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瘟疫論》~ 卷之四 (3)
卷之四 (3)
1. 三複
三複者,勞復、食復、自復也。勞復者,大病後因勞碌而復也。不必大費氣力,即梳洗、沐浴亦能致復。復則復熱,諸證復起,惟脈不沉實為辨。輕者靜養自愈;重者必大補,以調其營衛,和其臟腑,待其表裡融和方愈。誤用攻下、清涼,必致不救,安神養血湯主之。若因飲食過多而復者,舌苔必復黃,輕者損谷自愈,重則消導始愈。
若無故自復者,乃伏邪未盡也,當問從前所見何證,服何藥而解,今仍用前藥,以滌其餘邪則愈。時疫復證有復至再三者,屢復之後,必兼四損、四不足證,宜參前條加減進退之法治之。
白話文:
復發有三種情況:勞復、食復、自復。勞復是指大病之後因勞碌而復發。即使是梳洗沐浴等輕微勞作,也會導致復發。復發後會出現發熱和各種症狀,但脈象不會沉實。輕者靜養即可自愈,重者必須大補,調和營衛,平衡臟腑,待表裡融和後才可痊癒。切忌使用攻下、清涼藥物,否則必難救治,應以安神養血湯為主。若因飲食過多而復發,舌苔必會轉黃,輕者忌食穀物即可自愈,重則需消導後方能痊癒。
若無故自復,則說明潛藏的邪氣尚未完全清除。應詢問患者以前出現過什麼症狀,服用了什麼藥物痊癒,現在就用之前的藥物,清除殘留的邪氣即可。時疫復發,可能多次反覆,屢次復發之後,必然會伴隨四損、四不足等症狀,應參照之前的治療方法,加減用藥。
2. 辨似
凡病皆以虛、實、寒、熱四字為大綱,時疫何獨不然,但虛、實、寒、熱之真者易辨,似者難辨。前所列時疫表、里諸證,皆實邪、熱邪,而實熱中亦有虛寒。四損、四不足皆虛邪、寒邪,而虛寒中亦有實熱,余於逐條下已細辨之矣。然有實證似虛,虛證似實,熱證似寒,寒證似熱,尤不可不細辨,故復通論而詳述之。
所謂實證似虛者,即以表證論之:頭痛、發熱,邪在表也,其脈當浮,證當無汗而反自汗,脈無力,用發表藥而身反疼痛,則似虛矣。故人惑於多自汗,而誤用桂枝湯者有之;惑於脈無力,而引仲景太陽篇:發熱惡寒,脈微弱,為無陽,而誤用建中湯者有之;惑於身疼痛,而引仲景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溫其里,誤用四逆湯者有之。不知此等證在時疫中,皆在表,實證之似虛者也。
白話文:
所有疾病都可以用虛、實、寒、熱四個概念來概括,時疫也不例外。不過,真正表現出虛、實、寒、熱的症狀比較容易辨認,而看似虛、實、寒、熱的症狀就比較難分辨。之前列舉的時疫表證、里證,都是實邪、熱邪,但實熱中也可能存在虛寒。四損、四不足則屬於虛邪、寒邪,但虛寒中也可能存在實熱,我在每條下面都詳細說明了這些差別。然而,有些實證會顯得像虛證,虛證會顯得像實證,熱證會顯得像寒證,寒證會顯得像熱證,這些都必須仔細辨別,因此我再通論一下,詳細說明這些情況。
所謂實證似虛,指的是表證:頭痛、發熱,邪氣在表,脈象應該浮,症狀應該無汗,但反倒自汗,脈象無力,用發表藥卻反而身體疼痛,這看起來很像是虛證。所以,有些人被多自汗迷惑,誤用桂枝湯;有些人被脈象無力迷惑,誤用仲景太陽篇所述發熱惡寒,脈微弱,為無陽的治療方法,誤用建中湯;有些人被身體疼痛迷惑,誤用仲景所述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溫其里的治療方法,誤用四逆湯。這些症狀在時疫中,都屬於表證,是實證表現得像虛證。
其自汗者,疫熱自里蒸出於表,非表虛也。其脈無力者,熱主散漫,散漫則脈軟,非比寒主收斂而脈緊也。身體反疼者,伏邪自里而漸出於表,非比陽虛不任發表也。此表證之實證似虛者也。又以半表半裡論之:寒熱往來,胸脅滿,邪在半表半裡也,其脈當弦,其口當渴,而有脈反沉,口不渴者,則似寒矣。
