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

《廣瘟疫論》~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狂汗

時疫臨解,有忽手舞足蹈,跳床投榻而後作汗者,最為駭人。然須驗其是否作汗,作汗之脈浮而緩,浮為邪還於表,緩則胃氣自和,待汗透自愈。脈若浮洪、浮數、浮滑、浮散、雖有汗,亦為發狂,非作汗也。

白話文:

在瘟疫即將康復的時候,有些人會突然手舞足蹈,甚至在牀上跳來跳去,然後才開始大量出汗,這種情況看起來非常嚇人。但我們必須判斷這是不是正常的出汗反應。若是正常出汗,脈搏會呈現浮而緩的狀態,浮表示病邪回到身體表面,緩則代表胃氣自行恢復平衡,等到汗液充分排出,病情就會自然痊癒。

然而,如果脈象顯示為浮洪、浮數、浮滑或浮散,即使有出汗,這也是發狂的徵兆,而不是正常的出汗反應。這時候的出汗並不能說明病情正在好轉。

2. 頭腫

時疫頭腫乃風熱壅於上部,太陽之經脈鬱滯巔頂,俗名大頭傷寒。當視表裡輕重加輕清疏風之品,以散其腫,荊、防、薄荷、蟬蛻、川芎、蔓荊、菊花之類。如發熱,舌苔白,表重於里也,合表藥用九味羌活湯、人參敗毒散是也。如煩渴,舌苔黃者,里重於表也,合里藥用三消飲、涼膈散、大柴胡湯、調胃承氣湯是也。

古有用三稜針刺出惡血法亦可用。至發癰膿者,不在此例。

白話文:

[頭部腫脹]

流行性頭部腫脹是由風熱邪氣阻塞在身體上半部,使得太陽經絡在頭頂部位運行不暢,民間常稱此為大頭風寒。應根據病患的內外病情輕重,使用一些性質輕清能疏散風熱的藥材來消除腫脹,例如荊芥、防風、薄荷、蟬蛻、川芎、蔓荊子和菊花等。

如果出現發燒,且舌苔呈現白色,這表示體表的病情比體內更嚴重,可以搭配表藥使用,像是九味羌活湯和人參敗毒散。

若感到煩躁口渴,且舌苔變黃,則表示體內病情比體表更嚴重,這時應使用內服藥,如三消飲、涼膈散、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

在古代,也有使用三稜針刺出病患體內的惡血作為治療方法,這種方式仍然適用。但若已發展到形成膿包的情況,就不適合此療法了。

3. 面腫

時疫面腫,風熱溢於上部,陽明之經脈被郁也,赤腫者方是,治以白芷、防風、葛根、石膏散其風熱,視表裡之輕重,合頭腫條內諸方加減用之。若黃腫,乃水氣也,當從水腫治之。

白話文:

【面部水腫】

在流行病期間,面部出現腫脹,這是因為風熱邪氣過剩在身體上部,導致陽明經脈受到阻塞。如果臉部紅腫,這描述的情況就適用。治療方式是使用白芷、防風、葛根和石膏來散去風熱。根據病情的表面和內部嚴重程度,可以參考治療頭部腫脹的各種藥方,酌情增減使用。

如果面部腫脹呈現黃色,這是由於水氣積聚所致,應該按照治療水腫的方法進行處理。

4. 頸項腫

時疫頸項腫,乃陽明風熱,俗名捻頭瘟,又名蛤蟆瘟,當按頭腫條內表裡諸方加葛根、桔梗、牛蒡、防風、玄參。癰膿發頤,不在此例。

白話文:

「當季流行性疾病導致脖子腫大,這是因為胃經風熱所致,民間常稱之為捻頭瘟,也有人稱為蛤蟆瘟。治療上,應參考頭部腫脹相關的各種藥方,並在其中加入葛根、桔梗、牛蒡、防風、玄參等藥材。但若是因為膿瘍或頜下腺炎導致的脖子腫脹,則不適用此方法。」

5. 耳旁腫

時疫耳旁腫,乃少陽風熱,俗名黃耳傷寒,小柴胡湯加荊、防、芎、芍、元參,亦當與頭腫參看。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因時行的瘟疫導致耳朵周圍腫脹,這是因為少陽經絡風熱所致,民間常稱之為黃耳傷寒。治療上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荊芥、防風、川芎、白芍和元參。同時,這種病症的處理方式也應參考頭部腫脹的治療方法。」

