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瘟疫論》~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腹滿痛
時疫腹滿痛,屬宿食為邪熱所結者,十之七、八;屬氣、血、痰、水者,十之二、三。蓋腹為胃與小腸之正界,非胸、脅、少腹之地可比。腹滿而不痛者,屬邪在氣分,屬水穀散漫而未燥結。氣分脈多沉,或弦,水穀脈滑;氣分通腹皆滿,水穀滿有分界;氣分者,厚朴、大腹皮、青皮、陳皮、枳、桔為主,水穀者,半夏、山楂、麥芽、神麯、萊菔子、枳實為主。時疫為熱證,腹滿亦當清熱,兼以順氣消食可也。
白話文:
流行性感冒導致的肚子脹痛,大多數是食物積滯,與熱邪結合而成,大約佔七、八成;由氣、血、痰、水引起的,大約佔二、三成。因為肚子是胃和小腸的主要區域,不能與胸、脅、少腹相比。肚子脹但不痛的,屬於邪氣在氣分,屬於水穀散漫尚未乾燥凝結。氣分脈象多沉或弦,水穀脈象滑;氣分通腹都脹,水穀脹有分界;氣分宜用厚朴、大腹皮、青皮、陳皮、枳、桔等藥,水穀宜用半夏、山楂、麥芽、神麯、萊菔子、枳實等藥。流行性感冒是熱證,肚子脹也要清熱,同時順氣消食即可。
若舌多黃苔,雖滿而不痛,為邪已傳胃,宜小承氣湯下之。
痛而不滿者,屬邪在血分,屬水穀燥結諸病、他病或有屬冷者。時疫總屬熱證,痛不可按而無硬處者,於清裡方中加赤芍。不可按而有硬處者,調胃承氣湯。
滿痛兼作為痞滿在氣,燥實在血,大實大熱之證,大承氣湯。諸病腹滿痛或兼自利,當責之虛冷,時疫自利屬熱結旁流,下之則止,不可疑為虛冷。若滿痛而喜燥、喜溫,或惡寒,手足冷,清利之益甚,或右關遲緊,此非本病,乃因煩渴、飲冷太過,或用清涼太過、太早之所致,又當以溫燥為主,不可執一。然此亦治藥弊,非治本病也。
白話文:
如果舌苔泛黄,即使肚子很胀却没痛感,说明邪气已经侵入胃部,应该服用小承气汤来泻下。
如果肚子痛但不太胀,说明邪气在血分,可能是水谷燥结等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寒症。流行性感冒一般属于热证,如果肚子痛得按压不了,但摸起来没有硬块,可以在清里方中加入赤芍。如果按压不了而且有硬块,则服用调胃承气汤。
如果肚子又胀又痛,还伴随痞满,说明气郁血燥,属于大实大热之症,应该服用大承气汤。各种疾病引起的腹满疼痛,或者伴随腹泻,都应该考虑是虚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引起的腹泻属于热结旁流,泻下去就没事了,不要怀疑是虚寒。如果肚子胀痛并且喜欢干燥温暖,或者怕冷、手脚冰凉,则清利药效更好,或者右关脉迟紧,这不是本病,而是因为烦渴、喝冷水太多,或者服用清凉药过量或过早导致的,应该以温燥为主,不要执着于一种方法。但这只是治疗药物弊端,不是治疗本病。
2. 少腹滿痛
時疫少腹滿痛,為邪熱結於下焦。下焦乃大腸膀胱及厥陰分界,與中焦異,亦有滿而不痛、痛而不滿、滿痛兼作之不同。初起滿而不痛者,濕勝氣滯也,檳榔、厚朴、蒼朮為要藥。痛而不滿者,手不可近,熱傷厥陰血分也。黃芩以清熱,赤芍、歸尾以活血,柴胡以升厥陰之氣,若牽引陰器及兩胯夾縫者,加秦艽即愈。滿痛兼作者,不論初起、末後,當視其前後。
