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溫熱經緯》~ 序

回本書目錄

1.

自來生民之疾,莫重於傷寒,存亡判乎呼吸,得失決於一朝,變化萬端,不容或紊。而傷寒中,溫熱暑濕之病,證因非一,尤易混淆,前賢所以各有專書,互相闡發,而斤斤於此也。顧明於此者昧於彼,聚訟紛紜,各鳴己得,徒使好學之士,無所適從。而或過信一家之言,未免偏之為害矣。

王君孟英,該博淹貫,引經斥異,眾美兼收。謂前人之說,既已中肯,何必再申己意,因而棄瑕錄瑜,匯成《溫熱經緯》一編。蓋本述而不作之意,而其中間以按語,亦謂旁考他書,參以閱歷,則亦猶之述耳!而初非有私心臆斷於其間也。僕懵不知醫,過從之餘,竊聞緒論,喜長沙之學,既得諸家表彰於前,復得王氏釐訂於後,由是千秋絕業,不致淆亂於群言。

白話文:

當人類疾病發生時,沒有比傷寒更嚴重的了,生死在瞬息之間,得到治療的效果也在短時間內決定,疾病的變化多端,不能有一點混亂。而在傷寒之中,溫熱、暑濕等病症,症狀原因不同,容易混淆不清,因此前輩們各自撰寫專業著作,相互探討研究,並且對這些問題非常關注。然而對於這一方面瞭解清楚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就不太明白,大家爭執不斷,各自宣稱自己得到了正確的答案,使得喜好學習的人不知道應該相信誰。有些人太過信任某一家的理論,可能會因為偏頗造成危害。

王孟英先生是一位知識廣泛且深入的研究者,引用古籍中的觀念並指出不同的地方,吸收各種優秀的思想。他表示前人的看法已經很精確,不必再次強調自己的意見,於是放棄缺點,只保留好的部分,整合成為一本叫做《溫熱經緯》的書。他的目的是遵循著「敘述而不是創作」的理念,但在書中加入了一些評注,表示參考了其他的書籍和自身的經驗,但仍然只是敘述而已,而非有自己的主見。我不懂醫術,聽完他的討論之後,感到很高興,因為張仲景的學問不僅得到了各家的表揚,還能得到王氏的修正和完善,這樣才能讓千年以來的獨特成就不會被各種言論搞混。

而四時五氣之感,亦不致難辨而失之歧誤,其有裨生民之命,豈淺鮮哉!屬為弁言,爰不揣譾陋而書之。

咸豐二年壬子初夏仁和趙夢齡

白話文:

四季和五種氣候的影響,其實很容易辨別,不會出現錯誤,這對於保護人民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這並不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特意寫下這些話,雖然我的文筆拙劣,但也希望能有所貢獻。

鹹豐二年壬子初夏仁和趙夢齡

余讀孟英之《霍亂論》也,在道光紀元之二十有八年。閱三載,孟英遊江右時,余握篆宜黃,始納交於孟英,因得讀其《回春錄》《仁術志》諸治案,為之編纂排比,付諸剞劂,以惠世人。孟英知余耽情竹素,積嗜成癖,所獲奇方秘籍,恆郵寄相示,拓我見聞。而余每有所疑,馳書相問難,孟英為之條分縷析,援古證今,如冰斯開,如結斯解,披函莊誦,未嘗不撫案稱快。數載以來,尺書往復,魚雁為勞。

夫疾疢人之所時有也,不有藥石,患害曷瘳?然而醫籍流傳,途徑多歧,聚訟紛紜,各鳴一得,使後學彷徨眩惑,罔決適從,識者病之。余恆欲廣搜百氏,兼綜群言,吸攝精華,傾吐糟粕,勒為一書,以質好學深思之士,而才識譾陋,不敢自信,欲俟資力稍充,邀孟英共事揚榷,成斯盛舉,浮沉數載,而所志迄莫能償。既而軍事興,粵西賊起,攻長沙,屠武昌,陷安慶,遂踞金陵。

白話文:

當我在道光年間的第二十八年閱讀了孟英的《霍亂論》,三年之後,他在江西旅行的時候,當時我是宜黃縣的官員,開始與他交往並得以閱讀他的《回春錄》和《仁術志》等治療案例,然後進行整理編輯並且出版發行,以便讓更多的人受益。孟英知道我很喜歡學習知識,而且對一些奇特的療法非常感興趣,所以他經常把這些東西寄來讓我看看,擴大我的視野。每次我遇到問題,寫信向他請教,他總是能夠詳細地解答,引用古今的例子,就像冰雪融化、打結的地方被解決了一樣,我看著那些書信,總是很高興。多年來,我們通過書信交流,像鴿子一樣忙碌。