故人惑於脈沉,而以胸脅滿為太陰,口不渴為內寒,而誤用理中者有之,不知此證在時疫中,皆半表半裡,熱證之似寒者也。其脈沉者,邪伏在募原而未出表,故脈不浮,非陽虛也。其不渴者,邪未傳變,未入胃腑,故不能消水,非內寒也。此半表半裡之似寒者也。又以里證論之:口燥咽乾不得臥,邪在裡也,其脈當滑,其身當熱,其便當結,(按滑當作洪。經云,滑者陰氣有餘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自汗,是因為疫熱從內部蒸發出來,表現在外部,而不是表虛。如果脈象無力,是因為熱性容易散漫,散漫則脈象柔軟,這與寒性收斂導致脈象緊縮不同。身體反而疼痛,是因為潛藏的邪氣從內部逐漸向外,而不是因為陽虛無法發散表邪。這些表證其實是實證,但看起來像是虛證。
再從半表半裡的角度來看:如果寒熱交替,胸脅脹滿,邪氣處於半表半裡,脈象應該弦緊,口渴,但如果脈象反而沉,口不渴,則看起來像寒證。
有些人因此誤以為脈象沉代表太陰,胸脅脹滿代表太陰,口不渴代表內寒,而誤用理中湯,卻不知道這些症狀都是時疫中半表半裡,熱證假冒寒證的表現。脈象沉是因為邪氣潛伏在募原而未達表,所以脈象不浮,並非陽虛。口不渴是因為邪氣尚未傳變,未進入胃腑,所以不能消化水,並非內寒。這些都是半表半裡假冒寒證的表現。
再從里證的角度來看:如果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無法平躺,邪氣已經進入內部,脈象應該滑,身體應該發熱,大便應該乾燥。(按:滑應該改為洪,經書上說滑是陰氣過盛。)
主痰飲、宿食、吐逆諸證。洪為氣血燔灼之候,主煩、主咽乾,表裡俱熱,二便澀,傷寒陽明經病。)而脈反沉微澀弱,身反四逆厥冷,大便自利,則全似虛冷矣。人惑於脈之沉微弱澀,而用參、耆者有之;惑於厥逆,而用桂、附者有之;惑於自利,而用參、朮、乾薑者有之。不知此等證,在時疫皆裡熱之似寒也,裡實之似虛也。
其脈沉微弱澀者,乃邪熱結於腸胃,氣不達於營衛也。其身反厥冷者,邪熱結於裡,結於下,氣不達於外,通於上也。其自利者,乃熱結旁流也。此里證之實證似虛,熱證似寒者也。總之時疫為熱因,與風寒之寒因大異,故脈證雖有似虛、似寒之時,而一辨其為時疫,則屬邪自外至,邪氣盛則實,大都反見虛寒假象,明眼人不當為所惑也。
白話文:
主要治療痰飲、積食、嘔吐等症狀。高燒是氣血被灼熱的表現,會引起煩躁、咽喉乾燥、表裡俱熱、大小便不通暢,這是傷寒陽明經病的症狀。但脈象卻沉微澀弱,身體反而四肢厥冷,大便稀溏,完全像是虛寒的表現。有人被脈象的沉微弱澀迷惑,就用人參、黃耆來治療;有人被厥冷迷惑,就用桂枝、附子來治療;有人被稀溏迷惑,就用人參、白朮、乾薑來治療。殊不知這些症狀,在時疫中都是裡熱假裝成寒症,裡實假裝成虛症。
脈象沉微弱澀是因為邪熱結聚在腸胃,氣血無法運行到營衛。身體反而厥冷是因為邪熱結聚在裡,結聚在下,氣血無法到達外,通達上半身。大便稀溏是因為熱邪結聚在腸胃,向外流散。這是裡證表現出實證像虛證,熱證像寒症。總之,時疫是由熱邪引起的,和風寒引起的寒症完全不同,所以雖然脈象和症狀看似虛寒,但只要判斷是時疫,就屬於邪氣從外入侵,邪氣盛則實,大多表現出虛寒的假象,明眼人不應該被迷惑。
所謂虛證似實者,即以表證論之:頭痛發熱身疼痛,自汗脈浮大,邪在表也,而屢用表散清涼藥,不惟不減,其證轉甚者,非藥力之不到,乃正氣不能傳藥力達表,陰液不能隨陽氣作汗也,此邪在表時,虛證之似實者也。氣虛者,加參、耆於表藥即汗;陰虛者,加潤劑於表藥即汗。
若不知其氣血之兩虧,而宣表不已,勢必暴厥而成脫證矣。更以半表半裡論之:胸脅痛,耳聾,嘔吐,如瘧狀,脈弦,邪在半表半裡也,而屢用和解消導藥,不惟不減,其證更加者,非藥力之不到,乃中焦膽胃傷而氣不運,肝木傷而火燥逆也。此疫邪在半表半裡時,虛證之似實者也。
白話文:
所謂虛證似實,指的是看起來像是表證,例如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自汗、脈浮大,這些都屬於邪氣在表面的表現。但如果一直用表散清涼藥,症狀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這不是藥效不足,而是因為正氣不足,無法傳導藥力到達表層,陰液也無法隨著陽氣出汗。這是在邪氣在表面的時候,虛證看起來像實證的表現。
