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

《廣瘟疫論》~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兼寒

其一有兼寒者,初起一、二日,頭痛,發熱,身痛,惡寒,諸表證悉與時疫同,而以脈辨則不同:時疫多軟散而不浮,兼寒則多浮數、浮弦、浮大,甚至有浮緊者。再以證辨亦微有不同:時疫多汗,兼寒則無汗為異。亦異於單受寒者:單受寒無煩躁,口苦、口臭證,時疫兼寒必有煩躁,口苦、口臭證也。

一遇此等,更當辨其受寒與時疫孰輕孰重?疫重寒輕者,煩躁證多,無汗惡寒證少,則當以敗毒散加知母、石膏,或達原飲加羌、防、柴、葛,或六神通解散尤捷。寒重疫輕者,惡寒無汗證必甚,煩躁必輕,則只用敗毒散。其寒束於外,無汗、惡寒尤甚,疫鬱於內,煩躁更甚者,冬月大青龍湯可借用,余月九味羌活湯最為的當。

此證若治寒遺疫,必有斑、黃、狂、衄之變;治疫遺寒,復有厥逆,嘔利,胸腹痞滿之憂,馴至沉困者不少,不可不知。然此皆為初起一、二日言也。若日久則邪疫勃發,表寒不能自存而變為熱,則惟以治疫之法治之而已。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同時伴有寒冷症狀]的情況,大概意思如下:

如果一個人在一、二天內突然出現頭痛、發燒、身體疼痛、怕冷等症狀,這些表面的症狀看起來和流行病很像,但是從脈象上可以區別開來:流行病的脈象多是軟弱分散的,不會浮現;但伴有寒冷症狀的人脈象多會呈現浮數、浮弦、浮大的特徵,甚至有些人的脈象會呈現浮緊的狀態。再從症狀上看也有點不同:流行病的人多會出汗,但伴有寒冷症狀的人卻不出汗。

這種情況也和單純受到寒冷影響的人不同:單純受寒的人不會感到煩躁,也不會口苦、口臭,但流行病伴有寒冷症狀的人一定會有煩躁、口苦、口臭的症狀。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判斷是受寒嚴重還是流行病嚴重。如果是流行病嚴重而受寒較輕,那麼煩躁的症狀會多,不出汗和怕冷的症狀會少,這種情況下可以用敗毒散加上知母和石膏,或者用達原飲加上羌活、防風、柴胡、葛根,或者使用六神通解散效果會更好。如果是受寒嚴重而流行病較輕,那麼不出汗和怕冷的症狀一定會很嚴重,煩躁的症狀會輕一些,這種情況下只需要使用敗毒散。

如果受寒在外,不出汗和怕冷的症狀非常嚴重,流行病在內,煩躁的症狀更加嚴重,那麼冬天可以用大青龍湯,其他季節用九味羌活湯會更合適。

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忽略了寒冷症狀而專門治療流行病,可能會出現皮疹、黃疸、精神失常、鼻血等後果;如果忽視了流行病而專門治療寒冷症狀,可能會出現四肢冰冷、嘔吐、腹瀉、胸腹脹滿等問題,進一步發展下去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這一點必須要注意。但這裡所說的都是在一、二天內剛開始出現症狀的情況。如果病情持續發展,那麼流行病的病毒就會爆發,表面的寒冷症狀就無法自己維持,轉變為熱症,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按照治療流行病的方法來治療了。

2. 兼風

其一有兼風者,初起一、二日,表證與時疫悉同,惟鼻塞、鼻鳴,嚏噴,咳嗽與時疫略異,脈亦多浮,而與時疫之不浮、不沉而數者微異。治法不大相遠,即於時疫諸方中加荊、防,咳加前胡、杏仁、蘇子而已。

大抵時疫兼寒能令病勢增重,兼風反令病勢易解。以寒主凝泣,則疫邪內郁。郁一分,病勢增痼一分。風主遊揚,則疫邪外疏。疏一分,病勢解散一分。(泣同澀。)

白話文:

在一種疾病中,如果夾雜了風邪,剛開始的一、二天,表面的症狀和一般的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但會有鼻塞、鼻音重,打噴嚏,以及咳嗽的現象,這些和一般流行性感冒略有不同。脈象多呈浮象,但和流行性感冒的脈象不浮、不沉且快速的特徵有些微差異。治療方法並無太大差別,在流行性感冒的各種藥方中添加荊芥、防風,若伴有咳嗽則再加上前胡、杏仁、蘇子即可。

大致上來說,流行性感冒夾雜了寒邪會使病情加重,而夾雜了風邪反而會使病情容易緩解。因為寒邪會導致氣血凝滯,使得疫病邪氣在體內鬱積。鬱積得越多,病情就越嚴重。風邪的主要特性是飄散,會使得疫病邪氣在體外疏散。疏散得越多,病情就會越輕。(「泣」同「澀」,表示阻滯之意。)

