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瘟疫論》~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遺證
(屬病後不表里證)
2. 發腫
時疫大勢已平,寒熱已解,而面目肢體浮腫,有食滯中宮、水停心下、氣復未歸三種,當分別以施治。
食滯中宮者,乃病後脾胃大虛,不能消穀。病者胃中枯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臍上,則水不得上輸於肺,肺亦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溢於肢體而為浮腫。其證以心下、臍上有硬處,按之則痛為異,小便或利或不利,當用平胃散加枳實、山楂、麥芽、萊菔子、青皮、神麯為主,硬處消則腫自愈,或加苓、澤兼利水亦可。
白話文:
時疫大勢已平,寒熱已解,而面目肢體浮腫,有食滯中宮、水停心下、氣復未歸三種,當分別以施治。
食滯中宮者,乃病後脾胃大虛,不能消化的緣故。病者胃中乾燥,偏愛多吃,食物停滯在心下臍上,則水氣無法向上輸送到肺部,肺部也無法正常調控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所以溢出體表,導致肢體浮腫。
其症狀表現為心下、臍上有硬塊,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小便可能暢通或不暢,應該服用平胃散,並添加枳實、山楂、麥芽、萊菔子、青皮、神麯為主藥,硬塊消散後浮腫自然會消退。也可以配合茯苓、澤瀉以利水消腫。
水停心下者,乃脾虛不能消水也,與食滯異者,心腹無硬痛,小便不利也。用苓、澤、車前、木通之類,利其小便而愈。
氣復未歸者,吳又可所謂病後氣復血未復,氣無所歸,故作腫也,不可治腫,調其飲食,節其勞役,靜養自愈。其異於停水、食滯者,水停身重,小便不利;氣腫身輕,小便自利;食滯腹中有結;氣腫腹中自和也。
白話文:
如果水停留在心下,就是脾虛弱,不能消水。這跟食物積滯不同,因為患者的心腹不會有硬痛,而且小便不暢。可以用茯苓、澤瀉、車前子、木通等藥物,利尿排泄,就可以治癒。
如果氣還沒恢復,就像吳又可說的,病後氣血還沒恢復,氣無處可歸,所以才會腫起來。這種情況不能直接治療腫脹,要調整飲食,減少勞動,靜養,自然就會好。它跟水停積、食物積滯不同,水停積會導致身體沉重,小便不暢;氣腫則身體輕盈,小便正常;食物積滯會在腹部有結塊;氣腫則腹部自然和緩。
3. 發頤
時疫愈後有發頤者,乃餘熱留於營血也,速以解毒、清熱、活血、疏散為主,誤則成膿不出,而牙關不開,咽喉不利,多不能食而死,毒內陷而復舌燥、神昏亦死,出膿後氣虛血脫亦死,故宜早治也。古方以普濟消毒飲為主:發在耳後,以柴胡、川芎為君;在項下,以葛根為君,在項後或巔頂,加羌、防。
此證不可輕補於未潰之先,補早必成膿,尤不可純用寒涼於將發之際,恐閉遏而毒不得發,故必兼疏散為要。外治,以蔥水時時浴之。
白話文:
染疫痊癒後,有些人會出現下巴腫脹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殘留的熱毒侵犯了血液所致。要及時用解毒、清熱、活血、疏散的藥物治療,否則毒素無法排出,導致嘴巴張不開、喉嚨不舒服,大多數人會因無法進食而死亡。毒素深入體內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神志不清,也會致命。即使膿腫排出,但體虛氣血不足也會死亡,所以要盡早治療。古方以「普濟消毒飲」為主,如果腫脹在耳後,則以柴胡、川芎為主藥;如果在頸部,則以葛根為主藥;如果在頸後或頭頂,則要加羌活、防風。
這種病症不可在膿腫尚未潰爛之前急於進補,補早容易使毒素化膿。也不能在病症即將發作時只用寒涼藥物,以免阻礙毒素排出。因此,疏散藥物必不可少。外治可以用蔥水時時擦拭患處。
