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

《廣瘟疫論》~ 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4)

1. 舌強

(附舌萎)

時疫舌本強硬,為熱而兼痰,宜清下無疑,須加清痰之藥。兼白苔者,膈間未經煎熬,其痰尚濕,佐以半夏,大柴胡湯是也。兼黃苔者,已經煎熬,其痰漸燥,佐以川貝、栝蔞,小陷胸湯是也。兼黑苔者,熱極,痰亦為火,佐以牛黃方效。若無痰,舌色正赤、深紫裂燥而強者,熱毒蘊於心包也,三黃石膏湯加犀角、牛黃,急清其熱。

舌強雖與舌燥相類,而燥屬胃,主熱;強屬心,主痰。又舌萎軟而枯小與舌強硬而不縮有異,乃虛脫已極,大補及滋潤或百救一、二。若屢經汗、下、清熱消痰,而舌強者,又當與舌萎同治。

白話文:

【舌強】

在流行病期間,如果舌頭變得僵硬,這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熱氣和痰。這種情況下,清熱和瀉下的療法是必要的,並且需要加入清痰的藥物。如果舌頭上同時有白色舌苔,這表示膈間尚未受到煎熬,痰仍處於濕潤狀態,可以輔以半夏,使用大柴胡湯進行治療。如果舌苔是黃色,這表示痰液已經開始乾燥,可以輔以川貝和栝蔞,使用小陷胸湯進行治療。如果舌苔轉為黑色,這表示體內熱氣極度嚴重,痰也轉化為火,此時應輔以牛黃進行治療。如果沒有痰,舌頭呈現鮮紅、深紫,且乾燥僵硬,這表示心包內藏有熱毒,應該使用三黃石膏湯加上犀角和牛黃,快速清熱。

雖然舌強和舌燥看起來相似,但舌燥通常是由胃部問題引起,與熱氣相關;舌強則是由心臟問題引起,與痰相關。另外,舌頭萎縮變小且乾枯,與舌頭僵硬但不縮短的情況不同,這可能是身體極度虛弱的表現,需要大補和滋潤,但可能只有一、兩成的治療效果。如果經歷多次出汗、瀉下、清熱和化痰後,舌頭仍然僵硬,那麼應該將其視為舌萎進行治療。

2. 舌卷短

時疫之舌,一見黃苔便當下,失下則由黃而變醬色、變燥、變黑、變生芒刺;再失下,則變卷、變短,為下證至急之際,宜大下屢下方和,緩則不救。

白話文:

在瘟疫期間,一旦舌頭出現黃苔,就應立即進行瀉下治療。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舌苔會從黃色轉變成醬色,然後變得乾燥,接著轉黑,甚至長出芒刺;若再不進行瀉下治療,舌頭會開始捲縮、縮短。這是最需緊急瀉下的症狀,應該進行強烈且多次的瀉下治療,並配合調理,否則病情會迅速惡化,可能無法挽救。

3. 胸滿痛

時疫胸滿而不痛者,為邪未結,為無形之氣,稀薄之痰。痛而不滿者,為病在經絡,有虛有實,有虛實相兼。滿而痛者,為邪已結,須分痰、食、血以施治。

屬無形之氣者,按之不痛,時疫初起,邪在募原,多有此證,宜達原飲加枳、桔、木香、大腹皮以開豁之。屬稀薄之痰者,時疫二、三日,邪在半表半裡,多有此證,宜達原飲加半夏、萊菔子,或小柴胡湯加萊菔子。

病在經絡,痛而不滿者,初起屬實,於解表藥中加延胡、烏藥,舒其經絡之氣血。病久屢經汗、下多虛,於養氣血藥中倍當歸。更有虛中夾實者,於解表清裡藥中加乳香、沒藥最妙。

滿而痛不可按,邪已結矣。痰結者,牽引竄痛,兼嘔,小陷胸湯、大柴胡湯,或二方合用,甚則大陷胸湯、大陷胸丸。食結者,硬痛成塊,不可按,多在心下,宜平胃散加枳實,蘇子、萊菔子、白芥子。亦有在膈上者,為危證,當吐之,宜瓜蒂散。此二者不可便下,須待其轉動方可下之。

蓋結在上焦屬氣分,下之太急則氣逆嘔吐,外用按揉之法為妙。血結者不可按,按之軟,脈芤、澀、弦,宜於解表清裡藥中加桃仁、紅花、三七、歸尾,甚則桃仁承氣湯。時疫多實多熱,至胸膈滿痛,又屬實邪,非虛證。惟是屢經攻下,胸痛更甚者,乃脾腎兩虛,下氣上逆,宜溫理脾胃,以建中鎮安之,甚則導火歸元,納氣歸腎皆可。然不多見,須消息斟酌,不可輕試。

白話文:

[胸脹痛]

若是因流行疾病導致胸部感覺飽脹但不疼痛,這表示病毒尚未凝結,可能只是氣滯或是較為稀薄的痰濕。若只有疼痛但無飽脹感,通常代表病症在經絡層面,可能是虛證、實證,或虛實交雜的情況。如果既脹且痛,那病毒已經凝結,需分辨是痰濕、食物積滯,還是血瘀來治療。