疾病是人們隨時都可能面臨的事情,如果沒有草藥或礦物類的藥品,那麼疾病的危害就無法得到緩解。但是現在的醫學資料很多,路線也很複雜,大家爭議不斷,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使得初學者感到困惑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一直想收集各種不同的意見,綜合各家的看法,吸取其中的好處,摒棄其中的壞處,把它們整合到一本書裡,用它來詢問那些熱愛學習且思考深入的人,但是我自認纔能有限,所以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想要等到能力稍微強一點再找機會和孟英一起做這個事情,但是一直拖了很多年,還是沒能做到。後來發生了一些戰爭,廣東西部出現叛匪,攻打長沙、屠殺武昌,佔領安慶,最後又佔據了南京。

江西左皖右楚,以大江為門戶,大憲議保甲議團練以固疆圉,時余自宜黃改任臨川,雖地居腹裡,而民氣素浮,訛言繁興。張皇既虞生事,優柔又恐養奸昕夕鹿鹿簿書間,而此事遂不暇計及。未幾先君子在籍棄養,奔喪歸里,干戈載途,道路梗澀,乃取道長沙,泛洞庭,涉江漢,當武昌之南,溯流而西,至樊城,棄舟登車,攬許昌之遺蹟,登大梁之故墟。慨然發懷古之思,及渡河則桑梓在望,故里非遙,將涉滹沱,猝與賊。

遇遽折而東,旅寓於豐寧之間。蓋紆迴六千里,馳驅五閱月,而迄未得歸也。甲寅秋,烽煙稍靖,始得展祖宗之邱墓,安先君子於窀穸。十年遊子,重返敝廬,閭里故人,半歸零落,追念疇昔,喟然興嘆!居數月,復以公事牽率,買舟南下,因得謁孟英於武林,握手言歡,歷敘契闊。而孟英業益精,學益邃,涵養深醇,粹然見於面目,余以行迫,未得深談,惘惘而別。

白話文:

江西處於左皖右楚,以大江作為其門戶,總督商議保甲議團練以固守邊境。當時我從宜黃改任臨川,雖然身處核心地區,但民風素來浮躁,謠言頻傳。這讓我既擔心會引起事端,又怕被誤會,每天都在忙碌的公文之間,無暇顧及此事。不久,父親在家鄉去世,我急忙回家奔喪,途中戰火連天,道路阻塞,於是改道長沙,橫渡洞庭湖,涉過江漢,經過武昌之南,逆流而上,至樊城,棄船登車,探訪許昌的遺跡,登臨大梁的廢墟。我感慨地發出對過去的懷念,當渡過黃河,看到自己的家園,故鄉並非遙遠,正要涉過滹沱河時,卻突然遭遇敵人。

被迫轉向東方,暫時寄宿在豐寧之間。這樣來回曲折六千里,馬不停蹄五個多月,終於未能回到家鄉。甲寅年的秋天,戰火稍微平息,才得以安葬祖先的墳墓,將父親安葬在墓穴中。十年的遊子生涯,終於返回破敗的老家,老朋友們已經有一半離散,回想過去,我深深感歎!停留幾個月後,又因為公務的緣故,買船南下,因此有機會拜訪武林的孟英,握手相談,詳細敘述了分別後的情況。而孟英的學問更加精湛,學識更深遠,內涵深厚,清晰地表現在他的面貌上,我因行程緊迫,未能深入談論,依依不捨地告別。

已而孟英來答拜,輿夫負巨簏置舟中,則孟英所贈書也。舟行正苦岑寂,得此奇編,如親良友,遂次第讀之,中得一編,題曰《潛齋叢書》。急閱之蓋孟英數年所搜輯言醫之書也。或表著前徽,或獨攄心得,或採摭奇方如《肘後》,或區別品彙如《圖經》。匡坐篷窗,間迴環雒誦,奇情妙緒,層見疊出,滿紙靈光,與嚴陵山色競秀爭奇。

