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

《廣瘟疫論》~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汗法

時疫貴解其邪熱,而邪熱必有著落。方著落在肌表時,非汗則邪無出路,故汗法為治時疫之一大法也。但風寒汗不厭早,時疫汗不厭遲。風寒發汗,必兼辛溫、辛熱以宣陽;時疫發汗,必兼辛涼、辛寒以救陰。風寒發汗,治表不犯里;時疫發汗,治表必通里。其不同有如此,故方疫邪傳變出表時,輕者亦可得表藥而汗散,若重者,雖大劑麻黃、羌、葛,亦無汗也,以伏邪發而未盡之故。亦有不用表藥而自汗淋漓,邪終不解者。

蓋此汗緣裡熱鬱蒸而出,乃邪汗,非正汗也,必待伏邪盡發,表裡全徹,然後或戰汗,或狂汗而解,所謂汗不厭遲者,此也。辛涼發汗,則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之類是;辛寒發汗,則大青龍,九味羌活、大羌活之類是;發表兼通里,則吳氏三消飲、六神通解散、防風通聖散之類是。

白話文:

治療時疫的关键是去除邪热,而邪热必定会找到寄宿的地方。如果邪热停留在肌表,不通过出汗就无法驱散它,所以汗法是治疗时疫的重要方法。但风寒引起的感冒,出汗宜早,而时疫则宜迟。风寒发汗,需要同时使用辛温、辛热药物来宣发阳气;时疫发汗,则需使用辛凉、辛寒药物来救护阴气。风寒发汗,治疗表证而不伤里;时疫发汗,则要通透表里。两者有如此大的区别,所以当疫邪传变到肌表时,轻症患者可以通过表药而发汗解表,但重症患者即使大量使用麻黄、羌活、葛根等药物,也可能无法出汗,因为伏藏的邪气尚未完全发散。也有一些患者不用表药,却自汗淋漓,但邪气仍未消除。

这是因为这种汗是由于里热郁积蒸腾而出的邪汗,并非正常的汗液。只有待伏藏的邪气完全发散,表里彻底通透,才能通过战汗或狂汗来解表,这就是“汗不厌迟”的道理。辛凉发汗的方剂,如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等;辛寒发汗的方剂,如大青龙、九味羌活、大羌活等;发表兼通里的方剂,如吴氏三消饮、六神通解散、防风通圣散等。

更有不求汗而自汗解者。如裡熱閉甚,用大承氣以通其里,一不已而再,再不已而三,直待里邪逐盡,表裡自和,多有戰汗而解,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一。又如裡熱燥甚,病者思得涼水,久而不得,忽得痛飲,飲盞落枕而汗大出,汗出即解,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二。又如平素氣虛,屢用汗藥不得汗,後加人參於諸解表藥中,覆杯立汗,凡不求汗而自汗解者三。

又如陰虛及奪血,枯竭之極,用表藥全然無汗,用大滋陰、潤燥、生津藥數劑而汗出如水,此不求汗而自汗解者四。

總之疫邪汗法,不專在乎升表,而在乎通其鬱閉,和其陰陽。鬱閉在表,辛涼、辛寒以通之;鬱閉在裡,苦寒攻利以通之。陽亢者,飲水以濟其陰;陰竭者,滋潤以回其燥。氣滯者開導,血凝者消瘀。必察其表裡無一毫阻滯,乃汗法之萬全,此時疫汗法,理不同於風寒。

謹撮諸汗證,詳列於下:發熱,惡寒,無汗,頭項痛,背痛,腰痛,肩臂痛,膝脛痛,周身肢節痛。

白話文:

有些情況下,不用刻意求汗,汗水自然會排出,病症就能解除。比如,內熱鬱結嚴重,用大承氣湯通暢內里,經過一、二、三次服用,直到內邪完全排除,表裡調和,往往會出現出汗,這種情況就是不用求汗,汗水自然排出而解病的例子。又比如,內熱乾燥嚴重,病人很想喝冷水,但很久得不到,突然喝一大口冷水,喝完就睡著了,接着就大量出汗,出汗後病症就消失了,這也是不用求汗,汗水自然排出而解病的例子。還有,平時體虛,服用發汗藥卻出不了汗,後來在發汗藥中加入人參,馬上就出汗,這也是不用求汗,汗水自然排出而解病的例子。

又比如,陰虛或者失血過多,身體極度虛弱,用發汗藥完全不出汗,但服用滋陰、潤燥、生津的藥物幾劑後,汗水就會像水一樣流出來,這也是不用求汗,汗水自然排出而解病的例子。

