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煥

《養生導引法》~ 十四、補益門 (1)

回本書目錄

十四、補益門 (1)

1. (一)導引行氣法

〔原文〕常以子後、午前,解發東向,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手掩兩耳,令發黑不白。

臥引為三,以手指掐項邊脈三通,令人目明。

東向坐,不息五通,以兩手中指點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東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兩孔,治鼻宿息肉愈。

東向坐,不息四通,啄齒無通數,治齒痛。

伏,前側臥,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

還臥,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兩膝自企於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頭頸耳目咽鼻邪熱。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於地,不息九通,東首,令人氣上下通。微鼻內氣,愈贏,不能從陰陽。法,大陰勿行之。

白話文:

取下枕頭,握拳不鬆開,直立在地,呼吸九次,面向東方,可以使氣機上下通暢。輕微地呼吸鼻腔内的氣息,可以治疗虚弱无力,无法调和阴阳的症状。方法是,要避免过度消耗阴气。

文中“通”是指呼吸一次。“握固”是指握拳不鬆開,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古代中医的养生秘诀,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练习,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过度。

〔解說〕經常於子時後,午時前,解開頭髮,面向東方,兩手握固,不息行氣一通,舉手左右,捂住兩耳導引,可使頭髮烏黑而不白。

臥位引氣三息,然後以手抓項旁筋脈再行氣三通,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東而坐,不息五通,以兩手中指點蘸口中唾液十四次,然後相互摩擦兩手指,閉目,用摩擦過的兩手指輕揉拭兩眶眼,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東而坐,不息三通,用兩手捻兩側鼻孔,可治鼻中息肉。

面向東而坐,不息四通,上下齒相叩,不必計數,治牙痛。

俯臥或前側臥位,不息六通,可治耳聾目眩。

蜷臥,不息七通,治胸中痛、咳嗽。

白話文:

晚上子時過後、中午之前,解開頭髮,面向東方,雙手握拳,不停地運氣,然後舉起雙手左右擺動,用手捂住耳朵導引,可以讓頭髮烏黑不白。

躺下,運氣三次,然後用手抓撓脖子兩側的筋脈,再運氣三次,可以使眼睛明亮。

面向東方坐著,不停地運氣五次,用雙手中指沾取口中唾液十四次,接著互相摩擦兩根手指,閉上眼睛,用摩擦過的手指輕輕揉拭眼眶,可以使眼睛明亮。

面向東方坐著,不停地運氣三次,用雙手捏兩側鼻孔,可以治療鼻息肉。

面向東方坐著,不停地運氣四次,上下牙齒互相叩擊,不必計算次數,可以治療牙痛。

俯臥或側臥,不停地運氣六次,可以治療耳聾頭暈。

蜷縮著身體躺下,不停地運氣七次,可以治療胸痛、咳嗽。

抱兩膝就地自然臥倒,不息八通。能治療胸膈以上至頭頸、耳、目、咽、鼻的熱邪。

不用枕頭,握固引氣,就地自然而臥,不息九通,再面向東方,可使人體內氣機上下通利。用鼻微微吸氣,使氣細而勻長,可以治療瘦弱,不能行房。此功法,陰雨天勿行之。

小結:

本篇選輯了一些具有補益作用的導引法。頭項部功法有:掩耳、掐項、拭目、捻鼻、啄齒五法,這些功夫後世加以修改補充後有廣泛應用。如掩耳法,發展成了掩耳彈枕的嗚天鼓法。用兩手掩耳,以食指壓中指,兩指用力彈後腦枕部,耳內聽到咚咚響聲,可防治暈耳嗚。掐項法,發展成了擦風池提大筋法。

白話文:

【抱膝躺地自然平躺,不需換氣八次。此法能治療胸部以上,包括頭頸、耳朵、眼睛、咽喉、鼻子等部位的熱邪。】

【不使用枕頭,緊握雙手引導元氣,平躺自然,不換氣九次,再轉向東方,能讓身體氣機上下暢通。使用鼻子微吸氣,使氣流細膩而均勻,可治療體弱和性功能障礙。此功法,在陰雨天應避免練習。】