6. 胸紅腫

時疫胸前一片紅腫,粟起似麻疹,風熱也,俗名赤膈傷寒,亦於頭面諸條、表裡方中加荊、防、連翹、赤芍、牛蒡、土貝。

白話文:

「當季節性流行病發作時,胸前會出現一大片紅腫,皮膚上會冒出像麻疹一樣的小紅點,這是因為風熱所導致的。一般民間稱之為赤膈傷寒。在治療上,會在原本用來治療頭部、面部以及身體表面和內部疾病的藥方中,加入荊芥、防風、連翹、赤芍、牛蒡子和土貝母等藥材。」

7. 周身紅腫

時疫周身紅腫,風熱溢於皮膚也。用羌、獨、升、柴、葛、芷疏其皮膚之毛竅,石膏、黃芩、梔子、連翹清其肌肉之熱,赤芍、歸尾、紅花、生地活其毒熱之瘀。兼里證與頭腫諸條參治。

以上頭腫諸條,列之表證者,以初起言也。若見於病後,曾經汗、下者,為餘邪不盡,治法則小異。大約見於初起,表邪盛實,用表散之藥為主,清裡之藥為輔;見於病後,里邪留溢,用清裡之藥為主,表散之藥為輔。以此為權衡。思過半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全身紅腫的病情,是由流行性疾病的風熱導致皮膚出現紅腫。治療上會使用羌活、獨活、升麻、柴胡、葛根、白芷來疏通皮膚的毛孔,用石膏、黃芩、梔子、連翹來清除肌肉中的熱氣,再用赤芍、當歸尾、紅花、生地黃來活化因毒熱而瘀滯的血液。

如果上述頭部腫脹的情況在疾病初期發生,我們將它視為表證。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病後,且患者已發過汗或用過瀉下法,那可能就是餘邪未盡,治療方法會有些許不同。一般來說,在疾病初期,邪氣在表層旺盛,治療主要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輔以清熱解毒的藥物;而在病後,邪氣滲入內臟,主要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輔以疏散表邪的藥物。掌握這個原則,就能處理大部分的情況了。

8. 發黃

時疫發黃有四:一宿食,二蓄水,三蓄血,四鬱熱。當疫證初轉在表時,胸膈痞悶,目珠黃,面鼻正中黃,宿食壅於胃脘也,於表藥中加山楂、神麯、麥芽、萊菔子。傳裡時,小便不利,腹滿而響,面、目、身俱黃,蓄水也,四苓散加梔子、茵陳。胸腹有軟痛處,小便自利,大便黑而發黃者,蓄血也,桃仁承氣湯。

熱在下焦,大小便俱不利而發黃者,鬱熱也,茵陳蒿湯。

凡發黃必以二便為辨。二便調,屬上焦;小便不利屬水;小便自利而大便黑潤屬血;大小便俱不利屬熱鬱,乃胃熱移於膀胱,不必利其小便,但當通其大便,是以茵陳湯有專功也。

發黃當辨其色。上焦宿食發黃,只在面目,不及周身;蓄水發黃,周於身,兼微黑而黯淡,瘀血發黃亦兼微黑而潤澤;鬱熱發黃兼赤而鮮明。此即以黃辨黃之法也。

白話文:

關於黃疸的發生,可以歸納為四種情況:一是食物積滯,二是水液停滯,三是血液瘀積,四是熱邪鬱結。當流行性疾病剛開始表現出在外表的症狀時,會感到胸口壓抑不適,眼球和鼻子中央會出現黃色,這是由於食物殘留於胃部造成的。治療上,可以在解表藥物中加入山楂、神麴、麥芽、萊菔子等幫助消化。

當疾病進入內臟階段,小便排泄不暢,腹部脹滿且有響聲,臉、眼睛和身體全面泛黃,這是水液在體內積聚的表現,可使用四苓散加上梔子和茵陳來治療。如果胸部或腹部某處有柔軟的疼痛,小便正常但大便呈黑色且伴有黃疸,這表示血液瘀積,應使用桃仁承氣湯。

若熱邪停留在下焦,大小便都無法順利排出並伴隨黃疸,這是由於熱邪鬱結,可用茵陳蒿湯來治療。

所有黃疸的判斷,都必須以大小便的情況作為依據。如果大小便都正常,問題出在上焦;小便不暢表示有水液停滯;小便正常但大便黑潤,表示血液瘀積;大小便都不暢表示熱邪鬱結,這是因為胃熱影響到膀胱。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特別促進小便,而是要讓大便順暢,這就是茵陳湯能有效治療的原因。