若是氣滯造成的,按壓不會感到痛,這是流行疾病剛開始時,病毒在募原,常會出現這種症狀,應服用達原飲加上枳實、桔梗、木香、大腹皮來調節。

若是痰濕造成的,在流行疾病的第二三天,病毒在半表半裡,常會有這種症狀,應服用達原飲加上半夏、萊菔子,或者小柴胡湯加上萊菔子。

若是經絡層面的問題,只痛不脹,一開始通常是實證,可在解表藥物中加入延胡、烏藥,來疏通經絡的氣血。若病情已久,經過多次出汗、瀉下後多為虛證,可在補氣血的藥物中大量使用當歸。還有虛實交雜的,可在解表清裡的藥物中加入乳香、沒藥效果最好。

若是胸脹痛到不能按壓,病毒已經凝結了。若是痰濕凝結,會有抽痛感,伴有嘔吐,可用小陷胸湯、大柴胡湯,或者兩方合用,嚴重時用大陷胸湯、大陷胸丸。若是食物積滯,會形成硬塊,不能按壓,多在心下,可用平胃散加上枳實、蘇子、萊菔子、白芥子。也有在膈上的,這是危急情況,應該催吐,可用瓜蒂散。這兩種情況不能立刻瀉下,要等它們開始移動才能瀉下。

因為上焦的結塊屬於氣分,若瀉下太急,會造成氣逆嘔吐,外用按摩的方法比較好。若是血瘀,不能按壓,按下去軟軟的,脈象芤、澀、弦,可在解表清裡的藥物中加入桃仁、紅花、三七、歸尾,嚴重時可用桃仁承氣湯。流行疾病多是實證和熱證,到胸部脹痛,更是實邪,不是虛證。只有經過多次攻下,胸痛反而更嚴重的,是脾腎兩虛,下氣上逆,應溫暖脾胃,以建中鎮安,嚴重時導火歸元,納氣歸腎都可行。但這種情況不多見,必須仔細判斷,不可輕易嘗試。

4. 脅滿痛

脅滿痛與胸滿痛同,而微有不同者,胸滿痛有宿食為病,脅滿痛無宿食為病,乃亦有因宿食在胸腹而滿痛及脅者。時疫脅滿痛,是痰、氣、血三者為病,其中亦有滿而不痛、痛而不滿,滿痛並作之分。其滿而不痛者,募原之邪未經傳變,宜達原飲,兼寒熱往來者,大柴胡湯。

痛而不滿者,邪分布於少陽之經,宜小柴胡湯。滿痛並作者,當分左右。左屬血,小柴胡去人參,加延胡、歸尾、紅花、桃仁,甚者加莪朮、三稜、三七、五靈脂。右屬痰與氣。痰,大柴胡倍半夏,加牡蠣、萊菔子,甚則白芥子、甘遂、大戟、芫花。氣,加青皮、萊菔子、木香、大腹皮。

痰與氣痛,皆無常所而有聚散。痰散仍有所苦,氣散則無所苦。若屢經汗、下、清利而脅痛更甚者,虛證也。氣虛必嘔利,養氣為主;血虛必煩熱,養血為主,此亦十中一、二。

脅痛與胸腹痛不同。胸腹譬之沖衢,塞不能久;脅則譬之僻巷,塞則難開,用藥須明此意。時疫脅痛雖有痰、氣、血之殊,而總不離乎熱,黃芩是為主藥。若別有熱證者,黃連、山梔又所必需,他病脅痛,有寒、有熱,不在此例。

白話文:

[脅滿痛]

脅滿痛和胸滿痛症狀相似,但兩者之間存在細微差別。胸滿痛可能由食物滯留引起,而脅滿痛則通常不是由食物滯留導致,但也可能因食物滯留在胸腹區域,引發滿痛感至脅部。時疫導致的脅滿痛,主要是痰、氣、血三種因素所致。其中,有的患者只感到滿脹不疼痛,有的只有疼痛無滿脹感,還有的同時伴有滿痛。

滿脹而不疼痛的情況,表明邪氣尚未深入體內,治療上應使用達原飲,如果伴隨寒熱交替,則可選用大柴胡湯。

疼痛而不滿脹的,邪氣主要分佈在少陽經脈,建議服用小柴胡湯。滿痛同時出現的,需要根據左右側區分。左側問題與血相關,可調整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加入延胡、歸尾、紅花、桃仁等,嚴重時可增加莪術、三棱、三七、五靈脂。右側問題涉及痰與氣,對於痰的問題,可在大柴胡湯的基礎上增加半夏的量,並加入牡蠣、萊菔子,必要時可使用白芥子、甘遂、大戟、芫花。氣的問題,可添加青皮、萊菔子、木香、大腹皮。

無論是痰還是氣引起的疼痛,其特點是沒有固定的位置且會聚集或分散。痰消散後仍有不適,氣消散後則不再有痛苦。若經過多次出汗、瀉下、清利治療後,脅痛反而加重,這可能是虛證的表現。氣虛者常伴有嘔吐和腹瀉,治療應着重於養氣;血虛者則會感到煩熱,治療應側重於養血,這種情況較爲少見。

脅痛與胸腹痛有所不同。胸腹如同繁忙的交通要道,堵塞不能持久;脅部則如偏僻的小巷,一旦堵塞則難以疏通,用藥時需理解這一區別。時疫引發的脅痛雖由痰、氣、血不同原因造成,但總體上離不開熱的因素,黃芩是治療的主要藥物。若有其他熱證,黃連、山梔也是必要的。對於非時疫的脅痛,可能由寒或熱引起,治療方法與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