噫!技至此乎。夫士君子能成不朽之盛業,而為斯民所託命者,其精神必強固,其志慮必專一,其學問必博洽,其蘊蓄必深厚,而天又必假以寬間之歲月,以成其志。孟英懷才抱奇,隱居不仕,而肆力於醫,故所造如此,豈偶然哉!余行抵玉山,遇賊不能前,仍返武林,就孟英居焉。

白話文:

不久之後,孟英來回訪,他的車伕背了一個大箱子放在船上,那是孟英送我的書。船在航行時感到寂寞無聊,得到這些珍貴的書籍,就像和好朋友在一起一樣,於是開始閱讀它們。其中有一本叫做《潛齋叢書》的書,我急忙看了起來,這大概是孟英多年收集整理關於醫學的書吧。有的是表彰先人的美德,有的是個人的心得體會,有的是收錄了奇特的藥方像《肘後》,有的是對各種物品進行分類匯總像《圖經》。坐在船艙裡,偶爾反覆朗讀,奇妙的情感和想法不斷湧現出來,充滿靈感的文字,與嚴陵山色相互比美競爭。

啊!他已經達到這個程度了嗎?那些能夠成就永恆偉大的事業,並且被人民寄予厚望的人,他們的精神一定很堅韌,他們的思想必須專注一致,他們的知識必須廣泛深入,他們的內涵必須豐富深沈,而且上天還一定要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孟英擁有才能和驚人智慧,在家隱居而不做官,而是全心投入醫學研究,所以他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難道這是偶然嗎?我到達玉山的時候遇到了盜匪無法繼續前行,只好返回武林,住在孟英那裡。

晨夕過從,相得甚歡,因並讀其《溫熱經緯》,經緯者,蓋以軒岐仲景為經,葉薛諸家為緯,體例一仍《霍亂論》之舊,而理益粹,論益詳。其言則前人之言也,而其意則非前人所及也。余於此事,懷之數年,莫能措手,孟英已奮筆而成此書。洋洋洒洒,數十萬言,無一支字蔓語,羼雜其間,是何才之奇而識之精耶?異日由此例而推之各雜證,力闢榛蕪,獨開異境,為斯道集大成,洵千秋快事哉。

余於孟英之學,無能望其項背,而孟英謬引為知己,殆所謂形骸之外,別有神契者耶!因備述顛末於簡端,以志交誼之雅云。

咸豐五年歲次乙卯端陽前三日定州楊照藜敘

白話文:

每天早晚都和他交往,非常愉快。因此一起閱讀他的《溫熱經緯》。經緯是指將軒歧、仲景作爲經典,葉薛等各家學說作爲輔助理論,體例沿用《霍亂論》的傳統,但道理更加純粹,論述更詳細。他說的話都是前人的言論,但是其中的意思卻是前人們沒有達到的高度。我對這件事已經思考了幾年,卻無法著手處理,然而孟英已經在奮筆疾書完成了這本書。書中內容豐富詳實,數十萬字無一句多餘的話語,沒有任何雜亂的內容夾在中間,這是多麼奇特才能與精細見識啊! 未來以此爲例推廣到各種雜病治療上, 努力開闢荒蕪之地, 獨自開創新的境界, 成爲這個領域的集大成者, 這真是千年難得的好事情。 對於孟英的學習成果,我沒有能力與其相比肩,但他謬稱我是知音朋友,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身體以外還有精神上的契合吧? 因此在這裏備述一些瑣碎的事情,在簡短的文字裏表達出我們之間的友誼之情。

溫熱一證,庸手妄為治療,夭札多矣,夢隱憫之而作此書,俾學者得所遵循,生平著述等身,當以此書稱首,真寶書也。甚友烏程汪曰楨。讀而善之,因為之贊曰:活人妙術,司命良箴。不偏不易,宜古宜今。千狐之裘,百衲之琴。軒岐可作,其鑑此心。

同治二年癸亥二月朔書於上海旅次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說的是關於中醫對待溫熱病的一種觀點和做法。 在當時,許多醫生對於這種病症處理不得法,導致很多人因此死亡。作者感嘆這些人的不幸,並寫下了這本書來幫助學習的人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他認為自己的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就是這本《溫熱論》了。 他的朋友汪日楨閱讀後非常欣賞它,並且寫下了一篇讚詞,表達出該書的重要性和價值。他認爲這本書是治療疾病的絕技,並且適用於古今中外的所有情況。就像一件由許多狐狸皮製成的大衣或一張由許多木片拼接而成的鋼琴一樣珍貴。希望人們能夠借鑑這顆仁愛之心,在醫學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