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

《廣瘟疫論》~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兼痢

時疫本多自利證,表證初起即每日解數次稀臭水者是也,詳見後自利條下。更有春夏之交得時疫,即兼下利紅白而裡急後重者,名為疫痢。初起慎不可從痢治,蓋痢屬裡證,今兼疫邪之發熱、頭痛為表裡俱病,先用治疫之法解其表,表解而里自和,其痢多有不治自愈者。若用治痢之法先清其里,裡氣虛而表邪陷,輕者增其煩躁、沉困,重者遂至嘔逆、昏憒而危矣。所以古人於疫痢初起專主倉廩湯,其方乃人參敗毒散一意解表,但加陳倉米以和中養脾胃。

俟表證解後,裡熱證具,方可議清、議下,不但香連、芍藥、承氣之類宜緩,即淡滲分利之劑,亦宜緩投於表證未解之先也。若太陽證不見,而微見少陽,陽明證者,則柴葛五苓散不妨借用。

痢證夾表不可清裡,不特時疫兼證為然,凡一切痢證微兼身熱,即宜慎用苦寒淡滲,用之若早,必增嘔逆,此歷驗不爽者。

疫證兼利,其熱勢反多緩,亦由痢為暑氣,陽中之陰,能和亢陽,且鬱蒸之熱有所疏泄故也。若疫毒太甚,驟發即下純紅、純紫惡血,或兼見舌煩、譫妄諸惡證者,黃連、大黃又在急用,不可拘此論矣。

以上五條,其辨明所以為瘟疫兼證,固己不憚逐類詳審。然總以前所備具氣、色、舌、神、脈五辨為主,五者之中,必有一、二確據,方於疫門求治。否則各按各門施治可也,若混以時疫治之,為害甚矣。

白話文:

[混合性痢疾]

在流行病期間,常會出現腹瀉症狀,剛開始就可能每天排幾次稀薄且帶有異味的大便,詳細情形可參考後面關於腹瀨的部分。另外,在春夏交替之際感染了流行病,除了腹瀉外,還可能排出帶有紅色或白色的黏液,且伴有腹部緊繃和排便困難的情況,這被稱為「疫痢」。初期千萬不要當作普通的痢疾來治療,因為痢疾屬於內臟疾病,而現在同時有流行病導致的發燒和頭痛,代表身體同時有內外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應該使用治療流行病的方法來解決外表的問題,外表問題解決後,內部問題自然會好轉,很多情況下痢疾不用特別處理就會自己好。

如果一開始就用治療痢疾的方式來清理腸胃,腸胃功能會變得虛弱,導致表面的病毒陷入更深,輕則增加焦躁和疲倦感,重則會出現嘔吐、意識不清等危險症狀。因此古人在疫痢初期專注使用倉廩湯,這個處方是基於人參敗毒散來解除外表問題,只是多加了陳倉米來調和中焦,滋養脾胃。

等到外表問題解決後,內部熱症才會顯現,那時候再考慮清熱或通便。不僅香連、芍藥、承氣等藥物要緩慢使用,即使是一些淡滲利尿的藥物,在外表問題未解決前也要小心使用。如果太陽病徵不顯著,但有些微的少陽或陽明病徵,可以考慮使用柴葛五苓散。

混合性痢疾不能立即清理腸胃,不只是流行病的附加症狀如此,所有痢疾如果稍微伴隨發燒,都應謹慎使用苦寒或淡滲利尿的藥物,使用得太早,可能會增加嘔吐的情況,這是經過多次實踐驗證的結果。

流行病伴隨痢疾,熱症的發展反而較慢,這是因為痢疾是由暑氣引起的,暑氣屬陽中的陰,可以調和過旺的陽氣,並且使鬱積的熱氣得到釋放。但如果流行病的毒性太強,突然間排出大量鮮紅或深紫色的惡血,或者舌頭乾燥、胡言亂語等惡劣症狀,則需急用黃連、大黃,不能拘泥於上述理論。

以上的五個部分,清楚地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瘟疫的附加症狀。然而,總體上仍以先前提到的氣色、舌苔、精神狀態、脈搏五個方面作為判斷的主要依據。在這五個方面中,必須找到一、兩個確定的證據,才能根據流行病的治療方式來處理。否則,應根據各種症狀分別治療。如果把普通疾病當作流行病來治療,可能帶來更大的危害。

2. 夾痰水

飲入於胃,經蒸變而稠濁者為痰,未經蒸變而清稀者為水,痰與水,一物也。痰能作熱,水能作冷,時疫屬熱證,故夾痰者,更增其熱,脈證治法,無甚參差,但於治疫藥中加栝蔞、貝母,甚則加牛黃。夾水者,脈證往往相悖,治法則有不同,不可不細辨也。