在診斷黃疸時,還需辨別黃疸的顏色。上焦食物積滯引起的黃疸,通常只限於面部和眼睛;水液停滯引起的黃疸,全身都會泛黃,而且顏色偏暗帶黑;血液瘀積引起的黃疸,也會帶點黑但有光澤;熱邪鬱結引起的黃疸,則會呈現紅色且色彩鮮明。這就是用黃疸的顏色來辨別黃疸類型的方法。

9. 發疹

時疫發疹,熱邪從皮毛出也,與汗同機,以疏散清熱為主。然與他證發疹不同。他證或無裡熱,此則未有不裡熱者,雖以疏散為要,而見煩渴、舌苔黃則硝、黃仍須兼用;他證發疹,疹散而病即愈,此則有屢發而病不衰者;他病發疹不過一、二日為期,此則為期不定。治法必視里邪解否,為用藥之準則,不可以疹之一證為據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出疹子]的情況。在流行性疾病中出現疹子,是因為體內的熱毒從皮膚表面釋放出來,這和出汗的機制相同,治療原則應以疏散和清除體內熱毒為主。但這種疹子和其他原因導致的疹子有所不同。

其他疹子可能沒有內熱的問題,但這種疹子一定伴隨著內熱,雖然疏散熱毒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如果病人感到煩躁口渴,舌苔呈黃色,那麼還需要配合使用硝石和黃連等藥物。其他疾病引發的疹子,疹子消散後病情就會好轉,但這種疹子可能反覆出現,病情並不會隨之減輕。其他疾病引起的疹子通常在一兩天內就會消退,但這種疹子的持續時間不一定。

治療這種疹子的方法必須根據體內熱毒是否已經消除來決定,不能單純以疹子的出現作為用藥的依據。

10. 發斑

時疫發斑,邪熱出於經脈也,雖不及戰汗,亦有外解之機,治以涼血清熱為主,白虎化斑湯、吳氏舉斑湯、犀角地黃湯選用。此亦與他證發斑有異,他證發斑,斑消則愈,此總不以斑之消否為輕重,而惟以里證為主。每每斑出而譫妄如故,或斑出數日已消而昏沉如故,必待裡熱全清,二便清利而後愈。

故治斑藥味可為輔,不可為主。發斑、發疹,熱皆在經而不在胃,凡遇煩躁而不渴,目赤而舌白,即是將發斑疹之候,預以清涼、解表、透毒之藥治之,使邪易出、易淨。

以上時疫表證,皆關乎里,不似他證,表裡兩不相關。故前列各條,皆冠以時疫二字,以明非他病之見證,不可以治他病之法治之,亦不可以此法治他病,總憑氣、色、神、脈、舌苔辨之,百不失一。是五者,為辨時疫之大綱,實亦辨時疫之細目也。

白話文:

[發斑]

當季節性流行疾病導致身體出現紅斑,這是因為邪惡的熱氣從經絡中冒出。雖然這種情況不像戰汗那樣劇烈,但也存在一種由外而內的緩解機制。治療上應以冷卻血液和清除熱氣為主要原則,可以選擇使用白虎化斑湯、吳氏舉斑湯、犀角地黃湯等方劑。

這類發斑的情況與其他疾病導致的發斑不同,其他疾病發斑,一旦斑點消失即表示病情好轉,但這種情況並不以斑點是否消失來判斷病情輕重,而是以內臟的症狀為主。常見的是,即使斑點出現且患者仍舊精神錯亂,或者斑點出現幾天已經消失,但患者仍然昏沈,必須等到體內的熱氣完全清除,大小便順暢後,病情才會真正好轉。

因此,用於治療斑點的藥物只能作為輔助,不能作為主要治療方式。發斑和發疹,熱氣都在經絡中,不在胃部。只要遇到煩躁但不口渴,眼睛紅但舌頭白的情況,就可能是即將發斑疹的徵兆,應提前使用清涼、解表、排毒的藥物來治療,使邪氣容易排出、容易淨化。

上述季節性流行疾病的表面症狀,都和內臟有密切關係,不像其他疾病,表面和內臟症狀毫無關聯。所以前面列出的各項,都加上了「時疫」兩個字,用來強調這些並非其他疾病的症狀,不能用治療其他疾病的方法來處理,也不能用這個方法去治療其他疾病。總之,要根據氣色、面色、神情、脈象、舌苔來辨別,這樣才能百分之百正確。這五個要素,是辨別季節性流行疾病的大綱,實際上也是辨別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