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經緯》~ 卷四 (37)
卷四 (37)
1. 疫證條辨
面上燎疱,宛如火燙,大小不一,有紅有白,有紫黑相間,痛不可忍,破流清水,亦有流血水者,治同上條。
腮者,肝腎所屬,有左腫者,有右腫者,有右及左、左及右者,名曰痄腮。不亟清解,必成大頭,治同上條。
頸屬足太陽膀胱經,熱毒入於太陽則頸腫。宜本方增石膏、元參、翹、桔,加銀花、夏枯草、牛蒡、紫花地丁、山豆根。
耳後腎經所屬,此處硬腫,其病甚惡。宜本方增石膏、元、地、丹、翹,加銀花、花粉、板藍根、紫花地丁。耳中出血者,不治。
雄按:坎為耳,故耳為腎水之外候。然肺經之結穴在耳中,名曰龍蔥,專主乎聽。金受火爍則耳聾。凡溫熱暑疫等證,耳聾者,職是故也。不可泥於傷寒少陽之文,而妄用柴胡以煽其焰。古云:耳聾治肺,旨哉言乎。
舌乃心之苗。心屬火,毒火衝突,二火相併,心苗乃動,而嗒舌弄舌。宜本方增石膏、犀、連、元參,加黃柏。
雄按:宜加木通、蓮子心、硃砂、童溺之類。
紅絲繞目,清其浮僭之火而紅自退。誤以眼科治之,為害不淺。宜本方加菊花、紅花、蟬蛻、歸尾、穀精。
雄按:加味亦是眼科之藥,不若但加羚羊角、龍膽草二味為精當也。
頭為一身之元首,最輕清而邪不易干。通身焦燥,獨頭汗湧出。此烈毒鼎沸於內,熱氣上騰,故汗出如淋。宜本方增石膏、元參。
雄按:本方宜去芍、桔、丹皮,加童溺、花粉。
齒者,骨之餘。雜證齘齒為血虛;疫證見之,為肝熱。宜本方增石膏、生地、丹、梔,加膽草。
雄按:齒齦屬陽明,不可全責之肝也。
疫證,鼻衄如泉,乃陽明鬱熱上衝於腦,腦通於鼻,故衄如湧泉。宜本方增石膏、元、地、芩、連,加羚羊角、生桑皮、棕櫚灰。
雄按:本方宜去桔梗,加白茅根。
舌上白點如珍珠,乃水化之象。較之紫赤黃黑,古人謂之芒刺者,更重。宜本方增石膏、犀、連、元、翹,加花粉、銀花。
雄按:宜加薔薇根、瑩白、金汁之類。
疫證初起,苔如膩粉,此火極水化。設誤認為寒,妄投溫燥,其病反劇,其苔愈厚,精液愈耗,水不上升,二火煎熬,變白為黑,其堅如鐵,其厚如甲,敲之戛戛有聲,言語不清,非舌卷也。治之得法,其甲整脫。宜本方增石膏、元參、犀、連、知、翹,加花粉、黃柏。
雄按:此證專宜甘寒以充津液,不當參用苦燥。余如梨汁、蔗漿、竹瀝、西瓜汁、藕汁,皆可頻灌。如得蕉花上露更良。楊云:蕉花上露為清熱無上妙品,但不可必得。即蕉根取汁,亦極妙也。若邪火已衰,津不能回者。宜用鮮豬肉數斤,切大塊,急火煮清湯,吹淨浮油,恣意涼飲,乃急救津液之無上妙品。
故友範慶簪,嘗謂余云:酷熱炎天,正銀匠熔鑄各州縣奏銷銀兩之時。而銀爐甚高,火光撲面,非壯盛之人,不能為也。口渴不敢啜茗,惟以淡煮豬肉,取湯涼飲,故裸身近火,而津液不致枯竭。余因推廣其義,頗多妙用,拙案中可證也。
白話文:
疫證條辨
臉上長滿水泡,像被火燙傷一樣,大小不一,有紅有白,也有紫黑相間的,痛得難以忍受,破了之後流出清水,有的還會流出血水,治療方法與上一條相同。
腮腺腫脹,屬於肝腎的病症,有的左邊腫,有的右邊腫,也有左右都腫的,稱為痄腮。如果不迅速治療,就會變成大頭腫,治療方法與上一條相同。
頸部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熱毒入侵太陽經就會導致頸部腫脹。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翹搖、桔梗,再加銀花、夏枯草、牛蒡、紫花地丁、山豆根。