時疫之脈必數,而夾水在胸膈,其脈多緩,甚則遲弦,此脈夾水之辨也。

時疫之舌,一經傳裡,即轉黃、轉燥、轉黑。若有水在胸膈,則煩躁、譫妄、沉昏諸證備具,而舌色白潤,間有轉黃黑者,亦必仍有白苔;或滿舌黃黑,半邊夾一、二條白色;或舌尖、舌本俱黃,中夾一段白色,此舌夾水之辨也。

時疫胸滿,心下硬痛,手不可按。一有水在胸膈,心下雖滿痛,按之則軟,略加揉按,則漉漉有聲,此證夾水之辨也。

時疫見夾水脈證,雖有表,不宜純用辛涼發散,純用辛涼則表必不解而轉見沉困;有里證不可遽用苦寒,早用苦寒必轉加昏憒。此水氣鬱遏熱邪,陽氣受困,宜於發表清裡藥中加辛燥、利氣、利水之品,以去水氣。迨水氣去,郁遏發,然後議攻、議涼,則無不效者矣。燥濕則半夏、蒼朮;利水則木通,苓、澤;利氣則萊菔、草果、木香,甚至有須用大戟、芫花者。

在時疫雖屬熱邪,往往有投三承氣、黃芩、白虎而不效,偶用溫暖藥收功者,遂相訟清熱之非,不知熱邪乃其本氣,夾雜乃其間氣也。

白話文:

標題:[夾痰水]

內容翻譯:

當飲水進入胃中,經過體內熱力蒸騰變化後變得濃稠的稱爲痰,未經歷蒸騰變化而保持清稀狀態的則稱爲水。痰與水,其實質是同一物質。痰能引發熱症,水則可能引起冷症。時疫屬於熱性病症,因此若患者體內夾雜痰,則會增加其熱性症狀。從脈象、病症到治療方法,大致不會有太大差異,但在治療時疫的藥物中加入栝蔞、貝母,嚴重時甚至可添加牛黃。

若患者體內夾雜水,則脈象和病症表現可能會相互矛盾,治療方法也因此有所不同,這需要我們仔細辨別。

時疫患者的脈象通常快速,但如果胸膈間夾雜水分,脈象則多爲緩慢,甚至遲緩且帶有弦狀,這是脈象中辨別夾水的重要特徵。

時疫患者的舌頭一旦感染至內臟,舌苔會轉變成黃色、乾燥,甚至黑色。若胸膈間有水分積聚,則會出現煩躁、胡言亂語、深度昏迷等症狀,而舌苔顏色仍呈白潤,即使有轉黃或黑,也必定伴有白苔;或者整個舌面黃黑,但半邊夾有一兩條白色;或者舌尖、舌根全黃,中間卻夾着一段白色,這是舌苔辨別夾水的關鍵。

時疫患者胸悶,心下部位硬痛,無法按壓。但若有水分積聚在胸膈,儘管心下滿痛,按壓時則感覺柔軟,輕輕揉按,可以聽到漉漉的水聲,這是病症中辨別夾水的依據。

面對時疫患者出現夾水的脈象和病症,即使有表症,也不應單純使用辛涼發汗的藥物,因爲過度使用辛涼藥物,表症不會緩解反而可能出現疲倦無力;如果出現裏症,也不宜立即使用苦寒藥物,過早使用苦寒藥物必然加重病情,導致患者意識模糊。這是因爲水氣阻礙了熱邪的散發,陽氣受困。應在發表清裏藥中加入辛燥、利氣、利水的成分,以去除體內積水。待水分排除,鬱結解除,再考慮攻擊病竈或使用涼性藥物,如此方能見效。燥溼可用半夏、蒼朮;利水可用木通、茯苓、澤瀉;利氣可用萊菔子、草果、木香,甚至在必要時使用大戟、芫花。

即使時疫屬於熱邪,有時使用三大承氣湯、黃芩、白虎湯等藥物卻不見效,偶爾使用溫熱藥物反而能收到成效,於是有人質疑清熱療法的正確性,卻不知熱邪是其本質,夾雜的痰水纔是影響療效的關鍵因素。

3. 夾食

時疫夾食者最多,而有食填膈上、食入腸胃之不同。入腸胃,則為陽明諸熱證,治法備於三承氣湯。惟食填胸膈,往往有脈沉、手足冷者,誤認三陰,投以溫劑,亦無一毫熱渴發見,但煩躁倍增,甚則一、二日即死。蓋胸中乃陰陽升降之路,食填之則氣閉,氣閉則熱鬱於下而無所疏泄,誤溫則熱愈郁。

