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引法》~ 十、腰痛門
十、腰痛門
1. 十、腰痛門
〔原文〕一法:一手向上極勢,手掌四方轉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側身欹形,轉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氣向下散適,知氣下緣上始極勢。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井肋腰脊疼悶。
〔解說〕一手向上儘量伸展,手掌向四方迴轉,另一手下垂,掌心向下用力按。然後將兩手掌相合頭上,指與指用力互推,側身斜傾,轉身抬頭似看向上的手掌,並使心氣向下疏散放鬆,感到向下的氣又向上循行即達最大限度。左右上下作二十八次都要這樣。可祛除肩部、脅肋、腰脊的疼悶。
〔原文〕二法:平跪,長伸兩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須轉,遍身骨解氣散,長引腰極勢。然始卻跪,便急如似脊內冷氣出許,令臂膊痛,痛欲似悶痛,還坐,來去二七。去五臟不和,背痛悶。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一隻手向上盡力伸展,手掌朝四方旋轉,另一隻手向下用力按壓。接著兩手掌合攏向上,指尖用力互推,身體側傾,轉身抬頭,目光看向向上伸展的手掌,同時讓心氣向下舒展放鬆,感覺到向下流動的氣又向上迴轉,達到最大限度。左右上下各做七次,共計二十八次。可以緩解肩部、肋骨、腰部和脊柱的疼痛和悶脹。
第二種方法:平跪,雙手向前伸展,盡力撐地,直到腰脊感到要轉動,全身骨骼舒展,氣血散發,腰部達到最大伸展。然後緩緩起身,接著快速下跪,感覺到脊柱內像是有一股寒氣排出,手臂會感到疼痛,這種疼痛像是悶痛感,然後再坐下來,如此反覆七次。可以治療五臟不和,背部疼痛和悶脹。
〔解說〕兩膝跪地,伸展兩手向前按在地上,等到腰脊內氣轉動,全身骨鬆氣散時,盡力伸腰。然後將身體反回來後仰而跪,便會立刻感覺到好象脊背裡有冷氣出來,使肩臂疼痛,疼痛要達到悶痛,才坐下,來回做十四次。可祛除五臟不和,背痛悶。
〔原文〕三法:凡人常覺脊強,不問時節,縮咽膊內,似迴轉向仰面努膊井向上也,頭左右兩向挼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氣行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後急。若無病人,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辰別三七。除寒熱脊腰頸項痛。
〔解說〕見「二、風痹門」第十法。
白話文:
跪下,雙手向前伸直撐地,直到腰部感覺氣血流動,全身骨骼鬆開,再盡力伸展腰部。接著身體後仰,反向跪下,這時會感覺到脊背好像有寒氣散出,肩膀和手臂會感到疼痛,直到疼痛變得悶悶的才坐下,重複這個動作十四次。可以治療五臟不和,以及背部疼痛。
小結:
腰痛是指一側或兩側腰部疼痛。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痛常為腎虧的一種表現,但外感風濕寒熱邪氣也可以引起腰痛。本篇主張腰痛應以動功為主。一法採用舉手轉身,使心氣向下放鬆的動作,反復活動兩肩、脅及腰;二法採用跪地用手著地撐起腰脊轉動、伸展,後仰腰肢的動作,儘量使腰脊大幅度運動,使其感到疼痛,或者達到悶痛,才坐下收功。這種以動疏通氣血,舒展腰部的方法對後世影響很大。
《易筋經》中的「摘星換鬥勢」,口訣:「隻手擎天掌復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眸。」作法:單手高舉,掌須下復,目注兩掌,吸氣不呼,鼻息調勻,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八段錦》中的「仰托一度理三焦」等都可以說是法一的演變。
白話文:
腰痛的古法治療:以動功為主
小結:
腰痛是指單側或雙側腰部感到疼痛。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痛常常是腎氣不足的表現,但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也會引起腰痛。這篇文章主張以動功治療腰痛,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舉起雙手轉身,讓心氣向下放鬆,重複活動雙肩、兩側肋骨和腰部。
第二種方法:跪地,雙手撐地,用力撐起腰脊轉動,並向後仰伸展腰部,讓腰部盡可能大幅度運動,直到感到疼痛,甚至悶痛才停止,然後坐下來結束練習。
這兩種以運動疏通氣血,舒展腰部的古法對後世影響深遠。
《易筋經》中的「摘星換鬥勢」:
**口訣:**單手舉高,手掌向內,眼睛注視雙掌,吸氣不呼,鼻息調勻,用力收回,左右手交替進行。
**做法:**單手高舉,手掌向內,眼睛注視雙掌,吸氣不呼,鼻息調勻,用力收回,左右手交替進行。
《八段錦》中的「仰托一度理三焦」等動作,可以說是第一種方法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