耳後是腎經循行的部位,這裡腫硬,病情非常嚴重。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生地黃、丹皮、翹搖,再加銀花、花粉、板藍根、紫花地丁。耳朵出血者,不予治療。
按語:坎卦代表耳朵,所以耳朵是腎水上體的徵象。但肺經的結穴在耳中,稱為聽宮穴,專門主管聽覺。金受火克則會耳聾。凡是溫熱暑疫等症狀,出現耳聾,都是這個原因。不可拘泥於傷寒少陽病的論述,而錯誤地使用柴胡來助長病情。古語說:耳聾治肺,真是精闢的論述。
舌頭是心的苗芽。心屬火,毒火衝突,兩種火合在一起,心苗就會動,於是出現舌頭腫痛或活動異常。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犀角、連翹、元參,再加黃柏。
按語:宜加木通、蓮子心、硃砂、童尿等。
眼睛紅絲纏繞,應清除浮熱之火,紅絲自然就會消退。錯誤地用眼科藥物治療,危害不淺。需在原方基礎上加菊花、紅花、蟬蛻、當歸尾、穀精草。
按語:加這些也是眼科藥物,不如只加羚羊角、龍膽草二味藥更精準。
頭部是一身之主,最輕清,邪氣不易侵犯。全身燥熱,唯獨頭部汗出如湧。這是烈毒在體內沸騰,熱氣上衝,所以汗出如注。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
按語:原方宜去掉芍藥、桔梗、丹皮,加入童尿、花粉。
牙齒是骨骼的餘氣。雜病引起的牙痛是血虛;疫病引起的牙痛,是肝熱。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生地黃、丹皮、梔子,再加膽草。
按語:牙齦屬於陽明經,不可完全歸咎於肝臟。
疫病中,鼻出血如泉涌,這是陽明經鬱熱上衝於腦部,腦部與鼻子相通,所以鼻血如湧泉般噴出。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生地黃、黃芩、連翹,再加羚羊角、生桑皮、棕櫚灰。
按語:原方宜去掉桔梗,加入白茅根。
舌頭上出現白色小點,像珍珠一樣,這是水液代謝失調的表現。與紫、赤、黃、黑相比,古人稱之為芒刺,病情更重。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犀角、連翹、元參、翹搖,再加花粉、銀花。
按語:宜加薔薇根、滑石、金汁等。
疫病初期,舌苔像膩粉一樣,這是熱極則水化的表現。如果誤認為是寒證,而濫用溫燥藥物,病情會加重,舌苔會更厚,精液消耗更多,水液不能上升,兩火煎熬,由白變黑,堅硬如鐵,厚如甲殼,敲擊時會有聲響,說話不清,不是舌頭捲曲。治療得當,這層甲殼會脫落。需在原方基礎上增加石膏、元參、犀角、連翹、知母、翹搖,再加花粉、黃柏。
按語:此症專門適合使用甘寒藥物以補充津液,不應使用苦燥藥物。梨汁、甘蔗汁、竹瀝、西瓜汁、藕汁都可以頻頻服用,如果能得到香蕉花上的露水更好。楊氏說:香蕉花上的露水是清熱的極品,但不能一定得到。就是取香蕉根的汁液,也非常好。如果邪火已經衰退,津液不能恢復,宜用鮮豬肉數斤,切成大塊,用大火煮成清湯,去掉浮油,任意飲用,這是急救津液的極品。
我的朋友範慶簪曾經告訴我:酷熱炎夏,正是銀匠熔鑄各州縣繳納的銀兩的時候。銀爐很高,火光撲面,不是強壯的人,不能勝任。口渴不敢喝茶,只喝淡煮豬肉的湯,所以身體赤裸靠近火爐,而津液卻不會枯竭。我因此推廣其義,頗多妙用,我的處方中可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