4. 發瘡
時疫愈後,發瘡者極多,餘熱淫於肌肉也,多服清涼養氣血藥自愈。
白話文:
在瘟疫痊癒之後,出現疹痘的人非常多,這是因爲體內殘留的餘熱影響了肌肉。因此,服用清涼養氣血藥(清涼養氣血的藥物)可以自行恢復健康。
5. 發痿
時疫愈後,四肢不能動移者,熱傷筋脈也,吳氏諸養榮湯酌用,輕者粥食調理自愈。
白話文:
在瘟疫痊癒後,如果四肢無法活動,這通常是因為熱氣損傷了筋脈。根據吳氏的《養榮湯》(配方編號:21463),可以酌情使用此方進行治療。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只需要通過飲食調理,自然會康復。
6. 索澤
時疫愈後,身體枯瘦,皮膚甲錯者。熱傷其陰也,養陰為主,吳氏諸養榮湯酌用,亦有粥食調理自回者。
白話文:
在瘟疫痊癒之後,身體變得乾瘦,皮膚呈現如甲殼般的狀態。這是熱氣傷害了身體的陰液所致,治療的主要方法是滋養陰液。可以酌情使用吳氏的"養榮湯"(滋補養榮湯),此外,通過食用粥類食物進行調理,身體也會自行恢復。
7. 發蒸
時疫愈後,有發骨蒸如勞瘵者,乃餘熱留於陰分也,不可以其羸瘦而遽用虛損門治法。必察其六府,有結邪,則仍攻其邪為主,次察其經絡;有壅瘀,則仍通其壅瘀為主,次察其氣道;有痰涎,則仍利其痰涎為主。數者俱無,然後以清熱為主,或無邪而陰傷,方可純用養陰之藥,或分其餘邪之輕重,虧損之多少,而兼用養陰清熱藥,進退加減以和之更妙。
白話文:
時疫痊癒後,有些人會出現發燒骨蒸,如同勞瘵的症狀,這是因為餘熱留在了陰分。不可因為患者虛弱瘦弱,就急著使用治療虛損的方法。
必須仔細觀察患者的六腑,如果有邪氣積聚,就應該以攻邪為主,其次再觀察經絡;如果有瘀血阻塞,就應該以通瘀為主,其次再觀察氣道;如果有痰涎,就應該以化痰利涎為主。
如果以上幾點都沒有,才可以用清熱為主。或者,患者體虛無邪,只是陰虛,才可以單純使用滋陰的藥物。
如果患者還有輕微的餘邪或不同程度的虧損,可以兼用滋陰清熱藥物,並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藥物的進退加減,以達到平衡效果,這樣更為妥當。
8. 婦人
婦人時疫悉與男子同,惟當經期則治法略異,以其關乎血室也。凡遇感疫值經期者,治法必兼少陽,以少陽與厥陰為表裡,厥陰為血室,血室一動,邪必乘虛而犯之,須分適來因受病而止、適來受病而自行、適斷而受病三種,則虛實自見。
凡經水適來而受疫氣遽止者,必有瘀血,要再察其脅、腰、少腹,有牽引作痛拒按者,必以清熱、消瘀為主,小柴胡加赤芍、延胡、桃仁、歸尾、丹皮。
凡經水適來而受疫氣,疫病雖發而經水照常自行者,不必治其經血,但治其疫邪而病自愈。蓋病本未犯血室,故經血自行如常也。仲景所謂:勿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者。正指此,非謂總不用藥也。
白話文:
婦女時疫治療
婦人感染時疫,其病症與男子相同,但因婦女月經期間,體質特殊,治療方法略有不同。這是因為月經與血室(子宮)息息相關,血室一旦受到影響,邪氣便會趁虛而入。
凡是在月經期間感染時疫者,治療時必須兼顧少陽經。因為少陽經與厥陰經相表裡,而厥陰經主血室,血室一有變化,邪氣便會乘虛而入。因此,需要區分以下三種情況:
- 經水初來,感染時疫後即刻停止者: 此種情況多因瘀血阻滯,需要觀察其脅、腰、少腹是否有牽引作痛、拒按等症狀。治療以清熱、消瘀為主,可使用小柴胡加赤芍、延胡、桃仁、歸尾、丹皮等藥物。
- 經水初來,感染時疫,但經水照常自行者: 此種情況則不必刻意治療經血,只需針對時疫邪氣治療,病症自然會痊癒。因為病邪尚未侵犯血室,所以經血可以正常運行。