【總結:】

【本段選錄了幾個具有補益效果的導引術。對於頭部的功法,如掩耳、按項、拭目、捻鼻、咬齒等五種方法,後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例如,掩耳法發展成為掩耳彈枕的「鳴天鼓」法,即用手掌覆蓋耳朵,用食指按住中指,雙指用力敲打後腦部枕骨,使得耳內發出咚咚聲響,有助於防治耳鳴。按項法則發展成為擦風池提大筋法,即在風池穴進行摩擦,以提升肌肉力量。】

用雙手搓擦風池穴,並提拿兩枕部大筋,可改善項強緊張,預防近視、感冒,舒松項脊。拭目法,發展成了揉眼法。揉眼眶、眼角、睛明、瞳子髎等,可改善視力,防治近視。捻鼻法,發展成了擦鼻法。兩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法。兩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孔兩側迎香穴及鼻旁素髎穴,能防治感冒,治鼻塞頭暈。

加上叩齒法,就是一套完整的頭項保健操,這些又被命名為《坐式八段錦》,頭面保康功等,流傳甚廣。

白話文:

搓揉風池穴,提拉枕骨大筋,可以舒緩頸部僵硬,預防近視和感冒,放鬆頸椎。揉眼法發展自拭目法,揉搓眼眶、眼角、睛明穴、瞳子髎穴等,能改善視力,預防近視。擦鼻法源於捻鼻法,用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揉鼻孔兩側的迎香穴和鼻旁的素髎穴,能預防感冒,治療鼻塞頭暈。加上叩齒法,就形成了完整的頭頸部保健操,這些也被稱為《坐式八段錦》和頭面保康功,流傳非常廣泛。

2. (二)蝦蟆行氣法

〔原文〕蝦蟆行氣法,正坐,自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愈勞大佳。

左右側臥,不息十二通,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有不消,氣排之。

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時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頭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解說〕蝦蟆行氣法,正位,搖動兩臂,不息十二通,此法治療虛勞效果非常好。

側臥位,或左或右,不息十二通,治痰飲不化。右邊有飲病,右側臥;左邊飲病,左側臥。如有痰飲不消,可引氣排除之。

選擇日出、日中(正午)、日落這三個時辰,面朝太陽正立,不息九通,抬頭仰首吸氣,取太陽精華之光,吞嚥九陽之數,可使人精神百倍。

白話文:

坐直,雙臂自然搖動,持續做十二次,對虛勞有很好的療效。側臥,左右交替,持續做十二次,可治痰飲不化。右側有痰飲,就右側臥;左側有痰飲,就左側臥。若痰飲不消,可引氣排出。日出、正午、日落時,面向太陽站直,持續做九次,仰頭吸納陽光精華,吞嚥九次,可增強精氣百倍。

小結:

本篇第二條在「七、痰飲門」,第三條在「十二、積聚門」中已有討論。這裡重點探討蝦蟆行氣法。

《諸病源候論》「卷一·風身體手足不隨候」有:「極力左右振兩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振兩臀者,更互踶䠓(蹋和踢的意思),猶言蹶(同蹷。顛仆;踏)。九通中間,偃伏皆為之,名蝦蟆行氣。」可見蝦蟆行氣法是古人模仿蝦蟆遊走的動作而行的導引術。

方法是:俯伏床上,兩手平撐,支持上身,然後用力左右振動兩臀部,不息九通。振兩臀就是交替踢蹬兩腿,猶如牲畜尥蹶子,蝦蟆蹈水那樣,左踢動九次,右踢動九次。踢動時要配合呼吸,使動靜結合。

白話文:

小結:

這篇所述內容,其實在「七、痰飲門」和「十二、積聚門」中已經有所提及。這裡主要探討的是「蝦蟆行氣法」。

《諸病源候論》中「卷一·風身體手足不隨候」記載:「用力左右搖動兩臀,持續九次。可以治癒臀部疼痛和勞倦,驅散風氣。搖動兩臀時,要交替踢蹬雙腿,就像動物尥蹶子或青蛙跳水一樣。左邊踢九次,右邊踢九次,踢動時要配合呼吸,讓動作和呼吸相結合。」由此可見,蝦蟆行氣法是古代人模仿青蛙遊動的動作而創立的一種導引術。

