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

《廣瘟疫論》~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腹滿痛

時疫腹滿痛,屬宿食為邪熱所結者,十之七、八;屬氣、血、痰、水者,十之二、三。蓋腹為胃與小腸之正界,非胸、脅、少腹之地可比。腹滿而不痛者,屬邪在氣分,屬水穀散漫而未燥結。氣分脈多沉,或弦,水穀脈滑;氣分通腹皆滿,水穀滿有分界;氣分者,厚朴大腹皮青皮陳皮、枳、桔為主,水穀者,半夏山楂麥芽、神麯、萊菔子枳實為主。時疫為熱證,腹滿亦當清熱,兼以順氣消食可也。

若舌多黃苔,雖滿而不痛,為邪已傳胃,宜小承氣湯下之。

痛而不滿者,屬邪在血分,屬水穀燥結諸病、他病或有屬冷者。時疫總屬熱證,痛不可按而無硬處者,於清裡方中加赤芍。不可按而有硬處者,調胃承氣湯

滿痛兼作為痞滿在氣,燥實在血,大實大熱之證,大承氣湯。諸病腹滿痛或兼自利,當責之虛冷,時疫自利屬熱結旁流,下之則止,不可疑為虛冷。若滿痛而喜燥、喜溫,或惡寒,手足冷,清利之益甚,或右關遲緊,此非本病,乃因煩渴、飲冷太過,或用清涼太過、太早之所致,又當以溫燥為主,不可執一。然此亦治藥弊,非治本病也。

2. 少腹滿痛

時疫少腹滿痛,為邪熱結於下焦。下焦乃大腸膀胱及厥陰分界,與中焦異,亦有滿而不痛、痛而不滿、滿痛兼作之不同。初起滿而不痛者,濕勝氣滯也,檳榔厚朴蒼朮為要藥。痛而不滿者,手不可近,熱傷厥陰血分也。黃芩以清熱,赤芍、歸尾以活血,柴胡以升厥陰之氣,若牽引陰器及兩胯夾縫者,加秦艽即愈。滿痛兼作者,不論初起、末後,當視其前後。

在前小水不利,蓄水也,四苓、豬苓、益元等方選用。在後大便不利,有燥屎也,三承氣選用。小便利而大便色黑者,蓄血也,抵當湯桃仁承氣湯選用。以大、小便之通塞為辨,固矣,亦當細察其滿痛而有硬塊不可按者,屬燥屎。滿痛如鼓不可按而卻無塊者,屬溺蓄脬中。

滿痛拒按而軟者,屬蓄血。以此辨之瞭然矣。外有時疫末路,滿而不痛,痛而不滿,喜溫喜按者,為虛證,當細詢來路。若屢經清、下太過,當消息溫補以培養陰陽,不可執時疫為實邪熱證而不變通也。然此亦十中一見耳。

上滿痛諸證,乃時疫里證之大端,總屬熱邪內陷。在風、寒、暑、濕諸門,則寒、熱、虛、實俱有。在時疫已經傳變,見於煩渴、燥熱既顯之後。其為熱證易辨,若見於未經傳變之先,乃疫毒鬱而未發,多不渴,多不發熱,甚有手足反厥冷者。依風寒治,則當溫;依時疫治,則當清。毫釐千里,反掌生死,當於氣、色、神、脈、舌苔五者,細察而詳辨之。

3. 自利

時疫自利皆熱證也,其所利之物與內虛內冷者自別。冷利之色淡白,熱利之色正黃,甚有深黃、醬色者;冷利稀薄,熱利稠黏;虛冷利散而不臭,熱利臭而多沫;虛冷易出,熱證努圊;冷利緩,熱利暴注下迫而裡急,此辨時疫熱利與諸冷利之大概也。

時疫初起,有手足厥冷,惡寒,嘔吐,腹痛自利者,全似太陰寒證。辨其為疫,只在口中穢氣作黏,舌上白苔粗厚,小便黃,神情煩躁,即可知其非寒中太陰,是時疫發於太陰也。煩躁輕則藿香正氣散,煩躁甚則用達原飲,一、二服後即見三陽熱證矣。此時若用溫中藥,轉見四肢逆冷,手足青紫而死,不可不細察也。

時疫初起,頭疼、發熱而自利,九味羌活湯。傳變太陽、少陽合病,身熱、口苦,咽乾、目眩而自利者,黃芩湯,兼嘔加半夏。傳裡舌黃、譫妄而自利者,按其心下至少腹有硬痛處,與大承氣湯;無硬痛處,小承氣、小陷胸、大柴胡選用。此在下其熱,不必以結為主,故雖無硬痛,亦主大黃

時疫自利而小便不利,腹滿而無硬塊,時作腸鳴者,熱在小腸膀胱而蓄水也,四苓散豬苓湯益元散選用。

時疫自利受補者少,至屢經清、下無表裡證,自利漸至清穀而脈微細者,則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理中湯,又所當酌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