- 經水將斷時感染時疫者: 此種情況則需根據患者的虛實狀況,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勿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指的是這種情況下,不必刻意干預經血,只需針對時疫治療即可。此處并非指完全不用藥物,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凡經水適斷而受邪者,經行已盡則血海空虛,邪必乘虛而陷入血海,若見腰、脅及少腹滿痛者,大柴胡湯加桃仁、赤芍,逐其血室之邪始愈。
凡婦人受疫,但見晝日明瞭,至夜譫語,即當詢其經期,以防熱入血室之漸。
白話文:
如果婦人在經期剛結束就感染了風寒,由於經血已排乾淨,血海空虛,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出現腰部、脅肋和下腹部脹痛,就要服用大柴胡湯,再加桃仁、赤芍,驅逐血室中的邪氣才能痊癒。
婦女如果感染了疫病,白天神志清醒,到了晚上卻胡言亂語,就應該詢問她的經期,防範熱邪進入血室。
9. 妊娠
妊娠感時疫,須治之於早,則熱不深入而傷胎。當汗、當清之證,當速治不待言,當下之證尤不可遲。若因妊娠忌下傷胎之說,因循略遲,則胎受熱蒸而反易墜。一見里證,速下其熱,其胎反安然無事。蓋有病則病受之,內經所謂:有故無殞者,於此見之,此歷驗不誣者。妊娠受疫,當下失下,至於舌黑腰痛,少腹下墜至急,則其胎多死腹中,自欲墜矣。
此時下亦墜,不下亦墜,然下之胎墜,母猶可救十中二、三,不下則母無生理,胎亦不能獨存。同一墜胎,而此善於彼,當明言於病家,而後施治下藥,雖三承氣皆可用,惟芒硝當慎,以其專主傷胎,非大實、大熱、大燥,不可試也。
白話文:
懷孕期間染上時疫,一定要及早治療,才能避免熱氣深入傷到胎兒。如果出現發汗或需要清熱的症狀,應該馬上治療,不用多說。如果需要瀉下的症狀,更不能拖延。有些人認為懷孕期間不能瀉下會傷到胎兒,因此一再拖延,結果導致胎兒被熱氣蒸灼,反而更容易流產。一旦出現里證,就要趕快瀉熱,胎兒反而能安然無恙。因為有病就應該治療,正如《內經》所說:「有故無殞」,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這是歷經驗證的真理。
懷孕期間染上時疫,如果應該瀉下卻沒有瀉下,導致舌頭發黑、腰痛、小腹下墜等急症,胎兒大多會死在肚子裡,自己也會流產。這種情況下,瀉下也流產,不瀉下也流產,但瀉下至少母體還有二、三成的存活機會,不瀉下則母體必死,胎兒也無法單獨存活。同樣都是流產,但瀉下比不瀉下好,應該清楚地告訴病人,然後再施治下藥。雖然三承氣湯都可以使用,但芒硝要謹慎使用,因為它專門傷胎,如果不是大實、大熱、大燥的症狀,就不能嘗試。
10. 小兒
小兒受時疫悉與大人同,而時見驚搐類於驚風,誤治多死,用大人治疫清解諸法,減小劑料以治之則愈。小兒不能言,遇當下證,既不知其譫妄,復難驗其舌苔,則當驗其唇,唇赤而燥即是下證,此幼科之要訣也。
白話文:
小孩受到流行病感染,跟大人一樣,常會出現類似驚風的抽搐症狀,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死亡。因此,在治療上,我們可以參考大人的療法,但需要將藥物的劑量減小,這樣才能讓小孩病情得到改善。
小孩還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遇到需要立即治療的情況時,他們既無法告訴我們自己是否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也難以讓我們觀察到舌頭上的苔色變化。這時,我們應該觀察小孩的嘴脣,如果嘴脣紅腫乾燥,就表示需要進行治療了。這是兒科診斷的重要原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