白話文:
時疫導致少腹疼痛,是因為邪熱積聚在下焦。下焦包括大腸、膀胱以及厥陰經的交界處,與中焦不同,症狀也有滿而不痛、痛而不滿、滿痛兼有的差別。剛開始時滿而不痛,是濕氣過盛導致氣滯,需要用檳榔、厚朴、蒼朮等藥物。如果痛而不滿,手不能靠近,說明熱氣傷了厥陰經的血液,要用黃芩清熱,赤芍、歸尾活血,柴胡升厥陰之氣。如果疼痛牽連到陰部和兩腿根部,再加入秦艽就能治癒。如果既滿又痛,不論是發病初期還是後期,都要根據病情變化來用藥。
在前小水不利,蓄水也,四苓、豬苓、益元等方選用。在後大便不利,有燥屎也,三承氣選用。小便利而大便色黑者,蓄血也,抵當湯、桃仁承氣湯選用。以大、小便之通塞為辨,固矣,亦當細察其滿痛而有硬塊不可按者,屬燥屎。滿痛如鼓不可按而卻無塊者,屬溺蓄脬中。
滿痛拒按而軟者,屬蓄血。以此辨之瞭然矣。外有時疫末路,滿而不痛,痛而不滿,喜溫喜按者,為虛證,當細詢來路。若屢經清、下太過,當消息溫補以培養陰陽,不可執時疫為實邪熱證而不變通也。然此亦十中一見耳。
白話文:
如果小便不順暢,是因為水停留在體內,可以使用四苓湯、豬苓湯、益元湯等方劑。如果大便不順暢,是因為乾燥的糞便積聚在腸道,可以使用三承氣湯。如果小便順暢,但大便顏色發黑,是因為血瘀積聚在體內,可以使用抵當湯、桃仁承氣湯。
判斷大小便通不通暢很重要,但也應該仔細觀察。如果肚子脹痛且有硬塊,按壓時會感到疼痛,這是乾燥的糞便積聚導致的。如果肚子脹痛像鼓一樣,按壓時會感到疼痛,但沒有硬塊,這是尿液停留在膀胱導致的。
如果肚子脹痛,按壓時感到柔軟,這是血瘀積聚在體內導致的。通過這些觀察,就能很清楚地分辨出病因了。
有時,在疫病後期,患者肚子可能會脹滿而不痛,或者疼痛但肚子不脹,並且喜歡溫暖,喜歡被按壓,這屬於虛證,應該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如果患者之前已經服用過清熱瀉下的藥物太多,應該使用溫補的藥物來調養陰陽,不要固執地認為疫病都是實邪熱證,而不肯變通。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上滿痛諸證,乃時疫里證之大端,總屬熱邪內陷。在風、寒、暑、濕諸門,則寒、熱、虛、實俱有。在時疫已經傳變,見於煩渴、燥熱既顯之後。其為熱證易辨,若見於未經傳變之先,乃疫毒鬱而未發,多不渴,多不發熱,甚有手足反厥冷者。依風寒治,則當溫;依時疫治,則當清。毫釐千里,反掌生死,當於氣、色、神、脈、舌苔五者,細察而詳辨之。
白話文:
上滿痛諸證,指的是時疫里證中最主要的表現,總歸是熱邪侵入內部所致。在風、寒、暑、濕等因素影響下,則寒、熱、虛、實的情況都可能出現。當時疫已經傳播蔓延,出現煩渴、燥熱等明顯症狀時,熱證容易辨別。但若是在時疫傳變之前,疫毒鬱積未發,患者多不口渴,也不發熱,甚至出現手足厥冷的情況。如果依風寒症狀治療,就應該溫補;如果依時疫症狀治療,就應該清熱解毒。這如同毫釐千里、反掌生死般重要,必須仔細觀察氣色、精神、脈象、舌苔等五方面,才能做出準確的辨證。
3. 自利