3. 兼暑

時疫兼寒、兼風,四時皆有,至若兼暑一證,惟長夏有之。初起一、二日,與時疫無異,只胸滿,嘔利為異,而脈則兼弦、細、芤、遲,不似時疫不浮、不沉而數。治法於時疫諸方中微減發表之味,如用羌即不用獨,用柴即不用前。蓋時疫多汗,暑證更多汗,兩邪逼出表汗,則表必虛,故發表之味,不可重複也。

寒潤之藥尤宜減,清熱之味亦宜減。以邪從表出,鬱熱必輕,過用清涼,恐致寒中而增嘔脹泄利。況表氣太泄,裡氣必虛,易犯厥脫之證,故清涼寒潤,不可太多也。最宜加用分利燥脾之品,木通為上,滑石次之,豬苓、赤茯、澤瀉又次之。蓋分利則暑與疫皆從清道而出,邪有去路,正不必徒以寒涼逆折取效也。

間有表見身痛,宜用香薷;里見腹滿,宜用蒼朮者。

再時疫兼暑,則病勢反緩。以疫中瘟氣屬亢陽,暑為陽中之陰,陽得陰則解,雖不能盡解,然得一分陰氣,則和一分亢陽。每見時疫兼暑,其譫妄,舌燥諸證反緩者,職此故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夏季疾病中,一種結合了暑熱特性的流行性疾病。這種病只有在炎熱的夏季才會出現。在病發初期的一、兩天,它的症狀和一般的流行性疾病的症狀很相似,但主要的不同點是胸部會感到飽脹,可能伴有嘔吐和腹瀉,而且脈搏會呈現弦、細、芤、遲的特徵,這和一般流行性疾病脈搏既不浮也不沉,反而會加快的情況不同。

在治療上,應在一般的流行性疾病處方中稍微減少一些能促進發汗的藥物,例如使用羌活就不需再用獨活,使用柴胡就不需再用前胡。因為流行性疾病本身就會讓人大量出汗,而暑熱的病症更會讓人多汗,兩種病邪同時催動身體發汗,必然導致體表防禦力下降,所以不能再重複使用促進發汗的藥物。

對於寒涼滋潤和清熱的藥物也要適度減少,因為病邪已由皮表排出,體內的鬱熱自然會減輕,過度使用清涼藥物,可能會導致寒涼侵襲脾胃,加重嘔吐、脹氣和腹瀉的症狀。況且,如果表面的氣機過於洩散,裡面的氣機必然虛弱,容易出現昏厥或脫水的危急情況,所以寒涼滋潤的藥物不可使用過多。

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是加入一些利尿和健脾的藥物,如木通是最優選,滑石其次,豬苓、赤茯苓、澤瀉等再次之。因為利尿藥物可以使暑熱和流行性疾病的病毒一同從尿液排出,有了這個排邪的途徑,就無需單純依靠寒涼藥物來抑制病情。

有時候,病人可能出現體表疼痛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可使用香薷;如果出現腹部脹滿的症狀,則可以使用蒼朮。

此外,當流行性疾病同時夾雜著暑熱時,病情往往會變得比較緩和。這是因為流行性疾病中的瘟疫之氣屬於強烈的陽性,而暑熱則屬於陽性中的陰性,陽性得到陰性的平衡,病情就能得以緩解。雖然不能完全消除,但只要有一分的陰氣,就能平衡一分的強烈陽性。我們常看到,當流行性疾病夾雜著暑熱時,那些譫語、舌燥等症狀往往會變得較輕,就是這個道理。

4. 兼瘧

時疫有似瘧,有轉瘧,有兼瘧之不同,用藥亦有微異。似瘧者,寒熱往來,或一日二、三次,或一次,而時無定也,時疫初起多有之。轉瘧者,時疫譫妄,煩渴大劇之後,已經大汗、大下,仍有餘邪不解,復作寒熱,轉成瘧象也,時疫末路多有之。兼瘧之證,乃寒、暑、時疫合病也。

其證寒熱有常期,瘧證全具,但熱多寒少,且多燥渴擾亂,熱勢迅速,神情昏憒,穢氣觸人為異,秋令多有之。

時疫所以似瘧者,因邪氣盤錯於募原,欲出表而不能透達,欲陷里而未得空隙,故見半表半裡之少陽證也。治法宜達原飲加柴胡為主。時疫所以轉瘧者,因汗、下後,邪氣已衰,正氣來復,邪正相爭,故在先陽氣獨亢,有熱無寒者,今則以陰液漸回,而寒熱相爭矣。在先邪氣秉綱,晝夜燥熱無休止時者,今則邪氣漸退,正氣漸復,而寒熱發作有時矣。