如果氣虛,可以在表藥中加入人參、黃耆,就能出汗;如果陰虛,可以在表藥中加入潤劑,也能出汗。
如果不知道患者氣血雙虛,一味地宣散表邪,必然會導致暴厥,最終出現脫證。
還可以從半表半裡的角度來看:胸脅痛、耳聾、嘔吐、類似瘧疾症狀、脈弦,這些都屬於邪氣在半表半裡的表現。如果一直用和解消導的藥物,症狀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這不是藥效不足,而是因為中焦膽胃受損,氣機不運,肝木受傷,火氣燥熱逆上。這是在疫邪在半表半裡的時侯,虛證看起來像實證的表現。
必合四君、六君於和解藥中,合四物於清解藥中始能戰汗而解。若更消導清解不已,必至胃氣絕而死。更以里證論之,舌苔黃黑、裂燥、亡刺,胸、腹、脅、臍硬痛,大小便閉,六脈數大,邪在裡也。而屢用攻利藥,或總不得利,或利後更甚,非藥力之不峻,乃正氣不能傳送腸胃,血液不能滋潤腸胃也。
氣虛者,助氣以資傳送;血枯者,養陰以藉濡滑,氣行津化,方得通利,此疫邪傳裡時,虛證之似實者也。若不知其虧竭而恣意攻利,必昏沉萎頓而死。總之藥不中病,則傷正氣。傷其下,則正氣浮越而上逆;傷其中,則正氣解散而外張。脈證雖有似實、似熱之時,而一詢其來路,若治之太過,則屬氣從內奪,正氣奪則虛,明眼人不當為所惑也。
白話文:
一定要把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加入和解藥中,把四物湯加入清解藥中才能發汗解表。如果一直消導清解,就會導致胃氣耗竭而死。從裡證的角度來看,舌苔黃黑、乾燥裂開、失去舌苔上的小點,胸、腹、脅、臍部位疼痛堅硬,大小便不通,脈搏數而有力,這是邪氣入侵到裡面的表現。但如果多次使用攻利藥,要不沒有效果,要不反而加重病情,並不是藥效不足,而是正氣不足,無法傳輸到腸胃,血液也無法滋潤腸胃。
氣虛的人需要補氣以助於傳輸;血虛的人需要滋陰以達到潤滑的效果,氣血流通才能達到通利的效果,這是疫邪入侵到裡面的時候,虛證表現得像實證一樣。如果不知道患者的氣血虧虛而胡亂使用攻利藥,就會導致患者昏沉萎靡而死。總之,藥物不對症,就會損傷正氣。損傷下焦,正氣就會上浮逆行;損傷中焦,正氣就會散失而外溢。雖然脈象和症狀看起來像是實證或熱證,但只要追溯病情的來源,如果治療過度,就會導致氣血從內部被奪走,正氣被奪走就會虛弱,明眼人不會被這些表象所迷惑。
夫一證而虛實互異,用藥稍訛而生死攸分,將以何者為辨證之把柄乎?曰:以開卷所列氣、色、神、脈、舌苔,辨其是疫與非疫;以曾經誤治與未經誤治,辨其時疫之為實、為虛,則得其大綱。更細玩前所列各證,條分縷析之詳,則得其細目,則似是而非之證,斷不能惑矣。
余於前各條下,每證已細辨其虛實,而此復重言以通論之者,正以前散見於諸條,恐讀者略過,故復總論以提撕其為吃緊處也。至若寒證似熱,則傷寒諸證有之,時疫絕無,故不論及云。
白話文:
同一种病症,虚实情况却可能不同,用药稍有偏差,就可能决定生死,该如何判断病情呢?答案是:根据书中列出的气、色、神、脉、舌苔,辨别是否为瘟疫;根据是否曾被误治,辨别瘟疫是实证还是虚证,就能掌握主要原则。再仔细研究书中列出的各种症状,逐条分析,就能了解具体细节,就不会被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症状迷惑了。
我在前面每条症状下,都已详细辨析了虚实,而这里再次以通论的方式说明,是因为之前分散在各个条目的内容,担心读者会忽略,所以再次概括总结,提醒大家注意关键之处。至于寒证表现得像热证,这是伤寒病症中有的,瘟疫中绝对没有,因此不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