時疫自利皆熱證也,其所利之物與內虛內冷者自別。冷利之色淡白,熱利之色正黃,甚有深黃、醬色者;冷利稀薄,熱利稠黏;虛冷利散而不臭,熱利臭而多沫;虛冷易出,熱證努圊;冷利緩,熱利暴注下迫而裡急,此辨時疫熱利與諸冷利之大概也。
時疫初起,有手足厥冷,惡寒,嘔吐,腹痛自利者,全似太陰寒證。辨其為疫,只在口中穢氣作黏,舌上白苔粗厚,小便黃,神情煩躁,即可知其非寒中太陰,是時疫發於太陰也。煩躁輕則藿香正氣散,煩躁甚則用達原飲,一、二服後即見三陽熱證矣。此時若用溫中藥,轉見四肢逆冷,手足青紫而死,不可不細察也。
白話文:
流行疾病造成的腹瀉都屬於熱證,其腹瀉的表現與內虛內寒者有所區別。冷利的顏色淡白,熱利的顏色偏黃,甚至深黃或醬色;冷利稀薄,熱利稠黏;虛冷利散而不臭,熱利臭且多泡沫;虛冷容易排出,熱證則需要用力才能排泄;冷利緩慢,熱利則突然大量排出,並伴隨裡急後重,這就是辨別流行疾病熱利與其他冷利的概況。
流行疾病剛開始,出現手足厥冷、惡寒、嘔吐、腹痛腹瀉的症狀,看起來很像太陰寒證。要辨別它是不是流行病,只要看口中是否有穢氣黏膩、舌苔白厚、小便黃、精神煩躁,就可以知道它不是寒中太陰,而是流行病發於太陰。煩躁輕微的可以用藿香正氣散,煩躁嚴重的則用達原飲,一、兩服之後就會出現三陽熱證。此時如果使用溫中藥,反而會出現四肢逆冷、手足青紫而死亡,不可不仔細觀察。
時疫初起,頭疼、發熱而自利,九味羌活湯。傳變太陽、少陽合病,身熱、口苦,咽乾、目眩而自利者,黃芩湯,兼嘔加半夏。傳裡舌黃、譫妄而自利者,按其心下至少腹有硬痛處,與大承氣湯;無硬痛處,小承氣、小陷胸、大柴胡選用。此在下其熱,不必以結為主,故雖無硬痛,亦主大黃。
時疫自利而小便不利,腹滿而無硬塊,時作腸鳴者,熱在小腸膀胱而蓄水也,四苓散、豬苓湯、益元散選用。
白話文:
流感剛開始,頭痛發燒並且腹瀉,可以用九味羌活湯。如果病症傳變到太陽、少陽合病,身體發熱、口苦、咽喉乾燥、頭昏眼花並且腹瀉,可以用黃芩湯,如果還伴隨嘔吐,可以加入半夏。如果病症傳入內裡,舌頭發黃、神志不清並且腹瀉,根據情況,如果心下到小腹有硬痛,就用大承氣湯;如果沒有硬痛,則選用小承氣湯、小陷胸湯和大柴胡湯。這種情況是熱在下焦,不用以結實為主要治療方向,所以即使沒有硬痛,也需要用大黃。
流感腹瀉但小便不利,肚子脹滿卻沒有硬塊,時不時腸鳴,這是熱在小腸膀胱蓄積了水分,可以用四苓散、豬苓湯、益元散。
時疫自利受補者少,至屢經清、下無表裡證,自利漸至清穀而脈微細者,則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理中湯,又所當酌用也。
白話文:
時疫流行期間,能自行痊癒並恢復健康的病人很少。若病人經多次清熱瀉下治療,仍無表裡證狀,且自行排泄逐漸趨向清稀,甚至出現米湯樣大便,脈象也變得微細,則應該考慮使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理中湯等方劑,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情況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