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68)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68)

1. 補益法

張氏醫通方)、參茸聚精丸(線魚膠一斤,沙苑子五兩,西黨參十兩,鹿茸片五錢,每服八九十丸,溫酒下。張路玉婦科方),二方最有效力。此皆溫補方法之大要者也。

三、調補之法,,為虛而不受峻補者設。由溫熱病後,氣液雖虧,夾有氣鬱,或夾痰涎,或夾瘀血,或夾食滯,或夾濕濁,或夾敗精,必兼用對症療法以調理之,古謂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是也。此為虛症夾實,其症大約有三:

一者濕熱盤踞中焦,先以小分清飲(真川樸、炒枳殼各五分,赤苓、生苡仁各三錢,豬苓、澤瀉各錢半。景岳新方)、吳氏四苓湯(新會皮錢半,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錢半。吳又可溫疫論方)等,調脾胃而宣其濕熱。繼則察其氣虛者,香砂理中湯(和劑局方)小其劑而調補之。液虛者,吳氏五汁飲,清潤法以調補之。

二者肝木橫穿土位,當分乘脾犯胃二種:乘脾則腹必脹滿,大便或溏或不爽,用藥宜遠柔用剛,四七絳復湯最妙,其次逍遙二陳湯(枳殼五分拌炒仙居術八分,仙半夏、浙茯苓各錢半,炒橘白、歸鬚、赤芍各一錢,川柴胡五分,蘇薄荷四分,炙甘草二分,代代花十朵沖。廉臣驗方)亦效。

犯胃則噁心乾嘔,脘痞脅脹,甚或吐酸嘈雜,胃痛不食,用藥則忌剛喜柔,二仁絳復湯合左金丸最效,其次連梅安胃湯亦妙。若脾陽已虛氣滯失運者,則以治中湯(麗參鬚八分,焦冬朮一錢,炒黃乾薑五分,炙甘草三分,炒橘白八分,醋炒小青皮三分。和劑局方)、六味異功煎(即五君子煎加廣皮一錢。

景岳新方),調補脾陽以疏肝。若胃液已虧肝風內擾者,則以阿膠雞子黃湯、桑丹泄肝湯(冬桑葉二錢,醋炒丹皮錢半,石決明六錢,茯神木三錢,生白芍四錢,東白薇三錢,大麥冬二錢,鮮石斛三錢,木瓜八分,童便一鍾沖。廉臣驗方)等,調補胃陰以柔肝。

三者前醫誤用呆膩,閉塞胃氣,致胃雖虛而不受補,法當先和胃氣,和胃二陳煎(炒黃乾薑一錢,春砂仁五分,姜半夏、炒廣皮、浙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五分)最穩。其次大和中飲(炒橘白一錢,炒枳實八分,春砂仁五分,炒山楂二錢,炒麥芽一錢,真川樸五分,澤瀉錢半。以上皆景岳新方)亦可酌用。

雖然,和胃有陰陽之別,寒熱之分,胃陽受傷,和以橘半姜砂之類,固屬正當治法;若胃陰受傷,則甘涼養胃,如金匱麥門冬湯、葉氏養胃湯、吳氏五汁飲之類,略加代代花、佛手花、豆蔻花、建蘭葉、炒香枇杷葉等品,方合調補胃陰之正法。

至於調氣解鬱,莫如制香附、廣鬱金、炒川貝;除痰控涎,莫如戈製半夏、賴橘紅、控涎丹;祛瘀活血,莫如五靈脂、生蒲黃、原桃仁、藏紅花;消食導滯,莫如楂曲平胃散、枳實導滯丸;利濕泄濁,莫如滑石、二苓、冬葵子、榆白皮、佩蘭葉、晚蠶沙;通逐敗精,莫如杜牛膝、裩襠灰、兩頭尖、韭菜白;皆可對症選用。此皆調補方法之綱要者也。

白話文:

補益法

張氏醫通方及張路玉婦科方中的參茸聚精丸(線魚膠一斤,沙苑子五兩,西黨參十兩,鹿茸片五錢,每次服用八九十丸,溫酒送服)療效最佳,這都是溫補方法的精髓。

三、調補之法

此法針對虛弱體質,但又不能承受峻猛補藥者而設。例如溫熱病之後,雖然氣血津液虧損,但同時伴隨氣鬱、痰涎、瘀血、食滯、濕濁或精氣虧損等情況,就必須配合針對病症的療法來調理。古人說:「病有三虛一實」,也就是先治其實症,再治其虛症。這類情況屬於虛症夾雜實症,大致分為三種:

一、濕熱停滯中焦:先用小分清飲(真川樸、炒枳殼各五分,赤苓、生苡仁各三錢,豬苓、澤瀉各錢半)或吳氏四苓湯(新會皮錢半,茯苓三錢,豬苓、澤瀉各錢半)等方劑,調理脾胃,宣洩濕熱。然後根據情況,氣虛者可用香砂理中湯(劑量減少),以溫補之;陰液虧虛者,可用吳氏五汁飲,以清潤之法調補。

二、肝氣犯脾胃:分為兩種情況:肝氣犯脾,則腹部脹滿,大便溏瀉或不暢,用藥宜柔中帶剛,四七絳復湯最佳,其次是逍遙二陳湯亦有效。肝氣犯胃,則噁心乾嘔,脘腹痞滿脹痛,甚至吐酸水,胃痛不思飲食,用藥宜柔不宜剛,二仁絳復湯合左金丸最有效,其次是連梅安胃湯。若脾陽已虛,氣機阻滯不通,則用理中湯或六味異功煎(五君子煎加廣皮),溫補脾陽,疏通肝氣。若胃陰已虧,肝風內擾,則用阿膠雞子黃湯、桑丹泄肝湯等,調補胃陰,柔肝。

三、胃氣受阻:因前醫用藥不當,導致胃氣閉塞,即使胃虛也不能接受補益,應先調理胃氣,和胃二陳煎最穩妥,其次大和中飲也可酌情使用。

和胃的方法,須注意陰陽寒熱的不同,胃陽受損,用橘皮、半夏、乾薑、砂仁等溫陽之品,是正當的治療方法;若胃陰受損,則需用甘涼養胃的藥物,例如金匱麥門冬湯、葉氏養胃湯、吳氏五汁飲等,並可適當加入代代花、佛手花、豆蔻花、建蘭葉、炒香枇杷葉等,才是調補胃陰的正道。

至於調理氣機,疏肝解鬱,可用制香附、廣鬱金、炒川貝;化痰止涎,可用炮製過的半夏、橘紅、控涎丹;活血化瘀,可用五靈脂、生蒲黃、桃仁、藏紅花;消食導滯,可用楂曲平胃散、枳實導滯丸;利濕化濁,可用滑石、豬苓、澤瀉、冬葵子、榆白皮、佩蘭葉、晚蠶沙;通利敗精,可用杜牛膝、裩襠灰、兩頭尖、韭菜白;這些藥物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以上都是調補方法的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