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廣溫熱論》~ 第一卷 (12)
第一卷 (12)
1. 論溫熱本症療法(新增)
王氏傷寒例曰:,冬時嚴寒,……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若更感異氣,變為他病者(廉按:異氣者,謂伏邪將發未發之際,又感別異之時氣,引發伏邪而出也),當依兩感症病而治之。如脈陰陽俱盛,重感於寒者,變為溫瘧;陽脈浮滑,陰脈濡弱者,更遇於風,變為風溫;陽脈洪數,陰脈實大者,更遇溫熱,變為溫毒,溫毒為病最重也;陽脈濡弱,陰脈弦緊者,更遇瘟氣,變為溫疫。此叔和之論溫熱也。
巢氏諸病源候論曰:,……辛苦之人,春夏必有溫熱病者,皆由其冬時觸冒之所致。有冬月觸冒寒毒,伏至春暖始發病者;有冬月天時溫暖,人感其氣,未即發病,至春又被積寒所折,毒氣不得發泄,至夏遇熱,溫毒始發者。皆由表裡受邪,經絡損傷,臟腑俱病也。其候多端,姑言其要:
(一)溫病發斑候:或已發汗吐下,而表證未罷,毒氣不散,故發斑;溫毒發出於肌膚,斑爛隱疹如錦紋也。
(二)溫病煩候:此由陰氣少,陽氣多,故身熱而煩。其毒氣在於心府而煩者,則令人悶而欲嘔;若其胃內有燥糞而煩者,則謬語而繞臍痛也。
(三)溫病狂言候:邪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而歌。熱盛於身,故棄衣而走:陽盛故妄言罵詈,不避親戚,大熱遍身,狂言而妄聞視也。
(四)溫病嗽候:邪熱客於胸府,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上乘於肺,故令嗽。
(五)溫病嘔候:胃中有熱,穀氣入胃,與熱相併,氣逆則嘔;或吐下後,飲水多,胃虛冷,亦為嘔也。
(六)溫病噦侯:伏熱在胃,令人胸滿,胸滿則氣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後,胃氣虛冷,亦令致噦。
(七)溫病渴候:熱氣入於腎諼,腎臟惡燥,熱盛則腎燥,腎燥則渴引飲。
(八)溫病變成黃候:發汗不解,溫毒氣瘀結在胃,小便為之不利,故變成黃。身如金色。
(九)溫毒咽痛候:熱毒在於胸府,……上攻咽喉,故痛,或生瘡。
(十)溫病毒攻眼候:肝開竅於目,肝氣虛,熱毒乘虛上衝於目,故赤痛,重者生瘡翳也。
(十一)溫病衄候:肺主氣而開竅於鼻,邪熱傷於心,故衄。衄者,血從鼻出也。
(十二)溫病吐血候:熱毒入,深結於五臟,內有瘀血積,故吐血。
(十三)溫病下利候:風熱入於腸胃,故令洞泄;若挾毒,則下黃赤汁及膿血。
(十四)溫病膿血利候:熱毒甚者,傷於腸胃,故下膿血如魚腦,或如爛肉汁,此由溫毒氣盛故也。
(十五)溫病大便不通候:脾胃有積熱,發汗太過,則津液少,使胃干,結熱在內,故大便不通。
白話文:
論溫熱本症療法
王氏《傷寒論》記載:冬天嚴寒,……受寒邪而立即生病的,稱為傷寒。沒有立即生病的,寒邪藏於肌膚,到春天就變成溫病,到夏天就變成暑病,暑病的熱邪比溫病更重。所以辛苦勞累的人,春夏多患溫熱病,都是因為冬天受寒所致,不是時行疫病。如果再感受其他邪氣,變成其他疾病(廉按:其他邪氣是指潛伏的邪氣將要發作但未發作之際,又感受不同的時令邪氣,誘發潛伏邪氣發作),就應該根據兩種邪氣所致的疾病來治療。例如脈象陰陽俱盛,再次感受寒邪的,會變成溫瘧;陽脈浮滑,陰脈濡弱的,再遇到風邪,會變成風溫;陽脈洪數,陰脈實大的,再遇到溫熱邪氣,會變成溫毒,溫毒是溫熱病中最嚴重的;陽脈濡弱,陰脈弦緊的,再遇到瘟疫之氣,會變成溫疫。這是叔和(指張仲景)關於溫熱病的論述。
巢氏《諸病源候論》記載:……辛苦勞累的人,春夏必然會有溫熱病,都是因為冬天受寒所致。有的在冬月受寒邪,潛伏到春暖才發病;有的在冬月天氣溫暖,人感受了這種邪氣,沒有立即發病,到春天又被積寒所阻遏,邪氣不能發泄,到夏天遇到暑熱,溫毒才發作。這些都是因為表裡都受邪氣侵襲,經絡受損,臟腑都生病了。其症狀很多,這裡只講述主要症狀:
(一)溫病發斑:可能已經發汗、吐瀉,但是表證沒有消除,邪氣沒有散去,所以發斑;溫毒從肌膚發出來,斑點隱隱約約像錦紋一樣。
(二)溫病煩躁:這是因為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以身體發熱而煩躁。如果邪氣在心臟而煩躁,就會讓人胸悶想嘔吐;如果胃中有燥熱的糞便而煩躁,就會胡言亂語,並繞臍疼痛。
(三)溫病狂言:邪氣盛則四肢有力,有力則能登高唱歌。熱邪盛於身體,所以脫衣奔跑;陽氣盛則胡言亂語、辱罵,不避親戚,全身發熱,胡言亂語,妄聽妄見。
(四)溫病咳嗽:邪熱侵犯胸腔,上焦有熱,患者必然多飲水;水停留在心下,就會上犯肺臟,所以咳嗽。
(五)溫病嘔吐:胃中有熱,食物進入胃中,與熱邪相搏,氣逆則嘔吐;或者吐瀉之後,飲水過多,胃虛寒,也會嘔吐。
(六)溫病呃逆:潛伏的熱邪在胃中,讓人胸悶,胸悶則氣逆,氣逆則呃逆。如果大瀉之後,胃氣虛寒,也會導致呃逆。
(七)溫病口渴:熱邪侵入腎臟,腎臟怕乾燥,熱盛則腎乾燥,腎乾燥則口渴多飲。
(八)溫病變黃:發汗後邪氣不解,溫毒邪氣瘀結在胃,小便不利,所以變成黃疸,身體像金色一樣。
(九)溫毒咽痛:熱毒在胸腔,……上攻咽喉,所以疼痛,或者生瘡。
(十)溫毒侵犯眼睛:肝臟在眼睛開竅,肝氣虛弱,熱毒乘虛而上衝眼睛,所以眼睛紅痛,嚴重者會生瘡長翳。
(十一)溫病鼻出血:肺臟主管氣息,在鼻子開竅,邪熱傷害心臟,所以鼻出血。鼻出血就是血從鼻子流出來。
(十二)溫病吐血:熱毒深入,深結於五臟,內有瘀血積聚,所以吐血。
(十三)溫病腹瀉:風熱侵入腸胃,所以腹瀉;如果夾雜毒邪,則會排出黃赤色的水樣便及膿血。
(十四)溫病膿血便:熱毒很嚴重,傷害腸胃,所以排出膿血,像魚腦一樣,或者像爛肉汁一樣,這是因為溫毒邪氣盛所致。
(十五)溫病便秘:脾胃有積熱,發汗過度,則津液減少,使胃乾燥,熱邪結聚在內,所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