,患者體內的邪氣就會被束縛,無法透達,最終導致死亡。因此,應該立即服用飛馬金丹一劑,藥力會根據邪氣凝聚的位置,發揮吐下之功,將夾雜的邪氣排出體外,使正氣恢復,再依照病情對症治療,效果較佳。

飛馬金丹可以治療水、食物、痰、血、寒熱等邪氣凝聚於胸膈部位,造成高突疼痛、脹滿,無法觸碰,呼吸困難,想吐卻吐不出來,想瀉卻瀉不出來的症狀。無論是外感內傷、飛屍猝中、暴厥自經、跌壓等症,只要出現以上症狀,不論年齡大小都可以服用。

枳實導滯湯,小枳實(錢半),制川樸(一錢),酒洗生錦紋(八分),仙露夏(錢半),淨楂肉(三錢),青連翹(錢半),川連(四分),海南子(錢半),老紫草(三錢),細木通(八分),炙草(五分)

按:,孫際康曰:此等症昧者最多,以急於治痘而忽於裡滯,不知胃主肌肉,胃不宣化,肌肉無自而鬆,即極力涼解,反成冰伏。此方開者開,降者降,不升發而自升發矣。故治有形之物與無形之毒,留滯於中,令氣血不能流通者,極效。

參耆茸升湯,別直參(五錢),炙棉耆(一兩),鹿茸片(三分),升麻(一錢),煎成,沖陳酒一杯。

白話文:

枳實導滯湯是由小枳實、制川樸、酒洗生錦紋、仙露夏、淨楂肉、青連翹、川連、海南子、老紫草、細木通、炙草等藥材組成。孫際康認為,很多人都急於治療痘疹,卻忽略了裡面的積滯,而胃主肌肉,胃氣不通暢,肌肉就會鬆弛,即使大力清熱解毒,反而會使寒邪內伏。枳實導滯湯能開鬱降氣,不需刻意升發,自然就能使氣血流通,對於治療有形之物與無形之毒的留滯,有非常好的療效。另外,參耆茸升湯由別直參、炙棉耆、鹿茸片、升麻等藥材組成,煎好後用陳酒沖服。

按:,痘之生死,判於漿之有無:有漿,毒從外散,故生;無漿,毒留內攻,故死。至其膿漿之不成,其病有二:一毒氣熾盛則血燥而枯,一元氣虛弱則血寒而縮,俱不能運化而成膿,膿不成則漿不行,而五陷之症作矣。如痘稠密,暈紅紫而頂陷下,紫陷也。甚則暈腳乾枯,中有黑臍而成黑陷。此毒熱熾盛,蔽其氣凝其血而陷也。宜急以聶氏清毒活血湯、伍氏涼血解毒湯二方為主。然當其紫陷時,不過一二劑痘立起,及至黑陷則受毒已深,雖用此等大劑,亦不過十救一二。又如痘出稠密,色淡白,根無紅暈而頂陷者,白陷也。甚則遲一二日,轉為灰陷。此血氣虛寒,不能運化毒氣以成漿,故陷也。宜乘白陷之時,大補氣血,急以聶氏參歸鹿茸湯、張氏參耆茸升湯為主,連進一二劑,猶可望生。又有一種痘,顆粒通紅,成血泡而不成漿,此氣虛不能統血,血反上居氣位,治宜參耆保元湯大補其氣,氣充則毒化而成漿,血泡失治,則氣愈虛而為血陷,治法亦不外此二方。以上五陷之症辨明,則初起泛漿、長漿、催漿、足漿之法,可類推矣。

白話文:

痘瘡的生死,取決於是否能長出膿漿:有膿漿,毒氣就能從外散發,痘瘡就會生長;沒有膿漿,毒氣就會留在體內攻伐,痘瘡就會死亡。膿漿無法形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毒氣過於熾盛,導致血液乾燥枯竭;二是元氣虛弱,血液寒冷收縮,都無法運化形成膿漿。膿漿無法形成,就無法長出痘疹,就會出現五種陷症。例如痘瘡密集,周圍紅暈呈紫色,頂部凹陷,稱為紫陷。嚴重者甚至腳趾乾枯,中央有黑色臍眼,稱為黑陷。這是因為毒熱過於熾盛,阻礙氣機,凝滯血液而導致凹陷。此時應立即服用聶氏清毒活血湯和伍氏涼血解毒湯。但紫陷時只要服用一兩劑,痘瘡就能很快長起來,黑陷則毒氣深入,即使服用大劑量的藥物,也只能救活一兩成。又例如痘瘡密集,顏色淡白,根部沒有紅暈,頂部凹陷,稱為白陷。嚴重者過一兩天,就會轉為灰陷。這是因為血氣虛寒,無法運化毒氣形成膿漿,所以導致凹陷。應趁白陷之時,大量補益氣血,立即服用聶氏參歸鹿茸湯和張氏參耆茸升湯,連續服用一兩劑,還有望痊癒。還有一種痘瘡,顆粒通紅,形成血泡,但無法長出膿漿,這是因為氣虛無法統攝血液,血液反而上逆到氣位,治療應服用參耆保元湯大補元氣。元氣充沛,就能使毒氣轉化形成膿漿。血泡若不治,則氣虛會加重,導致血陷,治療方法也離不開這兩種湯劑。以上五種陷症辨明後,就可以類推泛漿、長漿、催漿、足漿的治療方法了。

導赤瀉心湯(補),治熱陷心經神昏,及胃熱蒸腦,撮空見鬼。小川連(一錢),青子芩(錢半),生山梔(錢半),知母(錢半),西洋參(一錢),辰茯神(二錢),益元散(三錢),麥冬(一錢),先用犀角八分,燈心七分,煎湯代水。

加減服蠻煎(補),治溫熱病舌絳神昏最效。

鮮生地(五錢),鮮金釵(二錢),原麥冬(一錢),知母(二錢),粉丹皮(二錢),辰茯神(二錢),細木通(一錢),廣皮(一錢),鮮石菖蒲葉(一錢搓熱沖),犀角汁(一瓢),西黃(一分沖)

來復丹(補),治上盛下虛,暑濕入絡,肢厥神迷,便瀉溺澀,極效。玄精石,倭硫黃,牙硝(各一兩),賴橘紅,小青皮,五靈脂(各二錢),醋糊丸,每服二錢或三十丸,空心醋湯下,善能交通陰陽。

白話文:

導赤瀉心湯,用於治療熱邪侵入心經導致神志昏迷,以及胃熱上蒸頭腦,出現幻覺,看見虛無飄渺的鬼影等症狀。藥方包括:小川連一錢、青子芩錢半、生山梔錢半、知母錢半、西洋參一錢、辰茯神二錢、益元散三錢、麥冬一錢,先用犀角八分、燈心七分煎湯當水服用。

加減服蠻煎,治療溫熱病導致舌頭紅絳、神志昏迷,效果最佳。藥方包括:鮮生地五錢、鮮金釵二錢、原麥冬一錢、知母二錢、粉丹皮二錢、辰茯神二錢、細木通一錢、廣皮一錢、鮮石菖蒲葉一錢(搓熱後用開水沖泡)、犀角汁一瓢、西黃一分(沖泡服用)。

來復丹,治療上焦亢盛、下焦虛寒,暑濕侵入經絡,導致肢體厥冷、神志迷糊、大便瀉泄、小便澀滯等症狀,療效顯著。藥方包括:玄精石、倭硫黃、牙硝(各一兩)、賴橘紅、小青皮、五靈脂(各二錢),用醋糊成丸,每次服用二錢或三十丸,空腹用醋湯送服,能夠有效調和陰陽。

參茸養陽湯(增),治遺精足痿,氣促自汗。如嫌茸價太貴,易鹿角膠一錢。大山參(一錢),鹿茸片(二分),甘杞子(三錢),歸身(二錢),小茴香(五分),生雄羊內腎(一對),鹽水炒胡桃肉(一枚)

按:,此方柔劑養陽,填精血,補督任,非桂附剛燥氣烈劫陰者比。

白話文:

參茸養陽湯可以治療遺精、足痿、氣促、自汗等症狀。如果覺得鹿茸價格過高,可以用鹿角膠代替,用量為一錢。其他藥材包括:大山參一錢、鹿茸片二分、甘杞子三錢、歸身二錢、小茴香五分、生雄羊內腎一對、鹽水炒胡桃肉一枚。此方藥性溫和,以滋補陽氣、填精補血、補益督任二脈為主,與桂枝、附子等燥熱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