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65)
第二卷 (65)
1. 補益法
內經云:精氣奪則虛,虛者補之。難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用補益法之原理也。溫熱為伏火症,本不當用補益法。
然內經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病溫虛甚死,當實其陰以補其不足,此即後賢治四不足與四損者復病溫熱,創立先補後瀉,先瀉後補,補瀉兼施之法之導師也,況溫熱諸症,每有屢經汗下清解不退者,必待補益而始痊。此由本體素虛,或因素有內傷,或為病藥所殘,自當消息其氣血陰陽,以施補益之法。
溫熱雖傷陰分血液者居多,然亦有涼藥太過而傷陽氣者,則補血補陰,補氣補陽,又當酌其輕重,不可偏廢。凡屢經汗下清和而煩熱更甚者,當補陰血以濟陽,所謂寒之不寒責其無水者是也。屢汗下清和熱退而昏倦痞利不止者,當補陽氣以培元,所謂祛邪必先扶正,正足邪自去也。
試述清補、溫補、調補、平補、峻補、食補諸方法以發明之:
一、清補即清滋法,,張景岳所謂阻虛者宜補而兼清,二冬地芍之類是也。陸九芝所謂甘寒為滋,生地石斛以養胃陰是也。如金匱麥門冬湯、千金麥冬湯、千金生地黃煎、葉氏養胃湯、竹葉地黃湯、吳氏五汁飲(雪梨汁、荸薺汁、蘆根汁、麥冬汁,藕汁,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溫病條辨方)之類,為溫熱病後清滋津液之良方。惟徐洄溪謂大病後必有留熱,治宜清養,獨推仲景竹葉石膏湯為善後要方。雖然,清滋之法亦當分辨。
如肺胃之陰則津液也,惟清潤之品可以生之,如參燕麥冬湯、清燥救肺湯、養陰清肺湯、加減甘露飲、潤肺雪梨膏、景岳四陰煎(細生地三錢,麥冬、白芍、蘇百合、北沙參各二錢,浙茯苓錢半,生甘草一錢。景岳新方)三參冬燕湯(太子參、西洋參各一錢,北沙參四錢,麥冬二錢,光燕條八分,青蔗漿一酒杯,建蘭葉三片。
樊師驗方)、程氏月華丸(天麥冬,生熟地,山藥、百部、北沙參、川貝、阿膠,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冬桑汁葉二兩煎膏,將阿膠化入膏內,和藥,稍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程氏醫學心悟方)、八仙玉液(藕汁二杯,梨汁、蘆根汁、蔗汁、人乳、童便各一杯,先將生雞子白三枚,白茅根四十支,煎取濃汁二杯,和入前六汁,重湯燉溫服。顧氏醫鏡方)之類,皆可隨症選用。
心肝脾腎之陰則血液也,清補心陰,如清燥養榮湯、葉氏加減復脈湯、王氏小復脈湯(原麥冬五錢,甘杞子三錢,炙甘草一錢,鮮刮淡竹茹三錢,南棗兩枚。王孟英新驗方)等選用。清補脾陰,如補陰益氣煎(潞黨參一錢,歸身二錢,淮山藥、熟地炭各三錢,新會皮一錢,炙甘草八分,升麻二分,柴胡三分。
白話文:
補益法
《內經》說:「精氣耗損就會虛弱,虛弱就要用補益的方法。」《難經》說:「損傷到肺,要補益它的氣;損傷到心,要調和營衛;損傷到脾,要調理飲食,適應寒溫;損傷到肝,要使其舒緩;損傷到腎,要補益它的精。」這些都是使用補益法的原理。