具體做法是:俯臥在床上,雙手平撐,撐起上半身,然後用力左右搖動兩臀,持續九次。搖動兩臀時要交替踢蹬雙腿,就像動物尥蹶子或青蛙跳水一樣,左邊踢九次,右邊踢九次。踢動時要配合呼吸,讓動作和呼吸相結合。

本節曰:「蝦蟆行氣法,正坐,自動搖兩臂,」方法是端正而坐,如蝦蟆游水樣搖動兩手臂。可與前段結合,作為二節動作,先搖臂行氣,後搖臀踢腳行氣,使成一完整蝦蟆功。

白話文:

這一節講述的是「蟾蜍行氣法」,方法如下:首先端坐,然後自行擺動雙臂,如同蟾蜍在水中遊動一樣。這可以和前面一段動作相結合,形成兩個動作組合,先做擺臂行氣,接著再做擺臀踢腳行氣,以完成整套蟾蜍功。

3. (三)入火法

〔原文〕入火,垂兩臂不息,即不傷火法。

向南方蹲踞,以兩手從屈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內曲。利腰尻(考。脊骨末端,骶尾部)完,治淋,遺溺愈。

箕(基。同踑)踞。交兩腳手內並腳中,又叉兩手極引之。愈寤寐,精氣不泄。

兩手交叉頤(夷。面頰、腮)下,自極。利肺氣,治暴氣咳。

舉兩腳,夾兩頰邊,兩手據地服(《病源》作蹲坐)療宿壅(癰)。

舉右手,展左手,坐,右腳上掩左腳,愈尻完痛。

舉手交頸上相握,自極。治脅下痛。

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極;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極。皆治骨節痠疼。

白話文:

跌倒入火,雙臂垂下不停地擺動,這樣就不會受傷。

面向南方蹲下,雙手從屈起的膝蓋處伸入,掌心對腳,五指併攏向內彎曲,這樣有利於腰部和臀部的恢復,可以治療小便淋漓不盡和遺尿。

雙腳交叉,雙手放在腳中間,再用力叉開雙手,這樣可以治療失眠和精氣外泄。

雙手交叉放在下巴下方,用力向上伸展,這樣可以有利於肺氣,治療暴咳。

雙腳舉起,夾住兩邊的臉頰,雙手撐地坐著,可以治療長期積聚的癰腫。

右手舉起,左手伸展,坐下,右腳壓在左腳上,可以治療臀部疼痛。

雙手舉起交叉放在頸後,用力向上伸展,可以治療脅肋疼痛。

左手伸展,右手在下握住左手拇指,用力伸展;右手伸展,左手在下握住右手拇指,用力伸展,都可以治療骨節痠痛。

掩兩腳,兩手指著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為之,即愈。

豎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顧視者。

以右手從頭上來下,又挽下手。愈頸不能反顧視。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傾側膝腰及小便不通。

東向坐,向日。左手揖目,舉身望北斗,心服月氣,始得眾惡不入,理頭仰苦難牽。

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極張弓。兼補五臟不足,氣則至。

抱兩膝著胸自極。此常令丹田氣還,補腦。

坐地。直兩腳,以手捻腳脛,以頭至地。調脊諸椎,利髮根,令長美。

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勿正倍聲。

白話文:

雙手握住雙腳,用兩根手指點住腳趾,可以治療腰部彎折無法低頭抬頭的症狀。如果是由於血瘀時間過久導致的,效果就會更好。

抬起腳,用五根手指點住腳趾,可以治療腰背疼痛,無法回頭看東西的症狀。

用右手從頭頂往下滑,再反手往上挽,可以治療脖子無法回頭看的症狀。

坐在地上,左手握住左肩,用右手手指從肩部往後拉,可以治療身體傾斜、膝蓋腰部疼痛,以及小便不通的症狀。

面向東方坐下,面向太陽。左手遮住眼睛,舉起身體望向北斗七星,用心感受月光之氣,才能避免各種不好的東西進入體內,治療頭部仰起疼痛、難以伸展的症狀。

右手反折,左右手各盡力拉伸,就像拉弓一樣。同時可以補充五臟的不足,氣血就會暢通。

抱住雙膝貼近胸部,盡力拉伸。這可以使丹田之氣迴流,滋養腦部。

坐在地上,雙腳伸直,用手捏住小腿脛骨,頭部貼近地面。可以調整脊椎,讓頭髮根部順暢,頭髮就會長得又長又美。

坐在地上,雙腳交叉,雙手從彎曲的膝蓋中間伸入,低頭用手抓著脖子後面,可以治療長期寒冷無法自行保暖,耳朵聽不清聲音或者聽力下降的症狀。

不息行氣,從頭至足心,愈疽痂,大風,偏枯諸痹。

極力左右振兩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勞倦,風氣不遂。

〔解說〕入火法,練功時要下垂兩臂,不息行氣,此即所謂不被火傷的功法。

採用面向南方(南方在五行屬火)下蹲的蹲踞姿勢,兩手從屈膝的兩膝之中伸入,握住兩足掌五趾,讓雙腿向內彎曲。能通利腰、骶尾部,使之強健,治療淋病、遺尿。

採用屈膝張足而坐的箕踞姿勢,用兩手攀足心,雙足相併,再交叉兩手,右手經左足背握住右腳背,左手經右足背握住左腳背,用力拉腳。可以治療嗜眠和精神不振。原文「寤寐」,參照《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從「久寐」解,「精氣不泄」從「精氣不明」解。

白話文:

練功時,持續運氣,從頭頂到腳底,可治療瘡瘍、皮膚病、麻痺等病症。用力左右擺動雙臂,持續運氣九次,可治療手臂疼痛、疲勞,以及風寒所致的麻痺。

以面向南方的姿勢下蹲,雙手從膝蓋之間伸入,握住雙腳掌五個腳趾,讓雙腿向內彎曲。此動作能通利腰部和尾椎,使之強健,治療尿頻、尿失禁。

屈膝張開雙腳坐著,雙手抓住腳心,雙腳併攏,交叉雙手,右手經左腳背握住右腳背,左手經右腳背握住左腳背,用力拉扯腳。此動作可以治療嗜睡和精神不振。

兩手交錯托在腮下,用力上引。可以疏通肺氣,治療突然發作的氣逆咳嗽。

高舉兩腳膝,夾在面頰兩旁,兩手按地蹲坐。(參照《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兩腳」從「兩膝」解,「據地服」從「蹲坐」解)。此功法可治療宿癰病,就是積水積氣,日久成飲水不消的癖積病,因癖生癰。

舉右手向上,展左手下垂,坐在地上,右腳上抬,掩壓在左腳上,治尾骨部疼痛。

舉兩手交叉放在頸後,儘量用力相握。能治療脅肋下疼痛。

伸展左手,右手在下握住左手拇指,儘量用力;伸展右手,左手在下握住右手拇指,也儘量用力牽引。都能治療骨節痠疼的疾患。

白話文:

雙膝高舉,夾在臉頰兩側,雙手撐地蹲坐。此動作參考《諸病源候論》的解讀,可治療宿癰病。所謂宿癰病,就是積水積氣日久形成的飲水不消的癖積病,因癖而生癰。

右手向上舉起,左手自然垂下,坐在地板上,右腳抬起來壓在左腳上,可以治療尾骨疼痛。

雙手交叉放在頸後,盡力握緊。這種動作可以治療肋骨下方疼痛。

伸展左手,右手在下握住左手拇指,用力牽拉;伸展右手,左手在下握住右手拇指,也用力牽拉。這兩種動作都可以治療骨骼關節酸痛。

伸展兩腳,兩手指伸向腳五趾上。(「掩兩腳」參照《諸病源候論》改為「伸兩腳」)。這種功法可治療腰部疼痛似折,不能彎腰前後仰。如果是瘀血久停造成的,施用這種功法很快就能痊愈。

豎立足五趾,仍採用伸展兩腳的坐式,還能治療腰脊疼痛,不能反轉回視的疾患。

用右手從頭上向下牽引左手。能治療項部不能反轉回視的疾患。

坐在地上,伸展左手,用右手指牽引左肩。可以治療身體偏側,膝部、腰部不通利,小便不通。

面向東坐,向著太陽。左手遮目旁,抬頭望北斗,心中存想月亮的光華。可以強壯身體,使得諸邪氣不能侵入,並能治療頭痛難以抬舉轉動。

白話文:

面向東方坐下,朝向太陽。用左手遮擋眼睛旁邊,抬頭仰望北斗七星,心中默想月亮的光輝。可以強健體魄,抵禦邪氣入侵,同時也能治療頭痛、頭部難以抬舉和轉動的病症。

右手反轉彎曲,左手與右手用力交替進行,姿勢如開弓狀。此功法兼能補養五臟氣虛虧損,使正氣恢復。

坐在地上,以兩手抱兩膝儘量用力貼胸。這種功法經常進行,能使丹田的元氣回還,有補腦的功效。

坐在地上,伸直兩腳,用兩手捏住腳腕,將頭下彎到地。這種功法可調理各節脊椎,通利頭髮根部,使頭髮長而美。

坐在地上,交叉兩腳,將兩手從腳彎中伸入,低頭把手交叉放在項上。能治療久寒不能自己轉溫,耳朵聽不見比正常聲音加倍響的聲音。

行不息行氣的功法,用意念把「內氣」從頭引達足心為止。可治愈疽、,疝氣、大風、半身不遂和多種風痹證。

白話文:

坐在地上,雙腳交叉,雙手從腳彎處伸進去,頭低下,將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後面。這個功法可以治療長期寒冷無法自行恢復體溫,耳朵聽不見比正常聲音大一倍的聲音的病症。

持續行氣的功法,用意念將「內氣」從頭引導到腳底。這個功法可以治療癰疽、疝氣、中風、半身不遂和各種風濕痺症。

極力振動左右兩臂,閉氣不息,連續作九遍。可治療臂痛、過勞疲倦、風氣不遂等症。

小結:

《雲笈七籤》「卷三十四·雜修攝篇」說:「日初出、日中、日入時,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頭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若入火,垂兩臂不息,即不傷。」《規中指南》說:「神是火,炁是藥。」《金仙正論》說:「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鳥、曰龍,皆我之真意也。

」可見古人所說練功中的「火」就是用意,用意來掌握呼吸,就是火候。如果只知道發功猛練,用意大過,一味追求發動內氣,就必然會影響體內的「陰陽平衡,水火既濟」,引起所謂「走火」症。輕則氣衝胸腹,胸悶腹脹;重則火沖頭目,致頭痛目痛,脹重如箍;有的甚至周身氣竄,外動不已,癲狂躁越,「入魔」成疾。糾正的方法就是息火、退火、散火,使火降水升,「陰平陽秘」。

白話文:

用力搖動左右雙臂,屏住呼吸,連續做九次,可以治療手臂疼痛、過度勞累疲倦、風寒痺痛等症狀。

「入火法」承接於吸日精光之後,可以認為就是為了防止入火後火候太過,使火盛陽亢,火水不濟,故以垂兩臂不息,以息過盛之火,所以又叫做「不傷火」法。所謂不傷火就是不要被火所傷,引起陽亢而走火。至於吸日精的具體練習法見「十二、積聚門」。

本篇以「入火,垂兩臂不息。即不傷火法」為綱,意在強調練氣入火後,即應注意息火、退火,勿使太過而傷火。垂兩臂者,意在引氣向下,降火平陽,和下面的「入水,舉兩手臂不息」正相反,後者舉兩手臂是為了引火向上,其義詳見入水法解說。

本篇後面各段功法,各自成段,與「入火法」似無特殊聯繫。

白話文:

"入火法"是接續於吸取日精光之後的一種方法,主要目的是防止在進入火焰後火勢過旺,導致火熱過盛、陽氣上亢,進而導致火勢不能得到適當的控制。因此,採取垂下雙臂、不停止動作的方式,以消耗過度的火勢,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不傷火法"。"不傷火"的含義是指避免因火勢過旺而導致陽氣過盛,從而引發問題。關於如何具體實踐"吸日精",請參考第十二章的"積聚門"。

這篇文章以"進入火焰,垂下雙臂不停歇,即是不傷火法"作為總要點,強調了當氣體進入火焰後,必須注意消滅和控制火勢,以免過度而傷害到火勢。垂下雙臂的動作,意在引導氣體下降,降低火勢和陽氣,與其後的"進入水質,抬起雙臂不停歇"形成對比,後者抬起雙臂則是為了引導火勢上升,詳細解釋請參照"入水法"的解說。

這篇文章後面各項功法,各自獨立,與"入火法"並無特別的連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