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引法》~ 二十六、諸痔門
二十六、諸痔門
1. 二十六、諸痔門
〔原文〕一法:惟高枕,偃仰,心平氣定,其腫自收。
〔解說〕仰臥,將枕放高,心平氣定的調息,可使痔瘡腫痛自行消散。
〔原文〕二法:一足踏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痔,五勞,三里氣不下。
〔解說〕一腳踏在地上,另一腿曲膝,兩手抱膝頭犢鼻下,盡力向身體腹部拉,左右交換各作二十八次。可祛除痔瘡、五癆病和足三里經氣不能下行。
〔原文〕三法: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兩通。治五痔。
〔解說〕踞坐,合攏兩膝,張兩腳,不息兩遍。治療五痔。
〔原文〕四法: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受氣,眾節氣散,來去三七,欲得捉左右側身,各急挽,腰不動。去四支腰上下髖內冷,血冷筋急,悶痔。
白話文:
只需將枕頭墊高,仰躺著,保持心平氣和,痔瘡的腫痛自然會消退。
一隻腳踏在地上,另一隻腳屈膝,兩手抱住膝蓋下方的犢鼻穴,用力向身體腹部拉,左右交換做二十八次。可以去除痔瘡,治療五癆病,以及足三里經氣不能下行。
屈膝坐著,將雙膝合攏,雙腳張開,連續做兩遍。可以治療五痔。
兩手抱住雙腳,頭保持不動,雙腳朝向口部吸氣,讓全身各個關節的氣散開,就像三七藥物一樣,來回循環。接著抓住左右兩側身體,用力向後拉,腰部保持不動。可以治療四肢腰部上下、髖關節內側的寒涼,以及血寒筋緊、痔瘡發悶的症狀。
〔解說〕兩手抱腳,頭不動,不息行氣,把腳對著口接受出氣,直到全身各骨節氣散,共做二十一次。然後用兩手捉腰左右側身,用力拉,腰保持不動。可去除四肢、腰上下、骨髓內冷、血冷、筋急、悶痔。
〔原文〕五法:兩足相踏,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捧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後努腰七。去心勞,痔病。
〔解說〕兩腳掌對踏,向前陰處緊靠,用兩手捧膝頭,左右兩邊都儘量用力捧十四次完畢後,身體向兩側擺動十四次,再前後活動腰部七次。可祛除心勞,痔瘡,膝冷。
小結:
本篇以動靜結合的導引法治痔。
白話文:
雙手抱住雙腳,頭部保持不動,持續運氣,將腳朝向嘴巴方向,接受呼出的氣息,直到全身各個關節的氣散開,共做二十一次。然後用雙手抓住腰部兩側,用力拉伸,腰部保持不動。這樣可以去除四肢、腰部上下、骨髓內部的寒冷、血液寒冷、筋絡僵硬、以及痔瘡。
雙腳掌互相踏著,朝向陰部方向緊緊靠攏,用雙手捧住膝蓋,左右兩邊都盡全力捧住,共十四次。然後身體向兩側擺動十四次,再前後活動腰部七次。這樣可以去除心勞、痔瘡、膝蓋寒冷。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用動靜結合的導引方法治療痔瘡。
1、痔腫痛期:
應臥床休息,安心定意,勿躁急活動,摩擦局部,其腫自然可消。
2、平時防治痔:
應多活動肢體,或一腳踏地,一足曲膝;或兩手捉足,頭不動,以口對足受氣,然後用兩手按腰左右側身;或合攏兩膝,張兩腳,不息行氣;或兩腳對踏,靠前陰處,用力抱膝頭,然後向兩側擺動身體。
這些功法可疏通氣血,松腰放胯,使直腸肛門局部血循得致改善。若能再結合「提肛」則療效更好。所謂「提肛」就是有意識的向上收縮肛門,使肛門括約肌一收一放的活動,有良好防治痔瘡作用。《備急千金要方》中有「肛門常宜撮」,氣功練習多主張收肛或提肛,不僅可以防治痔瘡,而且有使內氣收斂,貫注於脊中等作用。一般早晚各行三十次。
白話文:
1、痔瘡發炎疼痛期:
應當躺著休息,保持心情平靜,避免急躁活動,摩擦患處,腫脹的部位會自然消退。
2、平常預防和治療痔疾:
應當多活動四肢,或者一腳踏地,另一腳彎曲膝蓋;或者雙手抓腳,頭部不動,讓嘴巴對著腳吸氣,然後用雙手按住腰部,向左右側翻身;或者合攏雙膝,張開雙腳,不呼吸而運行氣息;或者兩腳對立,靠近下體,用力抱住膝蓋,然後向兩側擺動身體。
這些動作可以幫助調理氣血,鬆開腰部,放開臀部,使直腸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如果再結合「提肛」則效果更佳。「提肛」就是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使肛門括約肌一收一放地活動,對防治痔瘡有很好的作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肛門常宜撮」,氣功練習大多提倡收肛或提肛,不僅可以防治痔瘡,還有助於收斂內氣,貫注於脊椎等作用。通常每天早晚各做30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