溫熱病屬於伏火症,本來不應該使用補益法。然而《內經》說:「冬天不藏精,春天一定會得溫病。溫病導致身體極度虛弱,甚至會死亡。這時應該補養陰氣,以彌補不足。」這就是後代醫家治療四不足(指精、氣、血、津液不足)和四損(指肺、心、脾、腎損傷)患者,又罹患溫熱病時,創立先補後瀉、先瀉後補、補瀉兼施等方法的啟發者。何況溫熱病症,常常有經過多次發汗、清熱、瀉下都無法痊癒的情況,必須等到補益後才能痊癒。這是因為患者本身體質就虛弱,或是因為內傷,或是因為藥物殘害所致。所以應該根據患者的氣血陰陽情況,來施行補益的方法。
溫熱病雖然多數是損傷陰分血液,但也可能因為使用過多寒涼藥物而損傷陽氣。所以補血補陰,以及補氣補陽,都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斟酌使用,不可偏廢。凡是經過多次發汗、瀉下、清熱後,反而煩熱更加嚴重的,應該補養陰血來調和陽氣,這就是所謂的「寒藥不涼,是因為體內沒有陰液」的道理。凡是經過多次發汗、瀉下、清熱後,雖然熱退了,但仍然出現精神昏沉、疲倦、腹脹腹瀉不止的,應該補養陽氣來培補元氣,這就是所謂的「祛除邪氣必須先扶正氣,正氣足了,邪氣自然就會消退」的道理。
以下闡述清補、溫補、調補、平補、峻補、食補等方法:
一、清補即清滋法:
張景岳說:「對於虛弱又兼有熱邪的,應該補益兼清熱。」例如二冬地芍等藥材。陸九芝說:「甘寒的藥材可以滋養陰液。」例如生地、石斛等藥材,可以滋養胃陰。像是《金匱要略》的麥門冬湯、《千金方》的麥冬湯、生地黃煎、葉天士的養胃湯、竹葉地黃湯、吳鞠通的五汁飲(雪梨汁、荸薺汁、蘆根汁、麥冬汁、藕汁,份量可臨時斟酌,混合均勻後涼服。不喜歡太涼的,可以隔水加熱後溫服。《溫病條辨》方),這些都是溫熱病後期,清滋津液的良方。不過徐洄溪認為,大病之後一定會有殘留的熱邪,治療應該清養,他特別推崇張仲景的竹葉石膏湯作為善後的要方。
雖然如此,清滋的方法也應該加以區分。肺和胃的陰液屬於津液,只能用清潤的藥材來生成,例如參燕麥冬湯、清燥救肺湯、養陰清肺湯、加減甘露飲、潤肺雪梨膏、景岳四陰煎(細生地三錢、麥冬、白芍、蘇百合、北沙參各二錢、浙茯苓錢半、生甘草一錢。景岳新方)、三參冬燕湯(太子參、西洋參各一錢、北沙參四錢、麥冬二錢、光燕條八分、青蔗漿一酒杯、建蘭葉三片。樊師驗方)、程氏月華丸(天麥冬、生熟地、山藥、百部、北沙參、川貝、阿膠、茯苓、獺肝、廣三七各五錢,冬桑汁葉二兩煎成膏,將阿膠化入膏內,加入藥粉,再加入少量煉蜜做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含化,每日三次。程氏醫學心悟方)、八仙玉液(藕汁兩杯、梨汁、蘆根汁、蔗汁、人乳、童便各一杯,先將生雞蛋清三個、白茅根四十支,煎煮成濃汁兩杯,與前述六種汁液混合,隔水加熱溫服。顧氏醫鏡方)等,都可根據病情選用。
心、肝、脾、腎的陰液屬於血液。清補心陰,例如清燥養榮湯、葉氏加減復脈湯、王氏小復脈湯(麥冬五錢、枸杞子三錢、炙甘草一錢、鮮刮淡竹茹三錢、南棗兩枚。王孟英新驗方)等可選用。清補脾陰,例如補陰益氣煎(潞黨參一錢、歸身二錢、淮山藥、熟地炭各三錢、新會皮一錢、炙甘草八分、升麻二分、柴胡三分)等可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