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瘟疫論》~ 卷之三 (2)
卷之三 (2)
1. 咳
咳者,疫邪夾他邪干肺也。有初起在表,夾風邪干肺者,脈兼浮,咳多痰沫,必兼鼻鳴、自汗、灑淅惡寒,於透表諸方中加前胡、桔梗、蘇子、杏仁、淡豉。有夾水乾肺者,不論表裡,脈必兼緩,咳必多清痰,兼舌白、心悸、胸滿,或嘔,或吞酸,於表裡藥中加桑皮、半夏、茯苓、川貝母、萊菔子。
有疫熱傳裡,燥火熏肺者,脈必數,咳必無痰,有痰亦難出而咽痛,於裡藥中加花粉、黃芩、川貝、蔞仁。有病後陰傷肺燥者,脈必澀,咳必無力,舌必赤而無苔,吳氏清燥養榮湯加麥冬、元參、知母、貝母。有屢經汗、下,或平素陰虛,腎氣上逆者,咳必兼上氣,顴必時赤,足膝必清萎,脈必散,六味加枸杞、五味、牛膝。
疫邪兼咳者少,即有之,亦非大有關係之證,宜以病之表裡大勢為主,加治咳藥於本方療之。
白話文:
【咳嗽】
咳嗽的情況,通常是因為外來的病邪,如流行性病毒,結合其他因素影響到肺部所致。有剛開始發病時,身體表面受到風邪侵擾,影響到肺部的情況,脈搏會呈現浮動狀態,咳嗽時會有多量泡沫樣的痰,同時可能伴有鼻子不通、自汗、全身發冷等症狀,在治療表面病徵的處方中可加入前胡、桔梗、蘇子、杏仁、淡豆豉。
也有因體內水分代謝異常影響肺部的情況,無論是身體表面還是內部,脈搏一定會呈現緩慢的狀況,咳嗽時會有大量清澈的痰,伴有舌頭色澤偏白、心悸、胸悶,或者噁心、胃酸倒流等症狀,在治療身體表面和內部的藥物中加入桑白皮、半夏、茯苓、川貝母、萊菔子。
有因流行性熱病深入體內,燥熱之火侵害肺部的情況,脈搏一定會加快,咳嗽時可能無痰,即使有痰也很難咳出且伴有咽喉疼痛,在治療體內病症的藥物中加入花粉、黃芩、川貝、瓜蔞仁。
有疾病康復後,身體陰分受損,肺部乾燥的情況,脈搏一定會呈現滯澀,咳嗽時無力,舌頭一定會呈現紅色且無舌苔,可在吳氏清燥養榮湯中加入麥門冬、玄參、知母、川貝母。
有經過多次出汗、排便,或者平時陰分不足,腎臟功能向上反逆的情況,咳嗽時一定會伴有喘息,臉頰兩側時常會泛紅,腳和膝蓋部位一定會感到虛弱無力,脈搏一定會呈現散亂,可在六味地黃丸中加入枸杞、五味子、牛膝。
流行性病毒導致的咳嗽情況較少,即便有,也不一定是嚴重的症狀,應該以整體病情為主,再在原本的治療處方中加入治療咳嗽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