總之,疫病的汗法,關鍵不在於單純地發汗,而在於通暢鬱結,使陰陽和諧。如果鬱結在表,就用辛涼、辛寒的藥物來疏通;如果鬱結在裡,就用苦寒攻利的藥物來疏通。如果陽氣過盛,就用飲水來滋潤陰液;如果陰液枯竭,就用滋潤的藥物來恢復燥渴。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就用開導的方法疏通,如果血瘀凝滯,就用消瘀的方法化解。一定要仔細觀察,確認表裡沒有絲毫阻滯,才能達到汗法最有效的狀態。這個時候的汗法,原理與風寒感冒的汗法不同。

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發汗症狀:發熱、惡寒、無汗、頭項痛、背痛、腰痛、肩臂痛、膝脛痛、周身肢節痛。

2. 下法

時疫下法與傷寒不同:傷寒下不厭遲,時疫下不厭早;傷寒在下其燥結,時疫在下其鬱熱;傷寒里證當下,必待表證全罷;時疫不論表邪罷與不罷,但兼里證即下;傷寒上焦有邪不可下,必待結在中、下二焦,方可下,時疫上焦有邪亦可下,若必待結至中、下二焦始下,則有下之不通而死者;傷寒一下即已,仲景承氣諸方多不過三劑;時疫用下藥至少三劑,多則有一、二十劑者。

時疫下法有六:結邪在胸上,貝母下之,貝母本非下藥,用至兩許即解;結邪在胸及心下,小陷胸下之;結邪在胸脅連心下,大柴胡湯下之;結邪在臍上,小承氣湯下之;結邪在當臍及臍下,調胃承氣湯下之;痞滿燥實,三焦俱結,大承氣湯下之。此外又有本質素虛,或老人,久病,或屢汗、屢下後,下證雖具而不任峻攻者,則麻仁丸、蜜煎導法、豬膽導法為妙。

白話文:

時疫的治療方法與傷寒不同,傷寒下藥可以晚一些,但時疫下藥要早。傷寒下藥要等到燥結,而時疫下藥要等到鬱熱。傷寒要等到表證完全消失才能下藥,而時疫則不論表邪是否消失,只要出現里證就要下藥。傷寒上焦有邪氣不能下藥,必須等到邪氣結在中焦或下焦才能下藥,而時疫上焦有邪氣也能下藥,如果等到邪氣結在中焦或下焦才下藥,可能會導致不通而亡。傷寒下藥一劑就夠了,張仲景的承氣湯類方劑最多不過三劑,而時疫下藥最少三劑,多的甚至要一二十劑。

時疫下藥有六種方法:邪氣結在胸上,用貝母下之,貝母本非下藥,用至兩許即可解;邪氣結在胸及心下,用小陷胸湯下之;邪氣結在胸脅連心下,用大柴胡湯下之;邪氣結在臍上,用小承氣湯下之;邪氣結在當臍及臍下,用調胃承氣湯下之;痞滿燥實,三焦俱結,用大承氣湯下之。此外,如果病人本身素虛,或老人、久病,或屢汗、屢下之後,雖然有下證,但不能峻攻,則可以用麻仁丸、蜜煎導法、豬膽導法。

下法之輕、重、緩、急,總以見證為主,詳列於後。

急下證:舌乾,舌卷,舌短,舌生芒刺,舌黑,齒燥,鼻如煙煤,胸腹滿痛,狂,昏沉,發熱汗多,身冷,呃逆。

當下證:舌黃,譫語,善忘,多言,協熱利,頭脹痛,煩,躁。

緩下證:舌淡黃苔,微渴,大便閉,小便黃赤,潮熱,齒燥。

以上諸證,緩下者不下,則必漸重而為當下證。當下者緩下,則必加重而為急下證。急下者失下,則雖下之多不通,而致結熱自下逆上,脹滿直至心下,又逆上透過膈膜,有至胸滿如石,咽喉鋸響,目直視反白,或睛盲、瞳散,耳聾,九竅不通,雖有神丹,莫之能救矣。外更有蓄血、蓄水諸下法,前已散見諸條,茲再詳列,以便翻閱。

白話文:

瀉下方法的輕重緩急,都要以實際觀察到的病症為依據。以下列舉各症狀:

急下症:舌頭乾燥、捲曲、短小,舌苔上有芒刺,舌頭發黑,牙齒乾燥,鼻子像被煙灰燻過一樣,胸腹疼痛、神志不清、昏沉、發熱多汗、身體發冷、呃逆。

當下症:舌頭發黃,胡言亂語,健忘,話多,小便頻繁,頭脹痛,煩躁不安。

緩下症:舌苔淡黃色,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潮熱,牙齒乾燥。

上述這些症狀,緩下證如果不瀉下,就會逐漸加重而變成當下證。當下證如果緩下,就會加重而變成急下證。急下證如果瀉下不順利,雖然瀉下的量很多,但依然不通暢,就會導致熱結從下往上逆流,腹部脹滿,一直到心窩處,甚至逆流至膈膜,導致胸部脹滿如石頭,咽喉有鋸子摩擦的聲音,眼睛直視向上,眼白翻出,甚至失明、瞳孔散大,耳朵聾,九竅不通,就算有再好的藥物,也無濟於事了。

此外,還有蓄血、蓄水等瀉下方法,之前已經在其他條目中提到,現在再次列舉出來,方便查閱。

蓄水證:小便不利,大便微利。

蓄血證:小便自利,大便黑。他若蓄水,蓄血在胸脅,不當下者,此不贅。

白話文:

蓄水證:尿液不通暢,大便稍微有些通暢。

蓄血證:尿液正常排出,大便呈黑色。如果還存在蓄水的情況,蓄血則在胸部或腹部,不適合用下法治療的,這裡就不多述了。

3. 清法

時疫為熱證,未有不當清者也。其在表宜汗,使熱從汗泄,汗法亦清法也;在裡宜下,使熱從下泄,下法亦清法也。若在表已得汗而熱不退,在裡已下而熱不解,或本來有熱無結,則惟以寒涼直折以清其熱而已,故清法可濟汗、下之不逮,三者之用,可合而亦可分。時疫當清者十之六、七,則清法不可不細講也。

凡清熱之要,在視熱邪之淺、深。熱之淺者在營衛,以石膏、黃芩為主,柴胡、葛根為輔;熱之深者在胸膈,花粉、知母、蔞仁、梔子、豆豉為主。熱在腸胃者,當用下法,不用清法,或下而兼清亦可。熱入心包者,黃連、犀角、羚羊角為主。熱直入心臟,則難救矣,用牛黃猶可十中救一,須用至錢許,少則無濟,非若小兒驚風諸方,每用分許即可有效。

白話文:

時疫之治:清熱之法

時疫屬於熱證,沒有不適當用清熱方法的。

表證應該用汗法,讓熱氣從汗液排出,汗法也是清熱法;裡證應該用下法,讓熱氣從下焦排出,下法也是清熱法。

若表證已經發汗但熱度不退,裡證已經下瀉但熱度不減,或者本來就有熱證沒有結實,就只能用寒涼之物直接清熱。因此,清熱法可以彌補汗法、下法的不足,三者可以用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使用。

時疫需要用清熱方法的比例大約是六七成,所以清熱法的講究不可不細緻。

清熱之要訣,在於辨別熱邪的深淺。

  • 熱邪淺者,停留在營衛之間,以石膏、黃芩為主,柴胡、葛根為輔。
  • 熱邪深者,深入胸膈,花粉、知母、蔞仁、梔子、豆豉為主。
  • 熱邪在腸胃者,應該用下法,不用清熱法,或者下法同時兼用清熱也行。
  • 熱邪入心包者,黃連、犀角、羚羊角為主。
  • 熱邪直入心臟,則難以救治,用牛黃或許可以十中救一,需要用到一錢左右,量少則無效。這和治療小兒驚風的藥方不同,小兒驚風的藥方每次用幾分就能有效。

當清諸證,詳列於下:

熱在營衛證: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頭面項紅腫,周身紅腫,斑疹,鼻孔干,唇燥,煩躁,遺尿,舌苔白。

熱在胸膈證:身熱反減,渴,嘔,咳,咽乾,譫語,多言,胸前紅腫,舌苔厚白。

熱在腸胃證:便血,便膿血。余悉見下證條中。

熱在心包及心證:狂,昏沉,多睡,舌黑。

白話文:

治療各種熱證,詳細列舉如下:

營衛熱證:發燒自汗,不畏寒反而怕熱,身體沉重,頭面頸部紅腫,全身紅腫,出現斑疹,鼻孔乾燥,嘴唇乾燥,煩躁不安,遺尿,舌苔白。

胸膈熱證:發燒卻感覺身體越來越冷,口渴,嘔吐,咳嗽,咽喉乾燥,胡言亂語,說話過多,胸前紅腫,舌苔厚白。

腸胃熱證:便血,便膿血。其他症狀請參考下文。

心包及心熱證:神志不清,昏沉,嗜睡,舌頭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