治法以養正為主,去邪佐之,小柴胡湯、炙甘草湯、柴胡四物湯、參胡三白湯,量餘邪之盛衰,視陰陽之盈虧,酌而用之。至若兼瘧之證,最為難治。吳又可曰:瘧疾二三發,或七八發後,忽然晝夜煩熱、發渴不惡寒、舌上苔刺、心腹痞滿、飲食不進,下症漸具,此時疫證見,瘧疾證隱也。以疫證方藥治之則生,瘧家方藥治之則劇。

治之如法,脈靜身涼。每日或間日寒熱復作有常期者,時疫解而瘧邪未盡也,仍以瘧法治之。

愚按:時疫與瘧病,不甚相遠,疫乃濕溫二氣合病,瘧乃風、寒、暑、濕四氣合病,其邪氣雜而不純相類。瘧邪橫連募原,時疫亦發於募原,其受邪之處相類。但時疫之溫氣發,則為亢陽,故宜下、宜清之證多;瘧之暑氣停,則為鬱滯,故宜宣利之證多耳。所以時疫初起,方用達原飲,與瘧之主方用清脾飲,藥品亦多相類。

至其傳變,則緩、急、輕、重迥乎不同也。善悟者,於此處細參,思過半矣。

白話文:

[混合型瘧疾]

疫情有時會呈現出類似瘧疾的症狀,有症狀轉變成瘧疾的,也有混合了瘧疾症狀的情況,用藥也會有些許差異。像是類似瘧疾的狀況,表現爲時冷時熱,可能一天發作兩到三次,也可能只發作一次,而且發作的時間並不固定,這通常發生在疫情初期。轉變成瘧疾的狀況,則是在疫情導致的高燒、極度口渴和混亂後,即使已經大量出汗或是排泄,體內殘留的病邪仍未清除,再次出現冷熱交替,轉變成瘧疾的樣子,這通常發生在疫情後期。至於混合型瘧疾,是寒氣、暑氣以及疫情同時存在的狀況。

這類症狀的特點是冷熱有固定的週期,完全符合瘧疾的所有特徵,但是熱的時間比冷的時間長,而且常常伴隨着乾燥和口渴,熱度上升快,精神狀態模糊,身體散發出惡臭,這種情況在秋天較爲常見。

疫情之所以會像瘧疾,是因爲病邪糾結在募原這個部位,想要從表面排出卻又無法徹底,想要深入內部卻找不到機會,所以會出現半表半里的少陽症狀。治療上,應該使用達原飲加上柴胡爲主要藥物。疫情之所以會轉變成瘧疾,是因爲在大量出汗或排泄後,病邪已經減弱,身體正在恢復,正邪雙方正在爭鬥,原本只有熱沒有冷的狀況,現在因爲體內陰液逐漸恢復,所以開始出現冷熱交替。原本病邪占主導地位,日夜燥熱不停,現在病邪逐漸消退,正氣逐漸恢復,所以冷熱發作有了規律。

治療方法是以滋養正氣爲主,輔助去除病邪,可以使用小柴胡湯、炙甘草湯、柴胡四物湯、參胡三白湯,根據病邪剩餘的多少,觀察陰陽的盈虧,酌情使用。至於混合型瘧疾,是最難治療的。吳又可說:瘧疾發作兩三次,或者七八次之後,突然出現日夜煩躁、口渴、不再怕冷、舌苔呈刺狀、心腹脹滿、食慾不振,這些都是疫情的症狀,說明瘧疾的症狀被隱藏了。如果用疫情的藥方治療,病情可能會好轉,但如果用瘧疾的藥方治療,病情可能會加重。

按照正確的方法治療,脈搏平靜,體溫降低。每天或者隔天的冷熱交替有固定的週期,這表示疫情已經解除,但瘧疾的病邪還未完全清除,這時候應該繼續使用瘧疾的治療方法。

個人認爲:疫情與瘧疾的症狀並不太遠,疫情是由溼氣和熱氣兩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瘧疾則是由風、寒、暑、溼四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病邪複雜且不純,但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瘧疾的病邪橫跨募原,疫情也是在募原部位發病,兩者受病邪影響的部位相似。但是,疫情的熱氣發作,表現爲亢奮的陽氣,因此多需要清熱和瀉下的治療方法;瘧疾的暑氣停滯,表現爲阻塞,因此多需要宣通和利溼的治療方法。所以疫情初期,使用的藥方是達原飲,而瘧疾的主要藥方是清脾飲,所使用的藥材也大多相似。

至於疾病的演變,兩者則有顯著的不同。善於思考的人,在這裏仔細研究,就能理解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