熱鬱於內,故外無發熱證,熱鬱於下,故上無口渴證。疫熱以出表為輕,入里為重;在淺為輕,入深為重。此證一溫,則逼邪入里、入深,以致速死而無熱證也。

如氣、色、神、舌、脈辨得為疫證矣,而遇脈沉、手足冷,即當細詢其胸膈。若痞塞悶滿,即是夾食。再辨其舌苔白厚而微兼淡黃,益為食填膈上之明驗。於治疫藥中加枳、桔、青皮、萊菔、麴櫱,甚則用吐法以宣之,使膈開而陽氣宣達,然後熱證自見,當解表、當清裡,自無誤治矣。

白話文:

【夾食】

現代翻譯如下:

在時疫中,夾食的情況最爲常見,但是有食物堵塞在膈肌上方和進入腸胃的不同情況。如果食物進入腸胃,則會引發陽明諸熱證,治療方法可以在三承氣湯中找到。唯有食物堵塞在胸膈之間,常會有脈搏沉弱、手腳冰冷的症狀,易被誤認爲是三陰病症,進而給予溫補藥物治療,實際上卻沒有絲毫髮熱或口渴的症狀出現,反而煩躁感會增加,嚴重的話甚至在一、兩天內就會死亡。這是因爲胸中是陰陽升降的重要通道,食物堵塞則會導致氣機閉塞,氣機閉塞則熱氣在下方鬱積,沒有適當的疏通和發泄,若誤用溫補藥物,只會讓熱氣更鬱積。

熱氣在內部鬱積,所以體外不會有發熱的症狀,熱氣在下方鬱積,所以也不會有口渴的症狀。疫情的熱症,表現在外部是比較輕微的,深入體內則是嚴重的;在淺層是比較輕微的,深入則是嚴重的。這個病症一旦使用溫補治療,就等於把病邪逼進更深的裏部,導致迅速死亡,而且表面不會出現熱症。

如果從氣色、精神、舌頭、脈搏等各方面判斷出是疫情病症,遇到脈搏沉弱、手腳冰冷的情況,就應該詳細詢問患者的胸膈情況。如果患者感到胸膈悶脹,那就是夾食。再觀察舌頭上的苔色,如果白厚且略帶淡黃色,更是食物堵塞在膈肌上方的明顯證據。在治療疫情的藥物中加入枳實、桔梗、青皮、萊菔子、麥芽等,必要時可以採用催吐的方法來疏通,使膈肌開放,陽氣得以宣達,之後熱症自然會出現,這時再根據病情決定是解表還是清裏,就不會有誤診誤治的問題了。

4. 夾郁

時疫夾氣鬱者,初起疫證悉同,而多脈沉,手足冷,嘔逆胸滿,頗類夾食。但夾食為有物,為實邪,舌苔厚白而微黃,胸膈滿痛不可按而亦不移;夾氣為無物,為虛邪,舌苔白薄,胸膈滿痛,串動而可按。宜先宣通其鬱,然後解表清裡,自無不效。若不舒鬱而徒發表,則裡氣不能外達而難於徹汗,遽用清下,則上氣不宣,多致痞逆。

惟於解表藥中加蘇梗、木香、大腹皮、香附等類,以宣其氣,則表易解;於清裡藥中加川貝母以舒其鬱,則里易和。貝母為舒郁要藥,但力性緩,必用至五錢一兩,方能奏效。

白話文:

對於那些在流行病期間同時伴有情緒抑鬱的人,他們初期的症狀與一般流行病相同,但是會有多數脈象沉弱,手腳冰冷,噁心嘔吐,胸悶等現象,這些症狀很像消化不良。但消化不良是由於食物滯留,是實質的邪氣,舌苔會呈現厚重的白色帶點黃色,胸膈部會感到滿脹疼痛,不可按壓且位置固定;而情緒抑鬱引發的症狀,並無實質物體,是虛弱的邪氣,舌苔會比較薄且呈白色,胸膈部的滿脹疼痛,會有遊走感,可以按壓。

應先疏解他們的情緒抑鬱,再進行表裡同治,即解表清熱,這樣治療效果通常很好。如果只是單純的解表而不疏解抑鬱,體內的氣無法順利到達體表,難以達到徹底出汗的效果,如果立即使用清熱下瀉的藥物,上焦的氣機無法宣通,往往會導致痞滿或嘔吐。

在解表的藥物中添加蘇梗、木香、大腹皮、香附等,以幫助宣通氣機,使解表過程更順利;在清熱的藥物中添加川貝母,以疏解抑鬱,使體內環境更容易調和。川貝母是疏解抑鬱的重要藥材,但其作用緩慢,必須用量達到五錢到一兩,才能發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